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屋脊之上,建成“最美天路”!

央视财经 2023-06-06
雪域高原沧桑巨变,
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
基础设施发展日新月异。
丈量雪域山川,铸就路通心畅,

这都是在西藏正在发生的故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大型纪录片《高原之上》,真实记录发生在雪域高原上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援藏故事,从基础设施、医疗健康、教育文化、产业建设、生态保护等五个方面,为观众铺展出一幅幅高原之上的壮美画卷。


大型纪录片《高原之上》5月18日至5月22日每天22:30,在CCTV-1央视综合频道首播;5月19日至5月23日每天19:30,在CCTV-2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第一集《路通心畅》,展现西藏基础设施建设的空前壮举。




这一地点见证西藏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麦路段是川藏线的咽喉,地势险要、山体疏松,是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每年发生各类地质灾害超过300次,历史上被称作“通麦天险”。


在易贡藏布江上,不同年代的三座桥依次横亘,默默见证了几代筑路人征服通麦天险的艰难历程。也是在这里,第四座大桥——通麦铁路特大桥即将建成,这是川藏铁路建设难度极高的标段,也是全世界铁路建设最高水准的体现。七十余载沧桑巨变,从手工搭建到全世界难度最高,同一个地点见证了西藏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


常年游走在海拔4000米以上
攻克水井冰冻难题



在海拔4800米的那曲安多县,一年中有9个月冰封土冻,但对于打井队来说,这段时间却是最忙碌的。


陈建超,担任安多县农村饮水运行管护站站长,和团队攻克水井冰冻难题,在藏北高原开展冻井改造。由于常年带队高海拔施工,肺部损伤严重的他常常靠吸氧维持工作。

面对无法预知的古老冰层,陈建超心里并没有底。冻土硬度堪比混凝土,锰钢合成的钻头,飞快地旋转,很快就冒起了烟。3米长的钻杆已经接到了第7根,仍然没有打透冰冻层。23米,已经超过设备探测的最大深度。冻土之下是否还有足够地下水,需要做水压测试。但此时天色已晚,测试只能推迟到第二天。

冰冻的水井再次出水,牧民看到了希望。常年高海拔工作,也让打井队员们脸上布满风霜,他们都是历经岁月磨炼、大浪淘沙下来的老师傅,他们也更了解高原之上牧民的艰辛。陈建超说:“我们还要不断地扎根在这里,把这个事情做得更细、更精、更深入。”


危桥旧貌换新颜
每一个目标都变成了现实



这里是方圆五公里唯一的幼儿园,31个孩子每天都要经过一座水泥桥上下学,这座水泥桥已被洪水多次冲垮、多次填埋,隐患重重。


杜晨光是一汽的援藏干部,从结束芒康县没有红绿灯的历史到解决曲登乡小学饮水问题,他援藏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目标,都慢慢变成了现实。在杜晨光的带领下,这座“危桥”逐渐变成了崭新模样。

杜晨光说:“我作为援藏干部到西藏来,多干一些实事,多干一些老百姓贴心的事、急难愁盼的事。这是这三年来,我作为一个援藏干部的最大感受。”


抢修通讯信号
高原孤岛不再孤独



墨脱,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直到今天,进出墨脱还要按照“双号日期进,单号日期出”的通行规则。通讯成了墨脱保持对外连接的主要依靠。连日大雨,墨脱全县移动信号中断,中国移动团队连夜抢修。


路上林木茂密,蚂蟥、毒蛇、野兽密集。事发紧急,抢修团队决定另铺设一条八公里长的光缆,绕过断点建立一个新通路。克服重重困难,历经整整20个小时,墨脱中断的信号重新恢复,高原孤岛已不再孤独。


世界海拔最高输电线路建成投运



阿里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发生了一件改变38万农牧民生活的大事——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世界海拔最高的输电线路建成投运,西藏最后一片区域并入大电网。至此,青藏、川藏、藏中、阿里四条天路如同四条巨龙,矗立云端。


黄小洪,入藏11年,参与过1200公里电网建设。他带领团队搭建的206、207号铁塔,是阿里电力联网工程的最后两座。他们的工程进度决定着西藏电网全域覆盖的最后时刻。

夏天,这里是一片沼泽,只有冬天才能施工,风雪严寒、氧气稀薄,不断地挑战施工人员身体极限。在其他地方两天就能挖好的基坑,在这片高原上,动辄就需要数月之久。

面对艰险,黄小洪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几百支队伍都在拼,哪怕有一支队伍退缩了,这条电力天路也建不成。”

《高原之上》

更多精彩视频,敬请关注5月19日19:30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的大型纪录片《高原之上》第一集《路通心畅》,央视财经客户端、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