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共享电单车:一个不确定的领域

2018-04-16 孟醒 工评圈

读而思


相较于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存在着政策不确定性、资金支持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共享电单车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如何认识其发展前景,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孟醒   本刊副总编

本文发表于《中国工业评论》杂志2018年第2-3期


春节期间,笔者到广西北海涠洲岛旅游。在旅游期间,笔者体验了一下共享电单车。微信扫描二维码,按照弹窗提示操作(不需要下载APP),微信提交押金299元及使用费之后,即出现启动、搜寻、关闭页面。轻摁页面启动活动标,马上出现提示音:已启动。此时,你就可以跨上坐骑,体验轻松骑行。到达目的地,打开微信,即可锁车,同时伴有锁车成功的提示音。如果你不清楚行驶路线,可以输入目的地,只管一路按照提示行驶即可,整个行程放心交给智能指挥好了。结束用车时,支付使用费,申请退还押金,押金快速返还。


从这个例子,笔者感觉共享电单车的发展,在一线城市受困于“不鼓励”政策,在县级市及城镇,尤其是在热门旅游城市或城镇,应该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当然,这其中的应用场景落地极为重要。以涠洲岛为例,它是距离旅游城市北海90公里的离岛,岛内面积24平方公里,整个岛的周边长度仅为30多公里,环境相对封闭,四季均适宜旅游,没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游客资源丰富。而在将吃住游高效衔接的“行”方面,因为当地没有出租车,公共交通只有刚刚投入运行的三条线路,虽然覆盖了大部分景点,但短距离运行时间长、运行间隔大,高峰期过于拥挤。同时,公共交通所留下的最后一公里,或者三至五公里问题,仍然要自行解决。那么,共享电单车所具有的时间自由、使用自由、骑行方便、到达地点无局限等优势,提供了可选择的解决方案,切中了游客出行的痛点。其中,以住宿点为充电点,较好地解决了共享电单车在城市不易解决的充电以及维修保养等持续使用中的问题。这也是北海这个并不大的旅游城市,公共交通发达、出租车超过平均使用量,多出租电单车,少共享电单车,而在同属于北海的涠洲岛却很好地发展了共享电单车服务的原因。


这一现象说明,在中国这片广阔土地上蕴藏着无限创造力、创新力。这股创造力、创新力探寻发展路径的动力是无限的,任何微小的机会或可能性,都有人去尝试。只要政府做好基础的公共服务,市场活力是不可估量的。


在涠洲岛这个离岛上,运营电单车的是猎吧出行(因为笔者在涠洲岛短暂停留,没有发现其他同业公司)。其母公司为江苏无锡猎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猎吧科技)。对于这个公司,笔者之前一无所知。据查,它成立于2014年7月,总部位于无锡惠山软件园,在深圳建有研发中心。该公司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目前已提交四项发明、七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若干著作权等。据称,猎吧出行是国内最大的“千万级”车联网运营系统,是最专业的O2O本地化社区服务供应商,并帮助传统电动车行业产业升级。猎吧出行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结合LBS、SNS等多种技术,实现了电动车终端定位、追踪、防盗、电器智控等功能。


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还在限制共享电单车发展时,2017年3月下旬,猎吧出行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始探索共享电单车新的商业模式——窄带物联网共享电单车。具体说,就是从云、管、端全面打造共享电单车的新天地。云端依托猎吧科技强大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技术,管道端通过DCP平台对连接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终端采用基于5G技术的NB-IoT网络(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确保在深覆盖、低功耗、大连接等关键指标上的技术领先。NB-IoT作为物联网专用网络,适合中小流量、强覆盖、低功耗、大连接需求应用。NB-IoT技术使用猎吧出行控制模块,可以为车辆丢失后的查找、寻车等功能提供强大支持;其强覆盖能力,足以解决在地下室等封闭空间的定位与控制等问题;大连接可以保证网络开锁成功率,即使物联网终端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仍可轻松应对。


猎吧科技是由华为技术高管、电动车行业专家和上市公司运营高管共组的一个专注智能车联网的创新型联盟。在这里,笔者想强调一句,不论是BAT高科技公司,还是整个社会,对于辞职创业的个人或团队应给予更多的宽容与支持,尤其是原服务的公司应给予离职者更大的自由度,这部分人士应该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具活力、最富闯劲的群体。


与阿里巴巴最初的创业经历类似,猎吧科技2014年曾在北京首发共享电单车。此时,ofo也刚刚成立,运行局限在校园。当时共享经济还没有像2016年之后那么深入人心,猎吧科技推出的共享电单车,不仅是使用者寥寥无几,而且投资人的关注度也很低。不得已,猎吧科技只得撤出北京市场,将团队和产品放到了无锡,继续研发深化智能电动车解决方案,并针对实际使用中的问题,逐步加以解决。最初的磨砺使猎吧科技更专注于出行方案的优化,2016年上半年,经过改进迭代,猎吧出行共享电单车智能系统硬件和共享平台软件进入成熟期,产品实现量产。随着共享经济的勃发,猎吧出行再次随风起航。近三年,猎吧科技已投入研发经费1000多万元,首先投入的校园租赁项目日臻成熟,近10个城市运营项目先后启动,收益率50%~100%,已投入智能电动车超过3000辆。


一线城市共享电单车政策的不确定性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2017年8月3日,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至于为何“不鼓励”,官方的解释是:一是车辆投放普遍超标,目前市场上投放的租赁电动自行车普遍不符合《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要求。二是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骑行人不固定,且多数未经过专门的交通安全教育和驾驶培训,加上租赁电动自行车自重大、速度快,发生事故会带来较大伤害和损失。三是火灾安全隐患突出。租赁电动自行车存取点充电、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充电过程和露天停放影响电池安全,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四是车辆运行安全风险高。如车辆保养维护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极易出现隐患车辆上路行驶。五是电池污染问题严重。主要使用铅酸蓄电池等,大量废旧电池被随意拆解,严重影响环境等。


但是,“不鼓励”不等于禁止发展。《指导意见》建议各地审慎对待租赁电动自行车,有发展意向的,要深入研究论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完善配套政策制度,依法依规加强管理,防范各类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的出现。


具体到北京市场,据行业统计,截至2017年7月份投放在北京市场的电动自行车超过了4万辆。主要是小蜜电单车、芒果电单车、7号电单车和小鹿电单车四家。小蜜电单车与芒果电单车布点全城;7号电单车主要在北四环以北;小鹿电单车主攻朝阳区。


北京市交通委在2017年9月15日发布通知称“本市不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共享自行车。各区和相关管理部门将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维护城市正常运行秩序。”国家的政策是“不禁止”。北京市的政策明确为“不发展”。 


北京市的通知发布后,以上四家电单车仍在正常运营。其中,小鹿电单车在2017年10月23日,正式退出北京市场。但在2017年12月,笔者发现,又有新的闯入者——小马共享电单车投入了运营。据其母公司及运营平台宝驾出行的说法,此举是试验性质,主要是树立公司的形象。


就现状来看,北京市场的“不发展”政策,在运营方来看,并不是完全禁止发展,即使受到多次收回约谈,仍有运营方在继续运行或者默默观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北京市交通委所说“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并没有像处置“拆墙打洞”那样动真格的,政策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北京市交通委发出9月通知之前,小蜜电单车就被北京市相关管理部门查处过。查处的依据是《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和《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给出的说法是该公司投放的车辆不符合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上牌标准。无牌照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属于违法行为,交管部门要求该企业及时收回投放的电动车。


做到符合国标要求,对于大多数电单车公司来说,并不存在不能解决的困难,如使用锂电池解决充电自燃或爆炸的问题,限速20公里/小时,车体限重40kg,配备脚踏板等硬性要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合规共享电单车走向市场,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满足共享单车、公共交通之外的出行需求,尤其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因地制宜,因城施策,要比堵住发展路径的措施有利得多。比如在上面提到的类似涠洲岛的小城镇,以及不适合推广共享单车的山城重庆,完全可以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以切实解决当地的出行难问题。


在一线城市,即使共享电单车的发展目前受困于不确定的政策因素,公共场合难被允许,对于运营商来说,仍有一些相对封闭的场所可以运营,如校园、工厂、景区、园区或开发区等。


小蜜电单车的试水选择在2017年的情人节,与品牌的贴合度相当高。此次投放活动称之为“想得美”,也具有幽默轻松的要素,与快捷骑行更契合。作为试点,小蜜电单车首批投放只有区区50辆。但主要投放地点都是经过市场调查选定的北京五环内地铁站,又集中于10号线惠新西街、北土城、健德门、牡丹园等站点。这个美其名曰的“想得美”行动,在三天之后就遭到了海淀交通支队的约谈,被要求全部收回车辆,对于逾期未回收的电单车,交管部门将组织警力进行清移。小蜜电单车答应全部收回,但并没有停止其发展步伐。据小蜜电单车称,之前投放的电单车仅为测试车,投入运营的车辆,是合规合法的上牌车辆。


紧接北京之后,9月17日杭州宣布叫停“共享电单车”。


早在2017年5月,上海市就对共享电单车下了暂停令,并对已上路的6万辆车进行处理。


5月27日,郑州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委员会、城市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等6家单位,约谈了在该市开展共享电单车业务的公司负责人,要求立即停止运营。


再早一些的2017年1月,小蜜电单车与7号电单车被深圳交管部门约谈称,市区90%的道路没有非机动车道,不适合发展电单车。但深圳交管部门的态度,随后发生了180度的反转,正式表态支持。实际上,共享电单车回归深圳市场是在2017年3、4月份。在8月国家政策出台后,深圳又表示会根据实际情况推出执行限制共享电单车发展的办法。在此情况下,优时助动电单车宣布于2017年12月26日暂停深圳运营业务。


在2017年,最后发布共享电单车发展征求意见稿的是济南市,发布的日期是12月20日。《济南市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健康发展的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坚持总量调控、动态平衡的发展思路,发展规模要与公众出行需求、城市空间承受能力、道路资源与停放设施承载能力相匹配。总之是,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相对于其他城市,南京市发展共享电单车的态度最为积极。


正是由于地方政府政策的差别,主要是政策层面存在不确定性,在进入2018年的时候,仍穿梭在各城市街头的共享电单车又增加了新成员——摩拜共享电单车。在投放地的选择上,摩拜完全避开了一线城市,将绍兴作为了首个试运行地。从战略上说,摩拜推出“电单车”,不仅是要完善共享出行链,而且是要将竞争对手ofo拖入到空白领域,或者说摩拜已经将竞争对象瞄准了滴滴。


与之对应,2018年1月中旬,滴滴在杭州城西的阿里巴巴园区和未来科技城落地了共享电单车自有品牌——街兔。滴滴选择的杭州城西区域与市中心有着较远的距离,虽然人流量少,但避开了闹市区的监管风险。颇为奇特的是,当街兔驶出运营区时,APP将自动提醒:“您已骑出服务区域,请尽快返回。”对于超出运营区的行为,街兔事先提示将收取一定的调度费。


街兔由杭州青奇科技运营,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即滴滴出行)是其唯一股东。


新年伊始,小蜜共享电单车在重庆南岸区江南新城亮相。并宣布未来3年,将在重庆共投放10万辆,其中在南岸区投放5000~10000辆。


与以上共享电单车运营领域不同,成立于2016年的轻客公司,主推共享运动山地电动车——昆铂(KUPPER)独角兽智慧电单车。昆铂独角兽智慧电单车搭载轻客自主研发的VeloUP!(威履!)智能动力系统,可通过汽车级飞思卡尔芯片计算来自力矩、踏频、速度三重传感器数据,进而分析骑行意图,自动判断路况。通过汽车级CAN总线技术可实现高速通信,调动锂电池、高性能电机源源不断地输出强劲动力,助力骑行者在经过上坡路段、逆风路况时,轻松省力。


据统计,全国目前运营的共享电单车公司已经超过100家。


共享电单车资本支持的不确定性


相对于共享单车所获金融资本的一轮轮支持,共享电单车的资本支持相对单一,尤其是金融资本很少涉足。资本方的主要担忧在于共享电单车的维护成本太高。


据猎吧科技CEO李青云估计,运维成本至少占运营总成本的50%,“每天都要找到车,把电源打开,工作量太大,受不了”。


而摩拜解决运营成本问题的办法是,将充电宝卖给用户。用户在行程结束后,可以自行充电。更有效解决成本问题的办法是,摩拜电单车即使不插充电宝电池,仍能当作共享单车骑行。


摩拜匹配电单车的充电宝,据称功率输出7倍于普通电源,能双向快充,并提供“360天超长退还”和“60天试用”服务。关键是打消了用户使用中的顾虑,使运维成本与骑行需求无缝对接,最终解决运维成本过高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运营共享电单车的公司多为电单车制造企业,主流投资集团几乎全部缺席。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共享电单车尽管存在政策掣肘,却没有进入共享单车的烧钱补贴模式,进入市场的每家公司都以成本核算为主,进行精细化运营。


实际上,厂家投入共享电单车运营,与共享单车制造的整个市场氛围有关。共享电车的突进,让传统电动车制造商产生了生存焦虑与危机,他们感受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杀进市场拼搏一番,也许还有一条活路。这就形成一条共识,共享电单车市场应该是一种新的活法。


如老牌摩托车企业宗申集团投资了杰米电车和觅马出行,期望以共享电单车来解决市场冲击及产能过剩的问题。


此外,“萌小明电动车”背后是电动车制造商新日集团的支持;筋斗云出行的背景是钱江集团;电斑马的大股东是雅迪,雅迪全面为电斑马提供定制车辆。他们都是典型的传统电动车厂家。


除了电动单车厂家,还有与出行行业链紧密关联的分时租赁企业平台宝驾出行,它推出的是小蜜单车与小马出行。


7号电单车不愿透露公司的背景,据查其运营方是北京百和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而其官方微博所显示的运营方则是北京天和亿科技有限公司。不管运营方是谁,所指向的都是同一位法定代表人——翟光龙。翟是美团创始团队成员,曾任蚂蚁短租与天天用车CEO,百度百科指翟就是7号电单车的CEO。


除了资金支持的不确定性,共享电单车在国内的发展,仍面临用户体验、国家标准、盈利模式、场景选择等不确定性。


目前来看,以上诸多不确定性,再加上电单车生产成本高企,使得共享电单车市场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而同时则存在着新的生机,如布局海外,下沉二三线城市,区域化运营,升级车辆调配的精准性。在不确定性下艰难成长的共享电单车,无论现状如何窘迫,未来仍是可期。进入2018年,共享电单车已出现了新的积极因素,永久出行已完成了1亿元天使轮融资,计划在2018年进入100多座城市,投放200万辆电踏车(介于自行车与电单车之间的双轮车辆),覆盖1亿用户。同时,摩拜、ofo和滴滴也有新项目投入。


永久出行推出的电踏车只是共享电单车细分的一种。目前市面上电单车被分为三种,除电踏车之外,尚有一种是蜜蜂出行、松果、筋斗云等类似传统电瓶车的共享电动车;另一种是哈罗、摩拜和享骑运营的电单车,它接近自行车,但仍靠“转把”增减驱动力骑行。


共享电单车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用户需求,主要原因是方便好用,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深层原因则是盈利并不太困难。相比于其他交通工具,共享电单车具有多运营商、多数量、多区域化和分散的优势,相比于共享单车没有出现垄断寡头,未来也难以出现垄断寡头,竞争环境相对良好。由此来看,共享电单车应该是出行市场里,一支有待发掘的潜力股,只待有勇气迈出实践步伐的人或创新公司积极投身其中。

(来源:中国工业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