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凡星灿烂丨石林燕:深耕语言沃土,探索广阔世界


个人介绍

Introduction

石林燕,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党员、三好学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三届“自强之星”等荣誉。曾参加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线上中文教学项目及美国塔夫茨大学中文教学项目。目前,已在专业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篇,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获奖。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从家乡那一片小小的土地,到外面更加广阔的世界,石林燕沐浴着阳光与善意,怀揣着希望与梦想,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上一路向前。在泥泞面前,她坚定足迹,跨过困苦;在风雨之后,她重振羽翼,再次出发。

  汉语“小世界”亦有“大精彩”

01

每每被问起自己的专业,石林燕都自豪地回答“语言学”,“不过我是学汉语的,不是小语种哦”,石林燕总是这样笑着补充道。有同学直接向她抛出疑问:“汉语有什么好学的?我们不是从小都学语文嘛?”——答案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语言学,一个从18岁开始走进石林燕生命里的学科。

两年前的秋天,石林燕从南开大学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本科四年的积累已经让她对自己所在的语言学专业和国际中文教育的实践有所认识,而这也成为她在该领域继续热爱、继续追寻、继续探索的动力。

来到北师大,石林燕最大的感受是“学术氛围浓厚,有很多厉害的老师和同学”。“跟她们交流,总能使我茅塞顿开,就仿佛在一孔没有光的山洞里,突然就看到了光”。学术的道路是辛苦的,但不是无聊的。问题意识是她进入硕士阶段之后学会的第一课。石林燕还记得当她尝试着把自己的论文选题告诉导师之后,老师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提问,却让她陷入了沉思。“你可以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但好的论文一定要有它要解决的问题”,老师的话,徘徊在耳边,久久回响。

对于许多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来说,应用性是一个大问题。语言学,一个听起来很“理论性”的学科,该如何去发现研究问题?石林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实践。实践既是问题的来源,也是问题的归宿。除了上课、阅读文献、参加会议,在日常生活中,石林燕也开始注意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语言是基于使用的语言,在使用之中发生变化、发现规律。语言不是空中楼阁,是我们呼吸的空气,是人们脚边的泥土。”这种信念始终根植于她的心间。

汉语学界常常因为本体和应用的关系而进行讨论,在最近参加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石林燕觉得收获很大。在会议上,她有幸见到了汉语学界“泰斗”级的专家学者,也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汉语研究应当在适当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走自己的路。”她想,这应该是接下来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代青年学生的奋斗方向。

学术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在最简单、最基础的语料分析上,也需要付出耐心和毅力。“有时候读着读着都没有语感了”,石林燕笑着说。面对纷繁复杂的语料用例和形式多样的语音片段,她一遍遍地告诉自己“慢慢来”。保持平和的心态是她获得进步的重要助力。“每个阶段都会有迷茫的瞬间,当在研究方面没有思路时,多沟通,多尝试,转一个弯,可能就会柳暗花明。” 

当今技术日新月异,她也时刻督促自己接触新的概念与方法,打破专业限制,从不同的视角获得新的认识。谈及未来发展方向,石林燕表示“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想在这个领域继续深造。虽然我不是做研究的天赋型选手,但试试又何妨呢?”她深知学术道路充满了孤独与坎坷,但依然想凭着自己的一腔热爱与勇气,在未知的世界里闯一闯。正是这种“不设限”的积极态度,支撑着石林燕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向前。


  教学“小世界”,亦有“大舞台”

02

石林燕曾参加学院的线上中文教学项目,这也是她所在的语言学专业方向不同于文学院语言学专业的特殊之处。“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这句话是她本科入学时院长送给所有新生的寄语,也成为她对自己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最大的期许。相比于其他学科,国际中文教育是年轻的,也是交叉性很强的,在真正的汉语教学课堂上,面对着来自不同国别、不同背景的学生,石林燕觉得“自己肩上的分量真的很重”。“在教学面前,我们没有缺点可以掩饰,所以只能更加努力地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是一条很长的路。”

在200多课时的教学实践里,石林燕与学生们建立了亲密的友情。提起课堂上的学生,石林燕侃侃而谈,“有的学生汉语水平比较高,和她们进行日常的交流没有问题”“美国的学生学习汉语有很强的兴趣导向,他们的思维非常发散,也对文化差异很感兴趣……”每次上课之前,石林燕总是又紧张又兴奋。“学生们都很可爱,他们会在课上好奇地问我‘老师,这里是北京师范大学吗?’,也会满怀期望地表达自己的梦想‘老师,我想去中国留学’‘我将来也想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在每节课珍贵的45分钟里,石林燕用自己经历的事情、用身边发生的故事作为课本之外的有益补充,将真实的中国生活、生动的中华文化讲给学生,希望跨越文化和地域的交流可以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中国的种子。

在一次面向柬埔寨学生的汉语课上,石林燕回忆起了一件很温暖的小事。课前石林燕突然收到班上一位同学发来的消息:“老师,今天是丽莎(班里另一位同学)的生日。”看到消息之后,石林燕连忙在课件最后加了一页PPT,配以图片、文字和音乐,在这节课最后,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起,为这个女孩唱了汉语的生日快乐歌。一堂普通的课因为有了不期而至的惊喜而更加有意义。更让石林燕惊喜的是,在两周后自己生日当天,她也在课堂的最后,收到了学生们一同唱的生日快乐歌。在那一刻,她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的幸福,也体会到语言对于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个人“小世界”,亦有“大情怀”

03

自进入大学以来,石林燕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活动,将自己的成长融入到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实践中去。在石林燕看来,“将自己的所学所知转变为影响他人的力量,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作为曾被社会帮助的学子,石林燕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将“感恩”与“责任”视作自己的人生首要信条,“尽管一个人的力量微小,但万木成林,充盈善意的涓涓细流终将汇成的滋润沃土的汪洋大海。”在寒冬凛冽的街头,有她为山区孩子劝募的身影;在校庆活动的现场,有她跑前跑后耐心引导的身影;在线上支教的课堂,有她分享经验答疑解惑的身影。“在公益这条路上,我愿奉献所有的力量。”石林燕如是说。

上个学期,石林燕作为“励志青年宣讲团”的成员,参加了学校第三届“京师励志文化节”的“以励志之声、扬青年之志”励志宣讲活动,讲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传递积极向上、真诚感恩的青春正能量,鼓励更多的同学坚定目标追求梦想,成为“自己的世界里不平凡的人”。在石林燕看来,自己的人生和大多数人的人生一样,很普通,但她依然热切地相信并且期盼着有一天,自己可以为这个社会,为那些身处困境之中的群体做些什么。“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我们每一次小小的举动,都将化作改变世界的源泉,影响更多人。”

谈到读研期间最大的收获,石林燕认为远远不在于学业上的进步,而是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读研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拉长了我们进入社会的过程,它是一个过渡。读书带给我们的反馈相对于工作来说比较慢,但它也是一个更加扎实和纯粹的过程。你能够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往何方。”于她而言,读书是一个能看到更多风景的窗口。在坚定的目标指引下,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寻找着更多的可能,无论风雨,无论荆棘。

“我们都会面临很多选择,但选择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有的只是不同的风景。当你走过这段路时,回头看就会猛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成长了很多。这大概就是生命的意义吧。”石林燕这样说。

晨曦初露,霞光渐微,在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石林燕也背起行囊,向着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继续前行。


北师大校园里,优秀的年轻学子,凭着理想、凭着信念、凭着热爱、凭着执着,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让平凡的生活如星辉熠熠闪亮。凡星灿烂,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采访了2022年度宝钢奖学金、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十佳志愿者、阳光体育之星等获奖同学,讲述身边榜样的故事。







-bnuweixin-


采写:侯玉丽

排版:林润菲

责任编辑:谢图南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