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浙江宣传”内容打法

李 攀 新闻战线 2024-04-29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摘要


“浙江宣传”始终坚持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通过捕捉社会情绪,传递主流价值,凝聚网民共识,扛起媒体担当。一篇文章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它的气势和威慑力,而在于它呈现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媒体的态度才会深入人心。


解读“浙江宣传”内容打法
李  攀
“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浙江宣传”)上线以来,有幸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浙江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浙江宣传”大胆探索、积极发声,一批富有家国情怀和真才实干的年轻人目光如炬、笔耕不辍,努力为群众解惑、为事业担当。一些爆款文章成功“出圈”,在舆论场上产生强烈反响,在关键时刻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
据统计,截至2024年2月2日,“浙江宣传”共发布文章1267篇,阅读量超10万的文章占比达84.7%。如果要问有什么“法宝”,那就是“浙江宣传”始终坚持9个字——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笔者看来,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内容建设是不二法门。“浙江宣传”坚持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正是为了用心用情提升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正面宣传的说服力、感染力,用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内容努力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说人话”——新话语表达方式,让读者看得懂喜欢看
“说人话”的实质是创新话语表达方式。上线一年多来,我们力求做到立足“人之常情”“人之平常心”来想问题写文章,致力于把大道理讲活,把深道理讲浅,少说空话、套话、过头话,多说饱含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的话,特别是多说真话、自己的话,以我手写民心,写出充满生气、接着地气的文章,尽量让读者看得懂、喜欢看。
不难发现,“浙江宣传”的很多文章都是通过讲故事举例子,把想传播的理念、想表达的观点融入娓娓道来的笔触中,用尽可能少的篇幅、直白鲜活的话语、年轻态的表达,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朴实不粗糙、浅显不肤浅、求新不求怪。有人说,阅读“浙江宣传”文章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跟朋友聊天,平实质朴接地气。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尊重移动阅读规律。绕来绕去、云里雾里的文章,只会让读者失去耐心、关掉页面。一篇文章想表达什么,完全可以开门见山、不绕弯子、说完即止,这样既可以帮读者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也有助于我们传递思想意图、增强宣传实效。比如,“浙江宣传”开设专栏“学习在浙里”,针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系列文章主打“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写东西或讲话的时候,始终要想到使每个普通工人都懂得,都相信你的号召,都决心跟着你走。要想到你究竟为什么人写东西,向什么人讲话。”我们的“产品”是文章,我们的“用户”是广大读者,就有必要使他们能够轻松读懂我们的文章,相信我们所写的内容。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浙江宣传”大力推进文风之变,发布过不少文章专门来讨论文风问题。在《一周岁了,我们想对你说》这篇文章中谈到,每一次落笔都是作风在行走,每一次点赞都是人心在凝聚。多讲直抵人心的真话,别人才会相信你;多讲前人没有讲过的新话,别人才会关注你;多讲让人一看就懂的白话,别人才会理解你;多讲拥有筋骨力道的短话,别人才会敬佩你。
该如何做到“说人话”?语言文字的背后是作风,功夫还是得下在平时。喜读书读好书,积累深厚了、真的理解了,才能触类旁通、下笔成文。爱思考勤思考,分析透彻了、真的想通了,才能直指要害、一针见血。多调研深调研,了解情况了、真的研究了,才能言之有物、直抵人心。一知半解、肚里没墨,自然就只能人云亦云、空洞无物。
“浙江宣传”的很多文章都来自年轻人平时的观察和积累,他们有的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去进行长时间的研究学习,有的为了掌握足够多的素材去进行翔实的调查研究,有的结合自己的工作领域进行深入思考,撰写的文章剖析深刻、见解独到。


“切热点”——直击热点、亮出观点,发出理性声音
“浙江宣传”上线之初便表明了要“主动发声,直击热点、解剖难点,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第一时间表达我们的思想主张”。一年多来,针对“小镇做题家”被嘲讽、二舅治愈精神内耗、佩洛西窜台、涉民营企业的污名化言论、基辛格去世、高校大门开放等社会热点,聚焦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杭州亚运会等时政热点,“浙江宣传”都寻找角度、斟酌观点,努力发出理性的声音。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倡导“切热点”,但反对“蹭热点”,就是说要尽可能针对热点进行剖析,带着责任和思考,走心地表达我们的立场和看法,提供更多的信息增量和价值增量,而不是为了流量去哗众取宠、博人眼球。我们追求流量,是为了扩大主流声音的传播力、覆盖面,但不能被流量裹挟,不能失去了自己的格调和操守。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媒体的话语权不会凭空而来。每当热点发生时,各种各样的声音都可能出现,网民关注度很高,尤其需要媒体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作用。特别是在不同思潮激荡交锋趋于明显的当下,热点问题的表现形式多样、内在机理复杂,如何“切热点”考验着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对热点不发声,就等于放弃了舆论引导的好时机。
因此,“切热点”就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敢不敢发声看担当,是否善于发声见能力。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要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
不爱惜羽毛,不自我设限,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是应该有的担当。浙江省委宣传部成立了四支“特战队”,战队成员每周都会召开选题会,有时还会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讨社会热点话题,确定写作选题。一些突发的热点,大家组队撰写,短时间内即可成文,再反复修改打磨。
“切热点”应注重在疏导中引导。生硬引导,有时反会让读者产生抵触情绪,难以接受我们的观点。拒绝“爹味”、少些说教,多站在读者角度考虑,试着把读者心中的结先解开,文章才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和理解。这并不是说要一味迎合读者,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而是在尊重读者、理解读者的基础之上传递我们的立场和主张。
认真理解读者的处境和心声,精准把握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本质上是要弄清楚干部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忧虑什么,这是媒体运营的基本理念、网络情商的重要方面,本质上是我们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的一个体现。因此我们说,站稳群众立场、把握人心走向是最大的流量密码。
在“切热点”中,捕捉的是社会情绪,传递的是主流价值,凝聚的是网民共识,扛起的是媒体担当。在一次次鲜明亮剑中,传播力得以壮大;在一遍遍摆事实讲道理中,引导力持续强化;在一个个思想碰撞中,影响力更好形成;在一回回为群众解惑、为事业担当的实际行动中,公信力不断提升。


“有态度”——表达什么、传递什么,都力求做到旗帜鲜明
《他们,不该是“演员”》《“低级红”“高级黑”的六种形式》《别让“污名化”言论干扰民营经济》《“虚热”的研讨会该降温了》《“文明养犬”为何那么难》《要想处置“舆情”,先要做好“事情”》《为何考研不能成为“二次高考”》……从“浙江宣传”的文章标题就能看出我们要表达的鲜明态度。
毛主席说:“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有态度”,就是立场鲜明、亮出观点,第一时间发出声音、激发共情共鸣。“浙江宣传”发布的每一篇文章,支持什么、反对什么、传递什么,都力求做到旗帜鲜明,特别是面对社会不良现象和错误思潮,面对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抹黑攻击,我们直面热点、解剖难点、亮出观点,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
比如,我们针对“佩洛西窜台”“低级红高级黑”“娱乐至死”等话题,深入浅出地分析、一针见血地批驳。再如,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身可能存在的短板,我们刀刃向内、自我批评,发布了《传统媒体干好新媒体需治“8种病”》《关于正面宣传的五个误区》《新闻发布勿犯七个低级错误》等文章。
态度背后是立场,是价值观。做到“有态度”并不容易,但态度不能一亮了之,更难的是“态度”要能够抵达读者的心坎,这就要靠入情入理、不偏不倚的思考和分析。一篇文章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它的气势和威慑力,而在于它呈现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媒体的态度才会深入人心。
以情动人就要学会共情,尊重读者的情绪和感受,平等对话,多一些换位思考。以理服人需要层层分析,带着读者去思考,把道理讲清楚。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把我们想讲的和读者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有理有据、将心比心,才能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强化读者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一年多来,“浙江宣传”的探索实践,只是主流媒体挺进移动互联网主战场的一个缩影。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思想多元多样,世界范围内文化碰撞交锋。作为宣传战线的一员,我们要敢于为党的宣传事业担当,手握笔杆当战士,一颗文心济时代,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迎难而上,在歪风邪气面前坚决斗争,在意识形态主阵地面前寸土不让,为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浙江传媒改革的版图中,“浙江宣传”只是一艘破冰快艇。坚持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让“浙江宣传”在移动传播时代能够占据“一席之地”。新闻是常为新的,内容生产创作永远都没有可以止步、可以感到自满之时。让手中的“笔”成为犀利的投枪,写就精彩的时代故事,“浙江宣传”一直在路上。
(作者系“浙江宣传”编辑部总编辑)
责任编辑:武艳珍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4年2月(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