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准封闭幕后:复旦一线工作者的一天

气泡中的 复旦青年 2022-08-08

暮色笼罩后,校园里又渐渐归于平静。要上早班的食堂员工们已经回到了北苑宿舍,他们晚上6点下班,洗个澡再待一会儿,8点左右就到了睡觉时间。晚上10点45分,东区-本部的“虚拟通道”关闭,维持秩序的志愿者和老师们回到寝室。11点左右,校园里的消杀工作也已经完成。


复旦青年记者 陈思甜 孔芝兰 沈逸寒 卫雅琪 谢萌欣 朱简 整理

复旦青年记者 罗皓 卢洁 张淑凡 编辑


凌晨3点半,复旦校园里,大部分地方依然被夜色笼罩,寂静无声。旦苑的灯已经亮了,后厨隐约传来餐具碰撞、机器运转的声音。


秦桂玲和同事们是最早抵达旦苑的一批人,她3点起床,骑着自行车从北区的临时宿舍来到旦苑一楼,准备做包子的食材。她是旦苑一楼早点组的组长,结婚之前就来复旦食堂工作了,今年是第34个年头。刚接到学校准封闭的通知时,她还有点紧张,两周过去了,除了休息睡觉的地方变了,生活一如既往。


▲秦桂玲阿姨在准备早点


校园准封闭管理刚开始的几天,食堂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打地铺过夜,旦苑一楼的学生服务中心前不大的空地上,“这里睡一个,那里睡一个”。不过,现在他们已经住进了北区的临时宿舍。


4点左右,值早班的食堂工作人员已全部从北区赶到旦苑,开始做包子、生煎和烧卖……


春分前后,上海的日出时间在5点50分左右,白班保安领班孙饶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起床,他要到物资仓库把所有安保队员当天的手套、口罩配齐。清点好物资后,他一边规划当天的工作安排,一边等着其他安保队员到来。


安保队集合的时间是早上6点半。按照规定,集队后要先测体温,点名报到,然后进行10分钟左右的队内训练,立正、敬礼、齐步走,还有一些基础的交通手势训练。完成这一套流程,他们才会开始一天的工作。


▲保安们早晨在篮球场集合交班


这段时间,孙饶感触最深的是“校园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但是他的工作并没有慢下来,现在的工作量和强度和平时相比,几乎加大了一倍。


校内人士不能与校外人士接触,物资传递成了安保队的一项重要工作。


运载货物和清运垃圾的车需要司机凭借48小时内两次核酸证明才能进出校园,司机不能下车,物资的运转由校内工作人员完成。车窗、车门紧闭,声音的传递也有些艰难,保安们要靠近车辆,用喇叭大声对他们喊话。


如果司机没法儿提供核酸检测报告,车辆不能进校,由司机联系接收物资的部门,接到允许在门口卸货通知后,由负责消杀的人员进行灭菌消杀后,再对车辆物资进行卸货。全程由安保人员进行监督,按规定执行,方可搬入学校。


准封闭管理后,巡逻队的保安每天需要巡逻十个以上的点位,半个小时巡逻一次,偶尔用上巡逻车,但大多时候还是通过步行完成。路上,他们要防止私下的校内外物资传递、扶起被碰倒的非机动车、报备违停车辆、疏散聚集的同学……一个保安每天大约要走五公里,孙饶常常奔波于各个工作点之间,从早忙到晚。


准封闭管理的头两天,是安保队工作量最大的时候。一些师生最初还不太清楚外卖不能进校的规定,仍然点了外卖。好在经过保安们的悉心劝说,大多数人能够理解,把外卖退了回去。现在,孙饶的工作量也在慢慢变小。


没有外卖,食堂成为了大多数师生的选择。复旦实行准封闭管理后,食堂暂停堂食,提供付费的一次性打包盒。


“这段时间,学生们反映最多的就是餐盒的价格。”旦苑一楼经理王少均表示。1992年入职旦苑时,他还是在一线的早餐面点岗位工作的“王师傅”,现在大家都管他叫“王经理”。


一次性餐盒由高校后勤配货管理中心统一订购,一个可降解塑料餐盒进价是1块8毛8分,一次性筷子是1毛钱,旦苑食堂餐盒的售价是2元,没有收取一次性筷子的费用。“我希望大家都自带饭盒,毕竟‘限塑令’下,我们没办法免费给孩子们提供塑料餐盒。”王少均说。准封闭管理的第三天,饭盒价格降为补贴价1元,食堂阿姨也尽量把饭菜打足、压实,让餐盒装满。后来,校友、基金会和爱心人士们捐赠的透明饭盒送到了每个同学的手里。


东区没有食堂,同学们的吃饭问题要到本部解决。东区和本部之间建立了一条需要人工维护的“虚拟通道”,分别在早上、中午、晚上开放。东区的同学排成纵队,踩着绿灯,穿过国定路来到本部。


驻守在学校的老师、人才工程辅导员们承担了维护“虚拟通道”的工作。“虚拟通道”的两头都站着老师,高峰期时会各有两至三位,提醒同学:“同学,过马路不要看手机哦!”“马上就要红灯了,请下一个绿灯再走哦!”


在通道两边维持秩序的还有学生志愿者。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1级本科生俞程一是第一班维护通道的志愿者。


3月14日早上7点,俞程一戴着工作证,和另一名志愿者在东区-本部的斑马线边站岗,他们和去旦苑买早饭的同学,排成两列纵队,走过了“虚拟通道”,成为第一批通过东区-本部虚拟通道的人。


▲3月14日傍晚,志愿者拉起警戒线维护虚拟通道/图源:杨志超


同一天早上8、9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病科护士何苏铮到达了复旦邯郸校区南区气泡里的正大体育馆。她和同事们在前一天收到了到复旦开展核酸检测的通知,此前,他们就一直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只要有需要,我们就要第一时间前往一线。” 


准封闭管理期间,3月15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病区护士长万嫣敏和PICU护士长沈伟杰也带领护理队伍的姐妹们在复旦逸夫科技楼进行核酸检测。她们第一次来复旦进行核酸检测是在3月11日,这是万嫣敏第一次参与这么大规模的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问题:混检时每组人数时常参差、扫码时屏幕亮度低等。万嫣敏时不时地跑去联络工作人员和志愿者。11日最高气温26度,白色厚重的防护服里汗水打湿了头发,她防护面罩下的镜片也开始起雾。


“虽然我们一天做下来会觉得很闷很累,但我觉得这些排队等候的学生和牺牲休息时间、冒着风险来帮忙的志愿者才是真的辛苦,他们却始终保持着平稳的情绪。”万嫣敏说道。她还记得,自己没有带够试管时,只需要在微信群里说一声,学校就会立刻响应。开工约半小时后,流程顺畅了,万嫣敏的工作越来越顺利。


11点左右,何苏铮和同事换班,她有一个小时左右的吃饭休息时间,接着又开始忙碌。因为疫情防护需要,他们又在防护服外面加了一件蓝色的隔离衣,穿起来会有些热,出汗后皮肤也会觉得黏黏的。“在这种比较机械辛苦的工作中,累肯定是有一点的,但和能上一线的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比起来,我觉得也不算什么了。” 2020年初,武汉疫情爆发时,何苏铮也报名了援鄂计划,但未能进入团队,上海这轮疫情爆发后,她立即报了名。


▲何苏铮在正大体育馆负责核酸检测


差不多同一时间,于胜男和同事杨根荣放下手里的工作,排队打上旦苑的大众餐,在第三教学楼3107匆匆吃完后,赶往光华楼化身理发师傅。于胜男是东大物业二标段教学楼消杀清洁人员,年轻时,她下了课就去发廊看师傅剪头发,“当作爱好学了几手”。准封闭管理后,物业询问有没有会剪头发的,她迅速报名了。


准封闭的日子里,每天中午,于胜男给女同志理发,杨根荣负责给男同志剪。


“我第一天上任的时候很紧张,不知道能不能给同学们剪好。”那时还有人去采访拍照,于胜男的手一直在抖。在这之后,每天都有十几个同学排队,她也渐渐地放松了下来。有的同学要求剪刘海,有的说天热要打薄一些,于胜男按照他们的要求,有时还能修一点层次。“我们不是专业的,但也不能把同学们剪丑了。”


于胜男的理发服务很火爆,为了不让同学们白排这个队,她会坚持给最后一个同学剪完头再赶去各个楼宇检查卫生,有时要到下午5点多。


这一天里,5位保洁人员会对第二、第三教学楼每层的走廊、厕所、窗户把手、分类垃圾之类的公共区域用小喷壶小范围消毒,早上7点,10点,下午1点,4点,一共四次,他们一边消毒一边保洁,完成一套流程,要花上至少20分钟。教学楼内还有工作人员在各个教室来回巡视,提醒同学们注意戴好口罩。


▲袁红珍正在二教处理垃圾


晚上10点,到了给教学楼全面消杀的时候,第二、三教学楼保洁人员袁红珍和同事们穿上了蓝色的防护服,戴上着口罩,拿上消毒工具,从第三教学楼4楼开始,向下对每个教室进行消杀,消杀一间教室需要5分钟,忙完一层楼的工作至少需要半个小时。


对袁红珍来说,准封闭后的最大变化是:“学生不像以前一样,自修结束了还不愿意走。现在只要和同学们说了情况,大家都会直接配合我们,真的让我们蛮感动的。”


▲丁少能正在为深夜的三教消毒


本超的员工起床后会直接赶往超市,在那里工作、上课、自习,在繁忙的日子里,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3月16日晚上10点半,学生超市财务副经理、药学院2021级本科生伊同学和其他同学卸完了两百多箱水后,经过点货、接货、运货……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平时,他们形成了早晨送鲜奶和面包、下午送盒饭和饭团、每隔几天送一次泡面饮料的规律送货周期,但准封闭期间,各家公司的送货时间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鲜奶、面包等不再能每日送达,因此常常一次性送来远超常量的货物。因此,他们也常常要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半。


因为本北气泡和南区气泡不互通,有时在微信群里看到南区货量太大需要帮忙,在本部的伊同学却爱莫能助。在自己有时间、能帮上忙的情况下却不能过去帮忙,她的心里也感觉有些煎熬,只能说些“加油”、“辛苦了”之类鼓励的话,希望能给予伙伴们精神支持。


▲由于无接触配送的要求,所有的货物都需要同学们自行卸下


暮色笼罩后,校园里又渐渐归于平静。要上早班的食堂员工们已经回到了北苑宿舍,他们晚上6点下班,洗个澡再待一会儿,8点左右就到了睡觉时间。晚上10点45分,东区-本部的“虚拟通道”关闭,维持秩序的志愿者和老师们回到寝室。11点左右,校园里的消杀工作也已经完成。


“理发师傅”于胜男完成了自己检查卫生的本职工作后,开始给家人打电话。她的儿子正读初二,现在在家里上网课。“我希望能早日解封的,一准封闭我就管不到儿子了,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好好上课。”孙饶也在等待着这一天:“准闭环结束后,睡场大觉,跟兄弟们聚聚,跟大家一起好好聊聊!”


夜阑人静,负责夜班的保安们还骑着闪着灯的车,对讲机里时不时传来一些声音。


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其余皆来源于受访者

微信编辑丨罗皓

审核丨甲干初



往期精彩


复旦准封闭管理中的气泡文学


专栏丨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