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学】诸葛亮:宁静致远,功分三国

2015-05-11 孙聚成 中华儿女报刊社



  南阳城外,卧龙岗上,一簇簇梅花正灿然绽放,一阵阵清香沁入岗上的草庐之中,让人感觉到春天复苏的脚步和万物萌芽的欢悦。

  草屋内,头戴纶巾,身穿鹤氅的诸葛亮端然而坐,与前来拜见的客人刘备坦诚相见,纵论天下大势,笑谈人间风物。尽管诸葛亮很年轻,刚刚27岁,尽管诸葛亮位卑,只是南阳的一位躬耕陇亩之人,但他在卧龙岗上的一番精彩言论,已经彻底释放出一个政治家的大智慧,那就是理顺治理天下的时、势、事、是,创造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

  一位优秀的政治家首先要弄清天时和时机,准确地找出时间维度,把握转瞬即逝的各种时机。在和刘备的交谈中,诸葛亮明确指出了当时的天时,是适合刘备恢复汉室的最佳时机。 

  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王朝奄奄一息,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豪杰并起,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各地的军阀势力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经过十多年的战火厮杀,公孙瓒占据幽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袁术占据扬州,曹操占据充、豫二州,刘表占据荆州,孙策、孙权占据江东,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这种割据局面的出现,恰恰说明能够形成实际统一的武装力量尚未形成,这也给没有固定的地盘,率领部队辗转四方,先后依附于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的刘备,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诸葛亮的一句话,让刘备眼前一亮,顿感机遇就在眼前。



著名书法家汤真先生书法作品


  诸葛亮出身名门氏族,祖籍琅琊阳都,少时就才华横溢,超群出众,史称其“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在东汉末年的战乱年代出生成长,诸葛亮亲眼目睹了战乱给百姓造成家破人亡的痛苦。特别是诸葛亮随同叔父诸葛玄自山东南下过程中,沿途那种战火连绵不休的凄凉悲惨景象,在少年诸葛亮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同时也为后来诸葛亮立志消除分裂割据,统一天下奠定了思想基础。他此时为刘备分析的时局,恰是他对天下大事的精确观察。

  作为具有政治智慧的领导者,要懂得谋势,把握大势,引导趋势。在与刘备的交谈中,诸葛亮在分析天时后,对天下趋势进行了解析,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

  当时,民心思汉是大趋势,天下思定是大形势。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东汉末年天下大势以及如何成就霸业,预言将来必是天下三分的大格局。刘备那时寄居在荆州刘表处,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家无隔夜之粮。诸葛亮告诉刘备首先要认清形势,分清敌友,曹操太强大,“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刘备必须寻找援军孙权,作为自己的支撑。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分析完两大割据力量后,诸葛亮为刘备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刘璋暗弱,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可以取而代之为根据地。然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逐步增强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遇到时机,再分两路大军北伐,最后完成统一全国的事业。

  在躬耕南阳的十年中,诸葛亮立志要象管仲、乐毅那样,干一番有益于天下统一的伟业。他广交各路英杰,认真研读史籍,总结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密切注意当时的政治形势,冷静地观察与分析各个政治集团实力的消长。站在卧龙岗上的诸葛亮,静观天下风云变幻,等待机会来临,渴望期遇明主,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当刘备前来拜见,他认定这位汉室之后,就是值得自己追随的明主,就把自己对天下趋势的观察娓娓道来,后来的历史,也恰如诸葛亮预测的那样精彩演绎。

  伟大的梦想需要不断实践来实现,需要一件件事件来构成,需要一个个人物来执行。坐在茅庐中的诸葛亮,用最简短的言论来说明世事,并提出了内修政理的论断。

  从初出茅庐开始,在辅佐刘备的征程上,诸葛亮把内修政理演绎到极致,也使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充分展现。诸葛亮出山后首战就火烧新野,使得曹操手下“八虎骑”之首的夏侯惇狼狈而逃;巧用大雾,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周瑜陷害他的美梦破灭,同时还大大挫伤了曹军的锐气;面对兵临城下的十万大军,依然笑容满面地在一座空城上悠闲弹琴而退敌;为了孙刘联盟,他泰然入吴,面对百般刁难,甚至是生命危险而无所畏惧;萌葭关下,为了刘备的事业,他毅然决定冒刀光剑影,要亲自前去说服马超投降;六出歧山,屡战屡胜,始终对强大的曹魏保持了进攻的态势,使魏军中首屈一指的司马懿也闻风丧胆。从此,“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七擒孟获”这些神话般的故事,便在历史长河里闪着永远耀眼的光芒。

  诸葛亮原本只是位南阳隐士,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为修行,渴望一生过着“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的生活。出山后的诸葛亮,一生唯谨慎,他的事必躬亲、鞠躬尽瘁,为后世留下永久的楷模。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但承担了全国军政大计的决策和推动,还亲自监督兴修水利、桥梁、道路、驿舍等工程,组织养蚕、织锦、煮盐、冶铁、铸钱等重要事业,实施“科教严明,赏罚必信”、“奖励农桑,与民生息”等正确政策,使蜀汉逐渐恢复了元气,渐渐开创了一个“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积蓄饶”、“吏不容奸,人怀自励”的有所作为的新局面。当蜀国灭亡时,仅蜀锦库存一项还有20万织锦,可见蜀国经济的发达。

  为了加快蜀国的强国步伐,诸葛亮重视装备的革新和战术的改进,创制了可巧运粮草的“木牛流马”和神秘的“八阵图”,造射杀力极强的连弩,还发明了神奇的孔明灯。孔明灯的发明,使诸葛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热气球空飘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卧龙,称他为“智慧的化身”确实不为过。

  天下三分,蜀国实力最弱,要图存,要发展,很大程度上得仰仗人谋。所以,诸葛亮的政治智慧还体现在善于用人和制度建设上,从后来的《出师表》可以看出,诸葛亮告诉后主刘禅要守住基业,要亲贤臣,远小人,还要严格依靠既定的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从宫里、朝堂到基层政府都要一视同仁,按规矩办事。在诸葛亮公忠体国的思想和作风影响下,蜀汉任事的官吏多能廉洁自律,从而在蜀汉军政界出现了一个廉洁群体,使得实力最弱小的蜀国得以发展和维持。

  治理天下,掌管国务,还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是”即天下运行的规律,并遵从规律办事。作为政治家,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让天下长治久安的规律:民心。

  在对话中,诸葛亮称赞刘备“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对刘备招揽人才和争取民心的行为予以肯定。事实上,刘备也真正做到了爱民敬才,他善待人才并用之,在入蜀之前,刘备尽管没有自己的土地,但身边始终有相当实力的军队没有离散。刘备兵败新野,曹军大兵压境,刘备不顾安危,坚持带领自己的百姓撤退,并分兵保护百姓。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采用“仁德爱民”为其治国之本,实施“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治国之道,使自己治下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诸葛亮“箪食壶浆以迎将军”的预言最终实现。

  同意跟随刘备出山,离开卧龙岗时,望着那一簇簇盛开的梅花,诸葛亮嘱咐弟弟诸葛均:“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知进知退,知得知失,知荣知隐,这岂不是人间最大智慧?

  离开卧龙岗后,诸葛亮立身严谨,心系黎民,清正廉洁,俭以养德,正如他临终前给后主刘禅上表中所说:“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身为宰相,家无外物,情牵苍生,死而后已,诸葛亮用廉洁、勤奋和智慧给后世树立了高山仰止。

  茅庐相对,奠定天下三分的根基,走出书房,成就纵横江湖的伟业,诸葛亮以自己的杰出才能被后世尊称为智圣。

  微斯人,谁堪称智圣?


(原载《中华儿女》杂志2015年第9期总第400期,如转载请注明微信ZHRN1988


扩展阅读:

【特稿】习近平:我是如何跨入政界的

【特稿】刘源:渴望超越的前国家元首之子

【关注】晁龙:智慧跨界“80后”达人

【封面人物】陈思思:倾情“中国梦”

致青春│习大大对青年说的12句话

内参 | 与毛邓江胡习都有合影的外国人

悦读 | 终身受用的世界顶级思维

漫画 | 赤裸的现实,永恒的真理

思客 | 亚投行为什么这么“火”?




--------------------------------------

激扬民族力量 聚焦菁英故事

《中华儿女》杂志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国家大型时政人物综合半月刊,邓小平亲自题写刊名,1988年创刊。新浪官方微博:@中华儿女报刊社

--------------------------------------

A】中华儿女报刊社简介

0】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