查看原文
其他

听来荡气回肠!600年后,这首歌让我们听懂中国军人的“一寸丹心图报国”


立春日感怀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立春日的好时节

正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刻

对家中与家乡亲人的

思念之情满溢

却因戍守边关

而不得不羁留于战火之中

忠孝难两全

诗人于谦选择

“一寸丹心图报国”

只求俯仰无愧于天地

 

即便诗人毅然做出了选择

舍小家为国家

但不由自主

“两行清泪为思亲”

内心的孤寂只能自己排解

那是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

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

兵败被俘

明军的精锐部队皆于土木堡失陷

即“土木之变”

此时朝中兵将不足十万

在存亡的危急关头

于谦力排众议

主张坚守京师

他一边拥立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

稳定朝野

同时调京畿周围的军队

进京防卫

而他披甲执锐

亲率22万大军

列阵于九门外,使军心大振

为京城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首诗便作于于谦

击退瓦剌入侵后的第二年立春日

关内是他拼尽全力守护的万家灯火

边关上,

他在一轮冷月下,

书写着自己的忠诚

一个“漫”字

是他食“五辛盘”

而不知其味的体现

也将一代名臣内心

柔软又有担当的一面

展现得淋漓尽致

 

 

自古以来

男儿要有大作为

便志在四方

这种“约定俗成”

看似慷慨激昂

而对家人的思念

又使人陷入两难之地

但在这首《立春日感怀》中

获得了圆融的统一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

歌手曹轩宾

带来了这首《遥念词》

将诗人的家国情怀

内心的纠结和坚毅进行续写

“众家共聚夫何处,

只身痛别慈父母”

“征途漫路似银河,

疆场之上忠魂舞”


 

为了走进这位

民族英雄的灵魂深处

曹轩宾特地前往于谦祠

进行一场深入的“文化寻根”之旅

更清晰地了解了诗人的心境

在创作上也更加具有共鸣感

原诗作的落笔稍显伤感

曹轩宾通过融入

京剧唱腔、京胡、京剧的打击乐

西方的钢琴和弦乐四重奏的结合

以及对诗词的续写

让作品显得更有力量

 

 

谈及于谦

便不得不提起他留下的千古名句——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历经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的磨难

是他对自己严格的要求

两袖清风

是他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

也是对他这一生最好的概括

 


如今,于谦祠和于谦墓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官德教育基地

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引导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论家和国的关系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

无论是几百年前于谦浴血奋战

牺牲小家以换取千万家庭的幸福

还是如今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

依然不忘国人血脉中的家国情怀

这份情怀是归属感、责任感

和使命感的催化

是对幸福生活更高层次的理想追求

 

对于于谦而言

他的战场在于守卫家国

以一己之力与家国之难抗衡

对家人的思念便只能暂且搁置

转身牵起缰绳

与将士们驰骋疆场,餐霜饮雪

在今天

依然有万千的“于谦们”

在守护着和平

边防哨所的寂寞

他们深有体会

也许只有十八九岁的年纪

但风雪中挺立着的

是他们身上坚毅的色彩

中国军人用独有的家国情怀

扛起了属于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当大多数人享受着

与家人朋友团圆的温馨

他们却在边关的冷月下枕戈待旦

与严寒抗争,同风雪搏斗


 (守卫边疆的战士们 图源网络)

 

六百年前

在边塞战场上的一遍遍徘徊中

于谦找寻着报国之心

与思亲之情的平衡

六百年后

中国军人用青春守护着万家灯火

一寸丹心图报国!

家国情怀

是他们刻在心上的诺言

融入血脉的记忆

他们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

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用自己的臂膀

保卫祖国的明天!


读诗成曲

传唱经典




大型文化节目

CCTV《经典咏流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