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球脉动2》,离真实的地球更近一点

2017-04-22 丁神灯 三联生活周刊


为《地球脉动2》评出9.9逆天高分的豆瓣上,一位豆友写道:“这里的生命,活的不带半点委屈,死的又那么轻易。”对地球与生命的那份敬畏之心,是十年之后人们仍追随这部纪录片的缘由。然而,也有评论指出,节目的制作过程严重侵袭了自然的正常生态,对环保的影响反而是消极的。是与非,到底如何判断?


今天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无论如何,像《地球脉动》这样的片子,让我们这些每天对着手机电脑的普通人,离真实的地球更近一点了。



侏三趾树懒意图“迅速”求爱却心余力绌,科莫多巨蜥因为争风吃醋而胡打海摔,各种狐猴履高窜低掠影找食儿,海鬣蜥幼崽甫一破壳就猝起奔命……片子一开场,一缓一递的幽默之后紧接着一惊一乍的惊悚,立马就让人入了神。


闪电是你吗?

《地球脉动》第二季自去年年底播出后,热度不减。环保题材的金科玉律,BBC的金字招牌和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的金声玉润,把这部品质之作的续集推向了新的巅峰,迅速成为新世纪以来最受欢迎的电视系列片,没有之一。

这部大型系列节目秉承客观和理性,并不刻意美化自然,也不掩饰真相,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光怪陆离,还有弱肉强食的残忍悲凉。生命世界的壮美和卑微、坚韧与脆弱,生态环境的神秘和不测、广博与不仁,都在一帧帧精美的画面中徐徐铺开。


安第斯火烈鸟的魔性舞

为了在各个层面尽善尽美,这一次BBC斥巨资采用UHD4K超高清技术,在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取景,摄制团队前后出行117次,拍摄总耗时2089天,并大手笔请来了凭借《狮子王》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的汉斯·季默(HanzZimmer)给本片制作配乐主题曲。与以往自然系列纪录片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一季增加了更具多样化的视角,专门有一集集中展现城市中的动物生态,探讨并赞誉了城市规划自然化的趋势,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生指点迷津。


城市中的动物生态

作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该系列剧集的制片人大卫·爱登堡如今年逾九十,五十多年来已经为这个领域制作输送了大批精品。更令人感慨的是,这位制片人包揽了从创意、出品、制作到解说等等各个环节。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上天下海钻山越岭、跳涧渡水披星戴月,走沙漠进雨林、寻奇胜探幽微,克服环境和技术的困难,制作出了一部又一部优秀的纪录片。

在新一季的《地球脉动》中,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大卫·爱登堡满头银发在苦寒极地呵气成霜,同时每集的片尾也有团队拍摄的艰辛实录和趣事日记,这些无一不体现出制作方的诚挚态度,并且再一次证明了BBC在这个领域的孤标傲世。

大卫·爱登堡满头银发在苦寒极地呵气成霜

大卫·爱登堡是西方环保名人的杰出代表。而这一切始于他当初误打误撞地成为BBC节目主持人。当年他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服役于皇家海军,退役后到BBC申请职位却屡次被拒。当时节目部门负责人玛丽·亚当斯(Mary  Adams)在简历的故纸堆里将他简拔出来,于是从1952年开始他正式成为BBC员工。

说来有趣,最初玛丽·亚当斯虽然将他纳入麾下,却认为他门牙过大,不适合上镜作主播,于是只让他参与相关节目的出品工作。在此期间,爱登堡通过摸索,有意识地参与自然类节目的制作。1954年他参与制作了《动物园探奇》系列,原定主播的一次临时告病把他从幕后推到了台前。于是,偶然的救急成就了该系列的成功,也成就了爱登堡自己。

年轻时的大卫·爱登堡被认为不适合上镜作主播

1972年爱登堡在BBC已位高权重,内部风传他即将成为BBC总裁,但是他却在此时萌生了退意。1973年的早些时候,他辞掉高级行政职位,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全身心投入到自然类纪录片的制作当中。

几十年来,爱登堡的作品日益卷帙浩繁,从《生命的进化》(1979)、《活力星球》(1984)、《生命之源》(1990)、《植物私生活》(1995)到新世纪的《蓝色星球》(2001)、《生命》(2009)、《冰冻星球》(2011),再到人们耳熟能详的《地球脉动》系列,其立意之深制作之精,都令人尊敬和景仰。


薮猫,王之蔑视


如今上亿的观众又一次在《地球脉动》的感召下对自然心向往之,更加认识自然喜爱自然,人们甚至开始期盼《地球脉动》第三季的出现。但是,相关的争议和指责也由此瞄准了大卫·爱登堡和BBC。

就在2017年新年前后,大不列颠举国掀起《地球脉动》第二季观看热潮,英国《卫报》等媒体却发布文章大肆批评:“《地球脉动》并未对自然界起到帮助作用”。文章声称:“该系列节目变成了野生动物的灾难,这些节目只是纯粹的娱乐,是完美的人为作品,并且对于野生动物的灭绝负有极大的责任”。

面对指责,节目制作方回应说,观众如果对于自然类纪录片感兴趣,就会开始关注自然界,就会更加倾向于参与到对自然界的保护当中去。


雪豹

两鹰相争

《卫报》马上做出反应,祭出科学证据举例斥责这种无稽之谈:根据伦敦世界自然与动物学会基金会(WWFNZS)的数据显示,从1970年到2012年之间,全球范围内的野生脊椎动物存活率下降了58%,而这期间爱登堡和BBC一直在制作并播出倡导环保的各种自然类系列节目。

调查显示,这个结果的产生完全是由于人类对于自然空间大规模的破坏。《卫报》因而严厉谴责此类托词于环保的电视节目,认为节目的制作过程严重侵袭了自然的正常生态,对环保起到了极大的消极作用。

双方各执一词,舆情也分化为两个阵营,很多人接受了《卫报》的观点,并且拿爱登堡与同是环保主义者的彼得·斯科特(Peter Scott)作比较。彼得·斯科特在英国家喻户晓,他是世界野生动物基金(WWF)的创办人之一,一手设计了著名的WWF熊猫Logo。同样作为BBC自然类纪录片的制作人,他不仅致力于出品纪录片,同时着力于现实实践。


彼得·斯科特/WWF熊猫Logo

1969年,斯科特成功说服了冰岛当局放弃在野生禽类栖息地上建造堤坝,野生粉红脚鹅因而得以繁衍生息。与他相比,人们批评爱登堡似乎只是坐而论道,缺乏实干精神。另一方面,人们诟病爱登堡如意算盘打得山响,在数十年的电视生涯中不仅自己名利双收,作品外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让老东家BBC在四海之内扬了名。

尽管如此,更多的人依然站在爱登堡一边,指责《卫报》等媒体哗众取宠。诸多的有识之士和专业环保人士给出的意见则比较折中,他们认为爱登堡的初衷可嘉,他的作品确实对于全球环保具有推动意义,然而现今诸多大型自然纪录片对于现实中的环保则是弊大于利。


企鹅觅食片段

狮子追捕长颈鹿

自从1948年迪士尼公司开了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先河以来,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仅就BBC一家来说,自然类纪录片已经是其收视率的第二大保障。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于是收视率把此类纪录片变成了地道的生意。此类片子极容易形成广泛群众的基础,并且可以跨越国界,因其画面精美且源出自然,甚至可以忽略语言的障碍,这就更加促进了行业的生意兴隆。

于是资本必须介入,技术亟待精进,同时面对激烈的收视竞争,画面也不能一成不变,于是都拼了命花样翻新。而巨额投入必须要求巨额回报,逐渐地,“爱登堡们”的美好愿景变了味。


南山绒鼠

与此同时,对于该行业是否表里相符的质疑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其中最具说服力的质疑来自《听众》杂志。创刊于1929年的《听众》周刊本身隶属于BBC,但是对东家的行径并不讳疾忌医。该杂志在1983年就指出,自然类纪录片并未给环保主义提供太多的帮助,反而增加了很多困难。认为利用技术拍摄、编辑,将一堆素材美化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影像有纸上谈兵之嫌,并不能阻止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然而,根据业内人士透露,纯粹的自然风光、精美别致的摄影、巧妙生动的剪辑和环境保护的高调,这些正是让观众欲罢不能的要素,而且观赏这类片子还不需要费脑子,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夜行者蝙蝠


在《地球脉动》第二季的宣传期间,大卫·爱登堡明确给出了“治愈”的概念。他认为自己出品的纪录片,不仅促进环保主义,并且对担忧地球未来的人们起到了“治愈”作用。此举让批评者们大加挞伐,认为他已经背离自己的初衷,原本心怀忧患的环保意识,如今已经轻贱自弃为逢迎的娱乐产品。

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野生自然环境进行大量拍摄确实对自然界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和影响。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清晰地指向影视工业见利忘义,甚至进一步否定了此类影视作品的存在意义,贬斥其既没有娱乐性又缺乏戏剧化,既辜负了观众也辜负了作品本身,简直一无是处。对于《地球脉动》的热潮,理智的评论者在尊重和肯定大卫·爱登堡的前提下,明确指出他是代人受过,是工业体系的逐利本性让BBC与环保背道而驰。是非公道自在人心,接下来,就看BBC和大卫·爱登堡怎么做了。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自己的文字


本刊以下三个栏目长期征稿

1生活圆桌

“‘生活圆桌’这个小小的栏目,无意中带动了一种以自嘲来机智生活的追求,眼看着‘好玩”就日积月累,变成了一种时髦的取向。”——朱伟
稿件要求:有趣,1000字左右
投稿邮箱:
roundtable@lifeweek.com.cn
『生活圆桌』精选:生活圆桌 | 我的毛姆叔叔

2
个人问题

在杂志的最后一页,我们希望有一个很好的尾声。要知道,曾经的最后一页刊登过王小波的专栏,《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就首发在这里。
稿件要求:生活化,有故事,1500字左右
投稿邮箱:
yourproblem@lifeweek.com.cn
『个人问题』精选:个人问题 | 冷饮

3
读者来信

“信”是平实质朴的,比“生活圆桌”接地气,比“个人问题”的情感化弱一些。不要嘲讽,不要调侃,不要议论,只要实实在在的自己事和身边事。
稿件要求:实在,1000字左右
投稿邮箱:
letter@lifeweek.com.cn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进入周刊书店,参与【4·23满减】活动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