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荣耀一路狂奔,却跑不出华为的阴影

郑泉 雷峰网 2022-07-02


新荣耀的生存哲学:走 OV 的路,让小米无路可走。
作者 | 郑泉

编辑 | 王亚峰

“荣耀的问题是,它没有华为的命,却得了华为的病。”

在与雷峰网进行访谈时,一位参与荣耀手机销售的线下渠道商老板,表达出了对目前荣耀的一些不满态度。他已经决定把 2022 年的发展重心放在 OV 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荣耀手机销售的依赖——尽管他去年卖荣耀手机一度卖得也不错。

这位老板认为,“其实荣耀在 2021 年还是有点自嗨的感觉”。

纵观荣耀的 2021,它在市场数据方面,还是做出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其在中国的出货量份额一路回升,在第四季度,其出货量份额甚至高达 17%,超越了 OVM 等一众对手,位居第二。

这个成绩的取得固然不易,却也存在一些问题。毕竟,"华为光环"的逐渐褪去,产品高端化的现实困境,对渠道商的依赖加深,以及财务和资本层面的压力……这些问题都虚掩在荣耀份额快速增长的外在繁荣之下,却很容易成为荣耀在未来继续前行的有力束缚。

一路狂奔的荣耀,已经开始显得后劲不足。

1


"荣耀就是华为的影子"

荣耀在 2021 年的最亮眼标签,到底是什么?

在接受雷峰网访问时,多位扎根于手机行业的资深人士,给出了几乎完全一致的答案:华为。其中一位业者更是直言不讳地评价称:

“荣耀就是华为的影子”。

事实上,荣耀在 2021 年的多维度运作中,一方面要在股权关系、商业规则、法律监管等层面不断树立和强调 “我不是华为” 的企业形象,这是它得以恢复供应链的核心;另一方面,则是在渠道维护和壮大、产品构建和宣传、消费者认知和接纳等层面,有意无意地构建 “我就是华为” 的品牌印象,这是它在市场份额上得以快速回升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是,荣耀作为一个由来自华为的成熟团队操盘的企业,在 “我不是华为” 的事实前提下,依旧能够在渠道和消费者层面借用 “我就是华为” 这个概念巧妙地腾挪运作——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受益于此。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 2021 第一季度荣耀面临生死危机之时。

当时的一个背景是,荣耀在紧急恢复供应链的同时,也需要大力对线下渠道进行梳理和巩固。荣耀独立之后的股东有 30 多家全国各个地区的重要代理商和渠道商,除此之外还有未在股东之列的其他渠道商——这些渠道商中固然有一部分会支持荣耀,但是如果没有长时间机器可卖,很容易造成渠道崩盘的危险。

好在,赶在特定的节点上,荣耀还是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推出产品,一方面是勉力维持线下渠道的持续运作,一方面也是维持在消费者心中的存在感,并向外界释放信心。

比如说在 2021年1 月份,荣耀发布了 V40 新品。这款手机规划于 2020 年年中荣耀从华为分割之前,用一位荣耀员工的话说,“还没出生就注定带着制裁的疤痕”——它搭载天玑 1000+ 处理器,售价 3599 元起。从产品上来看,荣耀 V40 一改前代产品重视处理器性能、配置的思路,而是在颜值、屏幕等反面下功夫,已经呈现出浓浓的线下机风格。

到了 3 月份推出的荣耀 V40 轻奢版,更是这种线下机风格的延续;它以高颜值 + 天玑 800U 处理器 + 轻薄机身的产品特色,匹配了 2999 元的起售价,在引发网友一片吐槽的同时,却很好地迎合了线下渠道对利润率的诉求。

除此之外,在 4 月和 5 月,荣耀还推出了多款售价在 2000 元以下的新品,让人大跌眼镜——比如说在 Play 5T 活力版上用到了发布于 2018 年 12 月的 12nm 制程工艺联发科 P35 处理器,在 Play 5T 和荣耀畅玩 20 上用上了紫光展锐的 T610 处理器。

这些手机在配置和售价层面的不平衡,使之在手机圈和网络上颇受嘲讽,有不少网友称之为 “智商机”。

但事实上,这些看起来是在收割智商税的机器,反而很好卖,尤其是线下。

一位熟悉手机渠道流转的行业人士 Y 告诉雷峰网,这些 “高价低配” 的机型并不难卖,一方面是荣耀有一波特定的粉丝群体,这些粉丝群体更认品牌,一到店里就点名要荣耀手机,并不会特别在乎配置。

但更大的因素,是 “华为” 的加成。

Y 表示,其实很简单,荣耀的线下经销商很多时候也是卖华为的,当有消费者找他们买华为手机时,店里的导购员发挥作用,引导消费者购买荣耀手机,并且直接或者间接告诉消费者,华为缺货了,“荣耀就是支持 5G 的华为手机”——他还表示,很多消费者并不在乎荣耀已经从华为独立出来的事实,而是用一种朴素的支持国产的想法,华为手机没有了,所以 “买荣耀就是支持华为”,由此催生了大量购买行为。

Y 告诉雷峰网:“说白了,荣耀独立之后就一直在沾华为的光,华为的便宜,荣耀捡的也是最多的。”

另外一位渠道商 S 告诉雷峰网,荣耀官方并不会在渠道培训中刻意强调华为这个标签,但是线下的导购员为了促进销量,都会有意识地主动强调两个品牌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在柜台上,甚至会直接给一款荣耀手机手写一个“华为”的纸质标签——比如说,荣耀畅玩 30 Plus 写成 “华为 30 Plus”。

除此之外,由于渠道商的关系,华为和荣耀的售后服务也往往是同一家,这也成为线下导购员在推销荣耀手机时的有效话术。

“有了华为的标签,确实更好卖一些”,S 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 “华为光环” 的有效加持下,荣耀在上半年推出的数款 “智商机”,成为荣耀在那段最黑暗的时光里用来维持线下渠道和保证市场份额的“救命稻草——到了 5 月份,数款 “高价低配”的荣耀机型,帮助荣耀在市场份额上快速回血,当月下旬,荣耀的国内市场份额已经快速回归到 9.5%。

这时候,荣耀已经撑过了 “最黑暗的时刻”。

2


一手是努力,一手是运气

即使是在地狱般残酷的手机行业竞争中,运气也是非常关键的;当然,能够抓住运气,也是需要实力的。

不得不说,荣耀在 2021 年经历了难得的好运气。

先来看供应链层面。荣耀在恢复供应链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其中一步,是荣耀与高通合作关系的建立。毕竟,失去了华为海思麒麟处理器的加持,荣耀重生的第一步自然是找到一颗好用的 “芯”,而在 Android 阵营占据主导的高通,是荣耀回归的不二之选。

知情人士告诉雷峰网,荣耀与高通的合作,虽然是在 2021 年 5 月才宣布,但双方在 2020 年 12 月份就已经开始进行合作谈判,而且高通非常积极。

至于高通非常积极的原因,一方面对它来说,新客户的增加本来就是高通喜闻乐见的,这能够增加它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则是高通也在长时间里被 OPPO、vivo 和小米这三家大厂商所牵制,而且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研芯片的野心,这对高通来说是不利的,荣耀的加入是一个很好的平衡。

不过,在当时的时间节点,虽然与高通的合作达成,但荣耀依旧阻碍重重。知情人士告诉雷峰网,急于证明自己的荣耀,在回归路上的第一枪理论上应该是一款旗舰产品,因此它其实希望从高通那里拿到的是骁龙 888 处理器,但由于友商已经包下所有骁龙 888 的产能,次旗舰骁龙 870 也缺货。

一位曾经在某手机巨头供应链部门任职的从业者告诉雷峰网,2021 年年初,华为之外的三大国产手机厂商,在给供应链方面下芯片订单时,有两家都将年度手机出货量的 Forcast 猛然提到接近 2.5 亿台甚至更高,这并不正常(须知它们往年的实际出货量数字都不曾超过 2 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在供应链层面挤兑已经处于生存夹缝中的其他品牌——尤其是荣耀。

因此荣耀只能退而求其次,也就是后来的骁龙 778G。

尽管如此,高通也给了荣耀最大的支持,使得其能够全球首发骁龙 778G——而且,后来发布的荣耀 50 系列证明,荣耀对骁龙 778G 的选择,是非常幸运的。

这要结合 2021 年的整体情况来看。实际上,高通在命名上颇费心思的骁龙 888,采用的是三星 5nm 工艺,但这款芯片在实际使用过程发热严重,体验上完全翻车了——甚至在荣耀 50 发布会上的“ 王者荣耀 90Hz 高清 1 小时帧率波动对比” 项目中,出现了骁龙 888 被骁龙 778G 吊打的情况。实际上,Android 阵营的 CPU 在近两年都出现了拉胯,基本上没什么长进,详情可参考雷峰网此前发布的文章《安卓 CPU 性能原地踏步的两年》。

同时,骁龙 778G 和骁龙 780G 本身在架构上的差异很小,不同之处在于,骁龙 780G 采用的是三星 5nm 工艺,而骁龙 778G 采用的是台积电 6nm 工艺,前者的制程工艺在字面上更为先进,但后者更加稳定,续航效果更好。从结果来看,在同样基于原神最高画质的帧率测试中,骁龙 778G 的表现也超过了骁龙 780G。

事实上,骁龙 780G 在搭载于小米 11 青春版之后就再也难以见到它的身影,成为昙花一现;反而是在台积电 6nm 制程工艺的助攻下,骁龙 778G 成为了 2021 年的一款中端神 U,被其他多家厂商所采用。

可见,作为全球首发骁龙 778G 的玩家,荣耀着实是走了一部好棋。

而在其他产品层面,荣耀 50 系列也颇用心思,比如说在背部摄像头的设计上方面,荣耀 50 系列与华为 P50 系列颇为相似,这固然可以说是有刻意模仿之嫌疑,但荣耀毕竟脱胎于华为,这种设计上的相似性不仅没有被苛责,反而被充分理解,甚至也在销售过程中被有意强调其与华为的关联,从而在结果上大大增加了它在消费者心中的辨识度。

就这样,荣耀 50 系列,以 2399 元到 3999 元的价格区间出现在市场上。从结果来看,在荣耀 50 系列主要发力的 2021 年第三季度,荣耀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拿下了 15% 以上的出货量份额,比 Q2 的出货量增加了 96%,这一成绩仅次于 OPPO 和 vivo,超越了小米,位居第三名——这其中很明显,荣耀 50 系列是厥功甚伟的。

一位荣耀员工告诉雷峰网,他对于荣耀 50 系列的良好市场表现是有期待的,但他自己也没想到荣耀 50 系列会卖得这么好。

为什么?

一位长期从事手机行业的业者 S 告诉雷峰网,荣耀 50 系列之所以能爆,一方面是它在某些产品特性层面确实还不错,抓住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成本控制也可以;这让它成为一款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都能够走得通的产品——当然线上和线下的重点也有不同,线上靠产品亮点的宣传,线下则主要是给渠道商留足利润。

除此之外,S 还表示,荣耀 50 系列能够爆发,还有一定的外部因素加成。

S 表示,荣耀 50 系列所覆盖的价格区间,主要是 2399 到 3999 元之间。这个区间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最大的一个区间,但来自 OVM 三家的竞争也都比较激烈,因此荣耀 50 系列在线下所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理论上 OPPO 的 Reno 系列和 vivo 的 X 系列。

但问题是,在 2021 年 Reno 系列和 X 系列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探,X60 系列起售价高达 3498 元,而 5 月发布的 Reno 6 系列起售价也高达 2799 元,但同时 OV 两家的其他产品线和价格又没有及时跟上,导致青黄不接(后来在 2021 年 11 月发布的 Reno 7 系列又通过新出的 SE 系列价格下探,可以视为对荣耀的防守)。

客观上来看,考虑到 2000 到 3000 价位段的巨大市场空间,OPPO 和 vivo 确实给荣耀 50 系列腾出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而荣耀 50 系列就有力了占据了 2000 到 3000 价位段的市场空白,尤其是在 2500 上下的价格段,荣耀 50 在线下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能够硬刚的竞争对手。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荣耀的一种幸运加成。

2021 年第四季度,荣耀的供应链已经完全恢复,它一方面推出了荣耀 60 系列、荣耀畅玩 30 Plus、荣耀 X30 等中低端新品铺货,一方面继续借用华为的光环和随之而来的渠道扩张来线下走货——从出货量的角度,这似乎是一个正循环。

不过,荣耀在 Q4 所拿下的中国手机市场第二的成绩,只靠这些还不够。

3


给渠道打一支 “催化剂”

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曾经流行着一句话:“得渠道者得天下”。

固然,渠道对于手机销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 2021 年的荣耀来说,这种重要性被有意识放大,并且得到了非同寻常的重视——甚至,为了促进出货量达到特定的目标,荣耀还在渠道层面使出了一些 “非常” 策略。

事实上,从独立之后的那一刻起,荣耀就已经决定大力加码线下渠道。

根据荣耀高管在 2020 年 12 月份的说法,“只有线下获得增长,获取出货量中的更高占比,才能在整体市场竞争中占据更靠前的身位”;这听起来合情合理,但结合当时的现实来看,也有点匪夷所思——毕竟当时从华为独立出来的荣耀,实际上也基本上是处于无货可卖的状态,那为什么要开更多门店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一方面,在荣耀独立的方案中,有三十多家渠道商或者代理商成为荣耀的股东,在利益绑定的情况下,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预先铺好渠道,随时为荣耀的供应链整合结束和产品的回归组好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赌一件事:荣耀会赢。

值得一提的是,在荣耀独立后的管理层方案中,万飚担任董事长、赵明担任 CEO,其中万飚主要负责供应链,赵明负责产品和市场;这样的双职业经理人操盘局面,有赖于二人的密切配合以及在战略和利益层面的高度一致,但一旦在业务发展上过度倚重其中一方,很容易打破平衡,产生冲突。

另一方面,荣耀也想要抓住机会,快速接下华为的线下渠道盘子。

实际上,被美国多轮制裁之后,华为的手机业务受到致命影响,由此也自然而然地延伸对华为线下渠道商的波及,也到当年 9 月开始发生作用,许多没有手机可卖的华为渠道商,开始大面积转向,由于当时 OV 两家的线下渠道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早已经自成体系,没有特定人脉关系难以进入——因此,渠道商只有两个选择:小米和荣耀。

当时,小米确实抓住机会去试图接下华为的渠道盘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从 1000 家小米之家开到 5000 家。但小米手机的毛利润低也是渠道商所共知的事实,而且小米不肯报销一顿盒饭的段子在渠道商圈子里也广泛流传,因此有更大比例的华为渠道商,实际上是在经历了一段的时间的观望之后,直接从华为转投了荣耀。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荣耀能够在五一之前实现 “千店同开”。

不仅如此,一位从事手机渠道的行业人士 C 告诉雷峰网,荣耀的线下渠道模式,其实本质上还是遵循着留够利润的原则,一台手机给出十几个点的利润率,因此,能够覆盖 1 到 5 线城市乃至乡镇,不会有什么阻碍,能够形成正循环;而小米之家的开店,由于留出的利润率比较低,且对店面标准有诸多要求,因此注定在开设地点和密度上受限,比如说小米要在线下主要考虑在 Mall 里开店,要开个专柜就非常困难。

“说到底,渠道还是跟着利润走”,这也是荣耀相对小米来说,在线下渠道扩张的优势。

C 还表示,与小米相比,荣耀的线下渠道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与渠道上在股权和利益上强绑定,这种绑定堪比 OPPO vivo 与线下经销商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荣耀已经像 OV 两家那样,构建了一个基于渠道优势的 “出货量基本盘”。

换句话说,在产品不出现明显问题的情况下,只要这个基本盘存在,就一定能够保证相应的出货量,这也是荣耀一些产品在配置看起来有些拉胯的情况下也能够卖出去的部分原因。

在这样一种关系之下,荣耀的大量渠道商在2021年二三月份,确实是没有多少手机可卖,只能干等着、硬撑着,就像是“干涸的河道”,而荣耀 50 系列以及后来 8 月份的 Magic 3 系列,就像及时雨一样,给渠道带来了可以流动的 “水”。根据雷峰网听到的消息,某一段时间,荣耀方面为了弥补渠道商,基本上是让出了手机销售的几乎所有利润。

当然,后续产品的发布,实际上也吸引了更多渠道商加入荣耀线下渠道体系。

一位从事手机渠道销售的经销商 D 告诉雷峰网,到 2021 年下半年开始,也有一些在 OV 体系下拿不到资源的代理商也加入到荣耀渠道中去;另外荣耀在渠道扩张方面,也吸引了一波初入行的店家,这些店家拿到一台 2999 的荣耀手机后,往往可以加价到 3000 多卖出去,也是沾了华为的光。

根据 2021年 12 月初赵明在荣耀 60 系列发布时公布的数据,荣耀的线下零售体系,包括专区、专柜与授权体验店加一起当时已经超过 3 万家。从体量上来看,荣耀的线下渠道体系虽然已经远远超越小米,当然与 OV 的动辄二十万家门店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荣耀还在 2021 年年尾开始推出了一项面向线下经销商的新刺激政策——补贴。

经销商 D 告诉雷峰网,这项补贴政策其实就是为了提升出货量。具体来说,就是荣耀设置一个特定的销售目标,一旦商家完成,就可以 2 到 3 个百分点的补贴;为了拿到这个补贴,有些线下经销商在线下出货速度放缓之后,又到线上去小幅度降价销售,这样即使手机没赚钱,也能够靠补贴赚钱。

另外,2021 年,荣耀在渠道上还抱到了一条大腿:财大气粗的运营商渠道。

一位熟悉运营商渠道的经销商 C 告诉雷峰网,荣耀在 2021 年与中国移动旗下的终端公司签署了直接供货协议;对于这份协议,中国移动方面也很积极。究其原因,C 表示,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方面对以省包为核心的 OV 渠道体系一直都不爽,因此也希望与荣耀的合作刺激到 OV,使它们做出一些改变。

雷峰网从中国移动官方网站相关页面搜索到,从独立荣耀确实拿到了众多来自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的单一来源采购订单——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荣耀最新发布的 Magic 4 旗舰新品在 3 月 22 日获得了来自中国移动的 200 万台大单,知情人士告诉雷峰网,这个数字基本上相当于 OPPO 去年旗舰产品 Find X3 系列的总出货量。这也侧面说明,运营商渠道对于手机厂商出货量的影响力,比一般人的认知中要大得多。

不过,在渠道看起来一片风光的背后,也潜藏着一些问题。

一位手机行业的资深观察者告诉雷峰网,荣耀为了增加出货量,做了很多动作,但其中一部分动作有点 “竭泽而渔”;尤其是补贴方面,荣耀很难做到一直持续下去,一旦补贴停止,很有可能会对经销商体系形成负面影响。不仅如此,荣耀目前的发展模式,实际上已经接近于 OV,在产品力不足的情况下,这种对渠道的强依赖,也不利于荣耀在产品和市场层面再上台阶。

不仅如此,荣耀在渠道管理上的一些策略,已经引起一些大型的渠道商反弹。

一位渠道商老板告诉雷峰网,荣耀独立之后,有一波过往的华为 364 客户(华为以往的核心线下经销商)也转过来卖荣耀手机;但是出身于华为的荣耀,一方面给他们提出了像以往华为一样的苛刻要求,但一方面却没有给他们像在华为时期那么高的利润,主要原因不是 Magic 系列单台手机的利润率不高,主要还是量不大,渠道商能获得的总利润不高,“毕竟 Magic 系列就是做不到华为 Mate 和 P 那样的消费者认可度” ——因此,“这波客户都不怎么理荣耀了”。

换句话说,在没有核心技术为支撑的情况下,OV 此前已经遇到的经销商尾大不掉的难题,荣耀也已经开始要面对了。

4


一路狂奔,“自由而无依”

荣耀在 2021 年的一路狂奔,从数据上是颇有所收获的。

根据 IDC 发布的 2021 Q4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数据,荣耀以 17% 的市场占比获得第二名,同比增幅接近三倍,排名超越了 OVM,仅次于苹果,位居第二。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季度的成绩中,以线下渠道为主的 OPPO 和 vivo 分别迎来了 16.6% 和 9.1% 的出货量同比下滑,很明显这与荣耀在线下的猛烈攻势有关。

即使是全年整体来看,在上半年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荣耀也依旧以 11.7% 的市场占比,回到了第五名的地位,这确实不容易。

不过,对于这个看起来的亮眼的成绩,一位曾经与雷峰网对话的荣耀员工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其实荣耀单一品牌曾经在中国市场拿到过 16.7% 的最高市场份额,如果用这个成绩来对比,其实荣耀只是在回到 “它曾经所处的位置”——或者说,它在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从份额上来说,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荣耀不可能是以前的荣耀,现在的它,没有了华为这颗大树的庇护,注定有不少难题去独立面对。

荣耀要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高端。

毕竟,荣耀不再以华为依靠。这意味着它无法依赖于华为的原创技术,尤其是麒麟芯片带来的产品差异化,无法复用华为手机上已经拥有的新技术成果。Magic 3 和 Magic 4 固然能够在市场和商业层面承接一部分华为的盘子,这是它的幸运之处;但高端地位是基于创新技术成果以及它面向产品的有效转化过程,这并不是当下的荣耀所能支撑的。

一位曾经在某手机巨头工作的资深业者告诉雷峰网,华为的整体研发能力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个重投入、重产出的模型上,这个模型更像是美国大型科技企业的整体范式,这种投入是其他中国公司短期无法跟进得。在雷峰网看来,新荣耀的管理团队对和这个模型自然是熟悉的,但目前的荣耀还不具备实施这一模型的前提条件。

第二个难题,是它不再是 “富二代”,所以荣耀实际上是缺钱的。

纵观 2021 年,为了生存下来,荣耀在上半年自己血亏(因此少不了外来输血)不说,也使得一大波渠道商亏损不少;后半年情况好转,荣耀给亏损的渠道商让利,也合情合理。但在年研发投入占比 7% 的情况下,一路下来,荣耀其实并没有多少利润盈余——对于智能手机这样的重资本、重研发行业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荣耀有足够多的动力,去在资本市场上融资。

一位曾经被荣耀接触的投资界人士告诉雷峰网,其实荣耀在去年六七月份就找到了他,以 3000 亿元人民币的估值寻求融资,然而,这个估值并不被看好,双方呵呵而散。作为对比,目前已经在香港上市的小米市值实际上也不高于 400 亿美元,所以,荣耀即便能够融到钱,也很难按照 500 亿美金的估值融到大钱。

值得一提的是,OV 也在股改,他们给员工的内部价也是 500 亿美金这个量级,有意思的是,OPPO 的流通价比 vivo 高那么一丢丢,可知的有一家是 525 亿美金,另一家不详。同样是以线下为主,同样是与经销商捆绑在一起,荣耀要想比 OV 更受欢迎,要费的口舌不小。

对外募集资金遇到阻力的可想而知。

至于荣耀的内部股风波,有一种解读是,从华为出身的荣耀,也是在仿效华为员工购买内部虚拟股的做法(关于华为虚拟股分配制度的设计,真心经典,我们在后续的文章中予以展开),一方面是绑定价值观一致的员工,一方面是通过这种方式融到一波钱;不过,从结果来看,荣耀体系里,虽然来自华为的人数虽然过半,但响应者也不算多,归根到底还是对荣耀信心不足。

其中若再增加强迫意味,则就更容易招致不良反弹。

荣耀从华为独立的那一刻,在资本市场上市就成为它的无可逃避的一个选项,甚至上市也成为荣耀在招募新员工时的一个薪酬压价筹码。但一旦有了上市的目标,就很难不受到资本和财务数字的影响,这是习惯了华为模式的新荣耀团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22 年的荣耀,需要更多的实力和运气去抢夺竞争对手的地盘。这在 2021 年 “华为鲸落” 的过程中相对容易,但一旦格局在 2022 年再次固化,就会变得异常困难——要知道,华为也在持续保持存在感,而且在市场层面,荣耀和华为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了。

更何况,荣耀身上的 “华为光环” 也在随时间褪散,到 2022 年可能很难再起到大作用了。

此外,实际上,包括苹果这样的世界级巨头在内,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所有玩家实际上都不得不面临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智能手机的整体市场容量正在继续缩小,尤其是在竞争如地狱般激烈的中国市场,这会让玩家们未来的路更难走,体系强大如荣耀,也很难例外。

但为了生存,荣耀没有选择,只能在一路狂奔中,不断甩掉昨天的自己,埋头奔向上市的道路——无论是灰头土脸,还是跑相难看,也都实在顾不得了。


END


推荐阅读

中国黑客关系图



《原神》蔡浩宇 :中国第一个「游戏疯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