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中的自我照见:人的生活姿态(健康之路)到底是什么样子?

王涛 室联网 MOOC 2022-08-02

【总第196期】


疫情中的自我照见:人的生活姿态

(健康之路)到底是什么样子?







两个月前的1月26日,我在此写下总第188期:这场疫情像一面巨大的魔镜,照出人们精神上更多的病毒感染”时,我国正处于抗击疫情的至暗时刻,在本应举国欢庆、举家团聚的庆新年期间,武汉历史性地断然封城,全国人民目不转睛地盯着武汉为持续飚升的确诊/疑似人数而揪心。那时候,还看不到战“疫”结束胜利的光亮,也无法预知代价,唯见全国各级行政系统超高速运行,成千上万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冒着生命危险、极为艰苦地连续奋斗在战“疫”一线,统筹各路大军为保障战“疫”顺利展开而加紧运输物资,开足马力、争分夺秒恢复生产和建设!其他人则据守家中,各省各守,切断交通、切断交往,村自为战。


经过2个月艰苦卓绝的抗“疫”,伴随着春暖花开,全国各地迎来了新增病例持续为零的欢欣局面,连武汉也已解封,似乎即将可以全面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人们热切期待这次疫情像2003年的非典那样,来得迅猛,去得更是神秘无踪。




然而,紧绷的心尚未舒展,“外防输入”的巨大压力已到。欧洲沦陷,经济实力和医疗实力强大的美国确诊病例更是在几日之内飚升至全球第一,超过疫情最重时期的中国,而且尚看不见发展的拐点。


对此,比尔·盖茨警告“全美必须停摆”,就像中国所做的那样,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斗争中“没有中间立场”,他呼吁各方协同努力,有效地停摆美国各地的正常生活,以阻止COVID-19的传播,并将其对经济的长期影响降到最低。他还指出:许多人认为新冠病毒的疫情是一场灾难,但我觉得这是一次“伟大的纠错”,我们都是平等的,也许我们要学会平等对待他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伟大,一个小小病毒就让世界停摆,你的能力比不上一个小小病毒,我们的基本需求只是食品、药品和健康,人不能通过权力和战争奢求得到太多……


这是真正的智者的话,我深为之震动。比尔·盖茨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偶像,我们跟随着他的微软公司的技术创新步伐进入信息时代,建立起自己以技术服务国家、民生的事业。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几十年中,我们追求更快、更强,一切都在不知不觉、有意和无意之中被潮流裹挟着狂奔,技术超越生命成为时代的最亮点,无人怀疑这有什么不正常,直到这一场疫情让全世界突然刹车!




一个病毒把我们打回“原型”,强迫我们回归自己的房子里,只面对最小的人际交往圈子——家庭。在近乎幽闭的环境和战栗不安中,我们被迫面对自己时,却感到自己竟然是那么陌生,对自己似乎也无所了解,我们到底追逐什么呢?人和世界的本源到底是什么?我们恐惧疾病,在一生中不断被各种疾病困扰,然而“疾病”到底意味着什么?


或许一切都应当返回源头去探寻答案。这两个月来学习和思考收获很大,看到、听到的一些讲解,常令我有醍醐灌顶之感。下面摘录分享一些对我启发很大的知识和观点。(主要参考梁冬、刘力红老师的“心性和疾病”、刘丰老师的“禅心养生课”、朱清时老师的“禅定不止是心理行为,也是生理一物理行为,身体观察真气”等,具体段落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疾病”的说文解字


“疾”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人腋下中箭的样子。本义当为伤病、外伤。“病”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躺在床上出汗的样子(人和床都竖着写),后来加“丙”旁以表声。


古代称轻病为“疾”,重病为“病”。“疒”与“丙”联合起来表示“在体内自然发生的身患”。病与疾相对,“病”是身体内患,如肺痨、肿瘤之类;“疾”是身体外患,如骨折、兵创之类。



“病”字中的这个“丙”耐人寻味,其中包含了天干五行的原理。中医把五脏对应于小五行: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肝、脾、肺、肾都有“月”字旁“月”由肉(篆文中的月和肉很像)变来的,其在汉字左边或下边表示与人或人体器官(包括动物)有关的东西。所以,肝、脾、肺、肾都是有形的器。只有“心”不同,不是有形的器,心属火。金木水火土,只有火是向上的,是形而上的东西。而“丙”在天干五形中属火,故“病”的本意为心的疾,心上的不健康才是病。病,疾加也。(《说文》段玉裁注。)


动性(耍脾气)是火,心里生气,才是气。佛说“七处心灯”,我说不如掐死一头。人心一死,道心自生;人心一动,道心自灭,争贪的念头就生出来了。因争生气,因贪上火,气火攻心,整天烦恼,就是富贵,也没乐趣。所以古人治心,如同治病。









身、心、性的三要素


王凤仪先生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把构成一个人分为三种元素:身、心、性。“身”和“心”之上还有一个“性”。就是说,生命是由这三个层面(三个元素)构成的。


一个人的健康要从身、心、性的三个方面观察,身、心、性的权重差距很大。


比如说,你对身体做到了100%好,但相对于整个生命来说也只是做到10%;如果对心做到了尽善尽美,也只占到30%;如果是把自己的性做得好的话呢,可以占到60%。就是说:如果不管心和性,身体就是做到满分,也是不及格。所以,认清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对人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作为一个医者,对自己过去那种行医的经历,对疾病的治疗有了一个重新认识,这也是很惭愧的一个地方一一自己过去充其量所著眼的就是那个10%的身,况且不一定能拿满分(梁冬对话刘力红博士)。




用孔子的话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性就是道这个层面的东西。形而上是性,形而下是身,介乎它们之间的就是心。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除了关注心,更应该关注性。


《书经》里面的一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心这个层面,用人心和道心去分比较清楚。



性这个层面,王凤仪老先生界定得很明晰。他就把性分成三个层面:“天性”、“禀性”、“习性”天性是纯善无恶的,孟子说的性善,正是指的天性;人赋的性是禀性,禀性是纯恶无善的,荀子主张的性恶,正是指的禀性;后天的性叫习性,习性是可善可恶的,“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若从身心性的视角看中医、西医和禅修,西医解决的是身体器官的疾病,中医涉及到心,禅修才触及带性,悟既是性。



佛家的“三皈”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就是皈依佛;心存道理就是皈依法;身尽情理就是皈依僧。道家的“三华”就是性、心、身,性华开天理足,心华开道理足,身华开情理足。儒家的“三纲”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有仁,心存道理有智,身尽情理有勇。


性、心、身三界不太平,是因为三界中有三个贼,一禀性(又名气禀性,指怒、恨、怨、恼、烦而言),二私欲,三不良嗜好。


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一个情况,就是身体上的病,是由于我们的心和我们的性,某一些的偏差而带来的结果,这是人生疾病的一个理论体系。现代的医疗手段包括中医在内,瞄准的主要是身体这个层面的东西,所以去医院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西医解疾,中医触身心,心理学化理性的心


从人生身、心、性三要素看,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全新的医学体系,这一门医学体系就是现今我们常说的“西医”。西医的核心是解决有形的身体器官的“疾”,而触及不了与“心、性”有关的病。


中医则以藏象生理学、经络腧穴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触及了人体,还可以治疗于“心”有关的“病”。


如果真正要解决一个人身体上的病,不仅仅是要从他身体层面上看,最重要的是要再往最高的或是更深的层面去看,去看他的心性里面的,这个人心性里面这一类的问题。



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心性中,都有光明的一面,只不过被我们的某一些禀性所覆盖了,像乌云遮住了太阳一样,而这些乌云在我们的心性里面,是什么呢?就是怨、恨、恼、怒、烦。这些情绪,不仅仅令到我们不快乐、不健康、不成功,更重要的是,它令到我们浑身疾病缠身,几乎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病,我们身上所有的疾病,都与我们的这些情绪有关。


在中西医之上,近年来心理学在快速发展,因快速发展的原因广泛存在着焦虑、抑郁、自闭等心理疾病。这种疾病除严重者采用西医模式治疗,通常按心理咨询的模式解决。


心理学是研究三维空间和四维空间的能量关系,指向物质世界,心理工作者解决问题。心性学是研究三维空间和高维空间的能量关系,指向高维,心性工作者唤醒智慧。


中医、西医和心理咨询能解决10%的身体“疾”和30%的心“病”的一部分或局部,但对60%的“性”依然触及不了。这些模式依然在三维物理空间,而涉及到人心人性的高维空间没有解决办法,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性”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三维实践不能解决高维问题,西医、中医、心理学为什么不能完全解决人的疾病,因为人是高于三维的。高维实践有高维方法,超越知识藩篱,驾驭自己的心。









“不确定性”人生的确定性——高维空间的融合与超越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由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这个理论是说,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必然大于或等于普朗克常数(Planck constant)除于4π(ΔxΔp≥h/4π),这表明微观世界的粒子行为与宏观物质很不一样。此外,不确定原理涉及很多深刻的哲学问题,用海森堡自己的话说:“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得出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


经济学上的“黑天鹅效应”作为发生某种不可思议和不可预测事件的代名词,警示人类总是过分的相信以往的经验,殊不知会出现的变数。我们所知的“黑天鹅事件”有许多,比如9.11事件、次货危机、汝川地震等等。


但社会认知是多维存在的,对于一个维度的人而言的“黑天鹅事件”,对另一个维度的人可能是很常见的事件。




我们说的不确定性,就好比走迷宫,在同一个维度下就是不确定的。如果在三维空间走二维迷宫非常容易,自然也就确定了。如果我们在四维或更高维空间观察三维迷宫,一切都是那么了然和确定。


心即宇宙,宇宙即心。心就我们内在的高维空间,高维空间不在外面,而在里面,心法是高维能量的运作方法,指投影原理的运作,在投影相上的运作我们成为方法。回归内在,智慧在内在产生。观自在,内关自信的能在,外边都是相。三维是知识,大于三维才有智慧,大智慧。低维到高维叫观,高维到低维叫照,从外往内叫观,内观,从内往外叫照。从高维到低维是照见,照见低维是五蕴皆空。可见的一切是此岸,彼岸是涅槃寂静,天人合一。


事实上,所有宗教在更高一个维度关联时根本没有冲突,全是化解和融合,万法归一,跳到更高一个维度看世界,不再纠结于分别,享受同频共振带来的喜悦和自在,充满法喜。



创新和发展要从顶级层次,任何中间层次容易让人执着,只要有形有相,容易让人停留在那个境界上,止步不前,生命的终极目标是N维空间(N趋于无穷大),任何中间层次都有可能达到某一个高度而停顿、傲慢和迷失,而走火入魔。终极智慧(N维空间)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我们持续发出并精进的生命大愿。


只有巨大的人生愿力才能产生当下的动力。内在成长必需超越一切障碍,遇到困难超越不了,是愿力不够,念力不坚。有大愿的人现实中没有逾越不了的鸿沟。灵性成长需要大愿。很多人都是三维空间的物质追求,没有大愿,高一个维度看三维空间的愿根本就没有意义。真正的大愿在《金刚经》开篇就指出来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发无上正等正觉大愿,才能降服一切妄念和心魔。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神同在的生命境界,在涅槃寂静大乘佛法的终极境界中得到关联。只有这个愿才能是大愿。



三维中有时间,有开始有结束,时间是我们记忆的产生的错觉。高维看开始和结束就不一样了。化缘是转化缘为觉悟,通向高维空间。


三维空间光速是定量,时间是常量。我们的视觉空间是心在光场中的一个投影。相由心生,能看到的光谱是非常窄的,高维实践就是要突破视觉障碍,突破认知障碍。









如何进行高维实践:道德心性禅修

没有一个宗教可以统一人类了,复兴中华文化,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像儒释道这样融合。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唤醒每一个人具足圆满的内在能量。唤醒一个人是妄想,只有自己能唤醒自己。你能唤醒一个人是因为你的觉悟到了,投影出被唤醒的人。愿力在中间意义不大。自我唤醒的最高境界叫彻悟,彻悟就是N维,N区域无穷大。



快乐、喜悦来自高维叫法喜,本自具足就可以不停布施,持续提升维度,必需把自己放在最高维度。开启无限,回归本源。


禅:视线单一的宇宙空间能量状态,只有N维空间才是单一的能量状态,N-1维就有无穷多种变化和状态。禅就是一切相达到最高极致的能量状态。禅是在人生最高目标引领下的提升维度,目标迭代的精进、落地的方法及过程。


心理咨询启发依赖、倾诉、陪护、自身,道德心性疏导启发心修、自我、无我、利他。


道德心性学让普通心理学的“人”陪护变为一种下意识修心模式的“陪护”!



新心性心理学一直有人研究,但都是形而上的理论,没有落地方案和方法。道德心性学,树立兼容并包的诸子百家修心养性方法,强调实用、实修,以达到“道心德身”的利他、无我的人生境界。

现实似乎是:在互联网生态下,大俗更容易大众化,大雅的大众化比较困难。
但道德心性学让大雅进入民间。


而远观古今,其实我们的祖先们,从远古开始就已经投入相当的精力,探索和实践着各类内化心修模式。无论是佛教的诵经、德教的养生、儒学的仁心、阳明的心学、起源于印度的瑜伽和冥想、华夏的书法和临摹...,大到是天文和史哲,小到诵读和临摹...无不包含着祖先的智慧。


每一个体系经典著作都浩如烟海,但都指向一个“心”,要破除烦恼,开智慧,得究竟快乐,就要修心养性,就是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后才能开智慧。“心”不修,妄念不止,本性不能见,智慧不得开。性靠修心来养。









如何进行心性禅修?


心性禅修似乎理论非常深,其实大道至简。通往心性禅修的路子有很多,而且也非常简单和容易掌握,但核心是要持续。


用老祖先的道心德身的“漱津”、“站桩”、“冥想”、“瑜伽”、“临贴”等,不仅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改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脏和脑血管疾病,还能疗愈心性疾病,提升心灵境界。


朱清时老师从2004年起,每天用一些时间练习《达摩禅经》中的安那般那呼吸法门。首先练“心息合一”,具体做法如下:


“修行于鼻端,系心令坚住。先数从一起,如是乃至十。修行顺此数,便得功德住”。修炼时关注鼻端來往的出入息,呼出气时心里默念“一”,然后吸入气;再呼出气时心里默念“二”,然后又吸入气;如此往复,一直数到十才成功,然后又重头来。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我练了十年才能勉强能一次数到十。这样做把心息牢牢地拴在呼吸上,但是心念专注地看住呼吸(息),是轻松的,不是捆绑的,只是看住它。正如佛陀的比方,就好像放羊一样,一群羊在草地上吃草,看羊的人并不约束他们,只是眼睛看着。



黄胜得老师用漱自家水、腰带气、胎息法,运炁化身,使身体灾气排出体外,使经络畅通,气血足顺,身心轻盈无挂碍。


武国忠老师“养生桩”站着和天地融通。


佛教、瑜伽都推崇冥想。在一些关于自制力和幸福感的书中,也提到统计表明冥想可以提高自制力、使人身心健康。



实修


一是对N维目标要坚信不移,无论是大愿、念力、成佛、禅空、立大志


二是要发心天天每日精进


三是“无我”、“顿悟”是自然发生的


人一生下来就用感性触摸世界,通过不断学习,学会用理性分析、认知、适应世界;最后要不断放下理性和感性,回归自我的自性,心性世界。









未来教育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以上知识或观点,我之前未必没有接触过,但并没有什么感悟,或许这就是人称的缘分:一个人与某种知识、哲理要在某种机缘下相遇,才能真正有所领悟。于我而言,这一机缘就是这段时间在疫情困扰下,渴望返于内心,思考生命真谛。


每个人觉醒的时间不同,觉醒的机缘不同,但只要心中生出了探究的渴望,睁开了内观自我、观外大千的眼睛,答案就会在某个时刻到来:“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西哲尼采也说过:“疾病是上帝接引人们的天梯”。诗人里尔克说:“原野上到处都是通往天堂的路标。”


再回到现实中,我对自己所致力于的以技术引领和促进教育变革的事业——室联网的建设,有了新的感悟。



真正的教育,不会发生在杂乱的技术现场,不会发生在错乱的能量场,它必须是将生命在其中不断成长、思维碰撞升阶的智慧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环境将逐渐趋同,人们不再以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开什么车等物质层面的东西作为个人标签,而会将通过不断学习获得更高的精神生活作为追求。这样的追求呼唤着一种以学习为主的新生活基调,催生一个“生活即学习”的时代。从ShopMall到Learning Mall,从物质追求、感官享受至精神的成长升华,室联网将为“生活即学习”时代的新基础设施,服务于追求更高生命境界的人民和社会。





王涛(微信号:ioxroom)


【室联网】理论的提出、体系构建和实践者;室联网学习空间站、室联网教师发展空间站、室联网大健康空间站、室联网国学空间站、室联网孤独症资源空间站、室联网社区家育空间站、智慧党员活动室等【室联网】空间站的原创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者;“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中国绿发会丝路研究院室联网中心主任;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际工商管理硕士;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发起及运营者。


更多资讯

【MOOC透视】室联网:未来教育的新基础设施

【学习强国】室联网“智慧教室”:打造全新教育生态

中国教育报:“室联网”教育新概念融入智能教室

王涛:“室联网”是未来教育与教育数字转型的蝶变场

王涛:从黑板时代到超级屏时代的教育推手

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设中的“伪需求”辨析系列文章汇编

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学习环境设计与室联网的崛起

【慕客茶会】基于“室联网”的新维空间站助力教育新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理论探讨】当前提出“室联网”这个新概念何以必要……

【MOOC透视】基于室联网场景回归的混合教学模式走在国际前列了……

【MOOC透视】欢迎来到未来的国际教室......

【MOOC透视】“室联网”已不再是个单纯的理论概念

【MOOC透视】英雄所见略同:从文本思维转向视觉思维……

【MOOC透视】室联网,也许是你与教育的新联接方式

【MOOC透视】“学习场”为何如此重要?

【MOOC透视】首次亮相:今年,这个词儿可能会叫响……

【每日半刻™】隆重上线:古朴又全新的高效学习、幸福生活模式,【每日半刻™】在线写心!

【每日半刻™】之党建篇:传统又创新的党员学习模式,【每日半刻™】邀您在线写心,一起守住初心!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任何单位、公众号转载需包含本条和下条授权的完整模板信息,并链接本文地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按住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