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准备好拥有中文版urban dictionary了吗?

三棱镜 公路商店 2021-12-15


“击剑:两男子持勃起的生殖器打斗。”


“女孩是魔鬼造出来毁灭人类的武器,女权主义者是相信‘女人也算人’的激进狂人,胸罩是横亘在女人的奶之前恼人的障碍。”

 

如果你正在浏览的网站全是以上风格的句子,你大概率会以为自己进入了什么白人屌丝bot,类似于海外版的虎扑或草榴。

 

谁能想到,这网站其实是个字典,还是海外留学生都离不开的“学英语神器”。

 

 

每个英美留学生都承认,海外生活充满了托福老师没有传授的密码,解开这些密码,都要靠这个叫urban dictionary的网站。

 

我的发小Serena Chu,高中时最爱穿妈妈给她买的Teenie Weenie卫衣,撞色的小格子让她自觉英伦复古有气质。不过到LA上学后,这些衣服被永远压在了行李箱底。

 

“感谢urban dictionary上的一次偶然发现,我才没成为校园匿名论坛上的段子。”

 

teenie weenie等于“小鸡鸡”。穿上它的中国人的形象,约等于身着“粪”字字文化衫的老外。

 

就连不出国门的程序员,也得靠求助urban dictionary,避免自己写的代码里带job的词语,给外籍合作者带来文化冲击。


毫不夸张地说,就算《新概念英语》和新东方红宝书建起了一座中美沟通的桥梁,urban dictionary才撑起了这座桥的最后一公里。


然而就像小时候保护过你的邻家哥哥下海拍片,urban dictionary已经不是那个亲切的俚语词典了。

 

它现在首先是一本性癖百科。以前,非英语人士都是通过P站热门搜索来探知外国同好有多野;如今,翻翻在线字典就能窥见人性的无限可能。

 

从“旱地鲨鱼”到“太空牛仔”,从“愤怒浣熊”到“俄亥俄州特色”再到“阿拉巴马锤子”,为了过审我们就不给你解释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不仅俄亥俄和阿拉巴马,每个州都有其专属的新颖体位。

 

这类词条的解释通常长这样:“把X放进X拔出X抹上X”。其操作之繁复与想象力之登峰造极,让欧美人都惊呼世界真奇妙,各种job都要查一查的中国程序员看了,估计要感叹人与人的快乐并不相通 。

 

到最后,是个正常人都会怀疑:这些词条究竟是来自真正吃螃蟹的人,还是精虫上脑的大剧作家。

 

“2%的内容是有用的东西,78%是停车场。”

 

不过人不仅是下半身动物,urban dictionary也不满足于仅仅做一部生殖健康的十万个为什么。

 

当下平等观念甚嚣尘上,礼仪之邦也拣回了起码的尊重。吐槽女人拜金、照骗都怕被骂厌女;我有个北京二环内长大的朋友,发表地域歧视言论前都要问一句:“群里没外人吧?”

 

禽兽穿久了衣冠也会疲惫,政治不正确的野兽却只能在心底沉寂。这时,一部在线字典就成了线上树洞。


这些内容在正经人的世界里播放是需要消音的。

 

女人是“向男人撒谎还偷男人钱的有逼物种”;希拉里是“肯德基特色菜,包含两个小奶、一只左翼”;nigga moment(尼哥时刻) 特指“当无知战胜了一个黑人的理智”,如果这还不够体现尼哥的蠢,下面还有例句:

 

“我看见黑哥哥A踩了黑哥哥B的踢不烂,B直接掏枪了!这可真是尼哥时刻。”

 

网站周边还包括印着“奥斯维辛腹肌”的马克杯,该词释义为“体脂率低到看起来像集中营难民”。


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个频繁放飞的网站惹毛了。


“Aboriginal”(澳洲原住民)被定义成“不找工作的懒逼,总在逼政府跟他们道歉”或是这个人种存在就是浪费氧气,应被立法禁止繁殖”,是情理之外,也是意料之中。7000名澳洲原住民签字请愿才迫使urban dictionary撤下了这两条定义。

 

英国邮报把它称为“种族和性别歧视的温床”,Vice更义愤填膺,说它是文化的“脏水坑”。

 

 

然而urban dictionary的词典里没有“悔改”这个词。

 

澳大利亚原住民的胜利是极少的例外,多数时候你被某条释义冒犯了,发邮件要求删除,它只会挑衅地回一句:

 

“Sorry, the definition is too popular.”


潜台词是“少数服从多数”。

 

它还会鼓励你给爸爸送一个“操蛋”杯子呢。
urban dictionary,让你与自己坏逼的一面和谐共处。

 

每个潜在的野蛮人都在这找到了精神的避风港。有位微博网友用一套约等式概括出了urban dictionary的精神气质:

 

“urban dictionary粉≈传说中的川普基本盘≈会读书的水管工?”


但是它仍然会告诉用户们 :“亲,无论怎样你都是完美哒!”

小字典现在的面目令人难以相信,它并非一直这样混乱邪恶。曾经它不仅对初来乍到的留学生出手相救,还对美国司法公正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3年威斯康森州法庭上,被告一口咬定自己不用归还原告的货车,因为“又不是我偷的”。深耕Ghetto的被告一通说,法官仿佛在听着匪帮说唱freestyle,叽里咕噜里就听懂了一个“我们是jack boys”

 

法官查了urban dictionary才发现,“jack”就是“偷”。被告席上的bro被告知:对不起,你的俚语出卖了你。

 

仅2013一年,urban dictionary教会了美国法官“iron”(手枪)、“dap”(拳头相击打招呼)、和“grenade”。

 

你可能认出最后一个词是手榴弹,不过没有美国歹徒牛逼到能持有手榴弹,它的意思是:总混迹于美女中的恐龙。

 

这部俚语辞典成了司法系统与下里巴人沟通的必备工具,连美剧《布鲁克林99》里的警探都说:“我通览urban dictionary,好听懂其他警官在说些什么鬼。”

 

相比牛津大辞典上规范的定义,口语英语的世界瞬息万变,连法官们这样的英语母语者都可能突然发现自己堕入了陌生文化的汪洋大海。


Urban Dictionary创始人Aaron Peckham坚信:语言的真正权威来自于使用语言的人,是我们在说话的过程中定义了语言。

 

1999年,这位刚从加州理工大学新生在寝室里搭了个网站,向所有严谨又僵硬的权威字典发出挑战。

 

“urban”直译“都市”,形容音乐、衣服时总寓意时髦与先锋。“urban dictionary”这个名字,赤裸裸地嘲讽着那些自称“字典”的砖头有多过时。

 

Peckham的座右铭是“define your world”:从语言到这世界,都由“你”来定义。

 

加入这个字典的编写团队比上个厕所还容易:

 

点击右侧猫猫头下的加号,你就能为一个已经被录入的词添加定义,或创立新的词条;再托五个哥们给你投赞成票,你的定义就能公开,误全世界人的子弟。

 

一旦上墙,广大网民的“踩”和“赞”将决定你的解释是被置顶还是沉底。不过就算沉底它也不会消失,因为Peckham决定了,只有触犯个人隐私的内容会被删除。

 

这简直是全网除去微信朋友圈外最低的发布门槛了——要知道,连新浪都会删掉你的帖子。

 


urban靠着极度扁平化的编写机制,更贴近互联网时代的逻辑,和网络语言生态同步演化。


相比之下,牛津大辞典曾经呼吁人们提交“新新人类语汇”供团队审核,可它的编辑团队和使用者,估计都没几个新新人类。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中国粉丝也早厌倦了老气横秋的新华,搭建了类似的俚语辞典和“梗百科”,但urban只有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它先一步囊括了中文语言的最新动态。这条真不是我加的。

 

这不仅因为它是第一个聚合了广大网民智慧的辞典,更因为它不只是一本辞典。

 

在这本“词典”里,你能读到对当代生活最犀利的吐槽。

 

“北京”是“中国境内厚厚一层雾霾,人们相信雾霾深处存在一个城市”;“高潮”是“生命的意义”;而“生命”呢?“生命”是“一种只经性传播的绝症”

 


不过这些还不够牛逼,荒诞派文学的大师的看家本领是调侃权威。


urban上定义“荡妇”是“具有男人的道德品质的女人”,能把搞荡妇羞辱的直男噎死。而被羞辱的还不仅仅是男权。

 

这本字典告诉你,“Brexiting”(愿意为英国脱欧)指“在派对上跟所有人道别但还赖着不走”;“Trumpload”,直译“一坨川普”,比喻任意一堆讨厌的东西,“包括核废料和共和党参议员”



统治世界上千年的“圣经”,前两条的定义里还在夸它是“对于各个学科都有启发作用”,下面的定义就说它是“最畅销的虚构作品,把它放在‘虚构类’书架的人都被赶出图书馆了”

 

“传统”更不值得被当回事儿,因为那只是“来自死人的同辈压力”

 

从拿现任首脑开涮,到对古老权力祛魅,文字上留白,但毫不留情。


 

过去的urban dictionary反叛了权威定义的语言,更直接解构了权威。到了现在,它却和矇昧的主流站在了同一战队。

 

今昔看似断裂,但只要你听说了Peckham设计的初心,就明白这都是一脉相承:

 

“大部分词典都是客观的,而urban dictionary是完全主观的。它的定义并非以事实,而是以观点的形式呈现出来,我想后者更有价值。”

 

只不过urban dictionary上的观点从洞见变成了偏见,这一步之遥,或许是互联网生物多样性的必然结果,俗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urban dictionary”里的“urban”,与其翻译成“都市”,不如译为“市井”:

 

这里是个大熔炉,有少数族裔、朋克与嬉皮、实践着解构主义的精神流浪者,有屎尿屁黄赌毒,有短暂的光,和更长久的偏狭与混沌。

 

大众文化也本就是一杯鸡尾酒:里面有大学生在便利店买的廉价威士忌的烈,有监狱里用马桶酿出的苹果的醇,然后来来往往,混进了假烟的烟灰,和不知道谁的口水。

 

太平洋那边见证了这一历程,这边也是。大部分人喝下这一杯鸡尾酒,吐了,才惊觉沧桑。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不过没被时代操过的人才会操时代的老心。至于你,早该在应对假货、假人中学会了甄别,信息爆炸的每一天也都是一场演习。

 

在你准备好之前,美丽新世界已经到来。


参考资料:

[1] 微博@bloodyorange,每小痛

[2] Jason Parham, What happened to urban dictionary?, Wired, 09 Nov 2019.

[3] Kimberley Lawson, "How urban dictonary became a cesspool for racists and misogynists?" , Vice, 01 Jun 2017. 

[4]  Kimberley Lawson, "How urban dictonary became a cesspool for racists and misogynists? ", Vice, 01 Jun 2017.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