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来看看他们一等奖背后的故事

优秀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4-03-20




近日,“中国光谷•华为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圆满落幕。我校参赛研究生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1项,其中一等奖团队由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王美琪、李建盟、杨志如组成,讲师崔建勇担任团队指导老师。学校连续12年获优秀组织奖,理学院陈华副教授获评先进个人。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面向全国在读研究生,是目前国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全国性研究生学科竞赛之一。本次竞赛共有465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7970队研究生提交论文,按竞赛章程,评选出一等奖197队(获奖比例为1.10%),二等奖2400队(获奖比例为13.36%),三等奖3338队(获奖比例为18.58%),总获奖队数5935队,总获奖比例33.03%。




一等奖团队小伙伴有话说

本次比赛

王美琪李建盟杨志如组成的团队

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李建盟、王美琪、杨志如




科研经历丰富,打下坚实基础

王美琪,杨志如,李建盟均在

研一期间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

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但是这不是终点,

我们知道自己还有提升的空间。”

研二期间,团队三人再战数学建模大赛

为了此次竞赛,三人都做足了准备

课题组项目的锻炼

汇报时的激烈讨论

实验时老师对他们的历练

这些科研道路上的点点滴滴

都为团队今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工明确,打响开头第一炮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拿到题目后

团队当即选择挑战F题

认领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


团队成员进行赛前准备


合理的分工、充足的赛前准备

为数学建模大赛之旅带来了“开门红”

享受过程中每一次“头脑风暴”


比赛过程中

团队三人充分交流、分工明确

“我们每天都会进行‘头脑风暴’

针对每个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事实上,也正是这种持续不断、

互相启迪的‘头脑风暴’,

帮助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杨志如参赛图片


成员们学习热情高涨

每天奋战到凌晨时分更是常态


深夜,团队成员还在讨论赛题


面对比赛过程中题目数据有限

额外数据难以获取等困难

团队成员不疲于尝试,不惧怕失败

凭借杨志如曾经在科研经历中

学习到的Python爬虫知识

团队在网络上爬取到了有效数据

“机会留给了有准备的我们。”

杨志如感叹道


团队成员参赛图片

拼搏到比赛最后一刻


这支团队有韧性、不言弃

拼搏到比赛最后一刻

着海边初升的太阳

团队完成了历时5天的比赛


团队成员顺利提交论文

提交论文后团队成员共赏黎明

“我坐在窗前,看着我们撰写的文档,

望着朝阳,有一种欣慰,

感觉自己的奋斗是值得的。”

团队成员李建盟说


厚积薄发,不忘师恩


功夫不负有心人

团队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勇夺一等奖


成员得知团队获奖


而经历这次比赛后

“我感觉自己的科研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思考问题的方式更为发散,

学会了与自己对话,

进行属于自己的‘头脑风暴’。

团队成员李建盟感叹道


团队夺得一等奖的背后

离不开学校、学院、课题组

各位老师提供的平台

离不开在万剑华、郑红霞、盛辉、刘善伟、许明明、

曾喆、崔建勇老师带领下的课题组通过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来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该课题组从未在科研的道路上停歇

未来,这支科研团队将会在

更广阔的领域躬身前行

鼓励更多研究生踊跃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老师有话说


先进个人——陈华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数学建模竞赛,

在竞赛中积累经验、学习成长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案例中。”



一等奖团队指导老师——崔建勇

各展所长,相互配合

是他们能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建盟的编程能力、志如的文字功底

和美琪的收集数据能力相互配合,

发挥了‘1+1+1>3’的效果。 

希望他们能够用

在这次竞赛中积累的经验,

走好属于他们自己的科研之路。”

对于自己带领的这支优秀的团队

指导老师崔建勇寄语道




来源:理学院 团委

策划:邵云霄

文字:田方 陈华 赵延升 金婵 郭予涵

图片:朱明璇 王瑞康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祖华 赵晓玥

责任编辑:成玲玲

往期回顾

135所高校齐聚!这个会议在石大召开喜报!我校两所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纳入新序列管理!来看!一名俄罗斯教师的中国情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