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恋爱时约会别去咖啡厅,容易分手

2017-05-17 兆民 时代华语图书


人和环境空间的关系,是个庞大复杂且永恒的哲学话题,微观情况下,也属于风水学的范畴,而这都不是我们要谈的。


▲我关心的是一些有时被忽略的现象:

同样两个人,为什么在办公室一本正经,换成在酒吧却无所顾忌地聊上了敏感刺激的话题?


为什么在高级酒店大堂,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压低声音,措辞也变得“合乎规矩”起来?在大排档吃烤串喝酒,却可以肆无忌惮地有说有笑?


为什么吃火锅比吃西餐时更容易敞开心胸、无所不谈?


为什么这个家伙一直欲言又止,却在楼下街角一起抽烟时,说出了压抑已久的真心话?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什么高尔夫球场容易结识“大人物”?

为什么有音乐、烛光的充满格调的餐厅会催生暧昧?

为什么旅行中能快速了解一个人?

你或许会说,这还不简单,因为人们容易在轻松环境中卸下防备,谁也不喜欢总是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心情放松了自然很多话题可以往下聊。



这么说一点没错。聪明人善于在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间自如切换。可是在有些时候,那些我们认为的最佳环境却会突然失灵


比如,恋爱中的人经常光顾咖啡馆其实并不利于感情升温和爱情长久,那里反倒适合分手的时候去


这是因为,人际关系与环境的互动存在着三个层次:借境、变境和造境。依据话题难度寻找并匹配对应的互动层次,才能实现更好的沟通效果。


▲借境

电影《志明与春娇》一开场有这样一段。


一个貌似记者的人问:“你对(香港)全面禁烟有什么看法?”


张志明的同事说:“全面禁烟成就了一些好事,就是多了一些认识女孩的地方喽。如果公司附近多了一个抽烟的地方,大家围在一起,这样很快就热乎起来了。”


这段话就是借境的意思,借助环境的力量为沟通增添机会和话题。



不得不说《志明与春娇》的导演彭浩翔是个借境高手,整部片子故事很简单,也没有太大的起伏,却能拍得非常有趣。从头到尾看一遍会发现,全都是志明在利用各种场景为“把妹”创造机会,比如去便利店囤烟啊,在马桶里玩干冰啊……无聊的人置身于有趣的环境中,也会变成有趣的人。


不过借境是有讲究的。前面说到,恋人们喜欢烛光晚餐,是因为那种暧昧又私密的氛围。


可是为什么咖啡厅反而不太适合恋人经常光顾呢?


把分手摊牌选在咖啡厅而不是对方家里,为的是双方在公众场合可以表现得理智一些,所以选在咖啡馆分手的大多已经不想挽回了,只希望双方克制。


可见,人们印象中令人放松的咖啡馆,其实也是“情感速冻场”,能在咖啡馆里聊天的人,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熟络啦。


▲变境

做销售的人对变境很有共鸣。当他们跟客户熟悉以后,都不喜欢在客户办公室谈事情,尤其是开放的办公室,都会想方设法把客户约出来,不管吃饭喝茶,还是下楼抽根烟,一定要转换到两人都放松的环境,这样才会有“自己人”的感觉,很多不方便在办公室透露的信息才会忍不住说出来。



再拿《志明与春娇》举例子。一帮人聚在一起抽烟,志明提出要先离开,这时春娇也想走,于是两人从抽烟的状态切换到了一起步行回公司的状态。


这时他们的话题突然多了起来,从春娇爆料以前遇见过志明(志明酩酊大醉在超市里搞怪)到香港发现了UFO,聊天氛围一下子热络起来,并成功互留了电子邮箱和手机号码。


为什么在大家一起抽烟的时候这些话题没能出现?因为在那个场合,只适合聊一些大家都有共鸣、不涉及个人隐私的事情,而两个人独处时,话题的边界就打开了。


其实说到变境,旅行就是一种有效的变境。一对情侣离开熟悉的城市来到陌生的地方,在兴奋、憧憬的心情下一起探索发现新奇事物的过程中,会加速探索彼此的心灵空间


所以,一般旅行回来的人无非两个结果:要么更爱对方了,要么“成田分手”了。


(*“成田分手”是一个日语里的词,是指很多情侣或新婚夫妇旅行回来直接在日本成田机场分手。)



据说“恋人婚前应该至少旅行一次”的原始版本是从《围城》里出来的。


赵辛楣的原话是:“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共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这么看,变境既是机遇,也是一种考验啊。不过不管怎么说,当你和一个人僵持在某种环境中时,不妨换一个相处的空间,定会带来一些转机。



· [ END ] ·


编@怪蜀黍

文@兆   民

放眼望去,那些在说话上表现出色的人,很难不出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