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华大学整理翻译3000多封日军家书和2500多篇日军日记,再现历史真相!

西华大学 2018-10-29
西华大学招生关注了解最新招生信息


今天是2018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81周年纪念日


历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漂洋过海,犯我疆土,企图在三个月之内凯旋而归。未曾想,顽强不屈的中华儿女拼死抵抗,日本陷入战争泥潭,一战便是八年。日本士兵身处异国他乡,唯有写家书和日记来度日排忧。烽火不息,寄出的家书无疑会带给收信人莫大的安慰。积沙成塔,这些书信和日记则成了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


2018年3月23日,高晓松的脱口秀节目《晓说》之《口述历史:对话樊建川(三) 永别了武器》在优酷上线。节目中,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提到已经将这批家书和日记交由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老师进行翻译。


据悉,翻译工作正在进行中,已经完成了3000多封家书和2500篇日记的归纳整理工作,并于2017年出版了《建川博物馆藏侵华日军日记(全5册)》。


《晓说》截图



与文物结缘,是西华人的幸运



2013年11月,我校与四川省建川博物馆签订了《四川省建川博物馆与西华大学共建“西华大学教学与科研基地”的协议》,旨在开展多学科的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

 

建川博物馆珍藏了一批侵华日军家书和日记,于是学校委托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牵头,“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与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协商,希望外国语学院组织日语系教师承担具体的翻译整理工作,人文学院组织文史方向教师在翻译基础上进行同步研究。


之后,外国语学院将党组织生活的地点选在了建川博物馆,师生在建川博物馆的展览上看到展柜里那些泛黄的日记和家书,便坚定了进行日记和书信的整理、翻译等工作的信心。


外国语学院参观建川博物馆


樊建川馆长把这批珍贵的战争文物交由西华大学,是对西华人的信任。他在《建川博物馆藏侵华日军日记(全5册)》的序言中写道:“记录者与战争的进程保持着最近的距离,这些文字和资料往往是在生和死的缝隙中留下的。”

 

这些书信和日记弥足珍贵,它并非宏大的战争叙事,仅是在平凡而单薄的声音中描述着战争时期的历史画面,是历史真相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因此,与这批文物结缘,是西华人的幸运。


建川博物馆里陈列的日军家书




揭露历史,是西华人的责任



建川博物馆侵华日军日记和家书整理两个项目由我校图书馆馆长、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主任潘殊闲牵头负责,这项工作得到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民国文献保护中心的高度重视,决定立项予以支持,最后成果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专门开设了由潘殊闲主持的纪念专栏,及时刊发西华大学研究人员对这批侵华日军家书和日记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学界和社会引起良好反响。同年,由外国语学院团队主持的《建川博物馆馆藏二战时期侵华日军日记的整理、翻译与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建川博物馆藏侵华日军日记(全5册)》内容展示


我校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多个学院参与研究工作,近二十余位教师和专家参与到建川博物馆馆藏二战时期侵华日军日记和家书的整理、翻译和研究工作中。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侵华日军日记和书信的整理工作,基本完成日记和书信的翻译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由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研究员吴会蓉博士主持的“四川省建川博物馆藏侵华日军家书研究”,于2017年获得成都市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建川博物馆藏侵华日军日记(全5册)》册1


翻译战时日军的书信及日记,无疑是给西华人一个拨开历史的面纱、揭露历史真相的机会,这带给西华人一种荣誉感和责任感。外国语学院院长陈达说:“责任是一种品德,荣誉感是一种品质。开展这项整理和翻译工作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回顾历史。尊重历史,这是我们作为西华人的责任。”




铭记历史,是西华人的初衷



“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这是建川博物馆的主题,也是我校师生在进行该研究活动时一直秉承的信念。


一个民族要有记忆,历史绝不能被遗忘,经历过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历史看似已经成为过去,但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作为中华儿女,“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是西华人一直以来坚守的。


《建川博物馆藏侵华日军日记(全5册)》


侵华日军的书信、日记的整理、翻译和研究工作,使这些“死”的资料变为“活”的历史,能帮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项目负责人之一、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瞿沐学教授说:“翻译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这是我们进行项目的初衷。”



知难而进,是西华人的精神



据陈达教授和瞿沐学教授介绍,项目进行过程中遭遇了诸多困难。首先,在翻译过程中发现,侵华日军的文化程度高低不一,表达能力不同,涉及比较隐私的内容,写作者便用自己能看懂的符号标注,因此不仅需要翻译者揣摩内在含义,还需要相关专家做大量考证。


其次,绝大部分的书信和日记写于战地,受条件限制,原件中很多内容是匆忙书写在普通稿纸或便签纸上的,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并存在大量时间不详的孤页,增加了研究难度。再加上战火影响和历史的推移,部分内容损坏和缺失,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必须考证历史加以佐证,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受涂抹的家书


然而,繁琐的资料整理和翻译工作并没有难倒西华人,面对巨大的整理和翻译工作量,研究人员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进行工作,取得了不错的项目进展。《建川博物馆藏侵华日军日记(全5册)》已于2017年8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建川博物馆藏侵华日军家书》(影印本)及《建川博物馆藏侵华日军家书选》即将出版,翻译工作在稳步推进中。


烽火连三月,家书即罪证


侵华日军的信件和日记中,存在多处用毛笔涂抹的痕迹。瞿沐学教授解释:“战时日本制定了极严格的书信审查制度,但凡有涉及军事机密的地名或是战争细节,都会被审查者涂抹掉。”这在增加了翻译的难度的同时,也掩盖了部分历史真相。


纸页泛黄,文字却还清晰。一名驻扎于中国东北的日本士兵,在对妻子的家书中,倾诉着自己的思念,提到:在中国农历新年,他们被村子里的鞭炮声吵醒,以为是有战斗发生。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他们是在中国的大年之夜,以侵略者的身份冲进村子,给百姓们带来了灭顶的灾难。


受涂抹的家书


建川博物馆日本侵华罪行馆设计者、日本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信写得非常仔细,如果把这些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出来,战争就在里面了。”

 

我校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吴会蓉博士在对部分书信研究后发现,侵华士兵在家书和日记中讲述自己在中国的各种境遇、所思所想,而这些内容在公开的文献中很难看到,因此透露出历史的真实痕迹,是揭露日军侵华罪行强有力的证据。


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在《建川博物馆藏侵华日军家书选》的《后记》中这样写到:“这批被历史尘封了70余年的侵华日军家书,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性化侧面,零距离地给我们展示了那段伤痛的、屈辱的、血腥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国耻难忘,历史有声。愿这些被启封的侵华日军家书能让我们国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事情但凡发生过,必定会留下痕迹。历史的真相隐藏在文字里,西华师生的此项工作,无疑是给战争历史的研究打开了另一道大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因此唯有正视和尊重历史,才能赢得真正的和平与未来。


推荐阅读


@全体毕业生,你的毕业授位照片已经上传,快到易班下载吧

看过来!西华大学2018年各批次录取时间公布

边旅游边学习?听这位保研学霸讲他的“学习经”!

西华师生热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西西看学院

点击蓝色字段查看相关学院

(字体颜色为灰色的学院正在更新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丨经济学院 丨 管理学院 丨 人文学院 丨 外国语学院 丨 美术与设计学院 丨 音乐与舞蹈学院 丨 社会发展学院 丨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丨 理学院 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丨 机械工程学院丨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丨 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 丨 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丨 汽车与交通学院 丨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丨 体育学院 丨 大健康管理学院 丨 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 丨 西华学院 丨 国际教育学院 丨 凤凰学院 丨 应用技术学院 丨 创新创业学院 丨 继续教育学院



作者:王舒

编辑:张菁菁

编审:王舒、黄潇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建川博物馆微信(ID: jc-museum)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