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脑王 = 天才 or 高智商?揭秘《最强大脑》中的西浦人!

看PL小姐姐的 西浦招生 2022-09-10

洪辰瑶,2015届西浦信管专业,2016年毕业于帝国理工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专业。毕业后她选择回国做金融猎头,成为Michael Page北京公司有史以来晋升最快的一个,在小红书上经营个人账号,粉丝超过74万。


陈智强,00后男生,在西浦就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从初中开始接触脑力竞赛并成绩优异,获得脑力锦标赛中国赛少年组总冠军等奖项。比赛期间去了许多国家旅行,结交了各地和不同领域的优秀朋友,为自己的成长画上精彩的一笔。

 

两人都有精彩纷呈的经历和优异的履历,也都是《最强大脑》的参赛选手。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西浦学子!



《最强大脑》

江苏卫视一档大型科学竞技真人秀,选出的是一群高智商的顶级选手。他们在普通人不常接触的辨识力、空间记忆力、识别能力等专业项目上极为擅长,展现强大的脑力能力。被筛选出组成最强大脑中国战队,迎战海外战队,决出世界最强大脑。


洪辰瑶是今年《最强大脑》第六季(即是《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第二季》)的百强选手。


而陈智强,他是《最强大脑》第三季的冠军,获得“脑王”称号。之后在第四季脑王争霸中,与队伍一起再次捧得“脑王“奖杯。

洪辰瑶 

2015届西浦信管专业 

2016届帝国理工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专业 

小红书上个人账号 (洪辰瑶kelly) 粉丝74万

《最强大脑》第六季百强


当时父母给我选择了西浦,主要是考虑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我当时的目标也是想要通过在西浦的学习,能够获得更好的继续深造的机会。

 

刚入大学,在一个比较多彩的环境中,大一时我也稍有松懈。庆幸的是,随着时间慢慢的发展,我的整个大学的方向渐渐明晰:大学生活就是好好学习、拿奖学金、参加活动和比赛,和周围优秀的人多接触交流。大二大三的持续努力下,我连续两年拿到了奖学金。

 

西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同学们能够更好的发展,从大一到大四,我和周围的同学们一起经历了四年的蜕变。


有人利用了学校的这个平台,有了很好的成绩;也有一部分同学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忘记了自己当时来的初心。

 

希望学弟学妹可以好好把握机会,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的优势、为大家提供的奖学金和各种资源,来完成自己的目标和人生规划。



在毕业前夕,我拿到了多个学校的研究生offer,其中有我期待的帝国理工。不过因为雅思成绩的原因,如果选择帝国理工,我必须 gap一年,而且还会导致我和男友异国两年。但帝国理工的这个专业是我当时所能申请到的最好的专业。因此,我想:付出这些来换取我在帝国理工学习的经历、增长的见识、所处的环境,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对自己的优缺点、能力和性格的认知都比较明晰,权衡好其中的利弊后,就这么选择了。

 

毕业回国后,我在Michael Page(一个英资的高端猎头公司)做金融猎头的工作。当时我对自己要求是凡事都要达到最好为目标,所以我成为了北京公司有史以来晋升最快的一个,发现自己在这个行业可以有很好的发展

 


对《最强大脑》的最初印象是:参加的选手都有着高智商。而我这样一个普通人,并不太适合这个节目。但当我看到参赛前的预选题目,我就想:我可以试试试看


最强大脑》是一个契机,可以结识很多优秀的国内外的选手。有的人可能在一生中,都很少有这种机会。非常幸运,我成功通过了《最强大脑》的测试,成为了这一季的百强。

 



陈智强


西浦2018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

《最强大脑》第三季“脑王”

第四季与队伍一起捧得“脑王”奖杯


初中的时候,我喜欢纸牌魔术。当时我想,如果能记住一副扑克牌的顺序,那当我表演这个魔术时,别人或许就无法拆穿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接触到了脑力练习,也逐渐开始喜欢参加各种脑力的比赛。上初中的这段时间,我参加了很多比赛,也拿了很多名次和奖项,其中包括脑力锦标赛中国赛少年组总冠军等。这些经历也使得我有机会参加这个节目


一方面,参加比赛让我有机会去很多地方旅行。我去过日本、香港、台湾、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周边很多国家。


另一方面,在比赛中结识了一些非常好的朋友,很多现在还保持着联系。我从14岁认识他们,到现在19岁了,可以说是他们看着我长大的。我也见证了其中一位朋友读大学到结婚的经历。现在,我们还相约一起出去旅行。


后来参加《最强大脑》,交到了很多不同年龄段的朋友。有的年龄相差很多,但也能一起玩一起聊天,是我的忘年交。

 

这段经历里最开心的就是当时和朋友们待在一起,节目录制的间隙或录完之后,就常常会一起出去吃饭或者吃火锅。录制节目需要有半周时间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住在一起,因此大家感情都很深。所以每一季录完都很难过,特别舍不得和彼此分开。


参加《最强大脑》的感受


  洪辰瑶  

最大的感受是优秀的人真的特别多,而且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我记得有一个嘉宾,她曾说过:选手们平时都是在自己的环境里面都算是比较优秀的人,但到了最强大脑之后,一切都要重新排名、重新来过。对这一点我的认知也非常深刻,我第一次排名是60,其实就是相对普通的排名。


参加《最强大脑》的选手,都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在各自的领域也都是佼佼者。随着节目的发展,大家可能会看到,有些学历并不闪耀的选手却在节目中发挥的非常好,这也是《最强大脑》给所有的观众带来的一个触动。


能够有机会参加《最强大脑》,我觉得我很幸运,也很开心。我很想尽力的取得更高的名次,但也不会给自己太多的负担。不管结果如何,这都是一段十分珍贵的经历。



其实一直以来我觉得我都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能够在学习上还有感情上都能够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所以我想好好利用我的这份幸运,发挥我的能力,让我不要虚度我的人生。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对周围的人或对现有的人有一些正能量的引导或影响,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对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很知足。在我这个年纪,有自己想要前进的动力,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并且一步一步的向这个目标靠拢;同时自己所拥有的能力和条件和自己对人生的规划都和这个目标相符。对我来说,这种状态其实还挺难得的。



  陈智强  


说下当时的感觉和现在的感觉吧。


当时的感觉就是我火了!哈哈!刚开始的时候网上的话题就会很在意。但到最后一期,很多人通过微博私信的支持让我非常感动。

 

现在这一路走过来,发现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是保留着孩子的纯真去与人相处。因为这样别人会觉得你想法挺单纯的,相处也很舒服。没有必要让每个人知道“我是谁”。就活得简单一点,就让拿了奖的脑王活在那个手机屏幕里面就行了。

 

生活中还是喜欢正常的相处模式,不想让别人一开始就知道我有这样的身份,那样交朋友就会有固有印象。当熟悉之后,很了解彼此了,再知道我是那个谁谁谁,也就不会有太大影响。我和我的室友就是这样的。

 

希望能甩开那些《最强大脑》的标签,大家对我的印象不要只停留在那个“脑王”小胖子,在大学中重新开始,忘记过去。




陈智强”快问快答“十问


网友评论你是“天才”,你有什么看法?会有压力吗?

 

因为这个节目给人的感觉,是每个选手都是大佬。这使得网上会有人给你贴标签,但其实也还好。当然,如果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认出来了,还是会有影响,但网上的评论并不会有压力。

 

舍友、班级同学知道你的这个身份会不会惊讶?

 

还好吧,他们认不出来(偷笑)。

(真的,真人比电视上的帅多了,采访记者我差点没认出来…不过也是,现在19岁了不是参赛时候的16岁啦)

 

参加节目之前有做准备吗?

 

没有,直接就去了。

 

怎么会来西浦?

 

首先,因为我是江苏南京人,高考能上正常的211和985,老师班主任推荐我来了西浦。其次,因为我不太喜欢普通大学里的教学模式。最后,因为西浦离家也挺近的,父母了解之后就选择了这里。

 

本科毕业之后想干什么,会不会读博士?

 

暂时还不知道。读完这四年可能会考虑先出去读研,或者有可能尝试创业。

 

空闲时候会干嘛?会看书吗?

 

没事的时候会下楼跑跑步,锻炼锻炼,看书…emm 可能太无聊的时候会看书吧(笑),不太爱看书。

(别想了,我们这些笨的人多读书好吗)

 

平时观察思考是不是特别多?

 

和比赛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讨论多一点,还开玩笑讨论这个可以出什么项目;和正常朋友就不经常会。

 

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

 

喜欢看那种温馨的影片,喜剧片、科幻片、动漫电影也看。

 

将来找工作时,感兴趣的工作工资低和不感兴趣的工资高,你选哪个?

 

我选工资高的那个。工作和兴趣我是分开考虑的。不管是你多么感兴趣的工作,做着做着兴趣有可能就减少。因为如果生活所迫,你到那个年龄,你又需要钱又需要一些东西的时候,可能你的兴趣没办法完全给你提供这些资源。所以兴趣还是保留着,最初那份纯真,那份喜欢。

 

(我不服,又问 “那没有兴趣会不会做不下去啊?”

“嗯肯定会,但工资高就是动力,你每天算一算今天又赚了多少钱,明天可以出去吃几顿饭,你不就有动力了” 太有道理了!)



最后想说的是,我和大家是一样,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在生活。我现在最喜欢的状态就是和朋友开心相处,想到什么聊什么。生活得开心,学习和工作的话就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


会要求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时,通过自己的想法或者方式,不会以一种传统的赚钱的方式去做,开心快乐就好。

 

自己的想法是觉得机遇比给自己的压力更重要一些。有机会的话可能就是一个转折点,比起埋头逼着自己就朝一个方向积累一步步爬楼梯,如果抓住某个机遇可能一个电梯就上去了。我上学的目的一个是充实自己,二是学自己感兴趣的,三是在学校这段时间愿意去找一些新的机遇,愿意去参与。



记者:折折 图片提供:洪辰瑶 陈智强


本文改编自公众号“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友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