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黄县套子”不全是套~~太考验人了!

2017-06-09 市人大 走进龙口



一提到黄县

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黄县套子

套子就是套子话

即现成的客套话、应酬话

黄县套子是流行于胶东地区的俗语

原指能说会道的黄县人

后引申为虚情假意的人

是对言辞热情而情意虚假的人的贬称

有的地方甚至将黄县套子压缩成黄县

地域名词作形容词了

用来形容虚言假套

比如:做人不能太黄县

其实黄县人比窦娥还冤


今天黄县君就和小伙伴们叨一叨

“黄县套子”新解

在咱黄县人看来

客套是一种礼数


比如正当饭时家里来了人,总不能问一句“口歹了吗?”就没有下话了,那样场面多尴尬,显得有点“生撅撅”的。

你热情地邀请对方坐下同吃,对方虽然知道这是一种虚礼,但心里也是温暖的,气氛也是融洽的。



黄县人讲究待人接物要礼数周全

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

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

如何应对才是得体的

都有一定的路数和套子话

为什么唯独黄县以“黄县套子”而闻名


原来这与地域文化有关

黄县自古地狭人稠

为了生存

人们不得不走南闯北经商做生意


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

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

其实

其中涉及很多咱龙口的人物和故事

电视剧开拍之前

编剧高满堂、孙建业来到龙口

采访了丁尔雅、王玉珉、蒋惠民等人

收集了部分生动翔实的素材

这些素材充分体现在《闯关东》剧中

塑造出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

从侧面体现出老黄县人敢闯敢为的性格

做买卖

要想生意兴隆

除了保证货物的质量

比拼的就是服务

话要说的到位,要说到主户的心坎里

从里到外地熨帖

这样才能拴住主户的心


黄县人在这方面比较用心

用现在话讲是“懂得营销”

懂得揣摸顾客的心理

有比较强的服务意识


应该说黄县人的观念是超前的

在今天也是不落后的

所以过去黄县人生意做得很大

像当年的沈阳就有“先有‘老天合’(黄县人开的生意字号),后有奉天城”的说法

这与黄县套子是分不开的




但在当时只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看来

黄县人的经商行为是有些离经叛道的

靠“耍嘴皮子”哄主户高兴

是有违敦厚淳朴的教化的

这才有了“黄县套子”的贬称


可是任何事情难的都是不忘初心

黄县套子也是这样

如果只重形式

话里没有温度,心中没有关爱

那肯定不行的

不管做什么事情要走心



连最重视礼乐的孔老夫子都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演奏音乐有什么用


黄县人经商者众多

有些人习焉不察之下

没有体会黄县套子的真实用意

一味玩弄嘴舌,巧说六道

所以给人种下黄县人光会讲套子话的印象

其实这样的人做生意也是做不好的

这样的黄县套子也是一眼可以看穿的

经验丰富的本地人

判断是不是“黄县套子”主要看肢体语言

如果站在那里一枝不动,百枝不摇

光在那儿干说话

十有八九只是“牙得牙得”你

就是说几句客套话

而不是真心地邀请

但偶尔也有例外

▼▼


我有一个邻居,见人特别热情,死拉硬拽,非要人去他家喝茶。去了才发现暖壶是空的,水要现烧;茶叶筒也是空的,茶要现买。到了这个地步,就是个“棒槌”也知道什么叫“黄县套子”了———没办法,假作真时真亦假,入戏太深了。



  其实,从语言学角度看

套子话有其积极意义

1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交际,而套语是交际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很多社会功能。

2

美国的语言学家塞尔斯·穆尔西亚认为套语是以单元的形式存储在记忆中的,说者在日常交往中积累了大量固定的、组合好的语块,在使用时可供直接提取,而非完全现场生成再组合的语言序列。

3

一般来说,在每一个社会语境中,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套语语言,增加这些话语储备就可以在需要的交际中选择使用。


黄县套子就是交际应酬时的套语

按照不同的情境选择适合的客套话

既得体效率又高

其实成语也是一种套语

与黄县套子相比

无非是书面色彩更浓一些

是经典著作、历史典故的提炼和凝固

寥寥数语,意蕴无穷

使用得当,可使文章增色不少

▼▼▼

  在市场经济日渐发达的今天

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

为了推动企业的发展

大家各显神通

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

各种促销语言也日新月异

这些都可以称作现代版的黄县套子

黄县套子不再是黄县人的独得之秘了

(来源:老黄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