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在遛弯时看见神奇动物?首先你得找块健康湿地

Kino、黄越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2019-11-27

青头潜鸭(Aythya baeri),曾经是中国东部最常见的水鸟之一,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物种(CR,critically endangered),估计全球野生种群少于1000只,目前在野外极其罕见。


青头潜鸭(Aythya baeri) 图片来源:Birds of East Asia

短短四五十年间,它们从四处可见渐至几近消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栖息地丧失。青头潜鸭栖息在平原地区的湖泊、水塘等湿地,在沉水植物生长繁茂的水域摄食各类小型水生动物,对水体的水质、水位要求比较高,在我国东部地区,适合青头潜鸭栖息的环境越来越少。

北京城市湿地恢复项目的目的就是要恢复具有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湿地,远期目标是在中国东部地区为青头潜鸭这样的野生动物恢复适宜的栖息地。

2017年3月10日,山水北京城市湿地生态恢复试点项目方案研讨会在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简称“翠湖湿地”)内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基金会等各行业专家,就该项目方案内容进行研讨。

参与本次研讨的有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建设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分院总工程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IUCN中国项目总监、巧女基金会项目总监、阿拉善SEE基金会项目协调员、汇丰银行企业社会责任部门项目总监、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领导等专家同仁。

研讨会现场 摄影 / 陈炜


 “富营养”的翠湖湿地

翠湖是人工建设的湿地,水源来自翠湖湿地南侧的上庄水库。我们要对其采取修复措施的水体位于翠湖湿地公园的中部。翠湖公园张园长提出这块水域的现状及问题:“翠湖的水华现象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这块水域的水体流速相对较慢,每年的五月到十月,这里就会出现水华现象,严重的时候水体泛红,曾经也有其他合作方在这里开展过治理工作,但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水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这跟翠湖湿地的水源有很大关系。”山水保护与科学主任闻丞对此作出回复,“据我们的经验,水华如果呈现红色,那说明水体至少是没有毒性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恢复一个健康而繁荣的水体生物群落来得到改善,根据我们在北大和退思园的经验,解决此类水华问题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水体过量营养物质降解途径  制图 / 牛加翼

那么,一个健康的湿地水体是什么样的?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山水顾问黄越向大家汇报了这个项目的思路:

水体生态系统中的“生命金三角”  制图 / 黄越

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图示  制图 / 黄越

健康的湿地水体内有繁盛的水生植物,底栖生物贝螺类、虾类和鱼类,同时还有真菌细菌微生物。我们工作的核心就是对翠湖湿地现有的水体生态系统进行本底调查之后,查漏补缺,在水体中重建沉水植物群落,引入原生底栖生物和淡水鱼类,构建水生生物群落,为蜻蜓、蛙类和鸟类等湿地动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打造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湿地公园,而不是水上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该是基于生物多样性的,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水上公园,那我们到底如何定位和衡量其标准?”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磐岩女士提出。王院长是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她表示,这类项目具有超前性,而翠湖湿地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在华北地区具有示范意义,希望该项目落地后产生的成果能为制定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指标提供确切的依据,在提升项目推广价值的同时,也产生较高的社会效益。

束晨阳先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分院总工程师提出:“翠湖就是很好的自然湿地生境恢复示范,在城市双修——生态修复、环境修补政策引导下,翠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意义是具有指导性的,基于科学研究拟定的生态修复方法是其核心价值。”在肯定生态修复意义的同时,他也对这个方案的关键点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尤其是项目应该有突出的中远期和近期目标设置,并可以被考核。

湿地不仅是城市自然风光,更是湿地物种栖息地,中国IUCN的项目总监张琰强调了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他提出该项目至少应该定性地探讨,经过恢复以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程度。另外这个项目本质不仅是修复,也是生态系统的重建,即使在国际上看也是难度很高且成功经验很少的工作。如果做成,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湿地为多种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场所,她是鱼类生长繁殖的地方,也为鸟类提供了繁殖、觅食、迁徙停落和越冬的场所;湿地内的浮游植物、高等维管束植物具有吸收和转化水体内过量营养物质的功能;城市区域的湿地,在净化空气、减缓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上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为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享受自然野趣、开展科普教育等自然体验活动的场所。

翠湖湿地公园内拟进行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水体  摄影 / 黄越


管理者的心声

“在这个1.4公顷的水体内恢复水体生态系统有没有可持续性?项目结束后,可以长时间维持住恢复效果吗?这个小水体的恢复是不是能对周围的水体产生积极的影响?”翠湖公园的工作人员表达了他们的忧虑。

研讨会现场  摄影 / 陈炜

翠湖湿地张园长指着墙上的一幅照片说,“这张翠湖湿地的照片,如果现在在同样的位置看,湖里的水生植物被鱼吃得干干净净。”

 山水保护与科学主任闻丞对此做出回复:“项目进行期间,山水跟公园管理方是一起来开展这项水体生态系统恢复工作,我们可以一起拟定一个切合翠湖湿地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案,就算项目结束了,这个管理方案也可以一直实施下去。我们会采取措施维护重建的沉水植物群落,并且会采用生物控制的方法控制食草鱼的生物量。沉水植物群落会慢慢蔓延生长开来,将对周边的水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公众参与”与可持续

就在今年3月,我们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将在5-9月参与湿地的监测和管理工作,打捞生长过量的水生植物,在与公众的互动中促进公众对城市湿地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将在圆明园、颐和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开展水体生物本底调查,以就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进行横向对比评估。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试点项目吉祥物,从左至右依次为:金线蛙、低斑蜻、圆尾斗鱼、小鷿鷈。 设计师 李小麦

我们赞叹荒野绮丽的景观,去最艰难的山间守护神秘的旗舰物种,也将目光投入城市——超过全球半数人口聚集生活的地方,在其中为野生动物恢复一片片生存场所,也为我们的生活营造一方能“俯察品类之盛”的生态空间。

撰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Kino 黄越

编辑/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Kin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