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流媒体虚拟数字人技术国际传播应用探究

邢宇 等 新闻战线 2024-03-26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摘要


新技术发展推动了国际舆论场传播格局变革,中国日报积极尝试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国际传播媒介产品形态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成立探“元”工作室并推出虚拟数字员工及报道,在提升叙事方式立体化与叙事内容直观化、增强产品亲和力和感染力等方面取得了有效成果。


主流媒体虚拟数字人技术国际传播应用探究

邢  宇  张少伟  韩  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日报作为中央主要媒体和国际传播主力军,积极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和元宇宙、数字人等新技术,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日报社于2022年成立探“元”工作室,推出首位虚拟数字员工、元宇宙中的“中华文明探源者”——元曦,以及文明探源系列报道,以全新的话语和范式,对如何向全球受众展现中华文明独特魅力和世界价值进行了探索;元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报道的数字人代表,为主流媒体推进融合发展,在海外不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开拓了新的模式,受到业界和受众的广泛好评。


技术革新:智能数字人讲述人的故事
数字人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模拟人类行为和表达的虚拟实体,其早期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近年,随着渲染、算法等关键技术不断实现突破,数字人作为一种虚拟存在,形象逐渐趋于真实,智能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现阶段已经能够在各类现实场景中与人类互动,提供全新的体验。
数字人产生的技术背景与信息技术发展息息相关。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人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条件。其中,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使数字人具备更强的智能化能力。数字人的核心技术包括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计算等,这些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使得数字人具备了更加真实的形象和更加流畅的交互体验。一些数字人逐渐在社会生活中拥有了颇具规模的影响力,如虚拟歌手洛天依,通过先进的语音合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成功模仿真人声音和表情,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
数字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日常生活,还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媒体行业,数字人技术与内容创新、范式创新、渠道创新等有机结合,一些媒体数字人形象和典型作品应运而生。
例如,中国日报社的数字人元曦采用人工智能作为核心技术,通过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能够实现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语音合成等多种功能。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其具有较强的交互能力,较好地匹配中国日报作为国际传播媒体对数字人的运营需求,并基于此推出了一批具有良好传播效益的产品。
目前,相关产品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6个阶段:
前期策划。工作室在充分了解目标受众的媒介使用偏好和资讯获取习惯与需求的基础上,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确定节目主题、内容和风格,确定元曦当期造型、动作和语言等方面设计,以及场景和道具的选择。
建模与动画制作。前期制作阶段,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对数字人的外形进行设计和建模,包括头部、身体、四肢等各个部分的细节处理。具体到元曦每一期节目的制作,则通过运动捕捉设备或手动调整方式对人物表演的动作进行捕捉,以便实现数字人流畅自然的动作表现。角色动画是指数字人的表情、姿态、动作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关键帧动画、骨骼动画等方式实现,在制作过程中,根据剧情和表现需求来设置相应的动画参数,如速度、时间、缓动等。另外,特效和音效的使用也能够用来增强数字人的表现力。
场景与道具设计。在舞台布置阶段,设计适合主题的场景和道具,包括室内外的场景、道具的摆放位置等,以营造出适合剧情和主题呈现的数字人世界。如元曦曾在美术工作室场景录制剪纸主题节目,在茶室场景录制茶艺主题节目。其中,场景设计需考虑空间布局、光影效果等因素,以实现良好的视觉效果;道具设计要根据剧情和角色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物品,如服装、武器等。
后期合成与渲染。在数字人节目制作的后期合成与渲染阶段,需使用专业合成软件,将建模、动画、场景和道具等多个元素进行整合并合成。合成过程中需注意各元素之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如确保数字人动画与场景中的光照、阴影等效果相匹配;确保角色的动作与道具的使用相互协调等。
音频制作。录制和编辑数字人节目的声音,主要包括配音生成、音效、背景音乐等。在编辑过程中,需要注意生成声音的清晰度和自然度,同时根据剧情和表现需求来调整音量、混响等参数,以达到理想的输出效果。
输出与发布。在输出与发布阶段,需要将完成的节目作品进行导出和压缩处理,以适应不同的平台和设备的播放要求。元曦文明探源系列视频报道在中国日报社报网端微各平台同步发布,即需使用该项技术。该步骤通常使用专业视频编辑软件完成,输出过程中,需注意分辨率、码率等参数设置,以保证画面质量和文件大小的平衡。此外,还有可能需要根据不同平台目标观众的需求和喜好来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场景应用:文明探源与交流互鉴
元曦作为中国日报社的数字员工和“中华文明探源者”,在报社有自己的工号和工作邮箱,并和所有同事一样,拥有人手一个的工牌。编辑团队围绕其生日、外形、性格、特长、爱好、姓名缘起等各方面信息,作了周密详尽的设计,突出了其作为中国日报社一员的关键属性,并以“CD元曦”(Yuanxi)为ID在抖音、微信视频号和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她可以进行视频采访,在视频节目中出镜,主持不同类型的活动。元曦通过完成各项工作、接受各类“培训”,已经从初出茅庐的“青年”成长为成熟的“新闻工作者”。
截至2023年10月,元曦共参加《元曦带你见识九千年历史岩画》《探秘甲骨文》《新春话剪纸》《元曦对话ChatGPT》《元曦跑两会:对话全国人大代表、考古专家何毓灵》《元曦跑两会:对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元曦联动敦煌仙子伽瑶:1:1毫米级高保真“数字藏经洞”中文版今日上线》《独好会昌》《国际茶日,共饮一杯茶》《瓷器,何以称为China》《舞动山河!中国日报数字人元曦全新造型探源中华文明》等11部作品;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元曦主持中国日报以“智能新时代: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为主题的“新时代大讲堂”,在线上与中外知名学者和业内人士“共聚一堂”,讲述新时代智能科技发展精彩故事。以上作品中,数字人的应用场景包含了专题节目、视频采访、数字人联动和元宇宙空间节目主持等,充分显示了数字人应用的可操作性与可拓展性。
跨越千年,带观众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起源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数字化时代,数字人成为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性的概念,使受众能够打破时空界限,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历史和文化。
元曦第一次出现在视频《元曦带你见识九千年历史岩画》中,带领观众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纵向维度看,她回到了9000年前,通过贺兰山岩画这一远古先民刻在岩石上的艺术瑰宝,以第一视角探索先民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和文化;横向维度看,她能够同一时间赏鉴全球各地的岩画遗存,为观众呈现世界岩画地图的震撼,通过数字人特有方式的表达呈现,历史与文明变得生动而真实。
数字人能够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数字人因其“无所不能”,较之真人,在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中,在扮演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媒介角色时,都更具优势。元曦自发布作品之初就以双语形象出现,在视频内容设计中,报社主创团队充分考虑海外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状态,注重通过视觉传递信息,更直观促进跨文化理解。
如视频《国际茶日,共饮一杯茶》中,元曦化身茶艺师,身着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服装学泡工夫茶,带领全球观众身临其境地观赏中国茶赏心悦目的冲泡过程,挖掘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活力和意趣,使观众通过数字技术,亲身体会到中国人泡茶的仪式感,更以全新角度展现了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各国茶文化深远而积极的影响;视频《瓷器,何以称为China》中,元曦和数字金鱼吉祥物携手带领观众赏鉴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更通过一部瓷器“小史”讲述了“一带一路”的宏大叙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加了新的注脚。
穿越虚幻与现实世界,为文化传承提供新路径。数字人能够在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穿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入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元曦在视频《首次!数字员工“元曦”带你看元宇宙里的甲骨文》中,穿越到甲骨文构成的虚拟世界里,观众跟随她的视角,看到“日出日落,山边屋舍,鸡犬相闻,舞之蹈之”,通过观看古人的生活场景,直观感受到甲骨文的演变过程。在视频《独好会昌》中,元曦则从北京直接闪现到中国日报社对口帮扶的江西省会昌县,通过“收集光团”的虚拟任务,在实景中穿梭,向广大受众介绍会昌的红色基因、绿色生态、黄色果实和古色文化。
从交互到交流,好看的皮囊下是有趣的灵魂。随着技术进步,数字人已从简单的交互工具升级为更具深度和情感的交流媒介。这一演变使得数字人不再仅仅是一个好看的“皮囊”,而是拥有丰富内涵和有趣灵魂的虚拟伙伴,为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数字人的有趣灵魂体现在人格、智能和情感上,它们可以模仿人类的语言、声音、面部表情,甚至拥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情感反应,这让人们感觉更像是在与一个真实的伙伴交流,而不仅仅是在与一个程序或机器进行互动。元曦拥有完整的“人设”,包括工作证件、工号、性格、身高等,其超写实数字人的技术路径也为后续的IP发展扩展了更多可能。视频《新春话剪纸》发布于2023年大年初三,网友留言“元曦过年还要上班”,就体现了元曦人格化的效果。
技术细节体现中华传统美感。数字人技术的发展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学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元素通过数字人技术以更为精细、立体的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中华传统美学的元素在现代科技的映衬下绽放了具有现代性和科技感的异彩,便于全球范围内推广传统美学的价值和魅力。
元曦的造型设计根据不同主题,融入了中国传统服饰、饰品设计和丰富的时代文化元素。在其首次登场视频中,元曦身着具有科技感的服装,点缀着由中国日报社设计师参与设计的北京冬奥雪花图案;在《探秘甲骨文》《新春话剪纸》《国际茶日,共饮一杯茶》等视频中则选用了中式服装,并根据主题,使用了青绿山水等不同色彩和纹样;在《瓷器,何以称为China》中,元曦的服饰换成了改良版的汉服,吸引了全球Z世代的目光;在入职一周年视频《舞动山河!中国日报数字人元曦全新造型探源中华文明》中,元曦则身着敦煌壁画中的服饰,“曼舞倾寰宇,妙笔画万年”,其动作与姿态设计引入了民族舞的优美姿态,将其中蕴涵的韵律和美感融到与数字人的互动中,声画美感让受众领略到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


“中华文明探源者”: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新主体
在全球范围,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国际舆论场传播格局的巨大变革,这为我国实现舆论突围提供了新空间和新领域。
成立探“元”工作室并推出虚拟数字员工及报道,是中国日报社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国际传播媒介产品形态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的积极尝试,并在提升叙事方式立体化与叙事内容直观化、增强产品亲和力和感染力等方面取得了有效成果。
在探“元”工作室框架下和新技术的赋能下,内容深度研发与跨学科前沿技术同向发力,重塑新闻产品报道视角,虚拟数字员工成为国际舆论场元宇宙空间里中国故事的全新传播主体,在现实与虚拟世界融合的传播场景中,数字人的科幻感与传统文化的美感有机融合,向国际受众展示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展了表达边界,提高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系列报道在中国日报社官方网站、客户端,以及一些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哔哩哔哩、抖音、快手、头条等国内社交媒体平台播发,受到广泛欢迎,取得突出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全球总传播量已达4亿。
虚拟数字媒体人是融合发展的新疆域。中国日报社探“元”工作室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总趋势,推出虚拟数字员工为讲述主体产品,拓展传播疆域,通过强化运营理念、推进全媒体创新呈现,把表达创新、传播创新落实到形态和载体的创新上,产品趣味性和互动性强,更易识记、传播。
同时,团队同步探索了一条突破部门壁垒,多团队协同合作的创新之路,工作室团队由文化报道、新媒体、技术、设计和综合管理等多部门骨干组成,在跨部门协作机制框架下协同完成元曦文明探源系列报道的策划、制作和推广全过程,在话语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协作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完善、流畅的跨部门合作流程。
虚拟数字媒体人是国际传播的新机遇。元曦文明探源系列视频报道秉持中国日报社外宣基因,以虚拟数字人技术层面上的前沿性与感官层面上的科技感对全球受众的吸引力为突破口,用好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对外展现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脉,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此同时,其内容选题也严格遵循了新闻规律、符合全球受众共同价值、倡导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一以贯之的主旨是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念,强调不同文明根相同、源相近的现实。提出作为命运相连的共同体,人类通过文明交流互鉴而和谐共生,以此拉近与全球受众的心理距离。岩画、剪纸、茶文化和瓷器主题报道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布后引发海外受众普遍共鸣,正是基于以上原则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虚拟数字媒体人是文化传播的新表达。虚拟数字人文化传播报道是中国日报社创新开展“柔性传播”,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的全新实践,旨在“润物细无声”地将富有时代意蕴的中华文化更好地推向国际舞台。
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元宇宙、数字人等新技术应用于文化传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球舞台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得到呈现,拉近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时间距离,也缩短了中国文化与全球受众的空间距离。
同时,工作室还开拓了数字人+文化机构联袂“讲故事”的新模式,在历次策划中,团队与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殷墟博物馆、清华大学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各机构在提供实景、器物素材的同时,从专业角度对表达内容给予指导,在尊重讲述客体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开发了所讲述客体的传播价值。
(作者单位:中国日报社探“元”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  月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10月(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