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失业成为中产阶级的代名词,谁还想当中产!

2017-04-24 中信出版集团

时下流行常更新,

而最近新兴流行起来的,是嘲笑中产阶级



全麦面包、咖啡机、有机蔬果和一年一度国外旅行,成了中产阶级的原罪。但是,你真的以为吃穿用度和他们一样,就可以跻身于中产阶级的行列了吗?


当然不是!


所谓中产阶级,似乎是有明确的标准。



根据麦肯锡的报告,中国的中产阶级是家庭年收入1.15--4.3万美元的人群(约为7万-28万人民币)。也就是说,中产阶层的月薪至少要在6000—24000元之间。(这些数字,只是外国咨询公司计算而得,阿信并不觉得中国的中产阶级收入仅限如此。)


根据他们的数据,在中国,大概有20.1%的中产阶级,他们中的大多数工作忙碌,收入体面,有可预见的未来规划......


当然,他们的危机感也更加强烈。



他们经常叹气、时常焦虑、偶尔失眠。他们是社会栋梁、家庭幸福来源和家人的骄傲。可是,他们的位置又似乎非常容易被替代


中产阶层正被进一步掏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产阶层正被进一步掏空。这加剧了现有的社会紧张形势,减缓消费需求的增长,破坏所有人为提高生活水平而付出的努力。对中产阶层福祉的威胁部分源于 2008 年的经济危机,经济衰退已经借着教育因素和区位因素,将赢家和输家割裂开来。


 “新兴市场之父”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认为,中产阶层和整个社会对失业的担忧主要源于认识不足并且方向有误。前者是因为我们更擅长计算丢掉了多少工作,而不是计算新创造了多少。后者则是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真正应该担忧的不是没有工作岗位,而是缺乏训练有素的工人,无人去填补这些岗位。这属于无谓的担忧,因为这些“丢掉” 的工作有许多都是过时的岗位,即便没有外流到别国,这些工作岗位也不会延续下去。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是工资增长缓慢和收入不平等,从长远来看,还应该关注职业培训和教育的不平等。



不仅就业问题不是新问题,我们当前面临的工作深层次变革也不是新问题—这个问题太常见了。几个世纪以来,创新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固然每一波都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每一波也都会带来失业,淘汰某些技能。约瑟夫·熊彼特将其称为“创造性破坏”。


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农民占劳动力的90%,1900年,这一数字已经缩减到38%,而到了2000年,这一数字更是降到了2%,虽然农民少了,但美国现在的食品产量要远胜以往。自动电梯的出现,仅在曼哈顿一地就造成了超过20万电梯操作员失业。打字员、电报员、电话接线员、送奶工、银行柜员—经济活动中被取代或吸收的工作岗位不胜枚举。


工厂倒闭、经济危机、生产外包引起的集中失业让人苦不堪言,自然会成为新闻的焦点,然而创造出的新工作岗位影响范围更广,却往往无人关注。繁荣正是不断提高生产率的直接结果。


首先失业的四类人:

放射科医生、翻译、间谍和分析师

安德鲁·麦卡菲在提出了“劳动力需求的两极分化”,意指对高技能岗位和低技能岗位的需求都在增长,而对两者之间的岗位的需求正在减少。这种两极分化使工资总额数十年来一直保持平稳,但为劳动收入比重施加了下行压力。好消息是,这从根本上提高了经济生产力。坏消息是,这并没有自然而然地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赢家有很多,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可归入此列。过去如此,未来亦如此。主要的差异在于教育。



阿格塔米尔认为,预测说制造业还会进一步丢掉数百万个岗位属于过分地夸大,至少从美国和欧洲北部来看,这样预测的人只看到了过去。这种失业情况始现于20 世纪 80 年代, 现在已然成了往事。事实上,目前美国只剩74万生产线工人(他们曾经是制造业的核心), 仅占制造业岗位总数的 6%。相反,对旧经济体来说,自动化今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服务型岗位上,而且这些岗位并非都是低技能岗位。数据分析将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 然而, 由于需要复杂的模式识别, 许多现有的职业将会受到影响, 其中包括放射科医生、口笔译工作者、间谍和分析师。


创新活动已经创造了许多新的工作岗位, 既有高技能岗位, 也有低技能岗位。 新的工作岗位在何处?不仅先进制造、互联网、软件、研发、生物科学等产业有新就业岗位(这些产业中的新岗位还在持续增多),这些产业还为与之配套或合作的产业和企业创造了额外的就业岗位。




目前,在美国,有超过 10%的就业岗位属于“创新部门”,和制造业的岗位一样多。 创新部门本身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仅如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恩里克·莫雷迪指出,城市高科技产业每增加一个新就业岗位,高科技部门外就会增加五个额外的就业岗位。 其中三个是医生、律师、 瑜伽教练等专业性岗位, 两个是收入较低的非专业性岗位,如服务员、商店售货员。


跨学科工作和社交技能的重要性凸显

在工业和社会经历巨变的时刻,我们无法抗拒历史的潮流。 相反, 我们应该认识到, 是创新让我们有了竞争力。创新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动力,与贪婪相比,创新的推动力量要更强大、更持久。


由于各种组织机构和智能制造业集中于创新中心,个人将需要专注于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要想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提升自身价值,人们不得不掌握各种各样的技能,其中不乏社交技能。个人有必要注意不断变化的各种要求,并在自身职责、技能不合时宜前做出相应调整。雇主则有义务帮助员工获取适应新要求所需的技能。如此一来,员工会将工作视为个人终身教育项目,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已。



跨学科工作关系将改写竞争的定义,竞争将是团体间的竞争,而不再只是个人间的竞争。 但各团体还必须要向其他团体学习,即便两者处于竞争之中。这就要求有联络者来帮助人们工作,在保证各团体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还要保持开放和宽容的态度。这是一种技能和个人品质的罕见结合,因此,各公司无疑会卷入联络者的争夺战,正如它们此前曾卷入的技术人才之争。


未来的数十年里,两股关键性的力量将在人类与科技的关系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物联网和对智力共享的需求。这两股力量让人类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我们有知识、 有专长、有同理心。


相关书籍推荐

《智能转型:从锈带到智带的经济奇迹》

[美]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丨2017年4月


金融时报》、麦肯锡2016年度商业图书。

“新兴市场之父”阿格塔米尔重磅新书。

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推荐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图书。

《智能时代》姊妹篇。


-End-

编辑:杨梦迪   2017.04.24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