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扬:假如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骑到北京

2015-01-12 叶扬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摘要ID:ipress

一半的哥本哈根人采用自行车作为通勤交通工具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人们对环保节能的关心,速度和相对于轿车的便宜与便利,也许在日常生活的权衡中会更占上风。


假如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骑到北京
by 叶扬


在2014岁末,BBC的网站上总结出了“去年我们不知道的100件事”,其中第35条是“哥本哈根的自行车比人多”。不少文章为哥本哈根推行的自行车出行大唱赞歌,在2014年8月底真的去哥本哈根之前,我也对他们的做法心向往之。

作为一个距离办公室4个路口的人,我骑自行车要比坐公交车和开车方便得多。在上班高峰时段等公交车的那十几分钟,足够我骑到目的地了,而另一方面,这一路上,路边停车占用了全部自行车道,挤在辅路上低速行驶找停车位或准备拐弯的汽车,又把自行车和电动车搞得不得不在夹缝中求出路。我着实希望北京这个都被写进外国流行歌曲(注1)的城市,能多少给自行车留点儿余地。




去丹麦之前,我查了有关哥本哈根自行车的信息。整个城市为游客提供自行车的地方并不多,地点虽然集中在旅行者较多的核心城区,到现场真找的话,会发现还挺隐蔽的。在哥本哈根骑自行车的两天里,我只在一次迷路时看到远处的巷口隐约有一个租赁自行车标志。事实是,核心区的酒店贵得要死,我站在其中两臂伸直就能摸到两头墙壁的单床单人间,合1300克朗(1克朗几乎等于1人民币)以上。出了酒店信步租一辆自行车的优雅并非唾手可得。酒店出租自行车的价格是150克朗一天,我当时觉得未免也太贵了……因为我自己北京的自行车真的是充话费送的……几天后才知道在丹麦月薪15000克朗算较低收入……

接下来,问题出现了,看起来大概也就相当于26自行车的哥本哈根自行车,已放到最低的车座高度在我腰部附近——我身高169cm,不高,但绝不能算矮。这些自行车没有手握车闸,脚蹬倒转就立刻刹车。我在北京骑车,习惯了手捏车闸,时不时就捏一捏来减速。要命的是,哥本哈根自行车的刹车设置让短腿的我很难上车,我以前都是左脚踩在脚蹬上,右脚在地上滑两下,借着车轮前进和脚蹬下压之间的力道和速度,把屁股放到车座上,这套动作在哥本哈根的自行车上根本行不通,还没开始右脚滑动,车就被刹车锁死了。爬上车,找到可以让屁股、脚尖、脚蹬勉强处于稳定的位置,让我颇废了一段时间。这期间,两个闲来无事的金发青年就在我不远处对翻上翻下搞不定自行车、举目无亲的我笑盈盈地指指点点,甚至朗声大笑,一点儿没有流露出传说中北欧国家与世无争的内向和友善。

当我终于骑上去,逐渐适应了车座戳肉的高度,体验可以9级变速的自行车,拐上大路,我发现了另一种危险。即使我调到速度3档卖力骑车,仍然是自行车道上最慢的一个,所有的——所有的——丹麦人都骑得非常快,他们看起来至少在6档的位置,我要调到那一档就根本蹬不动车,如果没有红灯我不可能赶上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连那些把孩子放在车斗里在前面推着的母亲都保持着自行车运动员般的车速。从我身边骑过的哥本哈根人,有不少不断按着车铃或者呵斥我。我也是因此才发现,自行车道上几乎没有年纪很大的人。不像北京,能看到不少白发老人慢悠悠地骑车买菜。

哥本哈根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在每小时15公里,这个数值是中国电动车允许在马路上行驶的国家标准的上限,哥本哈根汽车的平均时速是27公里/小时。使自行车能够维持这种速度得益于哥本哈根城市基础设施给与的良好条件,这个城市本身不大,又天然拥有一块很平整的区域,政府划定了4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车道,这些自行车道绝对禁止车辆占用,在通过路口时会用特殊的蓝色地面连接起来,确保自行车道连成了一个连续的骑行网络。据说在高峰时段,自行车道配合交通信号灯的调配,自行车时速可以达到20.3公里/小时。丹麦是不要求骑行者戴头盔的,我也在不同的地方看见有人脸上会出现搓伤,因为位置都在颧骨附近,我怀疑是从高速的自行车上摔出去导致的。

另一方面,虽然哥本哈根只有60万人,但也是一个不断在扩张发展的大城市,在较远的地方有许多新建的住宅小区。自行车系统能够持续发挥作用,也靠其他交通系统的紧密配合。自行车在非上下班高峰时段可以由电梯搬上地铁。地铁上人不多,婴儿车、轮椅、自行车都可以放得下。城市快速铁路会留出最后一节车厢专门供骑自行车的人使用,大家可以把自己的自行车插入车厢内的固定的自行车停车位。

(资料图:标准的哥本哈根自行车)

因为要照顾租的那辆自行车——它很重,我十分小心没有在高峰时间坐地铁,后来才留下深深遗憾,如果那个时段自行车不能用电梯该怎么办呢?地铁站里除了电梯之外是基本没有坡道的。我骑车转地铁换城铁很顺利地到了郊外新区,下车时发现城铁站的电梯正在检修,我不得不搬着自行车走下相当于一层半的楼梯,那几分钟我几乎时刻都要被自行车带着滚下去。如果高峰时间要搬着自行车楼上楼下跑,对体力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尤其是哥本哈根城里的地铁站有时位于地下四五层的位置。

我并不觉得在哥本哈根骑自行车是一件舒适的事。这个城市的天气并不像照片上那样永恒是蓝天白云。8月底,气温大概在10°-20°之间,空气清新。以哥本哈根人的速度骑车,很快就会微微汗出,继而满头大汗。有一天,等红灯的时候,我看到旁边一位娇小的金发姑娘骑了一辆有着超大车筐的自行车。车筐比较浅,但面积看起来至少有四分之一门板那么大,里面放着一个包、一只保温水瓶、一件羊绒大衣、一件自行车雨披、一个帽子、一双手套。她穿了一条很美的短袖连衣裙。而就在我和她一起骑过三条街的过程中,这些东西她都用上了。

这个没有雾霾的城市,天气比北京莫测多了,天气预报说有雨的日子,早上出来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半小时之后就狂风大作,气温从穿短袖也不冷变成穿羽绒服也不热,当我以为接下来必定是一阵豪雨的时候,风停了,可是天还是阴的,气温还非常低,越来越低,雨在这时候才下起来就像被低温从冷空气中挤出来,毫不夸张地说,我穿着秋裤、牛仔裤、薄羽绒服、保温冲锋衣外套,骑着自行车还能在哥本哈根的街上瑟瑟发抖。而每个在这种天气里骑车的哥本哈根人,他们多数穿着防水布的外套,车筐或者大背包里,至少要准备一条厚围巾,儿童车斗要备好雨罩。即使亲眼看着哥本哈根人骑着自行车在大雨中全湿奔袭……我仍然想不出哥本哈根的冬天,白雪公主出生的那种白雪皑皑冬日绵绵的时节,人们要如何和自行车愉快地相处。自行车毕竟没法像电动车那样,在把手上拴一副棉套,可以把整个前半个身子都盖好。


(资料图:冬天的哥本哈根自行车们)

我无意和哥本哈根的自行车政策唱反调,它仍然是一种有利于城市的公共举措,齐心合力想建设一个绿色城市的决心和协作让人钦佩。但我也觉得这些真实的细节值得当作一种体验拿出来讲讲。使一半的哥本哈根人采用自行车作为通勤交通工具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人们对环保节能的关心,速度和相对于轿车的便宜与便利,也许在日常生活的权衡中会更占上风。

在哥本哈根骑过自行车之后,我反而更好奇,到底传说中的汽车税有多高,实际上,他们的公共交通不便宜,从机场到城里48克朗,相邻两个区的最低票价是24克朗,增加一个区多12克朗,出租车更贵到让人眼冒金星了……A点到B点大概十几分钟的车程已经计费到300多克朗了。大概也因为贵,大部分出租车是需要打车电话预定的。对一个现象背后的条件得越充分,才越有利于我们掂量,这些看上去很好的行为适不适合我们自己。

(注1.歌手Katie Melua 2005年的专辑《Piece by Piece》里的"Nine Million Bicycles"里写道,“There are nine million bicycles in Beijing /That's a fact, /It's a thing we can't deny /Like the fact that I will love you till I die.”)


作者:叶扬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建筑评论人,建筑媒体从业者。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看本文作者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