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小康生活 | “共产党卡莎莎,阿木可卡莎莎!”

“啊咿呦——阿哟勒……

共产党卡莎莎,阿木可卡莎莎!”


道角村的清晨

在嘹亮、悠远的歌声里苏醒


7月12日早上天刚蒙蒙亮,远山的浓雾还未散尽,干河组的马当史、谢阿色夫妻从圈里把10余头高山能繁黑猪从圈里赶上了山坡;力苏坪组的阿尔瓦老把刚打回来的青草料依次放进了8间“咩咩”叫着的羊圈里;丝力坪组的杨元发清扫起自家小洋楼前的大院坝……

7年脱贫攻坚,让这个位于盐边县温泉彝族乡西北部、海拔2800米的彝家村寨,走上了富裕路。




会说话就会唱歌的道角人,习惯吼上一嗓子,开启新一天。歌声里表达最多的,是对共产党及其所带领的阿木可(彝语:干部)们的感恩之心。
  • 2013年以前的道角村,原始而寂寥。这里有76户、366名贫困户。村民们住在老旧透风的土坯房里,是一个“吃水靠扁担、出行靠双脚、照亮靠松明”的深度贫困村。全村5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无蓄水池、无人饮及水利管网。土地贫瘠、产业单一、广种薄收,玉米、土豆是主食,遇到歉收的年份,甚至到了缺衣少食的地步。


  • 2013年,脱贫攻坚的春风吹到了道角村。7年时间里,古老的道角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是从那些共产党派进村的“阿木可”们开始的。


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到乡、村级驻村工作队、入户农技员,7年里,道角村究竟来了多少阿木可,没有谁数得清,但是他们带来的项目、资金,却让贫穷的道角村每一天都在变——


  • 2014年以来,省、市、县各级帮扶部门共在道角村投入资金1925.865万元,至2017年底脱贫摘帽,全村新修硬化村道、产业路、联户路20.945公里;新建蓄水池、小水窖200处,容积1.5万立方米;新建渠道13.75公里、渠系建筑物52处;铺设管道190.61公里。


鲜红的党旗在道角村的山崖上成了最明亮的色彩。


驻村工作队、村支部把基层党建前置到了致富奔小康的一线,全村19名党员组成了强大先锋堡垒,用创新赋能脱贫,标注出道角村的顶层设计——梯级产业发展布局:按照海拔高低、土地条件,道各组发展蚕桑、丝力坪组发展综合养殖、寨子山组发展烤烟、力苏坪组发展规模化黑山羊、干河组发展高山能繁黑猪,形成“一村一品”、“一组一特”的产业架构。


数任驻村第一书记以及帮扶单位的干部,从进村“狗张嘴”到进村“狗摇尾”,在道角建成了全市贫困村第一家村部农民电影院,第一个流动种植养殖课堂,第一个村级社社响广播……


强大的脱贫攻坚、精准攻坚、帮扶攻坚激活了道角人的干劲,全村298户、1255人朝着小康路奋勇前行,截至2019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3000余元,脱贫户最高人均纯收入达35510元。


村民们个个学会了使用微信,村干部利用村部智能控制装置、远程教育系统、手机APP等组合,开展各类培训活动70余场,到省内外多个农业发展先进乡镇参观学习近20次。


如今的道角村

家家都有新风尚

处处都是新风景

原先栽种土豆、荞子的土地上,种出了新鲜的番茄、青菜、海椒;村民的一日三餐,从烟熏火燎的火塘移到了干净整洁的木桌上;村里出了第一个博士,10余个村里娃考取了研究生、本科生,考上了市里、县里的公务员……


曾经是省领导联系户的深度贫困户马当史、谢阿色夫妻靠着勤奋,连续三次翻建新房;困难户阿尔达歪原先只有栓养的4、5只羊,如今建起了100平米的羊圈,发展了60余只优种羊;只有小学文化的脱贫户杨元发自己设计、建造了200平米的小洋楼,连猪圈都淬上了坚固的毛石……


如今,道角村全体村民把“感党恩,跟党走”的心意,汇成了一句话:“道角,欢迎你!”


来源:攀枝花日报

责任编辑:李可

审核:梁隽

新闻多看点


2020年四川高考分数线公布!今晚10点高考成绩可查 2020-07-23
攀枝花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总体安全平稳 2020-07-23
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开评!攀枝花米易县通过资格审查 2020-07-2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