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找到了!20年前给杨爷爷写信的上海高中生找到了!

青春上海 2024-06-08

以下文章来源于绿色青浦 ,作者绿色青浦

在河南安阳市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

一封写于20多年前的青春书信成为焦点


信中

一位名叫王寅的上海高中生

向当年主持殷墟考古发掘工作的

著名学者杨锡璋

阔述了自己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并寻求杨老对于未来方向的建议


如今

这封久违的书信再次浮出水面

成为新馆的一件展品

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同时

展览的策展人也联系到上海媒体

希望找到当年的高中生

经过媒体的发布寻人

终于在青浦区找到了

当年的“写信女孩”——王寅



缘起2003年夏天




2003年5月,在上海博物馆组织的一次寒假文化体验活动中,王寅被“中国历代玺印馆”里一枚“真水无香”古印章所吸引。之后她以《真水无香》为题写了一篇作文,以独特的视角对这件文物以及“真水无香”四个字的含义进行解读,抒发感悟。这篇作文获得了当年“我看博物馆”中学生征文比赛高中组的一等奖。随后,上海博物馆特意安排获奖学生远赴河南安阳,观摩了解殷墟考古的现场工作。


△点击查看大图

正是在那个燥热的夏日,少年王寅第一次见到了杨锡璋爷爷。杨爷爷热情接待前来参观的学生们,为大家细细讲解每一件文物珍品的来历。“杨爷爷出来看到了我们这些学生,并且很慈祥很亲切地接待了我们。我非常清楚地记得杨老师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们平时是不开空调的,但是考虑到又有那么多同学们来参观,给我们开了空调。杨爷爷当时蛮开心,蛮得意蛮自豪地说,这里面的文物不是谁来我都给看的。”王寅回忆道。


回到上海之后,王寅在语文老师冯齐的鼓励下,写下了一封真挚的书信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附上了作文“真水无香”,寄给了杨爷爷。很快王寅就收到了杨爷爷的亲笔回信,信中老人家不仅回答了王寅提出的疑问,还鼓励王寅要持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热情拥抱自己的理想。

时隔20年的重逢




时光飞逝,20年过去了。当年杨爷爷给予的鼓励一直温暖着王寅的成长。如今,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杨老已于三年前辞世。承继了杨锡璋事业的策展人何毓灵在安阳考古工作站整理策展材料时,在杨老的遗物中发现了当年的那封信,并被这段故事所打动。不仅因为当年的小王寅对文化的热忱,更感动于老人家多年来一直将这封书信保存得如此完好。于是何毓灵决定将书信作为展品展出,并尝试找到王寅。


经过多方牵线搭桥,何毓灵终于联系到了王寅。当王寅隔着屏幕再次见到自己当年写给杨爷爷的信件时,她激动万分:“我从来没想过,这封平凡的来信会被珍视到这种地步。”她说,当年的自己只是怀着一颗单纯而热忱的心,很多疑虑也只是年轻人常有的困惑。没想到杨老格外重视,竟然小心翼翼地将信件保存至今,让她的心声得以穿越时空。

何毓灵则动情地表示,杨锡璋老人一生都在为考古事业孜孜不倦地奋斗,而展出王寅的书信,正是希望能将这份薪火相传的理想传递给更多后来者。

不曾离弃的文化情怀



采访中,王寅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最终没有从事文博或考古相关工作,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却从未止步,依旧在内心燃烧着熠熠的火焰。

如今,王寅是青浦区农工党的一名专职干部,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留意文旅、文保方面的动态,也曾多次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她说,虽然没有直接投身于考古或文博事业,但依旧会在生活工作中贯彻对历史文化的关注,以自身的方式为传统文化保护出一份绵薄之力。正如她20年前在《真水无香》中写的“我们传承的不仅是文物,更是先人驰神运思的智慧和他们寄情‘沟壑’的人生境界。我们的文化就如同真水无香,流芳百世。”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在看】【点赞】,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在看】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往期回顾


热搜第一!蔡元培进北大研究生复试名单,回应来了→

神秘的飞行签派员是干啥的?这个95后女生这样说……

5岁女孩确诊,多地已现病例!长发公主综合征,这病你听说过吗?



来源:青春青浦、绿色青浦
责任编辑:思瑞
校审:林桂人
终审:扬清


点亮点赞、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