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 | 复旦的“高墙”

钟卓熹 复旦青年 2023-04-06

跨过高考一关,却迈不过二教一级。我们眼中平常的台阶和陡坡,在轮椅里的张震的视角中,却是拦在他面前的“高墙”。


复旦的情况,就像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复旦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国内已经算不错。但若跟国际上相比,还是有一点距离。”周辉辰老师表示,“我认为总的局势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复旦青年实习记者 钟卓熹 主笔

复旦青年实习记者 钟卓熹 摄影

复旦青年记者 韩可欣 蒋雯雯 编辑


2015年春季学期,当时还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一学生的张震选修了周五下午的思修课,课程安排在第五教学楼5301教室。


每次上课,张震都要推着轮椅拐到文科楼前,通过无障碍斜道进入一楼大厅,乘坐文科楼的电梯到达三楼,随后经过架设在文科楼和第五教学楼之间的天桥,最后在母亲的帮助下登上几级台阶,到达5301教室。


同一学期,他还选修了周四晚上的毛概课,课前,同学们时常能看见该课程的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宋道雷推着张震的轮椅,越过第二教学楼的门槛和台阶,进入2101教室。




努力“行走”的一群人


20岁的张震,来自安徽省宿州市,现在是复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大三学生。高二那年,他从窗台上跌下来,因摔到脊椎,压断神经线,从此要与轮椅相伴。“当知道那个事实的时候,那一刻的感觉就是……懵”,回想当时,张震称自己是一个很现实的人,所以没有悲伤,只有失落。当时正在备战高考的他,因为要住院治疗,休学一年。


张震的高考经历跟其他普通考生一样,没有任何特权或优惠。“没有双腿,但我还有个脑袋,所以当时唯一一个目标就是考好高考。”张震回忆说。由于成绩好,加上“运气不错”,最终他从安徽来到上海,进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跨过高考一关,却迈不过二教一级。大一大二时,张震需要上通识教育课,所以教室遍布邯郸路校区,分散在二教、三教、四教、五教、六教和光华楼。而在各教学楼中,二教对他来说最为麻烦。“二教门前有几级台阶,所以每次要进入,都要其他同学帮忙扶一扶。”


“光华楼要好一点,因为有电梯,但其他教学楼便没有办法”,张震又提到,纵使其他教学楼设有无障碍通道,但有些对他来说,帮助也十分有限,“文科图书馆正门有一个铁造的斜道,很陡,需要其他人帮忙推才能上去;五教旁边有一个与外文学院相连的通道,不过要经过一个‘大斜坡’才能上到该通道,要找一个路人帮忙推我上去。”


没有课的时候,张震喜欢去文科图书馆的二楼阅览室看书,由于行走不便,他无法进入书库的书架间,也无法拿取书架高处的书籍,每次,他要找一本书时,都会把书号抄下来,找身边的同学帮忙。




去食堂就餐对于张震来说也是一个难题,本部的旦苑餐厅有无障碍斜道和电梯,但是南区食堂的斜道坡度过大,北区食堂没有无障碍斜道,“北食连一楼都进不去”。


此外,校医院对于张震来说是一个经常需要前往的地方,然而,虽然校医院内部设有电梯,门口的斜坡过陡,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张震没办法独自进入校医院。


除了因永久性的伤害造成行动不便的情况,还有一些老师、同学因为暂时性的受伤而需要依靠轮椅。


今年九月,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晓畅在江湾食堂楼梯上不慎踩空摔倒,造成左脚脚趾骨折。听从医生指示静养一个月后,回到学校授课。由于无法站着授课,行动也依靠轮椅,教务处将她的《法理学导论》课程从原先的三教四楼,改到光华楼西辅楼一楼。


“主要是因为(三教)没有电梯的关系,”她指出,“受伤后,更能感受到电梯的重要性。有些老师年纪比较大,腿脚不方便,同学也可能会受伤。纵使有连接地面与第一层的斜道,但要上下楼层的时候,没有电梯的话也十分麻烦。”杨晓畅的另一门课程在江湾校区教学楼的二楼,因为没有办法调换教室,所以继续在那里上课。教学楼没有电梯,每次上下楼梯,都需要借助杨晓畅丈夫的帮助。


新闻学院2014级本科生宛静怡曾是杨晓畅口中“受伤的同学”之一,一年前,她因为一次摔跤导致右脚脚踝骨裂。康复期间,由于脚部打着石膏,上课时,她基本都需要同学推轮椅送她到教室,但轮椅只能到达一楼,如果要上楼梯,没有专责协助上下梯级的轮椅,便只能靠拐杖支撑。“那时在五教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室在三楼,要用拐杖撑着上楼,撑到肩膀很疼。”她坦言在那段时间,相似的经历还有很多,所以当时感到颇痛苦。


复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2015级本科生李纳祈是另一位因受伤而暂时行动不便的“过来人”。去年十月,李纳祈在参加学校的“羽毛球新生杯”比赛时,由于跳杀落地时不慎扭到膝盖,造成前十字韧带撕裂和半月板破裂。


两周卧床修养过后,李纳祈尝试走出宿舍去上课。“那次到六教上《公共行政学》。教室在三楼,我用拐杖支撑,握着扶手,单脚跳上一级又一级的台阶;下课后,同样跳了三层。”他对课间去洗手间的经历更是印象深刻,“六教厕所的地板非常滑,加上有一级台阶,所以要同学在旁搀扶,我才能上厕所”。

 
残疾人士若需要如厕,部分大楼的厕所设有梯级,亦未有划出专为他们的“无障碍厕所”,十分不便。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无障碍设施观察


《复旦青年》记者就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使用情况,走访了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主要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大部分学生经常进出的教学楼中,除光华楼设有电梯以外,其它教学楼均不设电梯或其他升降设施。


第三教学楼北侧、第四教学楼东侧、第六教学楼东侧均设有由地面通往教学楼一楼的斜道,至于五教,则要从旁边的外文学院培训中心进入,而且要经过两层斜道。至于张震提及的“最为麻烦”的二教,记者证实整栋教学楼虽有四个出入口,但均没有方便残疾人士进出的无障碍通道,每一个出入口均有台阶,其中南侧出入口看似无障碍,但两级不高的台阶的存在,使得此出入口有“隐藏危机”。



第六教学楼东侧(左上图)、第三教学楼北侧(右上图)、第四教学楼东侧(下图)均设有由地面通往教学楼一楼的斜道



五教,则要从旁边的外文学院培训中心进入,而且要经过两层斜道



纵观二教各出入口,均不见有利残疾人士进出的无障碍通道。其中一个出入口,看似“无障碍”,实际上“危机四伏”。


至于光华楼,虽然内部设有电梯,方便残疾人士上下楼,但记者发现,东辅楼的无障碍斜道通向的大门被锁上,残疾人士仅能通过光华楼其它出入口进入,再经由二楼的中庭前往东辅楼。



东辅楼的无障碍斜道通向的大门被锁上,残疾人士仅能通过光华楼其它出入口进入,再经由二楼的中庭前往东辅楼


图书馆方面,理科图书馆和文科图书馆均设有斜道。食堂方面,旦苑餐厅设有斜道,且安装了电梯。



文科图书馆的正式斜道和正门处的斜道


本部旦苑餐厅的斜道


理科图书馆的斜道



纵观北区食堂各出入口,均没有有利于残疾人士进出的斜道


无奈背后


伤愈后的李纳祈,更理解残疾人士的麻烦和生活困境,“当自己连简单的步行能力都没有,连上洗手间都成为一个艰难的任务时,我感到很无奈,有一种‘生无可恋’的感觉。”在经历此事后,每当他看到身边有同学的脚受伤,他会主动去关心并且提供帮助。他还以“过来人”的身份,希望学校能对这些同学伸出援手。“当时校医院没有轮椅提供,只借给我一对拐杖。”


张震虽然有另外一张活动轮椅,可以帮助他坐着上下楼梯,但始终非常不便。“又要换轮椅,上下之间又要人搀扶,很是麻烦。”根据记者在六教的观察,平常人半分钟便走完的一层楼梯,张震需要用上三四分钟才能走完。“没办法,我尽量选一些在一楼上课的课程。如果是必修课的话,便转告辅导员,尝试能否调换教室。”



帮助张震上下楼梯的活动轮椅


2014级经济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孟悦曾帮助张震与学校教务处联系,安排改变必修课教室,方便张震出入;孟悦还与经济学院和学工部联系,为张震争取到一笔助学金。


除了助学金、转换教室等需求,张震没有向学校提出过多的其他需要,因为一方面他觉得“复旦的情况已经比自己的家乡要好许多,而且学校不可能为了一个人的需求改造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的路要由自己决定,要靠自己的努力”。


所谓“平等机会”,是指任何一个公民,不应因为其个人的任何背景及身份特征等而遭受到不平等及较差待遇,每一个人在社会上均应获得平等对待,免受别人的歧视。而对残疾人士的歧视,亦分为“直接残疾歧视”与“间接残疾歧视”两种。“直接残疾歧视”是指残疾人士因其残疾而受到较其他人士为差的待遇,例如学生因其残疾而被学校拒绝取录。至于“间接残疾歧视”,是指因为对所有人有统一的要求或待遇,但实际上却导致残疾歧视。


关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2008年发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指出,要“加快推进无障碍建设与改造”,虽然新落成的建筑依国家相关规定建造,但对旧有建筑物的改建,《纲要》则没有列出清晰的时间表。


《纲要》中“教育”一栏列明,普通高校需为残疾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而联合国的《残疾人权利公约》也于2008年在中国正式生效,《公约》要求缔约国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残疾人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无障碍地进出学校、住房、医疗设施等地方。


复旦大学周辉辰老师由于腿脚不便,平时都需要依靠轮椅进出,他表示:“复旦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国内已经算不错,主要的教学楼基本上都有斜道,新建的教学楼也设有残疾人专用的洗手间。但若跟国际上相比,还是有一点距离。”


周辉辰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学校的建筑大多落成已久,要进行改造的话,成本非常高。而且,学校中的残疾人士比例偏低,可能使他们不太受重视。学校要在法规、政策和经费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有限的资源下作出取舍,“复旦的情况,就像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


“我认为总的局势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跟八十年代相比,现在已经好很多,”他强调学校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例如不少基金会便做了很多扶助措施。”


2015年12月3日,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成立,聚焦我国残疾问题治理。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吕军教授表示:“很多无障碍设施会在辅道上,而不会在正门旁边,而复旦大学的无障碍设施主要问题在于已经建好的设施标志不清楚,使有需求的人无法找到;同时,有些无障碍设施无法正常使用,比如坡度过大。”此外,吕军还提出“电梯是最好的无障碍设施”,但是由于条件限制,校园中的许多教学楼无法安装电梯。

 

张震正过着第三年复旦生活,由于行动受轮椅限制,出入不方便,所以他的社交活动不多。他也没有参加任何的社团,而是更专注于学习。


他不住在学校宿舍,而是学校附近的公寓,母亲与他同住,并且照顾他的起居饮食,“比起旦苑,她的菜更便宜更好吃”。




“会感觉孤独吗?”


“一点点。”


“希望结识到好朋友吗?”


“这些东西…… 不能强求。”


“对未来有想法吗?”


“我没有抱过高的希望,我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只希望当一个平常人,过着平常人一样的生活。”

 

(文中周辉辰为化名)


微信编辑:李加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