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i人还是e人?我是“淡人”

青年报 青春上海 2024-06-09

春节假期过后

重新返回职场、学校的年轻人

普遍发出感慨:

“累了,只想淡淡地活着”

在青年群体中

“淡学”正在悄然兴起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一种

“什么都淡淡的”生活方式


任凭雨打风吹、外界纷扰

“淡人”就像是一只

被鸭子啄、被水淋

头上被放东西的“卡皮巴拉”

岿然不动

散发着一种“老僧入定的淡泊感”

和“要死不活的松弛感”


水豚“卡皮巴拉”。


生活娱乐“淡淡的” 

在囿于内耗的困境中寻求释然

28岁的小汪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个人信条是不争不抢不内卷,但是用心完成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受不了越来越长的加班,于是辞职开始创业,他不再追求传统的职场晋升和高薪,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自由、灵活的工作方式。他说:“我不想过那种每天为了工作而疲于奔命的生活,我更想要的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淡人”的精神状态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淡定、钝感、稳定和自在。淡人,就像生活在亚马逊雨林中的水豚一样,无论处于何种环境或与哪种人为伍,都能保持一副安安静静、半睁着眼睛的状态,给人一种平和、淡定的感觉。


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淡人”,玛嘉烈儿的答案是:“因为情绪起伏太大了,容易内耗。”的确,对于疲于“精神内耗”的年轻人而言,“淡”是难能可贵并渴望拥有的能力。“淡人”所代表的平和感,便是当代年轻人在囿于内耗的困境中寻求的那一份自若与释然。这种生活方式被视为精神状态最稳定的象征。



人际关系“淡淡的” 

“淡”是为了维护内心的边界与秩序 

在过去,社交被小哈看作是一种必要的,甚至是负担的行为。她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各种关系,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同事。然而,随着社交媒体和通信工具的普及,她开始重新思考社交的本质。


过年,一些年轻人变得“六亲不认”,他们拒绝走访亲戚,也不愿意再与亲戚维持表面熟络。他们厌倦了伪装成亲戚眼中的乖孩子,对虚伪的社交互动感到厌倦。尤其是在被问及学习成绩、工资水平、购房情况或恋爱状况时,他们觉得话题瞬间变得尴尬和沉闷。“淡不是冷漠,也不是懒,淡只是为了维护内心的边界与秩序。”一位“淡人”这样说道。


“淡学”热潮下,年轻人不再热衷于频繁的聚会和热闹的场合,而是更加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志趣相投、价值观相近的人进行深入交往。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线上平台来建立和维护关系,这种方式更加灵活、自由,也更加符合他们对于个人空间和隐私的需求。“淡人高语境,但低能力;容易得罪人,但无所谓不在乎。交到朋友也容易失去。”一位网友这样评论。


在青年群体中,“淡学”正在悄然兴起。受访者供图

心理专家建议“淡而不庸”

在纷繁世事中

用“淡”字来当“定海神针”

“‘淡学’是当下年轻人面对现实压力的一种应对方式。”上海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师王慧表示,“现在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个信息、物质都非常踊跃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仿佛置身于一个波涛汹涌的海里,他们要面对各种明流、暗流,甚至泥石流。曾经的他们也会被卷入到各种‘流’中。但是经过了这一切之后,他们只想一件事情,就是像定海神针那块大石头一样沉住。”


那么多“淡学”的案例,其实就是想表达,现在的人已经对纷繁的世事感受到了疲惫,但是仍然想要渴求自己内心的一方宁静。“因为就很难坚守,所以他们只能对周围的这些表现出来的是各种‘淡’来,像一个壳一样保护住自己。”


“对于年轻人秉持的‘淡学’理念,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毕竟这比‘躺平’的状态要好很多,但我们也要引导年轻人能正确看待生活,迸发出原本应有的活力。”王慧说。


她建议“淡而不庸”,在“淡淡生活”的同时激发探索热情。“年轻人更能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和打动,新事物、新项目的开发与接纳程度也最高,我们可以通过提供给年轻人更多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尝试探索新事物,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成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内驱力,进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王慧说。


“什么都淡淡的”,这届年轻人热衷于当“淡人”,既是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也是对生活新理解的体现。这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既需要年轻人的自我探索和调整,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在追求内心平和与满足的同时,不忘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将是这届年轻人走向未来的重要课题。”王慧说。


往期回顾


千万不要这样定闹钟!这么做危害比你想的多……

如何成为一名B站百大UP主?

专业排名第一,直博清华!这位00后女孩的秘籍是……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责任编辑:思瑞
校审:林桂人
终审:扬清


点亮点赞、在看
你怎么看待“淡人”现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