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家三口被感染!别慌,此轮疫情三大特点→

北京日报 2021-05-23

国家卫健委今日通报,5月20日,31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辽宁营口、安徽六安,均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注意到,辽宁营口新增无症状感染者王某某是一名9岁男孩,系此前确诊的营口冷链行业装卸工人王某和无症状感染者郭某某的儿子。截至目前,这一家三口均被感染。

5月14日,郭某某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于4月27日、28日与已在安徽省确诊的患者吕某和李某婷在金色童年摄影基地一起参加培训。5月19日确诊病例王某,系无症状感染者郭某某丈夫,平时与妻子和儿子同住,主要从事冷链食品装卸工作。5月20日,郭某某和王某的儿子王某某,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已对其老师、同学及家长共132人进行了集中隔离并开展了核酸检测,截至目前,检测结果皆为阴性。

安徽六安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朱某某,男,17岁,艾米儿童摄影艺术馆工作人员。5月7日参加了爱慕影楼的培训,与六安确诊病例1张某某和肥西县确诊病例1李某某有过接触;5月13日作为密接转运到隔离点集中隔离观察,当日核酸检测阴性;16日核酸检测阴性;20日核酸检测为阳性,立即转运至市定点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经专家组会诊后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

安徽省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童佳兵表示,六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1号患者最早出现发热症状是在5月6日,确诊时间为5月13日,按照14天推算,20日和27日两个日期为本轮疫情关键期。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病人在向好发展。”童佳兵说,近日,六安主城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皆为阴性。现在需要关注的是集中隔离点,因为近期新增的无症状感染者都是从隔离点被检测为阳性的。


疫情形势向好,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注意到,此次辽宁、安徽散发新冠疫情,具有三大特点:




一、单日新增基本个位数


尽管此次疫情最早的病例,感染时间可能在4月中旬,而确诊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过去了一个月。

但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梳理发现,此次疫情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基本都停留在个位数。

5月13日至20日,辽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例、无症状感染者6例;安徽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12例。




二、无症状感染者偏多


童佳兵认为,安徽此轮疫情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都有影楼聚集的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这一流行病病史;二是发病人群以年轻群体为主;三是无症状感染者偏多。

“因为多数密切接触人群在影楼多为单次暴露且时间不长,年轻群体无明显基础疾病,这些都可能成为无症状感染者较多的原因。”童佳兵说。

“我国出现的聚集性疫情的病毒溯源工作正在进行。前一段时间,我国没有本土传播病例,说明病毒来自境外。”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从病毒的基因序列来看,安徽、辽宁的病例完全相同,在同一个传播链上。

在社会层面不会长期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吴尊友表示,一般来说,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比较小。从安徽和辽宁两轮筛查结果看,这次聚集性疫情的规模不会很大。


5月20日12时,六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杨某某出院,成为安徽此轮疫情的首位出院患者。

16日确诊,20日出院,为何仅仅五天?安徽省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童佳兵对此表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标准包含四条:一是体温恢复正常连续三天以上;二是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三是肺部CT检查显示急性渗出病灶明显吸收改善;四是连续两次(间隔24小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经过省市两级专家组共同研判,杨某某入院后经中西医结合积极诊治,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满足以上四条出院标准,同意出院。至于在院时间长短,与是否出院没有关系。




三、疫情蔓延受到双重阻击



此次疫情是在两个背景下发生的:①最近周边国家,比如印度等,疫情蔓延;②五一长假,国内人口大流动。

这两点都非常有助于病毒的快速传播。但疫情暴发后,各地防控部门基于以往经验,迅速响应,快速流调溯源,推进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此外,疫苗接种持续加速,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各地群众踊跃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截至5月19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44951.1万剂次,其中最近8天共接种超过1亿剂次。

截至5月18日24时,安徽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450.2333万剂次,接种人群覆盖范围达23.76剂次/百人。

截至2021年5月18日,辽宁全省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人数达952.73万人,累计接种剂次数达1126.07万剂次。其中,5月份全省每日接种量不断攀升,由之前的每日接种10万剂次逐步升至80余万剂次。

“这两个原因,使得这次本土疫情的传播蔓延,受到了双重阻击。所以这次疫情会早于既往疫情的发展,尽早得到完全控制。”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说。


这次疫情再次提醒我们,警钟要常鸣,防控措施不能松懈,还得坚持常态化防控。

除此之外,只靠预防应对疫情已远远不够。钟南山院士说 ,如果新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慢慢降低的话,那么新冠与人类的长期共存将成为可能。我们可能要像预防流感那样,定期打疫苗。

钟南山表示:“下一步的关键就是通过广泛接种疫苗,建立群体免疫。接种越早,建立群体免疫越早,病毒的变异就越少。这对我们中国来说是非常急迫的。”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综合报道

监制:苏越
编辑:张小英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