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8条生产线!海大将建超大水产料厂?透过现象看水产料接下来的经营方向与制高点

中国水产第一媒体 水产前沿 2019-04-09

-----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未来在水产主养区以建超大型饲料生产基地为主,然后采用产销分离的机制来运作市场。
  • 文/ 水产前沿 唐东东


华东地区正在成为水产饲料集团企业布局的热土。据市场传言,目前海大集团可能在浙江投建一个拥有18条生产线的专业化水产料生产企业,其中虾料线8条、时产15吨膨化料线2条、时产10吨膨化料线8条;另外还有福建天马也可能在江苏兴化建厂。由于这两家上市饲料企业还没有相关公告出来,因此还不能确定消息是否属实。能确定建厂消息的,一个是荷兰泰高将在江苏无锡建厂,另一个是大北农神爽水产在江苏东台建年产8万吨虾蟹料、12万吨高档膨化料及动保微生态生产基地。


抛开华东巨量的水产饲料市场容量所带来的吸引力,我们来看看这些现象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市场布局思路发生改变


过去行业里边常常讲,饲料产品存在运输半径的限制,比如配合料的运输半径大多在100-200公里左右,浓缩料为150-200公里,预混料为300-500公里。因此,饲料企业要想获得规模上的快速发展,就需要通过增加生产企业数量的方式来扩大企业规模。


但现在来看,随着环保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的上升,饲料企业如果再以量来获取规模,会带来巨大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导致运输成本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以及高档水产料的出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饲料企业长距离供货。所以,饲料企业布局市场的思路需要发生调整,未来在水产主养区以建超大型饲料生产基地为主,然后采用产销分离的机制来运作市场。


拿海大集团将投18条线这个传言来说,如果是真事,那这个厂的规模应该属于当前国内最大产能的水产料企业了,单单膨化料的年产能预计可以达到45万-50万吨。海大集团在大型饲料生产基地的运营上已经探索了多年,比如具有13条生产线的珠海海龙,也是一个专业化的水产料生产基地,去年水产料年销量达到33万吨。所以,海大集团应该不缺运作大生产基地的经验。


与海大集团倾向于建大型生产基地不同的是,大北农神爽水产是走另外一条路,即“饲料+动保微生态生产基地”的模式,比如福建诏安总部,以及在江苏东台将投建的新厂,都是这种思路。这可能跟双方所追求的目标不同有关,海大集团是追求占有率,因此要注重规模,大北农神爽水产则倾向于效益。我认为这两种模式,值得业内人士去关注。


广告

低淀粉、高油脂、亲本料、开口料

会是下一个制高点


近几年,石斑鱼、加州鲈、大黄鱼、鳜鱼等肉食性鱼类的饲料市场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里边的技术点在于这些鱼类需要低淀粉,而以前常规鱼料中,淀粉是主要的配方原料。对于以前做鳖料、鳗鱼料的福建天马来说,在低淀粉配方上所探索的经验或许让其进入上述领域时具有一些优势。


另外,冷水性鱼料也会是一个制高点。目前国内冷水鱼(鲑鳟、鲟鱼)料市场容量约为14万吨,与常见的鱼料档次以蛋白质含量来分级不同,冷水性鱼料的档次以脂肪含量来分,一般20%脂肪含量以下为一个档次,20%-25%为一个档次,25%以上为一个档次。受技术及工艺水平影响,国内的饲料企业目前大多生产20%脂肪含量以下的饲料。


还有另一个制高点,就是亲本料、开口料。之前,通威股份与丹麦拜欧玛集团在无锡成立合资公司,就是想强强联手进入高端特种水产料领域,包括开口料和亲本料。荷兰泰高,作为全球最大的冷水鱼料企业,在无锡建厂据悉也是想做这些技术门槛较高的市场。目前,国内本土水产饲料企业里边,可能就广东越群在开口料方面有较大建树,现在也逐步在开发亲本料。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