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息不对称,是一个笑话

齐亮 齐亮说 2021-04-14


午饭的时候,朋友忽然不刷手机了,她抬起头问我:“齐亮,什么是信息不对称?”

 

我说:“你教外国人汉语(朋友上学之余兼职教外国人汉语),关于你的课程这一商品,你掌握的信息多,学生掌握的信息少;这就是经济学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即卖家知道的多,买家知道的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买的不如卖的精。”

 

朋友:“这不是废话吗?经济学家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的提出‘信息不对称’这个概念呢?”

 

我说:“经济学家认为,掌握信息充分的人,在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掌握信息不充分的人,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你对你的课程非常了解,学生对你的课程了解不多。你们俩掌握的信息量完全不同,你们俩在交易中是不平等的。”

 

朋友:“什么鬼?我教两小时才收200块钱。我的地位怎么就更有利了?我和学生之间怎么就不平等了?——还有,信息干嘛要对称?如果学生了解的信息和我一样多,我还教什么呢?”

 

我:“经济学家喜欢举二手车市场的例子来说明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卖家知道自己的二手车的质量,但是买家不知道,信息不对称。因为担忧受骗,买家只好买最便宜的,这导致好车卖不出去,卖出去的全是烂车,逆淘汰。经济学家称之为‘逆向选择’。他们认为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导致二手车市场萎靡。”

 

朋友:“那为什么现实世界中买二手车的人越来越多了呢?二手车市场没有萎靡,还发展壮大了。哈哈哈。对了,不是还有瓜子二手车吗?这些平台可以用专业的手段判断二手车质量啊。就算没有网络平台,消费者也可以找懂车的熟人、专业的经纪人来帮助自己买车啊。”

 

我:“经济学家的这套理论确实被现实啪啪打脸了。我现在来讲重点: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会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才能拯救这种市场失灵。”

 

朋友:“啊?”

 

我:“除了二手车的著名例子,因为研究信息不对称而得了诺奖的斯蒂格利茨在他编写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还举了香烟的例子,政府要求香烟盒子上必须印‘吸烟有害健康’,就是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干预,让消费者了解到‘更多信息’。很多经济学家是支持和鼓励这类政治干预的。”

 

朋友:“烟盒上增加一句人尽皆知的废话就是成功的干预案例了?那我和学生的课程交易永远信息不对称,要怎么干预?”

 

我:“可以设置各种门槛。比如有什么文凭,通过什么考试,有多少年工作经验才可以教外国人汉语。”

 

朋友:“如果这样,我们这些大学生就不能教外国人汉语啦?那他们去哪里找便宜的老师学汉语呢?”

 

我:“很多经济学家都特别迷信政治干预,比如这个研究信息不对称的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就在《经济学》教科书中动辄鼓吹政府干预市场。把一部经济学教科书,写成了《干预宝典》。不过,也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信息不对称是正常现象,不需要政府干预。比如经济学家张维迎编写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就说,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需要劳动分工,人们才去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不是需要什么都懂。——品牌和竞争,就是对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回应。比如说,你不需要懂面前这些饭菜的制作过程,但是出了问题,可以找商家承担责任。”

 

朋友:“对啊,如果信息是对称的。任何商品,消费者了解的和商家一样多。那有什么意思呢?不过,我看到经济学家王福重老师说,幼儿园小朋友太小,不知道老师对自己好不好,没法判断老师的服务质量,严重信息不对称。所以经济学家主张幼儿园应该由非盈利机构来运作,不能市场化。这种说法对吗?”

 

我:“并不是所有经济学家都这么认为,也有很多经济学家一直在呼吁教育市场化。——你上幼儿园的时候知道哪些老师好哪些老师坏吗?”

 

朋友:“当然知道啊,我那时年纪小,但又不傻。谁对我好谁对我坏我还不知道吗?有的老师很凶,我好讨厌她。”

 

我:“那你当时告诉爸爸妈妈了吗?”

 

朋友:“没有诶。不过我上的是公立幼儿园。就是这些经济学家支持的非盈利幼儿园。哈哈哈。”

事实上,非对称信息是市场的基本特征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市场存在的理由。道理很简单,市场基于分工和专业化,而只要有分工就有非对称信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从事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其他人没有,普通消费者更没有。

场的优越性,恰恰在于它创造了越来越多的非对称信息(即越来越复杂的分工和专业化),从而使得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具有不同信息的人能相互合作。

——张维迎《经济学原理》


今日荐书:张维迎《经济学原理》


扫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