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焦怡然:如此新鲜的一年

焦怡然 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
2024-09-08


文/桂馨基金会项目总监 焦怡然

编者按:从实习生到项目助理、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再到项目总监,7年时间里,在陪伴桂馨一路成长的同时,她自身也经历了角色的蜕变。而唯一不变的,是在工作中保持务实、行动、创新的精神。在此,与大家分享怡然的年终总结。未来,我们希望与各界馨友、老师们继续一路同行,为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赋予灵感。
正文:这一年对于桂馨科学课项目和我而言,有太多“新的东西”。新的境遇、新的项目、新的合作伙伴、新的同事。如果仔细回忆起来,这些新的变化其实都集中发生在这一年里,但却彷佛已发生了很久,也许这就是“一忙起来,日子总是会过得更快一些吧”。

新的境遇



这一年,最大的感触是疫情封控带给了我们很多“无常”。我自己经历了2次比较长时间的封控,同时在与各地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也经常性地能够听到他们偶遇封控时线上教学的苦闷,日常生活的失调,情绪和热情被日渐消磨。科学课项目年初计划中的14场线下培训,最终只有1场成行,多场培训改为线上。

▲贵州榕江桂馨科学教师一期培训举行
在贵州榕江项目中,我深有体会,虽然前期和牵头专家沈跃群老师做了多次沟通,在培训方案设计上,我们也希望能更加贴切当地老师需求,但实际效果却因为线上技术和设备不成熟等问题而大打折扣。同时,各地工作室的日常教研活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未能按照计划开展。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到了因时空限制,无法去到现场了解老师实际想法的无奈感,项目效果不理想的挫败感,但公益人可能总有点乐天派的精神、行动派的感召。我总是会反过来想:“即使线上效果差,那也总比没有好”、“除了线上培训的方式,是不是还可以有其他跟进的方式”。于是,在这些背景下,我们将保靖、滑县、榕江培训相继搬到线上,总是希望可以在每次尝试中吸取不同经验。同时,抓紧了教学测评系统的开发,希望老师们可以依托技术不定期通过自评、专家评课方式针对性监控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化,实现提升。虽然目前系统还未正式运营,但已基本成型,提了多年的项目评估工作,也在今年迎来了突破。

新的项目



这一年,我初步统计了我写的项目策划书至少达到10份,除了常规项目外,美丽中国项目、腾讯基金会光谱行动计划、大童保险科学材料包,这些项目都是超出原有项目体系的全新项目。在撰写项目书的过程中,对我个人的项目设计能力提出了挑战。美丽中国项目需要面对的是从未接触过的青年支教教师群体,光谱行动计划则更是需要从无到有,极大考验了资源整合能力,大童保险科学材料包面临着跨部门合作的问题。我认真统计过完成一份项目书的撰写短则需要1-2天,长则需要1-2个月。因为,支撑项目策划书的背后是对项目执行的论证。
▲小红花梦想·光谱行动计划启动
我今年印象比较深的两个项目,一个是腾讯的项目,初步统计这个项目的密切合作方至少有7个:捐赠方腾讯公益基金会,课程提供方中国航天基金会、广西师范大学罗星凯教授团队,项目落地实施方青海省湟中区教育局、四川省绵竹市教育局,项目供货商爱牛科教,项目评估团队中央民族大学李健等老师。这么多的相关方通过一个项目链接在一起,作为项目人员,我们需要思考:以航天为主题,项目怎么设计?选择什么样的课程?课程什么时间实施?以什么方式实施?选择哪些区域和学校合适?实施过程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按照学校实际情况如何分装和组合?选择哪个评估团队?评估方案如何与项目方案契合?等等。在此期间,我们还需要反复对项目实施细节进行讨论、修正,甚至推翻重来。但在项目协议签署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项目立项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而这种激动和痛苦我想一定并肩而行。

▲美丽中国·桂馨科学教师一期培训举行
第二个应该是美丽中国的项目,面对全新的项目群体,考虑培训目标调整是项目的关键。在两场美丽中国的活动中,一场线下,一场线上,而且线下和线上的模式完全不同。所以,在这两场培训项目中,我和培训师孙江波、金伟平老师进行了多次沟通,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了相关培训设计的智慧,并结合培训对象实际需求,和两位老师沟通目标和方案的设定问题。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和培训师老师的专业、情感链接。

新的人



这一年,因为新的项目,我和很多新的外部伙伴有了更多的链接。比如捐赠方孙含晖老师,桂馨科学教育支持计划项目从无到有,每月一次捐赠人的汇报不仅起到了项目进度监督的效果,还始终以捐赠人视角回归项目目标和价值,提醒我们守望初心。同时,孙老师也会偶尔发来一些科学教育咨询,让我从更大范围内了解科学教育的动态,打开视野。项目专家郑永春老师,作为一个科学家,始终活跃于一线科普工作,总感觉他有取之不尽的活力,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总能为项目打开全新的观察视角。我自己甚至在郑老师的感染下开始学习起了天文,感受“只有当你仰望星空时,才会体会到人类渺小”的谦逊感。合作伙伴里腾讯基金会的蔡其富老师、美丽中国的石老师等,在这一年足以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他们虐我千百遍”的挣扎感。项目期间,偶有直至凌晨的沟通交流,虽然每次头脑碰撞之后,都还是有种“千锤百炼”的刺痛感。但回过头来,我也深受他们对项目精益求精精神的打动,也是因为这种磨合让项目更加完善。公益从业者某种程度上兼具高度社会理想主义者的品质在这一刻突显,当然我有幸也勉强算是其中一员吧。
▲桂馨工作团队新春团建合影
说完外部伙伴,接着得聊聊我们科学课项目的两位新同事。陈维和张生蓉,一个刚刚认识一年,一个才只有5个月。但我已经非常佩服他们强大的抗压力,敢于挑战的魄力,追求实效的行动力。今年桂馨科学课新增项目县域5个,这在项目历史上也算是首开新河。陈维和生蓉在对科学课项目体系、项目合作方不完全熟悉的情况下,快速融入角色,积极与相关方沟通,努力让自己飞速成长以适应角色。
我讲两个今年记忆深刻的片段:第一个是榕江项目实施时,因为生蓉出发前两天临时封控在家,我们再三考虑后为保证项目效果,还是决定需要有工作人员在场。这时候想到了陈维,但他当时还在湖南出差,而且还耳膜穿孔,我再三犹豫后还是打通了电话,咨询他的意见是否能临时去一趟贵州应急。我很清晰记得他几乎没有犹豫,而是简单说了几句,“一期培训依据滑县经验来看,确实需要有工作人员在场,这样能和老师建立亲近感,项目效果最重要,我马上收拾行李,订票出发”。然后他风尘仆仆坐着高铁去了,但路上被告知有同车厢密接风险,在汽车站吃个面包默默等了3-4个小时才恢复自由。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在群里“黑色幽默”般地安慰着我们的情绪,好像“生活虐他千百遍,他对生活如初恋”。
第二个是腾讯项目,据生蓉统计,我们光是策划书改了13稿,才最终成型。从项目初始,我和生蓉说让她参与这个项目书的策划和撰写。起初还担心,她因为从未接触过而胆怯,但没想到这个00后的小姑娘云淡风轻地说:“行啊,那我试试吧”。但谁成想,它要磨合2个月才能成型。因为这个项目加的班也是不少,我记得有一晚和她、财务张淼3人加班改预算,腾讯方面对细节要求极为严格,每一个数据背后都要有合理依据,依据标准要做到精准,数据每局部调整一次则整体都要再变一次。我改到后半程部分,已经耐心殆尽了。但生蓉在旁边还一个劲地安慰我“没事,我们再来一遍吧,下次预算这些问题得注意了”。我在那一刻被这个小姑娘强大的内心治愈了。
这一年,科学课项目有太多新的变化,但我从未在他们俩身上听到任何抱怨和负面情绪,反倒是我偶尔会有点急,有些悲观,但也总能在他们那里再次找到可以乘风破浪的勇气和信心。我想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吧,我们面对未知,相互信任,彼此疗愈,然后潇洒地说,“大不了,从头再来”。

总结


▲桂馨科学夏令营中孩子们参与探究的美好画面


我的年终总结前半部分写在31号,后半部分写在1号,它跨越了新年。我想这也是某种巧妙的巧合吧。很多人都说,“2022,可太糟糕了。”我们每天听着战争、经济危机,看着世界日益割裂,经历着封控、嘶吼,所有情绪似乎都要降到冰点,这个世界一下子变了。但我还是想说:“世界在变,项目在变,我们每个人都深处其中,接受这种‘新’所带来的阵痛感。但与此同时,也总是还能找到在面对这些变化时不是想着抱怨,而且试图迎接和面对他的人。”最后分享《原则》一书中,作者调查过各行各业的精英后的发现:“他们都是独立思考者,不会让任何人妨碍自己追求大胆的目标;他们都极为坚韧,因为相信对于他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而言,他们实现梦想的决心更强烈。创造性、系统性、现实性在他们身上合而为一。”2023年,愿我们都能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也珍惜同行中这样的人。

新的一年,从馨出发。欢迎您加入桂馨月捐计划,支持桂馨更好地开展教育公益项目,用行动改变乡村教育环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