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他们“越”出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未来!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娄山关位于遵义与桐梓之间

地势险要,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为确保主力部队

在遵义的休整以及遵义会议的安全召开

中央红军首次夺取了娄山关

会议过后,因土城一战受挫

毛主席当机立断,放弃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由云南扎西转头东进,重新向遵义进军

途中红军再夺娄山关,二进遵义城

共歼敌两个师、八个团,俘敌3000余人

取得了长征以来首次大捷 

 


在《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的舞台上
这段雁鸣长空、军号声起的红色过往
由传唱人阿云嘎唱响
一曲《忆秦娥·娄山关》引领众人
漫游回高耸入云的娄山关
回到八十多年前激战过后的生死战场
 
 
娄山关一役的胜利属实不易
当时红军正处于最危险的时机
在川、滇、黔三地
40万敌军将我军3万人马围得水泄不通
北渡长江寸步难行
南渡乌江也无计可施
红军战士们只好不停地迂回穿插
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这次战役的胜利,让革命看到了曙光
对战士们也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此役过后,毛主席写下一首
雄沉壮阔的《忆秦娥·娄山关》
纪念百万红军在铁血长征中
奋力拿下娄山关的英勇事迹
在1957年1月的《诗刊》上
这首慷慨悲烈的《忆秦娥·娄山关》初次与世人会面
毛主席诗中的主人公既非王侯将相
也非才子佳人
而是伟大的红军战士、工农群众
以人民为诗词中的绝对主人公
是毛主席对中国传统诗词所做出的伟大创新和贡献

 
毛主席善在诗词中化用意境
翻其新意而用,将其变为点睛之笔
不仅涵盖了他对于前人诗词歌赋的理解
还融入了革命实践后的新鲜血液与中国智慧
其实“忆秦娥”的词牌最早出自
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一词
但两首《忆秦娥》的作者
在身份和处境上各不相同
毛主席是指挥战事的统帅
笔下是战场纪实
李白则是挥毫蘸墨的文人
笔下是触景伤怀‍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称
李白这首词“以气象胜”
尤其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两句
王国维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
足以见其博大苍茫之气
而毛主席诗词中最后两句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与李白有着同气相呼应之感
因其中表现出的大无畏气魄
重整旗鼓再出发的豪情与乐观主义精神
更为此诗添了几分英雄豪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个“越”字
不仅“越”出了娄山关的胜利,拿下遵义城
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大胜利
更“越”出了长征的胜利
“越”出了红军的新生、新中国的诞生
 

当国家站在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
多少英雄战士挺身而出
不畏困难,力挽狂澜
拼死奋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红军在长征途中一渡赤水后
为便于进行运动战
红三军团中4个师缩编为4个团
21岁的钟赤兵任12团政委
在攻打娄山关的战役中
他的右腿负了重伤,血如泉涌
却仍坚持指挥战斗,奋力拼杀
因没有及时救治
他被子弹击中的腿骨在战斗中扭碎了
不得已只能进行截肢手术
后来由于伤口不断感染、恶化
在短短半个月内
他经历了三次常人难以想象的截肢
可就算这样,他仍拒绝了部队
希望他留在当地养伤的请求
怀着对革命坚定的信仰
钟赤兵仅靠一条腿便走完了漫漫长征路
如此顽强的意志与非凡的勇气
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中华民族历经千辛万苦走到今天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和勇气开拓前行
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的决心和气魄一往无前
 

当年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
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
激励和指引着红军越过一个个“娄山关”
如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我们也将越千山、过万水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
如铁的雄关、如铁的征程
终究会在如铁的意志、如铁的精神面前化为坦途
 


大型文化音乐节目

CCTV《经典咏流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