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科技创新

EICO Talks:GenZ社交产品试错和冷启动,Weiwei 和 Rokey

EICO EICO 2023-09-27
Weiwei 在创业做一款 AI 应用 Tonic,她较为系统地研究过计算机交互形态发展;EICO 近期关注 AI 技术的落地,Rokey 也在持续跟进与 AI 相关的合作项目。本期两人讨论了 GenZ 北美社交产品的创新玩法、AI 技术对大众媒介的影响。

本期关键词:AI能力社交网络、网络效应、Ins平台社交产品、冷启动匿名身份多重社交身份用户增长社交玩法GenZ年轻群体用户

提及产品:NGLGasBeRealLocketPoparazziRetroStable DiffusionInstagramTrashTiktokSnapchat


 
嘉宾介绍:

Weiwei 是 Tonic 的创始人,前 YC Research 旗下 Dynamicland 设计师,同时也是 Demo Inn Shanghai 的联合主理人。Tonic 团队已获得 First Round Capital 领投。





职业成长背景:旧金山、Dynamicland

“我是在旧金山读的大学,那时候的三藩市有很多的公司在起来的状态,包括 Airbnb,或是 Pinterest 还有 Uber,那个时候比较在他们很好的一个状态的时候。我们的大学的很多教授其实都是那些公司的设计总监,他们是以兼职的方式来教导我们。那我们也因为这样,所以可以接触到以比较贴近的方式去接触到这些硅谷里面的公司,还有他们的运作方式。

在读大学的时候,因为一堂交互设计的历史课,我才了解到,原来互联网和我们常用的鼠标、键盘是有人刻意发明的,这件事情我之前一点都没有想过,然后我才意识到说,哇,原来是有专门的研究室在去发想和去发明我们接下来的操作系统会有什么样跨越式的进步。所以那时候我就拼命地开始去找,OK,那既然 Xerox PARC(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 Bell Labs(贝尔实验室) 这样的存在是发明了我们现在用的这种互联网的基础架设,那现今的 Bell Labs 和 Xerox PARC在哪里?所以大学的时候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现今的那种研究室,他们的存在,还有他们的一些研究方向,也很幸运的联络上了,之后就参与了 YC Research 的 Dynamicland。


Dynamicland,受 Doug Engelbart 和 Xerox PARC 激励的非盈利研究机构
创始人 Bret Victor 和 Alan Kay

因为朋友邀约开始探索自己做 demo 原型,我们希望看看能不能把它延展成更正经的创业。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说所有事情都一帆风顺,在各个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也探索了很多不同的方向,现在转型到了 Tonic 这个在做 Al 短视频这个方向的事情。

最早看到The Mother of AIl Demos时,也是有被震撼到了,那时候也才发现,哇,互联网其实也才存在了几十年。然后互联网如果作为一个媒介跟视频相比的话,其实它还是一个婴儿期的一个成长的状态,因为影视是更久之前被发明出来的一个媒介。

The Mother of All Demos,Doug Engelbart 在1968年的演示,开创了计算机交互的新形态

GenZ 社交产品:Layer 式创新

NGL、GAS 这些产品就曾经在榜上蹿升非常快,GAS 还被 Discord 收购了。这些在欧美的新一代的这种社交产品是怎么样的?以及它和之前的社交网络,像 Instagram、Facebook 这些社交网络之间的差异。


“近期的一些社交产品,它们可能更像是社交工具,而不是社交平台。像 NGL,它是一个帮助你去以匿名的方式跟你的朋友在 Instagram 上面互动的一个小工具,所以它会帮助你把一些链接发到 Instagram story 上面,这样朋友可以点开链接匿名的跟你提问,或匿名的去跟你做互动。

“而且这些巨型平台和这些社交图谱是已经形成的,所以我不需要去花时间去再造这些社交图谱,而只需要在上面再增加一些新的东西上去,给到了大家一些新奇的感觉就可以。新的社交平台的产品包括 BeReal、Locket,还有也是从 Instagram 创始团队出来的在做 Retro,这几个月也比较红,他们其实还是围绕着静态照片在做社交,他们主打的是说他们希望能帮助熟人去做社交。所有人其实想要倡导的就是说 Instagram 和 TikTok 已经变成了一个陌生人社交,而且是变成了让大家去炫耀生活的地方,我们想要一个更真实的地方,可以让我们当自己,让我们在朋友之间显示就是我自己是谁的一个环境。所以像BeReal,它利用了你的前置和后置摄像头,帮你拍一下和捕捉到你当下在干嘛的这样的一个语境和信息。

BeReal 利用前置和后置摄像头分享生活瞬间
“Locket 是以比较随意的方式把照片发送到亲密朋友的手机桌面组件上面。但是他们在火了一两年以后就数据是逐渐开始下滑的,那我的猜测是他们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还是需要依赖陌生人社交去有更错综复杂和更丰富的一些交互。

Locket,桌面照片插件产品,巧妙的产品形态进行照片共享
“当一个平台它是做熟人的互动的话,它的那些交互和那些互动的点是不足以支撑它成为一个好几年甚至是十年的一个社交平台,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从 Facebook 离开出来做 Path,那个就是限制你只能有 50 个好友的社交产品,也是在做了几年以后就被迫关闭了。那虽然 Path 也是一个就是用户想念和喜爱的一个产品,但是最终也没有办法去支撑它作为一个社交平台这样的一个长期的目标。”


用户永远是初中生、高中生的 Snapchat

“我能想到最近最成功的一个社交产品可能是 Snapchat、多年前已经 IPO 了的这样一个公司了,但好像之后没有就再更大规模的社交产品出现了。当然如果我们把 TikTok 也算进去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TikTok 它更像是一个内容平台,它可能不纯粹是一个关系网络,它是个内容网络。

“你怎么看今天的创新,就是仍然会有这么多人,不管是社交工具或特别短期的社交产品,我还是选择要去做一波?

“我很希望有新的突破。我觉得 Snapchat 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模糊的社交产品,因为它更偏向于一个 messager,一个发消息的软件,而不是一个单纯社交的软件,所以它的存在也很有趣。不同于 Instagram 和 Facebook, Snap 的用户群体是会被淘汰掉的,就是他的用户永远是初中生、高中生,当高中生毕业进入大学的时候,他们就换成 Instagram。但是 Instagram 和 Facebook 不同的点是说我们作为 Instagram 和 Facebook 的用户,是跟这些产品一起在变老,一起在经历年龄增长。

Snap 也是一个很奇特的存在,因为我认识的所有高中生、大学生,他们只要一毕业了基本上也就从 Snap 毕业并且转换到了 Instagram。虽然如此,Snap 的用户量还是一直保持着甚至在持续增长的一个状态,所以它是一个我们还没有找到可以跟它去做比较的一个产品形态。

“它的用户群体永远是保持在十几岁小朋友的那样的一个状态,我自己观察下来,会发现每一个新的社交社交产品的出现,它其实都是伴随着科技创新的出现一起出现的。所以像比如说 Instagram 的出现是因为 3G 网络还有后置摄像头开始变得越来越好,他们是碰到了这个节点,再结合了滤镜这样有设计创意的一个想法去把它制作出来的。Snapchat 的话,它是结合了前置摄像头还有月后积分的这个设计概念,去把它制作了出来。那 TikTok 的话也是因为 5G 的网络。还有就是他们的演算法是从社交图谱变成了兴趣图谱这样的一些改变去诞生出来的一个产品,所以我非常相信说我们对技术的依赖会到新的一个高度,或者说一有一些新的玩法的时候,也会有新的社交平台诞生。那这几年如果我们要说有新的技术的话,可能就是 Web3,或是说是 AI 方面的一些新东西出现,所以我也蛮期待说接下来这些社交产品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GAS 的线下冷启动:蹲守下课时间“开闸“

“GAS 是一个针对在北美,应该是就起点是在美国高中生里面,然后互相就是你可以看谁喜欢你,或者是可能有一些问答环节这样的一个社交网络,针对年轻人的。“
“我之前去研究 GAS 的时候,他们非常精密地去规划了冷启动的这些操作。就比如说他们刚开始是选择了单独几个学校去做冷启动,他们先在 Instagram 上面创办了很多的私人账号,这些私人账号是你作为一个外人你是看不到的,它是锁住的,所以他们每一个账号就会写说,比如说 GAS Atlanta high school 这样的一个名字。

“它的资料介绍就会写说你被邀请到了 GAS,它因为是锁住了,所以你看不到,那作为学生我肯定就很好奇,说我被邀请到了什么呢?我就会去申请,要请求去追踪他们。那 GAS 他们团队的人,会站在那个高中的校门口去看,说这个学校几点下课,在下课的那时候去同意所有人的追踪请求。那在同一所有人同意的那一瞬间,大家都会收到通知,说谁这个 GAS Atlanta high school 同意了你的追踪请求,你现在可以点进去看它的账号了,你点进去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它资料里面放了一个链接,连到了  App Store,所以他们是在那一瞬间渗透了整个高中的。

“高中的社交网络,达到了这个高中的 8% 或者 10% 的学生会同时进入这个产品上线,所以你进入这个产品的时候就它并不会给到你一个空广场的感觉,因为这瞬间我所有的朋友都在上面,我也可以追踪这个人,我也可以点这个人去加好友。对,这是 GAS 的操作。

“另一个 app 叫 Paparazzi,因为这种一来一回的互动的动作,不管是回答问题还是喜欢,还是刚才你提到就说请求加入某个校园,他都会连接到另外一端。另外一个就是在这个在社群之外的一个人,同时这个人进来之后就会拉动再多的人,所以这个网络效应能够很快的就滚动起来,我觉得这是特别巧妙的一点。第二个是就它如何去借助到一个现有的网络里面?你刚才谈到就两次,都是在说他是在 Instagram 这个社区里边,就既有的这个社交网络里边成长起来的,包括去线下拉人这个场景,其实线下的那个高中或者一个社区是本身具有线下的一个网络效应的,就是既有存在的一个网络连接。”


Poparazzi app
Tonic:Blend reality with originality

Tonic 是一款用 AI 技术去协助我们生成更有视觉冲击力的视频的一个软件工具。我们会配合 TikTok 上面的音乐去做音乐节奏打点,然后给到用户上传的视频上面增强一些视觉效果的 AI 滤镜和风格迁移的方式,给到用户一个非常有视觉刺激性的和冲击力很强的一个视频,好让他们一键分享给朋友。我们会发现我们自己用 Stable Diffusion 用得很开心,但是它其实部署起来的话还是会需要花一定时间的投入的。


Tonic.video
那如果我们能把AI 视频好玩的一些操作以一个比较轻便的方式去给到大家使用的话,我们觉得它其实可以玩出来更多的花样。Tonic 里面的滤镜我们暂且把它们称为Blends,你可以用Tonic来blend一个视频去像使用果汁机一样去把它搅拌一下,然后混混搭出个新的风格出来。

“因为 Tonic 它比较像是一个 Show Don't Tell 的一个产品,就是你看到了就估计可以 get 到。我们是配合了音乐节奏,然后配合了这些 out painting、inpainting 的技巧,然后去给到大家一个穿越平行宇宙的感觉。我们整个团队也很喜欢像瞬息宇宙、蜘蛛侠、还有漫威这几年的电影,它们其实都有提到平行宇宙或者是多元宇宙的这些概念。"


主角化视角

第一眼看到 Tonic 的 demo,我想到一个产品叫 Trash (被VSCO收购了)。在一年多前,你可以扔给 Trash 几个随手拍的视频,然后它就会把它们 blend 在一起,给你 Remix,但是没有结合任何 AI,它纯粹就是非常有一些那种感觉。但是我觉得利用 AI 就是你们现在用的这套东西,就是让它更有线性,就是更有焦点...它产生了延续性或叙事性,它是会延续的。Trash 给我的感觉真的就是爆炸感,就是完全的非常混乱的碎片的组合这种视频形态。


Tonic 示例视频​​
“有一些朋友看了我们做生成出来的视频,ta 觉得是 Tonic 会把你“主角化”。因为你可能本来拍了一个自拍的视频,或者拍了一个朋友坐在桌前的一个视频,配合了这些音乐,还有一些 AI 上面的变化的时候,你好像就是这个宇宙的主角一样,就有那种奇特的一些创造感觉碰撞出来。”

社交媒体多身份的产品视角

“感觉也和这几年的一些社交平台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就是像这几年其比如说我们会发现 Instagram,它其实是鼓励你创建多个账号的,以往就是你必须得登出这个账号你才能登入另外一个账号,但是它现在你如果点自己双击你的个人中心的话,你可以随意切换它,甚至让你一次登录十几个,那这上面它肯定不只是为了让小企业或者品牌去可以随意很轻易地操控很多个账号,它同时也是就是让所有个人用户可以去切换不同的账号。

“大家也有一些说法叫,比如说“Finsta“(Friends 和 Instagram 的衍生词),例如就是只给朋友看的 Instagram,我有一些可能是给长辈看的 Instagram,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有不同的面,片面是呈现给到不同的群体。所以像我个人的话,可能我在长辈面前就比较安静一些,或是比较闷骚一些,但是我如果在朋友面前的话就比较张狂一些,会就是更愿意玩,表达方式也会比较夸张一些。

“那我们其实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上也会去呈现自己的不同面,如果一个社交产品,它强制地去鼓励我们把我们的所有朋友、所有认识的人都加到同一个账号上面的话,其实会做到的就是我们所有的社交语境都会被扁平化,就变成说那我在所有人都在场的情况下,我只能呈现社会最能接受的那一面。”


Weiwei 举办的 Demo Inn 活动

“所以我一直很喜欢去和不同文化背景还有不同工作背景的人交流和一起玩。在搬回上海了以后,我就也跟一些朋友联络上,我们有在讨论说我们有没有可能一起去办一些,就是有那种加州的客厅文化的活动,因为我们很想念就是加州的那种聚在一起,讨论很以那种比较 Nerdy 的方式去讨论一些想法的环境…所以其实就是有那种三人成团的感觉。我们做了一个海报就说啊,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一起来,这个时间点拿着这个场地我们来分享一些你自己在折腾什么东西。

"这个活动当初给到大家的信息量就不是很多,所以它能吸引出来的一批人就是有些好奇心、然后喜欢去“玩”这些产品和玩一些新项目的朋友们,我们现在是这个活动叫Demo lnn, 然后我和我朋友海辛一起以一个月一期的方式去进行的。


Demo Inn 现场,更多信息可见 Weiwei 博客中的记录
https://weiwei.place/2023-07-01/demo-inn
因为我从大学的时候开始做很多项目,就不见得是有目的性的在做,我会发现有的时候它可能就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出现。我其实很受启发的一个故事是现在 YouTube 上面订阅量最多的那个网红叫 MrBeast,他好像是 98 年出生的,所以是一个真真实实的 GenZ。他就是很喜欢 YouTube,他就梦想要成为 Youtuber,所以他从 10 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拍影片、剪辑视频,甚至会逃课,背着爸爸妈在那边剪视频,上传到 YouTube。他甚至都定时了很多个视频,自拍的定时的视频就会说,哈喽,五年后的自己,如果你现在没有 50 万的订阅者的话,那你真的很没用(激励自己)…

“正是因为年轻,他可能比较没有拘束,或是比较没有考虑太多,会去做这些看起来无用或者看起来大人们不会去做的事情,所以他可能会玩出来一些新的花样…跟前阵子在 Twitter 上面比较火的那个《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这本书可能也有一些关系,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一步步策划出来的,而是很多时候这些东西就是慢慢玩出来、摸索出来的…”

全文完。



致谢

本期播客成行多亏丰元的支持,非常感谢!丰元目前创立了Studio Q24内容工作室,同时发起了灵感买家俱乐部的内容更新,他也在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公司策划品牌内容。我们与他曾录制了 EICO Talks 第六期《游戏、现实、视频流》,在 q24.io 可以了解到他的更多信息。

本次播客录制借用了小宇宙的播客录音室,感谢小宇宙朋友的协助。在即刻 app 搜索小宇宙可以找到预约渠道,录音室地址在上海市杨浦区。



全文有删减,完整内容请跳转本期播客 ⬇️



更多播客

以及近期AI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