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面博士”胡尧丨修行这件事,最重要是真诚到底

张涵予 Now 归心之旅 2019-09-14


本期嘉宾:“千面博士”胡尧


“奇异博士”在电影银幕上打得不亦乐乎,我在现实世界里刚刚结束与“千面博士”的对谈。

 

“千面博士”姓胡,单名尧,85年生人。因为博览群书,喜谈道与智慧,被人尊称为“胡博士”。胡与who谐音,于是他干脆起个网名“千面博士(Doctor Who)”。


高中时偶然读到《金刚经》,不甚了解,大一时因为南怀瑾的一本书,他对《金刚经》突然有所领悟。这应该是指引他后来浸入佛法的一个关键点。同时,一位新西兰的朋友推荐他读英文版《零极限》,他很感兴趣,于是在论坛上免费翻译《零极限》并分享之。此后又翻译过《自我转变的惊人秘密》《无量之网》《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等书籍。也曾辗转于各个宗派,一探究竟。


或许就像他的微信公号“千面博士”上连载介绍过的拥有55个荣誉博士学位和26项专利发明,被称为“外星人”的巴克敏斯特·富勒博士一样,胡尧对于知识同样有着超级兴趣。他用九型人格中的“五号”来介绍自己的特质:追求全知。事后回顾,他说自己原来一直在探索“道是如何运作的”,希望通过“不同的渠道、领域和人,找到事物运作背后的源头和内在的模式”。

 

然而多年来追求全知的模式让他疲惫不堪。世上的知识如汪洋大海,没有穷尽,但内在那股子驱动力却不停驱赶着他,无法停下来,“心很累”。直到后来遇见“王凤仪”,生活中遇到丁愚仁老先生,这才让他从获得全知的漩涡中走出来。

王凤仪老先生

丁愚仁老师


但思考自有其妙用。几个月前,我在微信朋友圈无意中发现了“千面博士”这个微信公号,点进去一看,忍不住一篇篇就这么读起来。一篇篇文章,把身心灵圈许多似是而非的概念澄清的明明白白。

 

我们的谈话也一直围绕着修行、道、本来状态等等名词进行。事实上,这种理性的探讨,与实证体验相隔甚远,更多是享有一份思维的乐趣。但是,我很赞同胡尧说的,明心见性,明理很重要,明理帮助我们更加清晰要去向哪里,正在哪里,否则都是瞎修盲练。

 

他说,在这个领域,他看过很多书,也见过很多人,但或许大多数人还没有真正使用过自己的大脑。事实是,我们并非思考过多,而是缺乏有效的思考,“拿来”的概念挺多,却未加充分咀嚼与消化,未曾真正体验到它们所描述的实相。

 

问他阅读时主要涉猎哪些内容,他说基本涵盖五明。我孤陋寡闻,不懂“五明”是啥,赶紧百度。原来这是从梵文词翻译来的,五明(梵文:Pañcavidyā)源于古印度婆罗门传统,《瑜伽师地论》卷38说五明是“一切菩萨正所应求”,包含:声明、内明、因明、医方明和工巧明。后来佛教接受了这个说法,指五中学科。他说他自己偏重内明、医方明和工巧明。顾名思义,内明指理学、哲学等内容;医方明是医学、药学方面的知识;工巧明则是艺术、农学等生活技艺。

如今三十而立。胡尧在长沙成立了一家三简文化的分支机构,平日里讲讲明理的课,借身心拍打的方法为人们解决身心疾苦。他每天的生活很平淡,在工作室待一待,有人来就喝喝茶,拍打、交流。没事的时候一个人静静看书,站桩打坐。

 

然而,当问他此生怎样就无憾了,他的回答却毫不平淡:将自身天赋淋漓尽致地贡献给世界,做变革引领者,启发大家认识那个不生不灭的自性。

 

我相信,若能心安且扎根于道上,与内在的呼声相应,人的潜能无穷。我想胡尧正是这样的。



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认出那个不生不灭的部分,每个人都有。我们的念头、感受、感官都是有生灭变化的,但用生灭变化的东西去修那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是不可能的,所以,不是修出它,而是认出它。站在不生不灭的本位上来看生灭变化,才能有自在解脱和坦然心安。

Q

从古希腊到现在,人们都说认识你自己,你觉得是要认识什么?

胡尧


这句话是苏格拉底说的,当时他发现任何自己坚持的概念都是虚妄不实,站不脚的。所以他最后说了一句话: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他找不着可以确定无疑地确认语言真实性的东西。认识自己是在这个层面上讲的。

 

但整个禅宗讲的“认识自己”最主要的,是认出每个人都有不生不灭的东西。丁老师(编注:丁愚仁先生)上课时第一课就叫全面了解自己。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了解都不全面,对不生不灭的那一面了解太少,或者说根本不了解。


Q

哦,认识到不生不灭?!你可以说的更清楚些吗?

胡尧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活在妄见或者幻觉里,把妄见当成了真实。就像电影《黑客帝国》里说的“母体”,我们把它当成了真实。明心见性,就是你看见了母体是代码组成的系统。假设这个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立体多维的游戏,游戏里的人都认为是自己真的,但其实组成人、建筑、车子椅子等等的都是代码,都是平等的。我们只能感知到游戏内部的层面,我们只能在游戏本身的现象层面来理解,但是回到游戏本身,它只是0和1的代码组成的东西,任何东西没有任何区别。

 

判断真假佛法的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这个人和另一个人都是代码,并非实际的人。这就是诸行无常。“行”,不是行为,是程序本身的运作机制,这个机制是无常的。地震、火灾…这个游戏本身要运行什么,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规则。

 

诸法无我。“法”是指每一个角色,每一个人,举止行为背后的念头,那个内在的指令,被称为“法”。法本身没有一个实体的“我”,是来自“母体”分发出来的指令。比如今天你采访我,可能是这个系统分发给你、我等人的指令,背后的潜在因素我们不得而知。只是我们以为是我们自己的念头。

 

涅槃寂静。“涅槃”的意思是“不生不灭”。换句话说,佛法就是让人明白这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我们的念头、感受、感官都是有生灭变化的,但用生灭变化的东西去修那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是不可能的,所以,不是修出它,而是认出它,认出你本来就有那个不生不灭的东西。站在不生不灭的本位上来看生灭变化,才能看到自在解脱和坦然心安。

 

否则站在生灭的角度上去看,永远看不清楚。


Q

所以修行人所谓的“修行”,是回到那个不生不灭的状态?

胡尧


这是首要做的,或者说唯一要做的。之所以没回到,是因为又有了原先的习气惯性,会站在生灭的角度上看生活中的一切东西。这就是去习性(的原因)。要从习惯“有”回到“无”,从“生灭”回到“不生不灭”。


禅宗说先要明心见性,这是学法的开始。如果没有明心见性,就是盲修瞎练。


Q

回到所谓“不生不灭的状态”里,意味着什么?

胡尧


意味着烦恼不再是烦恼了。这个人很容易看清楚烦恼是一个虚幻不实的东西,很容易过去。这个背后有一些相应的原理。为什么在不生不灭的本位上看,就不苦了?现在我们之所以有痛苦,是因为我们把生灭的东西当成了我们自己。就像女性怕衰老,人怕死,都是把容貌、身体、念头当成了是我。这就是众生的颠倒之处。解决的方案,就是认出不生不灭的本体,并牢牢站在里面看这个痛苦。不就不烦恼了嘛。


Q

那么很容易问这个问题:我们如何能够认出那个“不生不灭”的部分?

胡尧


其实不管是世间法或出世间法,我们追求任何东西的方法论都是一样的,只是工具或者路线不一样。比如我们说物质层面的目标,我想要一栋多大的房子在什么城市价值多少钱,这些物质性的目标很容易衡量,方向明确的话就容易达成。

 

所以,第一个是目标或者说终点,你要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个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以及为什么?无论是物质生活也好,精神目标也罢,比如天人合一啊,扬升啊之类的,你先要明白它们是什么。

 

有了这个之后,第二个是要有检视的方法:你如何知道你已经得到了。它必须是基于一个人可以体证到的东西。就好像房子在你名下,你拿到了产权,确定了这个房子是你的。但是精神性的东西很难衡量,在身心灵领域,大多数人都是不清楚的。

 

第三个是路径:你怎么能够达到它;比如你想要房子,你是赚钱还是贷款,需要选择一个途径。身心灵圈子提供了很多方法和工具,但这个路径能把你带到哪里,不清楚。

 

第四个是反馈:你如何保证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你走的方向对不对。

 

这是根本的方法论,通过这个方法论,探讨“究竟根本”才有实际的意义。


Q

走在所谓正确路上的人,他的状态和表现是怎样的?

胡尧


说实在的,外在很难看出来,单纯从片言只语、几面之交很难了解,需要几年的时间,多方面的了解。从待人接物的很多层面也能看出来。我觉得真的老师,带人往那个方向走的老师,实际上他们都是很低调的,可能之前一二十年你都没有听说过他,但随着后面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等你听说他的时候,可能他已经7、80岁了。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维度。


Q

能让你认可的老师,他们具有什么特质?

胡尧


不说别的,在世俗层面,在做人层面上,做到了无论遇到什么人,他都能够站在利他的角度上来迎接每个人。有的人需要哄就哄,需要骂就骂,有的人需要鼓励就鼓励。事情做了就忘了,不会挂怀什么,或者拿谁来显摆自己的伟大。




“觉”不是一个念头


我们可以把“觉察的念头”理解成一根针,肉里面扎了根刺,我们用针挑出了刺,那就要把针放下。你要把觉察的念头也放下。

Q

我常常听到丁老师说到“觉”,似乎是说这个觉就是那个不生不灭的本体。对“觉”的描述似乎是“自己知道此刻脑子里有什么念头,知道就好”。但是对我来说,即便我此刻知道了我正在想什么,也并没有觉得非常轻松豁然开朗啊?

胡尧


你所说的“知道我在想什么”,这本身又是另一个念头,是把“觉察”当成一个念头去用了:“我又有一个念头”本身也是一个念头。

 

我们可以把“觉察的念头”理解成一根针,肉里面扎了根刺,我们用针挑出了刺,那就要把针放下。你要把觉察的念头也放下。


Q

怎么样放下?

胡尧


一开始用循环嵌套的方式,觉察“觉察念头”……头脑忙不过来了,就可以放下了。


Q

你就是这么干的?

胡尧


是的,其实我现在觉得挺容易的。但为了明白这一点点东西,需要了解很多东西。你需要明白自己被什么障碍住了。想要成功想要幸福想要解脱…等种种欲望,它们背后有一个很根源的东西,你只有把那个东西找到了,然后放下它,你才有卸下万斤重担的感觉。


Q

那个东西是什么?每个人不一样吧?

胡尧

大致方向一样,其实就是一个很强的凸显自我的欲望,想要特殊,想要获得优越,想要从整体上凸现出来,想要痛苦,体验忧伤等等。

Q

但每个人的这种自我的欲望是不是宇宙进化发展过程中的驱动力?

胡尧


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分两种:同分妄见,别业妄见。前者指的是大家共识的,共同投射的东西。比如什么什么显灵,或者大家共同在某个仪式上看见什么灵奇的事件,这其实是这一群人的集体信念投射出了这个东西。后者是说每个人个体独有的那个妄见。

 

正是这两个东西让这个世界不断地演变、流转。所以只有回到那个本来上,才能看到这些是妄见。否则在我们有限的感知中,我们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Q

你一直以来执着的东西是什么?

胡尧


头脑太强大了,追求全知,什么都想了解什么都想知道。




学习思考,而不囿于头脑


我走过这条路,见过很多人,发现大多数人还没有真正使用过自己的大脑,还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


就像禅宗里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很多人都起不了这个疑,不知道从哪里疑起。现在的人都希望你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是什么,在哪里应该拐弯。

Q

你的这些洞察应该都经过了大量的思考。思考会不会让人脱离那个本体?你是如何平衡的?

胡尧


思考的时候就去思考,这是我们在“有”的层面的功能和工具,思考是为了清晰明辨,破解困惑。


我们习得了很多概念和观念,甚至是欲望和执着,通过思考其实是用思考的方式去破解和放下的过程,看见自己为什么在某个事情上反反复复,它是内心的觉察和观照。


只有看见了底层的欲望或观念在背后起作用,才能够放下它。否则,只是从行为层面去约束,去“修”,会产生很多内在的冲突。


Q

但也会遇到思考过度了,大脑一直在运作的困扰。

胡尧


觉察越来越稳定和深入的时候,实际上是大脑的惯性喜欢去想事。要学习让大脑的功能慢下来,用的时候用,不用的时候不用。


Q

你的方法是什么?

胡尧


不断去觉察,不断观照自己思考的过程,就能够不断刹车。中间停档的过程能越来越长。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活在第一感官世界里,就是你不把事情翻译成语言,单纯去体验那些感觉,不给它贴任何语言标签。正念就是在做这件事,但是正念没有指出它最终的方向。通过不断地持续训练自己的觉醒,完全在一个觉性本位上,就超越了思维和自我的层面,就会在本体或者自性的层面过生活。


Q

我觉得愿意这样做且有能力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很多人甚至会说“想太多很头脑啊”之类。

胡尧


真正静下心来看,真诚地面对这些东西,就会发现这些都是实情。我走过这条路,见过很多人,大多数人还没有真正使用过自己的大脑,还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


就像禅宗里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很多人都起不了这个疑,不知道从哪里疑起。现在的人都希望你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是什么,在哪里应该拐弯。


Q

什么叫“很头脑”,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说法的?

胡尧


确实是这样,很多人拿着西方传过来的东西,一直在概念里绕。有些人适合在概念里绕,终于找到了一些东西,终究来看,这个是符合他绕概念的习性而已。


Q

什么叫在概念里绕?

胡尧


没法把一个语言指向一个体验,只是把概念当概念,缺乏回到自己体验的过程,或者经历,或者习惯。他们把未加证实的,把自己根本不清楚的概念拿起来堆砌。这在“新时代”里面特别多,什么高灵啊,双生火焰啊,之类的。

 

你比如说“自我”存不存在?我们承认我们显性的或者隐性的意识念头都存在,这些都是人共同存在的体验,对吧?事实上,心理学家把这些打了个包,贴个标签,叫“小我”、“自我”,但你去捕捉它的话,根本抓不住,其实是一个幻。电影院屏幕上呈现的那一切,是真的还是假的?它既是真的也是假的。

 

事实上,自我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ing,是动态变化的属性。乃至于我们可以推导出所有的名词都不存在,一切都是振动的产物,没有静止的东西,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对概念有一些感官直觉上的默认错觉。我们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但这并不是一个科学无误的表述,这只是我们站在地球上的一个表述。我们其实很多时候活在一个错误的语言表述或编织的错觉与幻觉里。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在接近真实的层面上去体验到它。

 

很多人没有回到感官体验上,只是就概念论概念。它必须具体到你的实证体验是什么。




最重要是真诚到底


你要清楚你到底要什么,一直要探讨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一根筋地把一个东西追溯到源头,完全搞清楚,不要停步。问自己,这个是你真的想要的吗?我是这样的吗?我已经到了吗?

Q

你怎么看待人的情绪?曾经最困扰你的情绪是什么?

胡尧


情绪是人体的正常功能。只是大多数时候人们的情绪是被动激发,而非主动使用它。

 

大多数人的情绪,是事实≠预期时的应激反应。打个比方,它就像电脑里提醒各种软件冲突的提示信息。

 

我曾经最频繁的情绪是“刺毛”,易怒。回想起来跟家庭环境有莫大的关系,因为我爸就是这样的,性格复制过来了。所以“遗传”是广义的。教育的本质是自己做好,孩子自然就好。当自己有了觉察,有了自省能力,就是改变家族遗传“问题”的时候!

 

现在越来越柔和,刺毛的瞬间能够刹车,而且过去得快,一两秒钟,而且能立马反省自己有个什么角度。


Q

什么叫主动使用情绪?

胡尧


主动使用是带着觉知,在当下的情景中以利他的心,呈现一种情绪,让对方有所受益。具体可以了解一下葛吉夫是如何使用情绪的。


Q

如果说给很多修行的人建议的话,你觉得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胡尧


最重要是真诚到底。这个需要解释一下,意思是

你要清楚你到底要什么,一直要探讨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一根筋地把一个东西追溯到源头,完全搞清楚,不要停步。问自己,这个是你真的想要的吗?我是这样的吗?我已经到了吗?这些要自我检视。

 

对于求道者,或者想要终极领悟的人,这是一个真诚的建议。

 

在这个路上,如果能找到自己认可的老师,可能会走得快一些。也是看每个人自己的缘分。


Q

对你特别重要的老师都有谁?

胡尧


元音老人,心中心法的三祖。《王凤仪言行录》读了之后我特别有共鸣,当时看的时候高兴的又哭又笑。埃克哈特·托利也不错,他是用西方的语言讲禅宗的东西。拜伦·凯蒂《一念之转》也不错。还有丁老师。

 

如果人的好奇心或者脑洞太大,也是个无底洞。比如肯·威尔伯,他可能也是五号人,在追求全知的层面上可能走得很深,但在把握根本的方面可能还欠缺火候。

 

古老的经典《楞严经》和《心经》。《楞严经》是把佛法的根本见地说的最清楚的,等于是照妖镜,哪些是佛法,哪些是魔法。理解《楞严经》透彻了,反过来看身心灵,就会看得清清楚楚。


Q

你为什么选择推广丁愚仁老师的东西?

胡尧


他所说的和我内在的领悟很相应。我觉得没必要另外再建一个体系,就像宗萨仁波切说的,创立一个新的体系,更多是商业上的出发点。在根本的东西上,佛法或者丁老师也好,都是一样的。标新立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自我。


Q

你所做的事在商业上是怎么考虑的?

胡尧


我们尽可能淡化或者弱化商业的东西。因为这些事情是和人的心灵相关,人的心都是很敏感的,我既然把它当成我的事业来做,是要走一辈子的。目前能维持基本运营就好,后面让它像滚雪球一样自自然然地往下滚。


Q

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胡尧


是不是能像王凤仪当年一样救人的性,让人真正明白那个不生不灭的东西。如果大家能到了这个层面,这个社会就会很好了,个人的生活、生命,也会很好了。苦和烦恼,都不是什么事了。


Q

对未来会怎样去设想吗?

胡尧


也想也不想。事务层面上会去想,生命层面上就是来什么就是什么,没有非什么不可的东西。目前还属于一个“暂态”(暂时的状态)。如果能够真正彻底做到没有任何问题,那就不会想未来的设计,之所以会想,还是有过去带来的习气,比如对未来的担心、恐惧这些惯性,要把这些反转过来。


Q

哦,怎么反转呢?

胡尧


就是不断地看到它,因为我们对它做不了任何事情,因为你一旦想要去改变它,就已经和它陷入纠缠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时代的方法是用概念对治概念,用思想放下思想,最终只是一个玩具,而且是永远玩不完的玩具,但这个是商业上很喜欢的玩具。


Q

你说要把自己的天赋贡献出来,所以你是认同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天命?

胡尧


其实不完全,这样说会有误导性,每个人对使命/天命的定义都不同。埃克哈特·托利在《新世界》里说的很明确,他说人有两个使命,一个是内在的,就是觉醒,大家都一样,只是时间早晚;外在的话,就是在人世间生活,你自己想达到的外在的使命,这个更多是每个人自己赋予自己的。如果感受到了一些隐微的方向或者冲动,那就需要在这个自然的冲动上做一些事情渐渐让它显化。



作者:张涵予 @涵予大朋友。“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主编。透过对话的形式,听懂内在的声音。分享喜悦与启发兼备的故事与文字。







传递爱,传递光

本文由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原创完成

欢迎转发给更多朋友受益

谢谢您的支持!



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

共享生命之美|滋养内心的力量

保持独立精神|对自由一探究竟

生活之爱 生命之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