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专题评议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工作

曹雅芳 新闻战线 2024-04-29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专题评议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工作

本刊记者  曹雅芳‍

12月7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组织召开“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舆论监督”专题评议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民日报、经济参考报、青岛日报等媒体相关负责人和编辑记者代表参会并作交流发言,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参会评议。

“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舆论监督”专题评议会现场。梁益畅 摄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文化新闻版副主编智春丽以人民日报刊登的聚焦校外教培乱象的“会后探落实·四问校外培训”系列报道为例,总结了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三线”方法论,即“接天线埋地线”,报道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温度;“变虚线为实线”,把时隐时现的问题做实做透;“化单线为多线”,创新话语表达和呈现形式。有作为、善作为,从关注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大力提升舆论监督报道的建设性。

新华社音视频部副主任张平锋以新华社推出的《东北黑土保护系列调查》等为例,提出了对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几点思考,一是选题要“慎”, 要以慎重的态度开展舆论监督,形成自我预警机制,精准把握时度效,做到审慎研判、科学引导;二是采访要“全”,尽力做到全面、准确、客观,确保事实准确、立场中立;三是头脑要“清”, 记者编辑既要敢于攻坚克难,更需头脑“清楚”,叙事逻辑清晰,遣词用句平实,严格审核流程,确保细节经得起推敲。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特别报道部记者管昕以总台中国之声播出的《多地清洁取暖被指“一刀切”:禁柴封灶致部分群众挨冻》舆论监督报道为例,分享了中国之声舆论监督报道的选题标准和鲜明特色:一是站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讲政治,讲导向的高度,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二是要抛出问题,更要推动问题得以解决。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不仅要把握好中央政策,还要能够深入基层发现问题,用专业的新闻素养客观采写报道;既要头脑冷静,能够条分缕析地揭开问题的盖子,还得要对老百姓爱得深沉。

农民日报社内参部主任郭少雅以农民日报推出的评论文章《农民缘何毁菜?勿让“加码”伤农》为例,交流了主流媒体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三“准”:一是“准确”,多方深入调研,准确找到症结;二是“精准”,精准阐述观点,有效担当作为;三是“准绳”,把握监督准绳,推动问题解决。主流媒体做舆论监督,要避免“吸引眼球”“获得流量”的心理。公正、客观、理性甚至是克制的态度,才能做出有政治高度、专业深度、新闻锐度和民本温度的好作品。

经济参考报经参调查室主任王文志从自身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研的经历出发,以经济参考报“经参调查”栏目为例,畅谈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基本功,认为记者既要“身入”“心到”,又要“实查”“深究”,从“党中央严令禁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这个出发点做舆论监督报道,大有可为。

青岛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倩松从青岛日报如何开展常态化舆论监督出发,提出了对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几点认识,一是扎实采访,记者需对新闻线索深度挖掘、对新闻事实反复求证;二是建章立制,建立常态化、多形态舆论监督体系;三是攻坚克难,推动舆论监督工作发挥更大作用。

与会委员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要求新闻工作者“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为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做好舆论监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流媒体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推出和办好一批舆论监督节目栏目,有效发挥了“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的积极作用。

围绕全媒体时代如何进一步做好舆论监督工作,与会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认为,主流媒体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提升舆论监督公信力,更好发挥密切党群“连心桥”作用;坚持导向性和真实性相统一,增强舆论监督引导力,更好发挥众声喧哗“定盘星”作用;坚持批判性和建设性相统一,提高舆论监督影响力,更好发挥解决问题“助推器”作用;坚持时效性和时宜性相统一,扩大舆论监督传播力,更好发挥推进工作“催化剂”作用,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舆论监督重任。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新闻道德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思扬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新闻道德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兢主持会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