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漫复兴:路漫漫其修远兮

爱看国漫的 复旦青年 2021-12-07

世人总偏爱复兴的神话,不仅因为它给落魄以尊严,给坚持以信念,更因为它给所有貌似无望的努力,一个值得继续的理由。于国漫电影而言,从国家主导到适应市场,从手工创作到技术建模,从利益驱动到内容为王,历经几十年的摸索,随着《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多部国产动画电影的火爆,国漫在复兴的道路上找到了希望的曙光。2020年即将结束,这意味着21世纪第二个十年即将落幕。此时,回顾成为人们的习惯性视角,试图从中获得未来行稳致远的方向。复旦青年特邀影视剧艺术专家龚金平老师,带领我们回望国漫电影的复兴之路,并展望国漫行业的诗与远方。


龚金平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类型电影、中外电影比较、公共影视教育


复旦青年记者 李恺昕 采访

复旦青年记者 顾然  何未晞 李恺昕 周渝芝 撰稿

复旦青年记者 顾然  编辑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纪之交,伴随着国内市场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产动画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被产业化的浪潮裹挟,仓促加入了市场竞争。各地动画公司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从前由央视、上美主导动画领域的局面一去不返,国漫作品开始依靠资本之光出人头地。于是乎,国漫市场便出现了资源分配的亘古难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文艺创作者与商人的天性,总是难以契合。前者重名,后者重利。除非是一个爱好文艺的商人,否则再文艺的创作者,也要在甲方金主的面前折腰。不少优秀的国漫作品,在出世前就已经流产。甲方不需要它们来惊艳观众,甲方只需要借它们的噱头来众筹获利。而众筹款项一旦得手,处在乙方的文艺创作者也就丧失了利用价值,他们会被踢出局,被千夫所指,被漫迷抛弃。还有的时候,投资公司会在文艺创作者截稿之日,突加条款,一旦后者违约,必须赔偿巨额数字。总之,优秀的动漫作品可以成为公司招商引资的资本,可以成为资本游戏的绣球,但就是不能成为一个能被好好开发的正规项目。近几年热映的国漫电影都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大护法》的诞生是因为好传动画CEO尚游的支持,导演饺子也是因为伯乐易巧才做出了《哪吒》。然而光鲜背后,是无数优秀动漫作品的夭折,是无数既强且惨的动漫人不被知晓的默默坚持。今年暑假B站的爆款国漫《雾山五行》并非导演林魂的处女作,在此之前,他苦心经营的《岁城璃心》由于投资方的尔虞我诈宣告沉寂,整整五年的心血,全白费了。


▲胎死腹中的《岁城璃心》


国漫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实力,只是尚且缺乏东山再起的空间。龚金平说,破碎的产业链,是国漫行业从未愈合过的伤口。


国漫想要文艺复兴,重返上世纪的巅峰,靠个别的伯乐青眼并不足够,它需要一个十分强健的上下游产业链作为支撑。而产业链不是漂浮的资本,它的背后是整个工业体系的支持。只有以足够强大的工业体系为后盾,文化产业链才能有恃无恐地健康生长,没有后顾之忧。实际上,中国不是没有实力强劲的动漫公司,但这些公司宁愿参与日漫的制作,也不愿为国漫添砖加瓦。因为在日本,动漫产业有着完善的体系,规范的制度、精细的分工、可靠的保障、恒定的制作要求,都使动漫创作者能够体面地挣得自己的尊严与成就。日本动漫产业链的规范与稳健,与日本强劲的工业实力不无关系。国漫想要复兴,一衣带水的邻国或许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榜样。


积重难返:受众全龄化道阻且长


相比起有艺术价值的文艺片和明确商业目的的类型片,动漫电影并不讨喜。毕竟在一个受众群体定位不清的虚拟世界中,无论是故事情节的设定,还是角色形象的塑造,都极具挑战。


自80年代以来,许多厂商便一直将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定位为儿童,仅仅考虑收割儿童群体的有限利益,因而他们对动画电影的收益预期通常较低,这直接导致国产动画投资规模不足,在故事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上均呈现低幼化倾向,与成人市场无法接轨。低预期导致低投资,低投资导致低质量,动画电影陷入了长期的恶性循环。


近几年,国产动画行业逐渐培养起进军成人市场的野心,“动画走向成人”成为新的口号。然而相应的问题随之产生:为迎合成年观众的口味,部分动画出现了少儿不宜的场景,或者动画主题过于深刻,难以为儿童接受。基于此,龚金平提出,国产动画的理想状态应当老少咸宜,避免强行将儿童与成人两大受众群体割裂开来。制作团队创造影片,交给市场选择。只要是好作品,市场会认的。


在构建全龄化模式的过程中,皮克斯公司尤其值得借鉴。皮克斯公司总部有一间专门的游戏房,这间屋子打破了年龄的界限,工作人员可以在此如孩童般游戏、娱乐,以此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它的电影从不进行“成人”或“少儿”的定位,而是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幻想世界呈现在观众眼前,由他们自己挑选。孩子在其中看到了丰富的想象和轻松有趣的冒险故事,成人则在其中偶遇了成长过程中遥远的美好记忆,唤醒了丢失在童年的心跳律动。


▲皮克斯代表作品


去年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受众全龄化模式的探索同样极为成功。为了调和不同年龄段观影人群的口味,电影在对“哪吒”这一中国传统神话题材的前期设计与改造上,兼顾了儿童的趣味性需要和成人的思想性诉求。影片不仅画面奇幻生动,语言浅近诙谐,笑点密集,很好地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片中关于家庭教育、个人与命运关系的探讨也能够引发成年人的共鸣,“逆天改命”既燃且难,可谓直指现实,引人深思。


▲名利双收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然而,国庆档上映的《姜子牙》却不孚众望。不仅笑点寡淡无味,难以吸引儿童;场景的反复拉长和低质量的情感输出,也让成年观众对它乏善可陈。由此可见,对于如何兼顾老少观众的口味,目前行业内尚未形成具有较强稳定性与执行性的模式。于制作方而言,影片能否老少咸宜,仍是概率论中的随机事件。因此,国漫在受众全龄化方面仍旧道阻且长,这是国漫的发展历史留给后来者的巨大挑战。


▲不孚众望的《姜子牙》


眼球经济:欢迎来到炫技时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外来动漫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迅速挤占国产动漫的生存空间。日本动画《聪明的一休》风靡一时,经典的片头曲成为一代人童年的旋律;由皮克斯、迪士尼、梦工厂等巨头公司推出的好莱坞动画电影也迅速成为吸睛主体,并强势输出美国意识形态。受困于起步较晚、观念落后、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面对日本强势的文化输出和美国文化的新葛兰西主义,国产动漫一度陷入毫无还手之力的窘境,国漫复兴迫在眉睫。


在龚金平看来,观影体验感的提升是国漫走上重振道路的重要因素。1995年,迪士尼电影《玩具总动员》首次采用电脑技术绘制三维立体动画,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随着《怪兽电力公司》《飞屋环游记》《冰雪奇缘》等经典影片问世,三维绘制技术逐步成熟,成为动画电影较为理想的呈现模式。受限于相对落后的信息技术和严重的人才流失,国内三维动画起步较晚,最初拓荒时甚至是为房地产建筑业模型的展示服务。2005年,中国科幻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上映,该片据称斥资一亿三千万人民币制作,邀请了大量国外专家,制作周期长达五年,开辟了中国动画全CG制作的先河,但西化的人物造型和呆板的故事并未俘获大量观众,因此该片票房惨淡,差点让环球数码关门大吉。尽管如此,《魔比斯环》仍旧为国内的三维动画制作培养了大量人才、积累了宝贵经验。它的失败是中国动画电影成长中的阵痛,其存在价值,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的商业价值。


标志着国产三维动画真正进入大众视野的开端之作,当属2007年开始播出的《秦时明月》系列。面临着经费窘迫、人才短缺、技术基础薄弱等种种问题,秦时团队苦心孤诣,迎难而上,并将当时先进的电脑绘制技术与中国风传统元素融合,将燃爆的打戏、精妙的机关和缜密的权谋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审美,以历史为骨、艺术为翼,力图创造出一个宏大逼真的战国世界。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秦时明月》最终被誉为“国漫之光”。《秦时》系列展示出了国产动画行业潜在的无限可能,带动了更多的个人与团队投身于三维动画的技术革新和作品产出,此后若森动画推出的《画江湖》《侠岚》等系列是与《秦时明月》类似的三维历史武侠题材作品,都曾风靡一时,粉丝如潮。


▲国漫之光:秦时明月


三维动画技术在国内从无到有、日益精进的漫长历程,无疑是国产动画生命力的生动写照,这是艺术表现形态的必然进步。但龚金平强调,对画面逼真感的追求切忌走入极端以致本末倒置。近几年大导演李安正在探索试验3D、4K分辨率、每秒播放120帧的拍摄格式,导演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与《双子杀手》两部大片,尤其在《双子杀手》这部影片中,电影采用动态捕捉技术,借助“数字化真人”的方法,打造了主角亨利·布罗根在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形象。但由于前沿技术与电影相对离散的内容发生失衡,影片口碑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秦时明月》《画江湖》等系列发展至今,同样出现了建模与渲染技术臻于完善,而内容却难于支撑的问题。近日,《秦时》系列第六部《秦时明月之沧海横流》发布不久,冗长拖沓的剧情设计、前后脱节的人物设定、多线并行下愈显失衡的叙述重心就引起了漫迷们的巨大争议。何去何从,《秦时》系列显然已经站在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相反,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在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以二维动画治愈人心;我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完全依靠手绘制作了誉满全球的《大闹天宫》,这些作品并未刻意追求真实立体的画面或前沿技术的应用,但依靠过硬的内容同样成为经典。谈及国漫前景,龚金平鲜明地指出,内容为王是不二选择。


▲2018年宫崎骏暖心电影《龙猫》


文化自信:国漫要讲好中国故事


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斩获9.57亿票房,荣登当时国漫电影票房冠军之位,这一年因此被人们饱含希望地视作国漫复兴元年。这部作品历经八年酝酿,三年打造,其背后反映出的不仅是步入新世纪以来,国产动画行业在受众定位、盈利模式、制作技术等各方面坚持不懈的探索,更是一代又一代动漫人心怀理想、肩扛责任、笔下生花的缩影。即便在21世纪初混沌摸索的时期,我们仍然能看到《虹猫蓝兔七侠传》《魁拔》《罗小黑战记》等极富诚意与内涵的作品。正因无数动漫人仍然坚持以内容打动观众,今日的我们才能见到国漫重绽生机,欣欣向荣的发展蓝图。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那么,如何提升国漫的内容?龚金平着重强调了题材这一维度。


近几年较为成功的国漫电影,在题材方面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一个“国”字。如《大圣归来》源于文学名著《西游记》,《白蛇:缘起》取材于民间传说《白蛇传》,《哪吒之魔童降世》则是受到《封神演义》的启发等等,这样的选材,易于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记忆。相比于缺乏深厚民族文化土壤的好莱坞,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具有先天的优势。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流淌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血脉里,作品的艺术性倘若能与民族性契合,自然更能打动人心。不仅如此,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化的审视和改造,融入现代性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以便和现代观众产生更为深刻的契合与共鸣,同样非常重要。这里的现代观众,不止在中国,更在全世界。


中国动漫电影是一个极富野心的行业,龚金平自豪地说,国漫人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够站在世界电影之巅,引领最尖端的潮流,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强大的感染力和包容性。这背后体现的是一个民族骨子里的文化自信。自信,是电影业发展的精神根本。


好莱坞背靠美国强大的国力,成为全世界仰望的对象,它们的电影便养成了天然的心理优势:美国的就是世界的。在政治的投射下,好莱坞输出了大量包装着美国民主意识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动漫电影,渗透进他国观众的价值理念。中国动漫不会像好莱坞那样走上新葛兰西主义的道路,但是中国需要培养起对中华文化近乎笃定的自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电影业变成出口加工行业,国漫倘若一味考虑平衡各国口味,反而会使故事讲得犹豫不决。众口难调是常态,如果一部电影能取悦所有人,那该是何等平庸。因此,只有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丰厚土壤,认认真真地讲好中国故事,相信本土文化内外兼修的吸引力,国漫才能行稳致远,最终成为一张沉甸甸的中国名片,屹立于世界电影之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编辑丨秦思晶

责编丨甲干初



往期精彩


无度30届丨欢迎加入7小时摇滚聚会


王中原:大选尘埃落定,美国政治可能出现哪些“反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