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汇东滩湿地危机新闻选录(2012.10-2013.04)


【前言】


  2012年底至2013年初,上海南汇东滩的7000余亩湿地被安排“复耕”。为便于志愿者的了解当时的湿地危机,我们选录了部分相关报道,供读者参考。

  

      萤火虫环境保育志愿者小组

      2020年5月15日


【信息索引】


  湿地变旱滩,水里有死鸟——2012.10.20南汇东滩禁猎区忧见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986b6001018sj9.html


  抽水捕蟹,鸟类“嫌弃”南汇东滩(2012.10.26《天天新报》王红梅)

  《新闻晚报》专版:南汇东滩湿地干涸,候鸟家难安(2012.11.01)

  浦东南汇东滩又现疑似被毒杀候鸟,养殖户抽水捕鱼蟹令越冬水鸟失去“饭碗”(2012.11.01《新闻晨报》郁文艳)

  上海南汇禁猎区发现22只死鸟,工作人员猜测人为投毒致死 (2012.11.02 广东电视台)

  上海南汇东滩湿地大面积干枯,候鸟过冬觅食丢失“饭碗” (2012.11.05 广东电视台)

  东滩湿地修鱼塘,生态受影响(2012.11.06 浦东网络电视台 记者:瞿峰、朱洁)

  申城又迎环志黑脸琵鹭(2012.11.29 上海绿化和市容门户网站)

  罕见候鸟抵沪如潮(2012.11.29 上海绿化和市容门户网站)

  热心市民召开座谈会,讨论应对南汇东滩湿地危机(2012.12.02)

  正在消失的候鸟“生命中转站”(2012.12.04《东方早报》余梦)

  申城陆地最佳观鸟点逐渐消失?——南汇东滩数千亩湿地变农田,水鸟少了三分之二(2012.12.04《天天新报》王红梅)


  #救救南汇东滩湿地#!救救候鸟!救救我们的生态家园!——致广大公众及上海市政府的一封紧急呼吁书!(《上海南汇东滩禁猎区湿地保护呼吁书(2012年12月版)》)

http://www.shwbs.org/swb/read.php?tid=7176


  寂静的春天离我们有多远(2012.12.08《北京青年报》陈蓉霞)


  观鸟爱好者:生态保护别再滞后,土地规划需考量生态影响 (2012.12.12 新民网 袁蓉)

  记者调查:申城湿地,正在消失的候鸟生命中转站 (含视频) (2012.12.12 新民网 袁蓉)

  市绿化市容:南汇东滩湿地考虑重新规划,预留滩涂作保护区域 (2012.12.12 新民网 袁蓉)


  2012年12月12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就湿地保护等答记者问 (2012.12.12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http://www.shio.gov.cn/shxwb/xwfb/node169/node260/u1ai9946.html


  《青年报》专版:SOS!南汇东滩湿地(2012.12.13)


  挖掘机撤出南汇东滩禁猎核心区 (2012.12.21《天天新报》王红梅)

  到南汇东滩湿地放飞心灵  (2012.12.21《上海科技报》顾云芳)

  挖掘机又开工,志愿者呼吁停止复垦 (2012.12.23《天天新报》王红梅)

  划生态红线是折中之选(2013.01.23《新民晚报》董纯蕾、马丹)


  上海东滩湿地保卫战(2013.02.01《中国科学报》彭科峰)


  湿地保护渴盼国家大法(2013.02.01《中国科学报》彭科峰)

  城市不可粗暴成长,湿地也非开发禁区——晨报记者分赴南汇东滩湿地与安徽池州湿地,记录生态文明样本(2013.02.01《新闻晨报》)

  南汇东滩湿地复垦,红喉潜鸟8年来首次失约(2013.02.01《新闻晚报》张钰芸)

  被“经济”扭曲的湿地——考核指标的达摩克利斯剑之剑让国内各地的湿地公园变了味 (2013年第8期(2013.02.28)《瞭望东方周刊》李蔚)

  南汇东滩连续发现上海鸟类新记录(2013.04.17 上海绿化和市容门户网站) 


  《南汇滩涂湿地物种栖息地营造及湿地动态保育对策研究》项目简介(2010.02.04《湿地国际.中国》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袁晓)

  上海南汇东滩禁猎区建设与管理项目通过验收 (2010.04.14 湿地中国 上海市林业局保护处) 

  2009年度上海市水鸟同步调查结果公布

  2008上海市水鸟同步调查结果公布(2009.02.24 中国上海)


【相关】


    寂静的春天离我们有多远

    (2012.12.08《北京青年报》陈蓉霞)

  据《东方早报》报道,上海南汇东滩禁猎区——候鸟长途迁徙的中转站正面临被开垦的命运。这是因为按照规定,禁猎区仅意味着禁止在该区域捕猎野生生物,但却难以改变土地的性质。而此块土地的性质,本该就是城市建设用地,因此它早晚要用于开发。为此,鸟类专家只能呼吁,比如,能否在开垦的5000亩土地中,为候鸟留下1000亩土地。其实随着土地的日益增值,这类新闻早已不再是新闻了。不由得想起半个世纪之前(1962年)问世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作者蕾切尔.卡逊在书中用详实的事例充分论证了杀虫剂带来的潜在危害——在杀灭害虫的同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从而令鸟儿中招。其后果就是,也许未来人类将面临一个寂静的春天??春眠不觉晓,无处闻啼鸟。不过卡逊的年代面临的风险更多仅是如DDT之类的杀虫剂对于环境的污染,而今天这种污染却更加多元化,如重金属、核辐射等等,还有就是中国特有的国情,在房地产业的巨额利润冲击之下的土壤(包括湿地)告急。想当初,《寂静的春天》甫一问世,就有人讽刺作者小题大做,似乎“比人命更值钱的是鸟儿的生命”。正如当今也有不少专家强调,生存和温饱是第一位的,环保只能是富裕起来之后才需要关注的话题,因此先发展后治理就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但事实上,鸟类和人类,或者富裕和环保,孰轻孰重,不是一个二择一的必选项,而是互为依存的并列项。试想,在一个社会中,若是连鸟儿的生命都受到威胁,更何况人类自身?就以南汇湿地告急为例,禁猎区被解释为只是禁止捕猎,并不包括土地性质的改变,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合逻辑的文字游戏。当土地成为建设用地之后,不用捕猎,野生生物自然就销声匿迹了,这与捕猎造成的后果又有什么区别呢?若说原先早已规定该区域为建设用地,其性质无法改变,那么当初这种规定或如今这种无法改变的合法或神圣依据又在何处呢?事实上,当这种武断的规定可以无情剥夺鸟儿的家园时,我们自身家园的安全性恐怕也在劫难逃。

  当然,在《寂静的春天》中,卡逊列举的危害只是来自杀虫剂。杀虫剂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让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很快就会面临失效的危险。但与此同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却会在以虫类为生的鸟儿中累积,从而令鸟类死去。同样道理,杀虫剂也会在人体中累积,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其途径之一就是,砷等元素会影响肝脏功能,而肝脏具有排毒及其灭活体内激素的作用。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体内激素平衡失调,易导致生殖系统肿瘤的生成。当然,这场厄运不会落到所有人身上,或许只是人群的少数人。但自然这场游戏的公正在于,在厄运到来之前,谁都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这就意味着,在一个鸟儿的生命处于岌岌可危的环境中,人类的生命同样难以自保。同样道理,富裕起来的人们,其中哪怕只是少数人,若是被各种病患所折磨,或长期处于各种慢性病的阴影之下,这样的社会,能给所有人带来安全和幸福?

  如此说来,先发展、后治理这样的思路很有可能将人类引向一条歧路、甚至是死路。环保事业的本质就是一场各方利益间的博弈。企业受其本性所驱使,更追逐短期暴利。但这种暴利的获得却是以绑架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作为代价。可惜的是,相对于公众,企业往往代表强势。这是因为,企业不仅掌握充分的信息,企业还以集团的形式出现。而公众不仅分散,还常常处于不明真相的地位。当企业以其强势力量收买个别专家甚至政府中的少数人时,公众的弱势更是在所难免。更何况,公众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身份,当他白天在公司上班时,他就是公司的一员。这种角色的互换性,决定了环保事业的任重而道远。仅当社会中的大多数成员意识到,一己的短期获利最终也会损害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之际,环保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而在此之前,用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话来说,要清理污染,先清理政治。毕竟环保事业的直接受益者就是社会中的你我。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环保这场事业中来,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才能有效遏制企业的贪婪之势。其间体现的正是政治的智慧。  




    南汇东滩湿地明年开春将复垦种植,水稻鸟类栖息地岌岌可危

    ——记者调查发现国内湿地保护法至今空缺,绿化部门昨日回应明年将考虑立法保护

    (2012.12.13《青年报》)

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2-12/13/content_111031.htm

  ——曾经水草丰茂、芦苇摇曳的南汇东滩湿地,如今许多区域已被承包出去做了“鱼蟹”之塘。本版摄影 记者 丁嘉


   “一轮如血残阳渐渐没入海面,染得海水一片金光;成群结队的白鹭、野鸭在天空中盘旋飞翔,在海滩上追逐嬉戏……你真应该来南汇东滩这里亲眼看一看。”这是5年前南汇东滩禁猎区成立之初,一位爱鸟人士向同伴发出邀请时写下的字句。残阳如血,孤鹜齐飞,这一片令人心醉的土地如今却遭受到最严酷的生态危机。

  作为本市最重要的原生态湿地之一,南汇东滩由于不断被规划,甚至“出租”被圈成鱼蟹之塘,适合鸟类生存的空间已严重萎缩,候鸟数量比往年同期减少了三分之二。而近日,一个更大的噩耗传来:明年开春,包括大部分鸟类栖息地核心区域在内的近7000亩土地将复垦种植水稻。

  昨天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绿化部门回应称已关注此事,正与湿地的土地所有部门积极协商中。今后政府部门将把湿地保护的重点放在健全法制之上,明年将讨论立法保护湿地。本报记者 瞿艳花 苏文俊

    探访:土地干涸龟裂,湿地变身蟹塘

  11月初,记者跟随野鸟会的志愿者来到南汇东滩。远在东海边的南汇东滩,迎面而来的风有着更凛冽的寒冷。站在南汇嘴观海公园入口,一幕动人的景致在静谧无声的周围瞬间灵动起来:上百只野鸭在水中梳理羽毛寻找食物。观鸟爱好者们“唰”地拿起长枪短炮一阵猛拍,在大约三百米开外远远地欣赏,透过专业高倍望远镜看到,水面的野鸭呈带状分布,数量可观,令“鸟友”们大喜过望。然而,包括观鸟爱好者、记者在内的一行人,谁也不曾想到,这竟是此行看见的唯一成群的鸟儿。

  往东滩的深处行去,眼前所见除了“触目惊心”,从依稀而零落的芦苇荡,人们不难发现这原本是一片丰茂多姿的土地。

  在不远处,成片的芦苇荡被圈成了鱼塘和蟹塘,有的甚至成了稻田。为了方便捕鱼捕蟹,渔民们将池塘里的水抽干,露出了河床。在阳光炽烈的日子里,这些湿润的河床渐渐干涸,水分蒸发殆尽,留下龟裂的黄土。“哪怕是几场暴雨,也无法让河床的土地合拢。”

  眼前的景象,让大家都出奇的沉默。深入湿地,这些“触目惊心”的程度更令人震撼。候鸟飞过的区域中有一片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设在南汇地区的观测区,也是南汇东滩观鸟的核心区域,但是恰恰是这片湿地如今已成了干涸的“重灾区”。

  记者走入这片荒芜之中,尝试用手衡量裂缝的宽度,却发现,一个成年男人的拳头竟能从容地伸进平均宽度的缝隙,而据目测,这些裂缝的深度至少有20厘米,用力踩踩这片土地,干涸的滩涂上没有任何脚印。

  上周,当记者再一次重游故地时,看到即使在木栈道连接的地方,也被开挖出深沟。附近大片区域,则整齐地被开垦成农田,据扛着铁锹的工人说,他们已在此工作一个多月,这片农田已被种上蚕豆和油菜花。

   “没有水,也没有食物,鸟来了,也是死。”资深“鸟友”姜龙再一次拿起了高倍望远镜,费力地在无垠的视野中搜寻着鸟儿的踪迹。终于,在一片远处的水面上发现了四只凤头在寒风中孤独地飞翔。

  走访这一区域的整个过程中,除了野鸭群外,一行人只发现了2只隼,4只白鹭,和少量的其他鸟类。

   “已然不复盛况。”鸟友们说。 

    遗憾 7000亩核心区,明年种植水稻

  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明年开春,南汇东滩包括WWF设置的观测区在内的近七千亩地将被复垦种植水稻。一旦迁徙路线被阻隔,“廊道”被切断,候鸟无法越冬、繁殖,迁徙的驿站就会变成候鸟的终点。  

   “我已经看到了不久前签订的一份合同,按照合同上的说法,明年春天,这片湿地将启动复耕,复耕面积达7000亩,包括这块鸟类栖息地核心区的大部分面积未来都将成为稻田。”顾建明告诉记者,一旦复耕,这无疑意味着野保部门多年来持续不断的保护与心血都将成为泡影。

  据了解,由于南汇边滩围垦数年,原本围堤内大部分滩涂湿地生境已逐步干涸、芦苇丛生,并逐步为工程所利用。为此,2009年,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协同华东师范大学等科研部门,在南汇东滩禁猎区近4500亩的地区开展了湿地鸟类栖息地的营造和修复工作。通过地势塑造、植被控制、水位调控等诸多措施的实施,营造出浅滩沼泽、深水区、芦苇区等多个不同的生境,成功招引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东方白鹳、小天鹅、黑脸琵鹭、白琵鹭等珍稀鸟类在此栖息越冬。事实证明,这些努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在经历了鸟类大幅减少的3年后,2009年对水鸟同步调查,在南汇东滩共观测到4万只,2010年3万只,首次有了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复耕的消息也让WWF万分震惊。“按照计划,我们12月初将在这块区域内建一所自然学校,意在为环保人士和孩子们提供走进自然和湿地科普的目的。”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学校”的项目负责人雍怡告诉记者,在得知这片鸟类栖息地即将变成稻田后,自然学校工程即已停工,南汇东滩所有的项目也随之搁浅。

    回应:未来临港地区不会保留湿地

  临港产业区管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日前证实了”复垦“的消息,他在给记者的答复中称,“南汇嘴观海公园北面的这块区域早有开发规划,不存在需要保护的问题,这些承包给渔民的鱼塘也逐步被收回,明年将种植水稻。事实上,临港新城规划之初就是产业区的概念,整个临港地区都将被先后开发。”

  他同时否认湿地开发后鸟类将失去栖息地:“我们每年都会填海促淤,南汇东滩一直在往外延伸,这块区域种植水稻了,鸟儿可以到新长出的湿地上栖息。”

  但是,浦东新区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我们也希望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大堤内开发太快,大堤外自然促淤太慢,而且刚促淤形成的湿地不一定有食物、水等适合鸟类生存的环境。”

    调查:湿地“萎缩”三大主因

    1、土地资源稀缺,围垦速度过快

  上海一直缺土地资源,公开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从未停止过填海造地工程,湿地应运而生,滩涂淤涨一批,围垦一批。然而,随着临港新城加快开发的脚步,这些淤积滩涂被以更快的速度改造成良田。

  据2011年03期《上海国土资源》中,徐俊杰、陈勇《基于RS与GIS的南汇东滩围垦研究》一文介绍,近30年来南汇东滩的围垦过程呈现“由慢至快”的发展趋势,到了2002~2005年这个速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5.27倍。围垦速度远远大于淤积速度,而经研究,每年8平方公里的围垦速度才较为适宜南汇东滩。

   “为了将湿地变良田,连接大海的涵洞被堵死,海水进不来,而湿地也变旱地。”浦东新区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7年以后,大片的湿地被改造成良田和工业用地.

   “这122.5平方公里的禁猎区内,2007年适宜鸟类生存的约100平方公里,而到了今年估计不足20平方公里。如果再以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不出两三年,几乎所有的湿地都将消失。”这位工作人员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在2006年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进行的野鸟同步调查中,南汇东滩共观测到水鸟5.7万只,2007年3.8万只,2008年仅2.5万只。

    2、湿地土地被不断地开发盈利

  湿地中又怎么会出现鱼蟹塘?许多长期在此地观鸟的鸟友心知肚明。

  南汇东滩湿地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早在2007年,原南汇区政府就将南汇最东部122.5平方公里狭长地带设为禁猎区,WWF在最适宜观鸟的南汇嘴观海公园北面湿地区域竖了一块牌子,被环保人士誉为“湿地核心区”。

   “从今年夏天起,栖息地核心区域的环境就开始恶化。”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雍怡告诉记者,这片核心区是122.5平方公里禁猎区内最适合鸟类生存的地区。据介绍,早在多年前,禁猎区中的部分土地已被当地相关部门承包给了水产养殖户,导致在木栈道的北边,有大量湿地被用来养殖鱼虾蟹类的水产,而今年,木栈道南面的区域,也开始有许多外来人员在湿地中私放鱼苗。湿地变鱼塘后,水位太高,水鸟无法栖息,而大量鱼苗放入湿地,啃食了大量水草,导致鸟儿没有食物。到了鱼蟹成熟捕捞的季节,渔民们更是直接将水抽干,大片大片湿地干涸。

   “南汇东滩面临的更大威胁还来自从未间断的土地开发。”浦东新区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122.5平方公里的禁猎区范围内,湿地芦苇正日益减少,工业开发和农田却在增多。 

    3、适用于禁猎区的法律存在漏洞

  湿地被承包给养殖户难道无法可依?答案又是否定的。

  并非无法可依,然而这个“法”却起不到保护的作用。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南汇东滩湿地的情况与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完全不同。由于南汇东滩面积巨大,且是原生态形成的湿地,可供鸟类栖息中转的土地大都呈狭长区域,并零散分布,不具备成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因而被确认为“禁猎区”。然而虽然禁猎区和自然保护区有着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但在管理执行上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待遇。

  根据我国现行法规规定,自然保护区核心范围内严格禁止生产活动,禁猎区仅禁止违法猎捕各种野生动物的行为。划建禁猎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也没有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各种限制条件,禁猎区内一切社会经济发展仍可以按原定规划实施,不受建禁猎区影响。

  如此一来,在土地资源稀缺、经济发展需求居高的上海便导致了一个异常严峻的问题,禁猎区的商业开发事实上并不触犯法律,这也是相关部门有底气与理由,不断规划、处置这片湿地区域的根本原因与前提。 

    呼吁——

    生命科学专家:能否实行动态保护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王天厚教授参与主导了2008年南汇东滩湿地修复项目,他已经带领他的团队研究十年,其提出“动态保护”的概念主张让鸟类栖息地“出一块保一块,围一块留一块”。 

   “上海的海滩、湿地是每年向外扩展和自然成长的,我们可以围垦,但要和保护同时进行。”王天厚告诉记者,在海岸自然向外扩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人造出淤,在海岸带建造钉子坝,促进泥沙沉积,成为鸟类栖息地。等到海岸面积再度增加,可以留下一部分的浅滩和湿地后进行围垦,而在围垦完成后,这片地区还需要时间来沉降,可将其作为鸟类的暂时栖息地,几年后用于工业。这样,不断外溢的栖息地可以满足鸟类的生存,也能给围垦留下空间。

  他认为,“动态保护”不仅仅适用于南汇东滩,同时适用于上海各个湿地滩涂,希望借此能找到鸟类生存和经济开发的平衡点。“动态保护”方案目前已移交给相关部门。

   “这是一块非常好的湿地,开发得好可以为当地政府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如果因为一点点经济利益而将鸟赶走,那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WWF:尽快出台湿地保护法

  中国东部滨海湿地是史诗般的候鸟长途迁徙生命线中重要的一环,然而过度的开发让越来越多的候鸟失去栖息地。生态学专家称,如果滩涂继续消失,候鸟飞越几千公里来到这里,却找不到食物,再继续飞,还是没有食物,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为了不让中国东部沿海,成为史诗般的迁徙链的终点,WWF官员与国家林业局早先共同组织了三次长江中下游水鸟同步调查,并提出了“建立一条像耕地红线一样的湿地红线”。而“红线”概念的提出,也让更多环保人士看到了我国目前法律对这一领域监管的空白。

  据了解,中国早于2001年左右就已启动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条例制订,十年来《国家湿地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几易其稿,但目前尚无出台时间表。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国家的国土、环保、水利、林业、海洋等多个部门都有湿地管理职能,各部门虽对立法推动湿地保护达成基本共识,但对具体条款却屡存争议,这也直接导致我国相关法律的缺失。 

   “这里不仅仅是野生动物的家园,也是大自然留给2300万上海人的一道生态屏障。如果失去南汇东滩这样的滩涂湿地,上海在面对未来可能的气候影响时将更加不堪一击。”雍怡说。

    最新进展——法制部门:将湿地保护列入重要议程

    “我们已关注到了南汇东滩的事,并正在跟当地部门积极协商。”在昨天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绿化市容局副总工程师谢一民表示,广袤的湿地是上海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资源,长江裹挟泥沙和各种微生物一路奔腾而下,在上海汇入大海,并形成了丰富的湿地资源,为上海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南汇东滩处于我国3条候鸟迁徙路线中的中线位置,全球60多种鸻鹬类的水鸟中有90%经过上海。湿地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土地保障,新中国成立后1000多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由河口冲刷而成。

  为此,在长江口湿地保护的重点、敏感和脆弱区域分别建立了两处国际重要湿地、4个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和1个禁猎区,对于不适宜划建自然保护区的敏感区域,建立了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就南汇东滩核心区域即将复垦一事,谢一民称,目前绿化市容部门正在与浦东新区及土地所有者进行协商,力求解决关于禁猎区的土地保护利用问题,继续发挥其鸟类栖息地的作用。“浦东新区正在考虑制订保护南汇东滩湿地的管理办法,依法管理禁猎区。”

  另一方面,目前全市自然湿地的保有率在30%以上,然而大部分湿地主要聚集在长江口北段,而在上海南部临近杭州湾地区,虽然有金山三岛保护区,然而由于其基岩地质,并不适宜候鸟栖息。

  谢一民称,未来考虑对南汇东滩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在下一轮的滩涂围垦时预留6万亩的滩涂作为候鸟新的栖息地。同时,未来3年内将在上海南部布局6-8个野生动物补充栖息地,以解决保护区南北不平衡的问题。目前积极跟各区县协商,市一级层面也将拿出项目资金来支持湿地建设。

  除此以外,未来将工作重点放在健全完善法制建设上,今后将考虑立法保护上海的湿地资源。目前法制部门将湿地保护列入重要议程,明年重点研究。

    新闻链接:曾是申城第一“鸟类天堂”

  2007年9月25日,上海首个野生动物禁猎区在南汇东滩设立。

  禁猎区位于原南汇区东南角,东临东海,西至两港大道—南芦公路,南濒杭州湾,北到浦东与南汇交界处,总面积为122.5平方公里,约占原南汇区总面积的17.8%。

  南汇东滩禁猎区是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处在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是候鸟南迁北往的重要中转站。其泥沙淤积迅速,成为本市滩涂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则把这里定为“河口综合管理示范点”,欲推动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禁猎区内水鸟栖息地基础生境营造和管护。

  调查结果表明,南汇东滩观测到鸟类的单次最高纪录达21599只,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3种(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7种;属上海市重点保护鸟类5种;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附录一动物4种、附录二动物11种。同时,在此记录到的黄嘴白鹤、三趾鹬的数量,超过了其世界种群数量的1%标准,已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南汇东滩也一度成为申城第一的“鸟类天堂”,2009年度上海市水鸟同步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水鸟种类还是数量(92种37895只次),南汇东滩野生动物禁猎区均超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



    上海东滩湿地保卫战

    (2013.02.01《中国科学报》记者:彭科峰)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3/2/269175.shtm?id=269175

  每年的2月2日是国际湿地组织确立的“世界湿地日”。而在上海,同为市郊湿地的南汇东滩湿地和崇明东滩湿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崇明东滩湿地内如今鸟类自由翱翔,游人如织;而作为上海市划建的第一个野生动物禁猎区——南汇东滩湿地,却面临着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困局。

   从2012年11月开始,一批环保志愿者发起一轮声势浩大的保卫南汇东滩湿地的行动。不过,他们至今仍未得到政府方面的积极回应。上海市政府仅称,未来将考虑对此处进行重新规划。

   上海湿地保卫战的背后,折射出多年来中国湿地数量日渐减少、湿地立法遥遥无期的窘境。多名专家再次呼吁,湿地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作用无可取代,未来须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工作。

    昔日的鸟类天堂

   广袤的湿地,是上海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资源。长江裹挟着泥沙和各种微生物一路奔腾而下,在上海汇入大海,并形成丰富的湿地资源。南汇东滩湿地,就位于上海最东侧入海处附近,号称全上海最早见到日出的地方。

   从上海火车站下车,驱车沿南北高架桥、西藏南路隧道、杨高南路一路东行约83公里之后,一片广袤的湿地映入眼帘。弯弯曲曲的小道、随风起伏的荒草,冬日的严寒将近处的淤泥冻成硬土,间或有几只水鸟在远处的滩涂掠起。

   “因为有着禁猎区的身份,这里曾经是出了名的鸟类天堂,我们经常来这里观鸟。但如今,南汇东滩湿地的面积越来越小,而且还要被开发。”上海志愿者小杰(化名)叹息道。

   该湿地东临东海,西至两港大道—南芦公路,南濒杭州湾,北到浦东与南汇交界处,总面积为122.5平方公里,约占原南汇区总面积的17.8%。

   小杰说,南汇东滩禁猎区是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处在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是候鸟南迁北往的重要中转站。它也是上海市滩涂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则把这里定为“河口综合管理示范点”,欲推动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禁猎区内水鸟栖息地基础生境营造和管护。

   根据此前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的调查,南汇东滩观测到鸟类的单次最高纪录达21599只,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7种,上海市重点保护鸟类5种,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动物4种、附录二动物11种。同时,在此记录到的黄嘴白鹤、三趾鹬的数量,已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2006年前后,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就已关注到南汇东滩湿地对于鸟类迁徙的重要意义,并就此和原南汇区政府一起宣布成立禁猎区。禁猎区主要对猎捕行为作出规定,以保护野生动物在栖息地的安全。

   “即便这样,也没能改变它的命运。”小杰介绍说,每年成千上万只候鸟经过长途跋涉后,会在这里短暂停留,然后再飞向迁徙地。秋冬时节,一般都是观鸟的“旺季”,他们经常带着相机来此记录。2012年春天,他们还组织了一批人来此大规模种植芦苇。不过,到了2012年11月,他们发现来此落脚的候鸟比以往至少减少了1/3。

   浦东新区野保站的工作人员也证实,2008年、2009年,这里有成片的芦苇和水鸟,而2012年冬天基本没有鸟来,因为“这里已经没有食物,水域也在减少”。

     不断逼近的危险

   南汇东滩湿地面临着两大威胁:一个是人为土地复垦,另一个则来自它本身——它只是野生动物禁猎区,而非保护区。

   也就是说,这段地块的性质和原有规划就是主城区建设用地,最终它可以被开发,甚至是不可避免地被开发。这或许才是它最大的弱点。

   不出意外,这里将建起和上海主城区并无二致的高楼大厦,还有以各种名义美化的住宅、旅游用地。对于南汇东滩湿地的这个“未来身份”,上海市浦东林业站等部门均予以证实。

   小杰说,世界自然基金会设在南汇地区的观测区就在东滩湿地的核心区域,这里原本是芦苇密布的最佳观鸟场所,但如今周边也几近干涸。一些湿地被开垦成农地,另外一些地区则被围成鱼塘,准备蓄养鱼虾。小杰向渔民询问得知,这些土地被当地人从土地的产权所有方承包过来,所以他们有权处置这些湿地。

   “实际上,这些人为地将湿地复垦为耕地、种植稻米或养鱼养虾的行为,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只不过这两年他们复垦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湿地中心。”另外一名志愿者王杨(化名)表示,根据他从有关部门得到的消息,复垦的湿地已从前些年的2000亩扩大到现在的五六千亩,“有些是当地农民的零散行为,有些是获得产权单位批准的,而且听说2013年复垦面积还要扩大”。

   王杨认为,大规模的复垦严重破坏了湿地原有的生态,虽然复垦能获得经济效益,但“为这点钱破坏生态湿地,我觉得得不偿失”。

   据了解,南汇东滩湿地的产权主要属于上海临港新城、上海市社保中心等数个部门。上海临港新城土地储备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禁猎区在2005年后已被划为建设用地,2008年时东滩排水功能不好,积水较多,不适宜种地,所以土地一直没有利用起来。现在,上海市社保中心打算委托一家合作社进行复耕。这个区域将被用于城市建设,未来的趋势是统一收回、统一建设。

   临港产业区管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也表示,禁猎区附近的区域早有开发规划,不存在需要保护的问题。事实上,临港新城规划之初就是产业区的概念,整个临港地区都将被先后开发。

   “我们了解现在土地对于上海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因为一时的经济利益忽视了湿地长远的生态利益。”王杨对这块湿地未来的命运表示担心,对于主管部门的态度也“难以理解”。

     请愿书与回复

   为拯救这片处在消失边缘的湿地,志愿者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2012年12月7日,在上海野鸟会论坛里,志愿者发起了征集市民签名“上海南汇东滩禁猎区湿地保护呼吁书”的活动,希望集合众多环保人士的努力,留住这片湿地。

   “美丽的海岸滩涂,成群的海边候鸟,随手可拾的小螃蟹、弹涂鱼、黄泥螺……这些是不是都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滩涂湿地的消失,对候鸟是灭顶之灾,对城市生态安全也会构成威胁。”签名组织者表示,他们恳请上海市政府重视南汇东滩湿地的重要价值,呼吁立即停止南汇东滩禁猎区湿地的农业开垦等破坏性开发;提升南汇东滩禁猎区的保护力度;将禁猎区中现存的10~20平方公里成片滨海湿地列为上海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2012年12月12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副总工程师谢一民针对志愿者们的呼吁公开表示,目前绿化市容部门正在与浦东新区及土地所有者进行协商,力求解决禁猎区的土地保护利用问题,继续发挥其鸟类栖息地的作用。同时,浦东新区也正在考虑制定保护南汇东滩湿地的管理办法,依法管理禁猎区。

   谢一民坦言,目前上海对于湿地的集中保护主要聚集在长江口北段。未来将考虑对南汇东滩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并预留几万亩的滩涂作为保护区域。同时,未来3年内将在南部布局6~8个野生动物补充栖息地,比如现有的湿地公园、滨江森林公园等,以解决保护区南北不平衡的问题。

     湿地保护之惑

   上海南汇东滩湿地的逐步“失守”,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中国湿地保护的现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拥有660万公顷湿地,自然湿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受土地不合理利用、湿地保护与管理困难等因素影响,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问题依然突出。

   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陈博君介绍说,目前我国的湿地状况不容乐观,“湿地的周边环境一般比较好,房地产商都想拿地开发,对环境保护构成直接威胁”。

   东滩湿地为何失守?在王杨看来,恰恰是因为我国没有一部湿地保护法,“仅靠志愿者呼吁和林业部门倡议,不可能遏制地方政府及房地产商开发湿地的冲动”。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刘月良也表示,国家没有一部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这导致湿地保护无法可依。“湿地很重要,但是如何保护、管理,哪些需要保护,哪些需要开发利用都‘无法可依’。这给湿地保护造成很大的困难。”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湿地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强,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记者从2012年12月中旬举办的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已累计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41处、国家湿地公园213处,超过5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近5年来,各级政府累计投入30多亿元,恢复湿地近8万公顷。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在会上表示,2013年,我国将推进全国湿地保护条例的制定,并适时开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专项行动。“国务院法制办对湿地立法支持力度很大,我们将进一步与农业、海洋、环保、水利等部门沟通协调,缩小分歧,扩大共识,为全国性条例的出台打好基础。同时,我们将尽快出台《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以规范林业部门的保护管理工作。”

  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扩大湿地面积”的要求,这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指针。在我国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下,为扩大湿地面积,有关部门将“采取超常规的措施”。

   马广仁强调说,下一步我国湿地修复的重点仍为萎缩退化的重要湿地,以自然恢复为主,并辅之以综合的人工措施,“要特别重视湿地恢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记者还获悉,林业部门正在加紧进行全国湿地资源的调查工作,预计将于今年6月底完成全部工作,以便为国务院发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作好准备。

   “国家对湿地的保护会越来越完善,但我希望在湿地法出台之前,不要再有另外一个南汇东滩湿地消失。”王杨说,保护湿地不单是在保护候鸟和生态环境,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因为当湿地消失殆尽时,人类消失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南汇滩涂湿地物种栖息地营造及湿地动态保育对策研究》项目简介

    (2010.02.04《湿地国际.中国》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袁晓)

    项目背景

  南汇东滩位于上海市东南角,总面积122.5平方公里。这里湿地资源丰富,气候环境优越,是候鸟理想的栖息地。截止2009年12月,已在此记录到鸟类19目46科249种;其中被列入国家级保护的有25种,被列入上海市地方重点保护的鸟类有10种,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 I 的有18种。并同时记录到白鹤、小滨鹬、赤胸鸫、黑翅鸢和短嘴金丝燕等5种上海市鸟类新记录;罗纹鸭、黄嘴白鹭和三趾鹬等三种水鸟的单次记录数量超过了世界水鸟种群数量的1%,并于2006年9月单次记录到2万多只次的水鸟。所有这些都说明南汇东滩是候鸟迁徙路线上一个已经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的重要停歇地。为了加强对该地区鸟类的保护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政府于2007年9月26日批准该地区为野生动物禁猎区。

  为了进一步探索滩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湿地的保护,市科委专门下达了《南汇东滩滩涂促淤与湿地动态保护的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旨在通过多学科、多部门的联合协作,对南汇东滩滩涂湿地的变化、水鸟种群数量及迁徙规律的研究、水鸟栖息地营造、湿地资源动态保护策略研究等多项内容的研究,为上海市的湿地及水鸟资源保护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南汇滩涂湿地物种栖息地营造及湿地动态保育对策研究》是市科委项目的子课题,期望通过各部门研究成果的集成,对现有的人工湿地生境进行适应性改造,在不同季节招引不同生态类群的水鸟在此栖息;同时,通过湿地生态环境容纳量、水鸟适宜生境的喜好等多种客观因子与南汇滩涂淤涨的趋势,探索研究南汇东滩湿地动态保育对策。

    项目内容

  1.总体目标

  依托南汇东滩促淤工程,开展生物和非生物促淤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优化新生湿地重要群落的配置与栖息地布局,形成滩涂资源利用规划中动态保育对策,为本市滩涂资源中长期开发利用和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关键技术的集成和示范。

  2. 主要研究内容

  (1)滩涂湿地关键物种栖息地营造和优化技术

  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适宜的栖息环境,通过对水、基质和植被等关键因素的调控,构建滩涂湿地生物多样性修复的实验模型,获得受控模型中生物的最佳管理模式和技术。本项目将以滩涂湿地标志性群落-水鸟的季节性群落特征与生境需求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容纳量分析,研究不同时空尺度下“水鸟-生态因子-食物链”的相互关系,建立群落恢复的实验模型。最终提出水鸟适宜栖息地的合理恢复模式,提出相应的湿地水鸟栖息地营造和优化技术。

   (2) 滩涂资源置换模式和动态保育对策的研究

  实现动态保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研究滩涂资源的置换模式,并由此制定相应的动态保育策略。本项目将根据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区的动态特征监测和趋势预测,分析湿地资源对生境类型和景观格局的具体要求,确定影响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资源的关键因子,提出湿地资源置换的合理模式。从而制定南汇东滩湿地动态保育的综合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案。

    项目进展

  课题组全体成员在综合历年调查数据和文献的基础上,对南汇东滩进行了多次实地踏看,确定了多块项目实施备选地。通过与禁猎区管理部门、土地所有方的多次协商沟通后,最终确定南汇东滩石皮勒撑塘北侧水塘为项目实施区域。该区域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目前为鱼蟹混养水塘。

  南汇东滩是长江口与杭州湾之间一块不可多得的湿地缓冲区域,其生物多样性水平很高。因此,确定受损栖息地营造及优化技术的关键就非常重要。项目组将整个区域划成了涉禽招引区、科普教育区、筑巢引导区、生态养殖区等多个区域,从湿地植被、底栖动物、水鸟、水位控制等多个因素考虑,并最终形成了一个以水位控制为前提,湿地植被可控性发展、底栖动物恢复等多头并进的营造与优化策略,营造出泥滩地、浅水区、芦苇区、深水区等不同的生境类型,从而满足不同类群水鸟对栖息地的需要。

  在项目实施区域与总体方案确定后,项目组及时与各子课题进行了沟通,在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尚未开始前,各相关子课题应及时完成对项目实施区域的本底调查,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跟踪。目前,各项本底调查均已完成,正在进入项目跟踪阶段。

  对于栖息地营造和优化工程,我们严格工程的科学管理。目前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现场施工正在进行,预计2010年1月底将完成第一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大型施工机械对越冬水鸟产生影响,我们均采用人工作业,并严嘱施工人员不得无故惊扰水鸟的活动,目前,区域内的水鸟栖息未受到严重影响。

    项目展望

  在完成栖息地营造和优化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湿地植物配置、基质生物复壮、水与水鸟的相互关系研究等相关研究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栖息地斑块现状,开展深入的研究,为湿地资源的动态保护提供充足的科技含量;并由此基础上发展出新的项目,进一步跟踪栖息地的变化,从而作出长期的科学监测。

  积极探索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对吸引水鸟栖息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生态化养殖与水鸟招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真研究南汇东滩滩涂淤涨与湿地发育趋势,提出南汇湿地动态保育策略。

  完善科研成果的科普展示,建成本市第一个禁猎区科普展示中心,并协同上海市科技馆,实现野外视频的异地展示,让市民认识、了解禁猎区、湿地和水鸟等相关知识,并投入到保护的行列中来。


    上海南汇东滩禁猎区建设与管理项目通过验收 

    (2010.04.14 湿地中国 上海市林业局保护处) 

  全市同步水鸟调查数据显示,南汇东滩地区是本市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区域之一,水鸟分布的种类和数量均位于全市前列。为切实保护好南汇东滩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2007年原南汇区人民政府对外发布公告在南汇东滩地区建立一个南至芦潮港码头,北至浦东新区(原南汇区与浦东新区交界处),西至九四塘,东至滩涂,面积约122.5平方公里的野生动物禁猎区。为加强禁猎区建设,有效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2008年我局委托原南汇区农委和市保护站开展了南汇东滩禁猎区建设与管理项目,日前该项目已通过专家验收。 

  项目实施期间,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南汇东滩野生动物禁猎区管理办法(试行)》,编制了《南汇东滩野生动物禁猎区规划(初稿)》;制作安装警示牌41块(目前尚保留33块)、界桩80根、鸟类知识宣传牌50块,并进行了GPS定位和编号;从各镇林业养护社抽调10名文化水平较高、身体素质较好的工作人员作为专职野生动物保护检查员,加强禁猎区的执法和监测力量,对以上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配备了对讲机、防护服、电脑、GPS定位仪等巡护设备;探索建立禁猎区社区共管模式,与当地边防、公安、水务等部门及有关环保组织加强合作交流,签订“共建家园”协议书;通过日常巡护检查和多次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专项行动,禁猎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偷猎和非法贩卖野生动物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2009年度上海市水鸟同步调查结果公布

    (2010.03.2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上海市绿化局)

http://www.forestry.gov.cn/main/102/content-394358.html


  2009年,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市水鸟较为聚集的10个湿地区域开展了16次同步调查,这10个调查区域分别为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核心区、崇明东滩鱼蟹塘、崇明北湖、南汇东滩、奉贤边滩、九段沙自然保护区、宝钢水库、三甲港、长兴横沙边滩和淀山湖。

  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水鸟111种160713只次,其中留鸟为4种,夏候鸟为11种,冬候鸟为47种,旅鸟为49种;游禽为47种,涉禽为64种。共记录到白头鹤等国家级保护鸟类10种;记录到5个物种达到或超过了东亚地区水鸟种群数量估计的1%标准;记录数量最多的10种水鸟为:骨顶鸡、斑嘴鸭、黑腹滨鹬、白鹭、赤颈鸭、绿头鸭、罗纹鸭、绿翅鸭、赤膀鸭和环颈鸻,这10种鸟占到了记录总数的71.88%。

  从鸟类的种类分布来看,南汇东滩野生动物禁猎区最高,为92种,其次分别是奉贤边滩、崇明东滩保护区、九段沙保护区、崇明东滩鱼蟹塘、崇明北湖、宝钢水库、三甲港。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度水鸟依然主要集中在沿海的湿地区域内活动,其中南汇东滩禁猎区、横沙东滩、崇明东滩保护区、九段沙保护区是本市记录水鸟数量最多的区域,其记录数量分别占到了记录总数的23.58%、18.48%、15.29%和14.9%%;而南汇东滩禁猎区、奉贤边滩、崇明东滩保护区和九段沙保护区记录的水鸟种类是最高,其记录鸟种数分别占到了总鸟种数的82.88%、74.77%、65.77%和57.66%。

  2009年度调查记录的水鸟数量与2008年、2007年、2006年相比,呈现出明显的波动。2009年记录数量分别为2006年记录数的78.19%、2007年记录数的108.14%和2008年记录数的116.74%。如果以前三年相同的调查次数相比,2009年记录的数量为2006年度的56.02%,为2007年度的102.22%,为2008年度的116.74%;从记录种类上来说,略有下降。

  不同生态类群的水鸟结构开始改变。从记录来看,2006年所记录的水鸟以鸻鹬类和雁鸭为主,其余的类群数量均很少;而2007年雁鸭类所占的比例有所缩小,鸻鹬类的比例有所增加;2008年鸻鹬类比例开始相继减少,而鹤形目和鹳形目鸟类数量却有明显增加;2009年雁鸭类有所增加,但鸻鹬类却明显减少,鹤形目鸟类的数量却大幅上升。

  其中,雁鸭类总数量为2006年记录总数量的79.14%,为2007年记录总数量的150.66%,为2008年度的159.4%;鸻鹬类总数量为2006年记录总数的32.13%,为2007年度的39.03%,为2008年度的56.60%;鸥类总数量为2006年总量的84.33%,为2007年度总数量的107.23%,为2008年度的77%;其余各大类群的记录总数均较往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鸻鹬类下降最为明显,本年度南汇东滩的鸻鹬类记录数仅为2006年度的6.87%,2007年度的13.08%,2008年度的51.94%。崇明东滩保护区的鸻鹬类也呈下降趋势,分别只有2006年度的49.06%、2007年度的30.69%和2008年度的38.36%;九段沙保护区也有所下降,分别只有2006年度的42.83%、2007年度的91.88%和2008年度的68.85%。

  鹤形目鸟类的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气候等因素的改变,原为冬候鸟的骨顶鸡,已有相当一部分的数量在南汇东滩等区域内繁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南迁过程中的同类在此停歇,从而造成了上海市骨顶鸡的记录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骨顶鸡2009年的数量分别比前三年的2213%、981%和508%。

  不同居留类型的水鸟结构也正在改变。从记录来看,2006年所记录的水鸟以旅鸟和冬候鸟为主,留鸟和夏候鸟数量均很少;而2007年留鸟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2008年旅鸟比例明显减少,而冬候鸟和夏候鸟的比例却明显上升;2009年,冬候鸟占到了绝大多数,而旅鸟的数量却降至最低。

  根据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

  2009年由于受到多股强冷空气的影响,导致大量水鸟受冷空气挤压,迁往相对较为暖和的南方越冬,这对于部分在北方越冬的雁鸭类来说更为明显,因此造成了上海市雁鸭类数量有所增加;

  根据近年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相关调查证实,整个迁徙路线上的鸻鹬类数量正在减少。同时,由于近年来上海市自然滩涂面积的相对减少,尤其是潮间滩面积的减少。因此,上海市的鸻鹬类数量也正在逐年下降;

  生态环境的改变,也是导致不同生态类群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由于很多已围垦土地逐步的陆地化,仅余下少量的深水池塘,而堤坝外侧的自然滩涂尚未发育完善,因此造成了依赖滩涂或浅水沼泽生存的迁徙鸻鹬数量明显下降,而喜深水的雁鸭类数量则有所增加。

  由于横沙东滩的一期围垦工程已经结束,目前正在进行人工吹沙以提高土地高程,从而造成已围垦区域内的水域环境多样化,且底栖生物随着泥沙一起进入,形成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此,今年冬季在横沙东滩吸引了大量的游禽在此觅食、越冬。


    2008上海市水鸟同步调查结果公布

    (2009.02.24 中国上海)

  在2005—2007水鸟同步调查的基础上,2008年继续开展水鸟同步调查工作,对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崇明东滩鱼蟹塘、崇明北湖、南汇东滩、奉贤边滩、九段沙自然保护区、宝钢水库、淀山湖、长兴横沙边滩等9个调查区域进行了16次的的调查。

  通过调查,共记录水鸟113种137673只次,其中留鸟4种、夏候鸟11种、冬候鸟47种、旅鸟为51种。因此,上海地区的水鸟类群是以冬候鸟和旅鸟为主体,它们的种类占到了记录种类的86.7%。在记录的数量中,留鸟为4995只次,占总数的3.63%;夏候鸟为18343只次,占总数的13.32%;冬候鸟86572只次,占总数的62.88%;旅鸟27763只次,占总数的20.17%。

  在本次调查中,共记录到国家级保护鸟类12种,分别是白头鹤、灰鹤、白琵鹭、黑脸琵鹭、黄嘴白鹭、角鸊鷉、遗鸥、小天鹅、白额雁、鸳鸯、小青脚鹬和小杓鹬。

  记录数量最多的5种水鸟为:黑腹滨鹬、白鹭、斑嘴鸭、骨顶鸡和赤颈鸭,这5种鸟占到了记录总数的48.97%。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比2007年增加2次调查的基础上,全年记录的总数量仅为2007年的92.63%。如果以2007年同样的调查期记录的数量相比,仅为87.79%,其中夏候鸟数量比2007年增加较多,冬候鸟数量比2007年略有增加;但留鸟数量仅为2007年的34%,旅鸟数量仅为2007年的58%。

  根据记录显示,崇明东滩保护区核心区、奉贤边滩、九段沙保护区的水鸟数量比2007年略有增加,但南汇东滩、崇明东滩鱼蟹塘、崇明北湖、宝钢水库、浦东三甲港等地的水鸟数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根据分析,我们认为栖息地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部分区域内水鸟数量的下降。南汇东滩已圈围土地区域从2007年底起开始排放积水,从而导致水鸟栖息地的丧失;崇明东滩鱼蟹塘的养殖活动已经停止、鱼蟹塘干涸,使水鸟数量急剧下降;宝钢水库因施工的影响,导致水鸟数量减少。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度水鸟依然主要集中在沿海的湿地区域内活动,其中崇明东滩保护区、九段沙保护区、南汇东滩是本市记录水鸟数量最多的区域,其记录数量分别占到了记录总数的34.08%、23.09%和18.29%;而奉贤边滩、南汇东滩和九段沙保护区记录的水鸟种类最高,其记录鸟种数分别占到了总鸟种数的83.19%、77.00%和68.14%。

  雁鸭类依然以九段沙保护区为主要栖息地;鸻鹬类以崇明东滩保护区、奉贤边滩、九段沙保护区和南汇东滩为主要栖息地;鸥类主要集中在崇明东滩保护区和九段沙保护区;鹭类在崇明东滩保护区的记录数量为最高。

  本市迁徙水鸟的持续时间较长。春季北迁自3月下旬起,至5月底完成,持续时间约为2个月左右;秋季南迁期,自7月起初现,并延续至10月下旬,持续时间约4个月左右,明显较春季北迁期时间要长且2008年本市三大主要类群的水鸟也各有特点,但基本符合其正常的迁徙规律。雁鸭类自8月下旬起就开始少量出现,10月起明显增加,至12月达到高峰,然后再一次逐渐下降,至3月开始陆续迁离本市,直至4月基本迁离。鸻鹬类的春季迁徙过境自3月下旬起明显增加,直至5月结束,而秋季南迁却从7月起就陆续记录到过境,并在10月达到高峰,随后南迁鸻鹬与越冬鸻鹬在本市交织出现,直至11月起,在本市在鸻鹬南迁结束。鸥类的春季北迁在在3月下旬呈现高峰,而南迁高峰期主要出现在9月前后;而越冬鸥类从9月起开始陆续出现,至11月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3月起又有一次增加过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