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要批评高考作文题?

2015-06-09 史金霞 新京报书评周刊

微信ID:ibookreview

『与315000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


按:昨天推送的《那些反智的作文题》一出,读者反馈很热烈。除了大量的点赞之外,质疑商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约有五个。其一,作文题无所谓好坏,不过是给个由头,关键还是看考生能怎么写。其二,假如出成类似法国、美国或者台湾那样的作文题,别说学生,让你们中学语文老师去写,你们能写什么?其三,难道命题组的老师们就不想把题目出好吗,可是众口难调,命题组的老师那么辛苦,却还要承受网络批判,太不公平。其四,谁不会批评呢,逞口舌之快罢了,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让你们这些抨击者去出题,你们能保证没人批吗?其五,批评有什么用,年年批高考作文,简直成了网络狂欢,也没见它有改变,很无聊。看来,关于作文题好坏的问题,很值得继续深入讨论。于是,语文老师史金霞针对这些质疑,又写了一篇文章。




文 | 史金霞


1


首先,为什么需要批评?


我们来谈谈批评的意义以及应该如何对待批评。


批评——火力猛一点的批评,可以称为抨击,但是,绝不是恶毒攻击。举一个例子,指出2015年安徽卷那道显微镜下看蝴蝶翅膀的作文题没有常识,再进一步分析,命题人知识结构不完善,没有科学精神,有可能从来没见过显微镜,这便是合理的批评。而假如据此大骂命题人缺心眼儿,那就是人身攻击了。


批评必须要摆事实讲道理,不可以泼妇骂街,更不该占据智识的制高点,以智力优越感而挖苦讽刺。


因为,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泄愤,套用一句曾经很流行的话来说,这里面不应该有“私人恩怨”。批评是为了创造美好,让错的改正,让假的求真,让丑的爱美,让无力的变强大,让孤单的有信心。凡是见到批评就恼火的人,都是误会了批评者的一片赤诚。


既然批评不可以泼妇骂街,面对批评,也不该撒泼打滚。也就是说,不可以耍赖。人家批评你,你不服气,那么好,不服来辩。而不是,只要面对批评,就回应“你来做做看!”。这其实,就是在耍赖。当然,有时候,围观辩论的人,更热衷于怂恿耍赖。


“你来做做看!”这是一种非常不合逻辑的反驳攻讦。打个比方,我是中学语文教师,我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设若学生或家长对我的工作不满,他们批评我,提出各种意见或建议,我却梗着脖子对他们说,你厉害,你来上课吧!你牛叉,孩子领回去自己教吧!我想,是不会有人支持我如此奋勇维权的罢?再比如,城市内涝,雨则成海,市民对城市排水设施不满,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对方如果说,你倒是来建设一下给我们看看呢!我想,十个人得有十个人对这样的反馈表示愤怒。按照如此逻辑,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所有事情,必须自给自足。有意见?不许提,自己去做,如果你不会做,做不好,就给我闭嘴!这其实就是蛮不讲理的强盗逻辑。


面对批评耍赖的,蛮横混不吝,多半是有恃无恐。此中根由,不在本文讨论范畴,按下不表。


而不那么有势的,会采取另一种柔软的方式,回应批评——撒娇。


说命题组的老师们太辛苦,闭关命题,苦心孤诣,还要承受这么大的心理压力,还要被这么多人无情地批评,真是太不公平了云云。这种思维,就是在鼓励撒娇。


如果一个演员,当观众批评她演技差时,她却晒她熬夜的黑眼圈,吊威亚受伤的胳膊,为了符合戏中人物而剪掉了满头长发,不断地在微博上对着粉丝么么哒么么哒,亲们你们看我已经如此努力辛苦啦,就怜香惜玉同情一下吧。有些辨别力的粉丝,多半都会粉转路人乃至粉转黑了吧?当然,肯定也会有脑残粉,爱的就是这撒娇的小气息小滋味儿,至于戏演得好还是不好,脑都残了,反正也是看不出来的。


当然了,高考命题,关系到千家万户,莘莘学子十几年寒窗苦读,绝不是一场戏,可看可不看,好坏都无所谓。关注高考命题质量的万千民众,也绝不是脑残粉。所以,怜香惜玉之温柔,大可不必。大家都是成年人,我们交流是在分析问题,我们分析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是为了促进高考作文命题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才来年年谈论这个年年都要谈论的话题的。


是的,短时期内,还没有见到批评的效果,那说明正有继续批评的必要,不是批评没有意义,而是批评得还不够,若因此放弃批评,实为不智。


为什么需要批评?


批评是一个理性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力,也是一个有存在感的知识分子在尽自己的职责。




2


谈完“批评”之后,再来谈作文题,想必持不同意见的各方,都会更心平气和一些,可以比较客观理性地一起思考这个问题了。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在语文试卷中占大比重的作文,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


从这些高考作文题,无法得出明晰的结论。它不像美国、法国那样,题目直截了当,视域开阔,重视思辨能力,而是经常会搜集一些名言集锦、编纂一些新材料,让考生去审题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


高考作文,真的太文艺了,评分标准的设定,也过于重视文学性。这是在选拔文学人才吗?面向全体考生的作文题,旨在选拔文学创作之才,明显是不应该的,特殊人才选拔,更适合院系的自主招生。可是另一方面,即使对于文学的态度,高考作文题也是暧昧不明的,文体要求上,不限制小说,有时限制戏剧,基本都限制诗歌。


既然是为高等学府选拔人才,想必目标应该是不拘一格选人才。


逻辑思维强,能思善辩者,做严谨之论文,能破能立,理据分明,宜也;洞察人生者,于一草一木中可以发现美,从身边人事上能够体验爱,描摹人生百态,寄寓独特之思,亦宜也;那么,编剧写诗,用纯文学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见识,具备创造才能者,不亦也宜乎?机会理应均等,不该对于有特别才能的孩子特别设障。如果设限是因为批卷的难度——诗歌和戏剧,毕竟不是人人皆可评价(甚至读懂),那么应该设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评卷人中,特别增加一些诗人剧作家,以专门批阅此类高考作文,而不是因噎废食,干脆不许孩子们写诗编剧。


于是,不得不问:高考作文题的命制与批阅标准是怎么制定的?


在一线,每年都会有这样的信息流传:今年是某大学的某教授命题,他不喜欢故事型作文题,今后要多练习名言类题目;或者是,某教授今年是作文评卷组长,她最喜欢记叙文,她认为中学生根本不会写议论文,要教学生好好练记叙文;某特级主持命题,他最喜欢出关系型的题目,某文学教授批卷,她最喜欢一个事例文中多角度剖析……


到底是规则说了算,还是个人说了算?决定万千考生命运的命题与批阅,如若系于某一人之喜好上,不是太可悲吗?


不得不说,高考作文题的命制和批阅与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已经陷入了“囚徒困境”。(当然,这也是一个比喻。所以,无须插播亚当•斯密 “理性经济人” 的观点与约翰·纳什的“纳什均衡”等经济学常识。)双方互不信任,非但不换位思考,反而互相敌对,呈博弈状态。


一线的老师,千方百计想猜度上意,上面的专家则想方设法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结果就是这样,高考题目一出来,师生各种吐槽悲叹,成绩还未出来,关于几十秒批一篇作文的愤愤不平,已经铺天盖地。


大学教授指摘中小学老师不会教书误人子弟,中小学老师抨击大学教授眼高于顶恣意妄为。而学生,一进考场,就发现之前备考复习的全都没有用。


大学教授说,你们教的有问题,中学老师怒,你们这是乱出题!




3


如何走出这个以防备、猜忌、指责、背叛为形态的“囚徒困境”?


怎样才能建立一个以合作、交流、换位思考为模式的双赢局面?


作为一线教师,立足于我执教高中语文22年的切身感受,以我走过大江南北,体验了河北和江苏两种结构不同的语文试题的经历来判断,这个决定权,的确不在一线老师手里。


在高考这个食物链里,一线教师甚至比广大考生还要低,处于最底层。一些可以在高考中取胜的教师,也不过是身经百战,获得了戴着镣铐跳舞的能力罢了。好比双方交战,人家在暗处,而你在明处。防备尚且头尾难顾,哪里还有什么还手之力。


改善双方关系的决定权,的的确确,掌握在上层。


而居于上层的专家学者们,恕我直言,回顾这60多年来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历史,我不得不遗憾地说,真的没有一点改观。命题者的思路一直在循环,非但摆脱不了“四气”(市侩气、脂粉气、才子气、文人气),而且落伍于中小学的实际教学,落伍于新世纪学生的智识。


为什么每年作文题出来,你们都会被批评,甚至被嘲弄,被一遍一遍拉出来,与港台日本美国法国乃至于民国时期的作文题相比较?因为时代在前进,而你们却故步自封,一直在绕圈子,始终没有在作文命题上开发出一个新的气象。


2002年,“心灵的选择”,那个改编自一篇散文的小故事,写登山者按摩抢救“冻僵的人”,被质疑违反医学常识。可是,这并没有阻挡命题人们改写小故事的热情,2013年,山洞里色彩斑斓的蝴蝶,2015年,显微镜下没有色彩的蝴蝶……这两只蝴蝶,难不成是庄周幻化而来,告诉我们“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别说我冤枉诸位,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年的作文命题吧:


1953年,作文题是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2015年,北京卷作文题是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1954年,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89年,给某重点中学读高三的苦恼于志愿到底该怎么选的同学写一封信。


1988年,以《习惯》为题写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1994年,以《尝试》为题写记叙文。

2008年,江苏卷以《好奇心》为题写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010年,全国卷以《路径》为题写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001年全国卷: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08年北京卷: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子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此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2015年四川卷:


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展开讨论。

甲:老实就是实诚、忠厚,聪明就是机制、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可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不一定是真聪明。

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枚举数例,亦已足矣!夫复何言,夫复何言!


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广大网友们年复一年地推荐那些古今中外的作文题,年复一年毫不留情地批评这些悖谬于常识、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粗糙幼稚的作文题,无奈,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题”岿然不动。 这是得有多么强大的自信啊!




4


坏作文题必然有坏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是,作文题目的思维僵化窄化二元对立,导致评卷组在审题立意的范畴上设定狭隘。比如,作文题是批评黑暗与讴歌光明的对比,评卷时就极易把最佳立意(或说核心立意)——立意还有最佳与核心,这恐怕诸位看官听听也醉了——确立为对二者分别旗帜鲜明地拥护或反对,而倘若有孩子的观点是:批评黑暗也好,讴歌光明也罢,都是个人选择,自由的社会应该允许其各自存在,而不是非此即彼。那就有可能被判为观点模糊不清,态度暧昧不明……


较为深远的影响,便是对教与学的坏导向。


为了适应高考作文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僵化保守,猜度圣意,投机取巧,必然成为上选。比如让学生熟背诸如汪曾祺、林清玄、王开岭、余秋雨、筱敏、祝勇、曹林等人的文章,考场上打组合拳,遇到合适的题目,即可套作上去,夺取高分。假如江苏省的一个老师是这么做的,那么他的学生肯定会发现,写今年的“智慧”作文,易如反掌。其做法,也将因为高考成绩的突出而被奉为一地法宝。


至于学生,在十几年如一日的格式套作、模仿抄袭、练审题、练立意、练点题、背诵名言警句以塞入等等的所谓作文训练中,误入歧途,还奢谈什么自我、风格、灵性、才华?怎么会有能力创造?即便是一些侥幸得到了保护的孩子,面对高考作文题,又怎么有勇气创新?十年寒窗,他们赌不起啊!


当年,陈丹青批评大学,叹息“一格一格都是格”,环顾我高考作文,题目中的僵化幼稚,评分标准里的“健康向上”,那不是格,是枷锁。扛着这重重枷锁,孩子们尚未年轻便已老去。即便能培育出鉴赏力,也发展不出创造力,知道什么是好的,那也没有什么卵用,自己并无能力做出好的东西,脑袋里堆满了别人的创意,却没有自己。以新闻专业为傲的复旦大学,在校庆宣传片上的四联抄事件,便可以作为一个注脚。




5


为什么要批评高考作文题?


因为,无论是命题者还是评卷人,大家都是读书人。


读书人,自古以来,就是有情怀的,有理想的,是愿意以一颗温柔心来款待这个世界的。


那些按照自己的心意,命题的学者专家,也是煞费一番苦心,想出几道流芳百世的题目,让有才华的学子可以鱼跃龙门而无憾。可是,情怀操作失当,会如康夏卖书一样,本是为自己所爱之书寻找可托之人,却惹得天怒人怨,无颜见江东父老;理想不能与现实接壤,便是水月镜花,只能用来贩卖良知,玩弄文字游戏。古人云,术业有专攻,一个研究文学的教授,对于植物学、经济学、医学、法学乃至于数学,很有可能并不比一个高中生知道更多,然而,在探求真理、严谨治学、健全制度的道路上,“闻道”还是应该“有先后”的吧?


作为知识分子的读书人,应该勇于将情怀变成现实规则,把理想栽种到现实的土壤里。


解放一代孩子的思想,激发一个国家的创造力,推动社会价值观的改造,健硕一个民族的精神骨骼,请自高考作文始!


本文系独家稿件,撰文:史金霞,编辑:禽禽,转载请联系书评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挺一下坚持原创的书评君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精彩内容

年度好书 | 三月好书 | 谈论爱情 | 聂隐娘 | 同性恋群像 | 音乐的故事 | 夏令营 | 诚品书店 | 小王子 | 孤独图书馆 | 邓丽君 | 闯入者 | 二十四节气 | 伍迪·艾伦 | 夏日翻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评君的小铺



来书评君的小铺,购梁思成珍藏版手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