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位北大校友入选2024年斯隆研究奖

北大人
2024-09-23


2024年2月20日,美国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24年获得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的学者名单,126位学者入选。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8位北大校友榜上有名,数量居全国高校之首


他们是:2003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本科校友刘振飞2004物理学院本科校友徐苏杨、2006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本科校友王潇、2007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本科校友杨扬、2008级物理学院本科校友金辰皓、2008级物理学院本科校友金驰、2009级数学科学学院本科校友沈俊亮、2014届物理学院本科校友张亚晖




刘振飞(Zhenfei Liu)  

刘振飞,2003年至2007年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师从卞江教授;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取得理论化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担任韦恩州立大学助理教授。刘振飞实验室致力于利用和发展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方法,研究异质分子-基底界面和纳米结构复杂材料的能量转换机制,研究方向包括新型界面电子结构方法、能量转换功能材料和分子结介导的电荷传输。



徐苏杨(Suyang Xu)

徐苏杨,2004年至2009年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目前就职于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担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拓扑材料非线性电子响应与量子物质的电子和光学性质,尤其是新兴量子现象,如拓扑和对称性破缺态,此外还关心跨学科方法和协同合作领域。


王潇(Xiao Wang)

王潇,2006年至2010年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师从裴坚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师从何川教授获得化学博士学位。现任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助理教授,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Broad 研究所的核心成员。她于2019年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致力于开发和应用新的化学、生物物理和基因组学工具,以在分子水平上更好地理解组织功能。在加入麻省理工学院和 Broad 研究所之前,王潇曾在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生命科学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Karl Deisseroth 教授。



杨扬(Yang Yang)

杨扬,2007年至2011年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师从王剑波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师从 Stephen Buchwald 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他的研究重点是铜催化简单烯烃的不对称氢官能化。作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博士后,杨扬与加州理工学院的 Frances Arnold 教授合作,通过定向进化,开发了一种酶平台,用于一级、二级和三级 sp3 C-H 键的不对称胺化反应。2020年夏天,杨扬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开始了他的独立研究生涯,现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助理教授。杨扬实验室致力于整合有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酶学、蛋白质工程、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模拟,以解决合成化学和催化领域的挑战性问题。



金辰皓(Chenhao Jin)

金辰皓,2008年至2012年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目前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担任物理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许多前沿科技,包括二维材料、莫尔超晶格、自旋系统、强相关材料、拓扑系统,以及这些领域的交叉研究。



金驰(Chi Jin)

金驰,2008年至2012年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目前就职于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电气工程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兴趣是机器学习理论、统计学、最优化和博弈论,旨在为现代机器学习开发合理的原理和理论方法论。



沈俊亮(Junliang Shen)

沈俊亮,2009年至2013年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8年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师从Rahul Pandharipande。2018-2021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摩尔讲师,后转至耶鲁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是代数几何,尤其是模空间的研究。他对使用代数几何工具解决拓扑学、几何学和数学物理学中的问题和猜想感兴趣。2018年他曾获得SwissMAP创新奖。



张亚晖(Yahui Zhang)

张亚晖,2009年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2010年转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4年获得物理学士学位。目前就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物理与天文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理论,特别是强相关物理领域。近期的研究方向包括空穴掺杂的铜氧化物中的赝能隙金属和奇异金属,莫尔系统中的自旋液体与拓扑相等。



斯隆研究奖由艾尔弗·斯隆基金会(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自1955年起每年颁发给数学、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在职业早期的杰出青年学者,后来陆续增加了神经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一直以来有“诺奖风向标”的美誉。2024年该奖授予的学科领域包括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数学、神经科学、物理学。




来源:斯隆研究奖官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校友会”、“北大化学人”微信公众号

责编:陈韩梅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大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