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景观之旅 | 一个典型的朴门生态农场长啥样?

刘云帆 户外教室实验室
2024-08-23
引子

在清迈的朴门学习是游学第一站,在夏初参加了一周的生态建筑课与两周的朴门PDC课程,算算在这个生态社区也生活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逐渐适应了没有空调、废物回用、露天淋浴、全素食、使用堆肥厕所等等的全生态生活方式。也在用朴门学习和景观设计的眼光仔细打量这个运用朴门理念建造的Panya农场,现在就来告诉你,一个热带的朴门农场长啥样?


文/刘云帆

图/刘云帆


心有野马,愿信步游疆


简介

Panya Project


Panya Project是位于泰国清迈,距离清迈城北60公里的一个生态社区,占地4公顷,前身是一片单一作物种植的芒果林。在2004年由Christian Shearer等人集资建立社区。目前社区有4位常驻的管理人以及三四名长期志愿者,负责日常管理与运转社区。Panya也是一个朴门教育中心,每年会定期举办朴门设计课程(Permaculture Design Certification,简称PDC)以及其他的相关课程。近十年的历史已经有400多位PDC毕业的学生,也有不少朴门界著名的老师比如Geoff Lawton, Richard Perkins都曾经来此任教。


社区成员

Panya Project


Panya的长期居民兼管理者是农场正常运转的重要元素,一个生态社区通常也是由不同方向,不同特长的人组成的,下面来说说Panya的社区成员们:

  • Lola,自然建筑管理

无敌妈妈“大族长”。英国人,艺术家和雕塑家,主讲自然建筑。住在Panya一年半,在社区跟非洲男友生了个小棕孩。上课的时候会把孩子放面前的地板爬,抹完泥巴去抱下宝宝,要兼顾教课,宝宝,管理panya,协助做饭,调动大家情绪,干各种活儿极其麻利,三头六臂的正能量无敌麻麻。最喜欢她的是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极富有包容心,能关注每个人的需求,是Panya社区的强力黏合剂。

  • Ben叔,菜园管理

英国人,有一张微笑的大叔脸,有机农业背景,园艺师与景观设计师,在英国和泰国实践永续农业多年,在Panya生活了六年之久。主要带我们的园艺课,种各种蔬菜各种树,实践堆肥,翻牛粪干脆利落。

  • Kyle 森林管理

南非人,典型的非洲人外形,真的是在夜里只能看到两排微笑的白牙。爆炸圈圈头,极为消瘦,话不多,但清晰而有条理。经常看到他沉默地在农场干活,或者帮Lola带娃。

  • Sam 动物管理

英国人,在中国大理生活多年,中文很好。由于做手工皂一级棒的原因,连“氢氧化钠”这样的中文词也能说。主讲动物管理和水系统,上课偶尔呈现游离状态,有时逻辑性会当场遭质疑,不过会咧着嘴微笑解释,人很温和。会去今年九月在湖南举办的朴门课上教学。


农场总体布局

Panya Project


朴门设计的理念中,有个原则是要根据功能的使用频率把用地布局进行圈层划分。也就是说,对那些越需要频繁去观察照看与管理的对象,就要安排得距离居住地越近。所以0层到5层会由居住核心区域逐渐过渡到菜园、堆肥厕所、动物养殖区等等,最后是自然荒野区域。在实际的场地中,圈层不可能呈现同心圆的形式,而是会根据地形、水系、实际需求等进行灵活变通。Panya除了社区中心与宿舍之外,还有很多零散分布的小型住宅,是长期管理者们的住房,它们形成一个个分散的零区。然后联系它们之间的道路以及道路两侧的一些公共建筑与场地成为1区,包括堆肥厕所、主菜园、淋浴场,2区包括稍远些的蔬菜园,育苗室,工作间,3区包括鸡舍、猪圈和食物森林,4区主要包括南侧的水坝和果林,5区就是Panya地界之外的芒果林和周边村庄的种植用地。

>>>> 位于1区的主菜园,紧邻厨房,新鲜采摘的蔬菜可以直接洗净入锅,我最常薅的就是罗勒啦,各种炒菜炒蛋都来上一点,香喷喷~>


生态建筑

Panya Project


大部分Panya的建筑都是泥土建筑,泥砖建筑的特点就是取材自然便利,又冬暖夏凉,还超级便宜,成为世界各地生态社区的最爱。


  • 社区活动中心

社区活动中心是Panya规模最大的建筑。建筑的南墙正对道路,立面的装饰有棵大树,是Panya的标志。一层是餐厅与教室,与开放式厨房相连。二层作为活动空间,包括小图书室兼放映室以及瑜伽平台。这栋建筑六年前建成,回收利用了旧建筑的部分泥土砖,总共使用了大约一千块砖。建筑主要依靠四周的墙壁承重,餐厅中间只有四根木柱子。教室是二层挑高的大空间,三面墙壁都有大窗洞口,带来凉爽的穿堂风。整个建筑外立面都经过抹灰处理,外立面呈现暗红色,门窗洞口的内侧则使用了较为明亮的黄色。内墙经过玻璃瓶手工剖光处理,摸上去更加细腻光滑。这种手工工序也是极为耗时的。



>>>> 建筑的南侧立面,面对道路的主出入口


>>>> 教室是一二层挑高的大空间,宽敞通透,雨季凉风阵阵


>>>> 大部分时候学生们围成圆圈上课,人多就席地而坐,很自由的状态


>>>>为了遮挡午后强烈的日晒,今年还糊上了西墙上部中间的大窗,中间添加了美丽的玻璃瓶,彩色的光线投射到教室中央既不刺眼又有意境。

>>>> 二层图书室:满满都是朴门的书籍,晚上大家经常在这里看纪录片


>>>> 二层开放瑜伽室:每天早上我在这儿里带瑜伽晨练,这里的吊床也是个午休的好地方


  • 宿舍

社区中心西侧不远就是两栋宿舍,来上课的同学们和志愿者就住在这里啦。建筑结构是混凝土的框架,一层有4个房间,四周墙壁用泥砖围合,有些简单的立面装饰。二层的墙壁则只是竹子编织的外墙。是一整层打通的空间,地板上床垫和蚊帐排排放。开始会有点不习惯,但是要是累了一天,还真是躺下就着。农场的猫们习惯晚上溜进宿舍依偎着人,如果蚊帐没弄好,它们会窜到你床上,我就曾被那只最肥的呼噜噜压在胸口,然后梦到胸口有大石………


>>>> 宿舍外观还是比较简陋的,屋顶连接着雨水罐收集雨水


>>>>宿舍内景和经常来光顾的呼噜噜


  • Lola家的房子

Lola家的房子是社区中最新,也是质量最好建筑。在今年4月刚刚建成,用了七百多块砖,耗时近九个月的时间建造完成,其间有大量的志愿者投入了工作。房屋立面与内部有很多艺术感十足的细节。走进房间,会感觉像进入了一个童话小屋。由于Lola是个雕塑家,所以墙面上有各种曲线形的美丽装饰,它们内部都是用连续的稻草混合湿黏土作为支撑,然后再加上泥土做成的。彩色玻璃的立面装饰也很惊艳,把它们安置在西侧的墙面上,会在午后投射下彩色的光斑,梦幻感十足。这种工艺也是需要先做好一个支撑的骨架,然后再固定好彩色玻璃,填充好黏土。完全手工的制作,耗时也是比较长久的。


>>>>Lola的家:其实外观还是很普通的


>>>>内部则充满了浪漫艺术的细节


>>>> 二层的卧室很通透,周边的墙壁都有不同的玻璃瓶装饰


  • 堆肥厕所

对于我来说,农场最需要适应的就是如厕问题啦。不过他们的堆肥厕所应该已经算是比较豪华的版本了。这个泥砖的厕所上层是四个房间用来便便,下层是四个堆肥坑,立面也很诗意地安装了彩色玻璃上去。为了防止粪尿混合产生异味,这个堆肥厕所鼓励只便便,完事儿之从大桶里舀出稻壳撒到下面就好了,的确是没有太多异味的,使用过程比较舒适。厕所一般只会开放两个房间,其余两个坑关闭进行堆肥生化作用,十八个月之后打破外墙取出就可以直接还田使用了(但据说还要用长棍搅拌促进生化过程,这个操作应该不会太愉悦)。嘘嘘的话,男生很方便,随便找个没人的草丛就可以施肥了,有一个专门为女生设计的Shepee,由于尿液累积存放有异味,所以使用过程并不是很愉悦。在适应了在草丛中解决个人问题之后,我的农场生活障碍就基本没有了。

>>>> 豪华堆肥厕所的外观,被来拜访我的朋友说是农场最漂亮的建筑

>>>>堆肥厕所内景:右边的大桶里面放着稻壳

  • 泥坑

作为泥砖建材原料来源的泥坑,几乎所有Panya的泥土建筑都出自这里。最初黏土量不够需要添加外面买的黏土,挖到深处时黏土量逐渐增加,就可以直接加入沙子和稻壳混合了。这种直接取材于自然的建筑方式还是很神奇的,除了简单的混凝土地基之外,所有原料都脱胎于脚下大地。


>>>>老外一进坑踩泥巴就很雀跃,放着音乐边踩边跳。做好的泥砖在太阳下面晾晒

水系统

Panya Project


  • 地下水源

Panya最幸运的就是水源不用愁,社区北部的井水可以用泵提升到南部小山上的过滤系统,就是这几个分别装了砾石、沙子、生化碳的混凝土罐子,井水依次通过时,水中及部分金属离子会被截留去除,净化之后供给露天浴室、厨房和各处的洗手池。


>>>> 这里的井水富含铁元素,所以刚刚提上来的井水都是红色的,最左边的储存罐也被浸得都是铁锈,井水依次经过三个过滤罐之后,储存在最右边的两个罐子里


  • 雨水收集

Panya有两处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社区活动中心、厨房以及宿舍屋顶的雨水,雨水经过具有截留阀的pvc管流入混凝土的存储罐里,不需要过滤,用来洗手或洗衣服,不介意的话也可以直接饮用,木有污染,雨水是很干净的。泰国雨季旱季分明,六月份到十月是清迈的雨季,这五个月期间的总降雨量可以达到1000mm左右,所以在雨季中,这几个屋顶平均每个月可以收集大约96m3的雨水。雨水罐需要每半年放空清理一次。社区南部的小山半山腰还有一处按照等高线关键点设计的水坝,用来收集雨水灌溉食物森林。但Panya的井水水源比较充足,这个水坝也就没有发挥出实际的功效了。


>>>> 连接厨房屋顶的雨水管。雨水管直接连通混凝土储存罐

>>>> 社区南部半山腰的小水坝


  • 灰水回用

朴门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减少废物,所以灰水(厨房洗涤用水、洗手洗浴用水)都是会经过处理再利用的。厨房的洗涤用水会经过油脂分离器处理,通往几个装满砾石的混凝土罐,经过三天的时间沉淀处理,流向一个小湿地池,溢流灌溉菜园。


>>>> 处理厨房灰水的小湿地:混凝土罐上以及小池塘边栽种着风信子、菖蒲、铜钱草等净化植物。


大家吃完饭是要自己洗碗的,要使用有机洗涤液依次把用过的餐具在四个大盆中洗刷刷,使用过后大盆中的水就直接就近浇灌植物了。淋浴室和各个洗手池的灰水直接就近排到香蕉圈或者小湿地里,喂养香蕉、芋头等喜湿的植物,所以在Panya是要使用有机天然的肥皂或者沐浴露的,以免化学元素影响植物生长。


>>>>碗筷要依次经过洗碗台四个大盆的洗涤和冲洗。浴室的水来自过滤的井水,直接流入附近香蕉圈


食物森林

Panya Project


食物森林就是种植可以食用的草本、灌木与乔木组合。同时种植一些可以吸引动物或者控制病虫害的作物。Panya的土地上原来都只是单一的芒果林,目前植物森林还在重点打造中。上层的植物有芒果、木瓜、红毛丹,中层植物包括桑树、咖啡、樱桃,下层植物有菠菜、花生、大麻、甜土豆、香茅、波斯菊等等。我们某天早上的种植实践就是在植物森林里面种树,用圈层种植的方法种植桑树和红毛丹的小苗,圈层最中间是果树,围绕着果树要间种一圈波斯菊柠檬草防虫,用来固氮和防虫,最后在圈外种植甜土豆。


>>>>种植的材料。完成的圈层种植,整个圆圈都要用稻草做好覆盖,防止野草生长


动物系统

Panya Project


在社区南侧的缓坡上有个鸡舍,由于之前的动物管理跑出国了,鸡死掉很多,现在只剩下三两只,还有两只嗷嗷叫的大鹅。所以Panya的动物系统不是很完善,现在正在尝试逐渐恢复。每天的剩菜会成为鸡的美餐。我们早上有一天的工作就是给鸡舍外围加一圈桑树小苗,希望它们生长成自然的护栏,成熟以后鸡也可以开心地吃结好的桑葚。猪圈位于社区东侧,由于农场都是素食,所以这里的猪猪其实只是宠物,他们吃掉社区的剩饭剩菜,身材苗条动作敏捷,健康活泼得跟狗狗一样。


>>>>位于社区南部的鸡舍,鸡很少。猪圈与超级活泼的猪猪们


生态社区居住有感

Panya Project


在生态社区住了一个月,最深的感触是,其实人类生存并且能够生活得自然健康,所需要的真的没有那么多。每天早晨五点多在鸟鸣中醒来,晚上十点前望望星空就入睡,吃菜园里的新鲜蔬菜与水果,身体前所未有的健康自在。回到城市后,和朋友在购物中心聚餐,洁白光鲜的大楼里面冷气十足,橱窗里各种昂贵的服饰鞋子,体贴的餐厅服务员不停地为你替换餐具,脑海里产生的第一句话是“What a huge waste!”。城市中的人们早已适应并且离不开这样的现代生活带给我们的舒适与便利。

同时,Panya农场也有一些让我困惑的地方,比如在仍然有很多食物还是要来源于外界购买,大部分的空间看上去很野,完全看不出设计的痕迹。有功效和有美感总是两个需要平衡的元素。虽然认同这样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但是说实话,如果长时间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我更愿意把它改善得更干净舒适些。比如道路系统的清晰化,厨房的卫生状况,女生嘘嘘厕所的整洁性,以及住宿环境的舒适度。一直在思考,能否把朴门的理念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去,创造出既有丰产功能,又兼备舒适与艺术性的农庄或者花园,这也是未来自己很想尝试的方向之一吧。


输入标题席小艾种帅小菜回复"目录"查看往期文章目录
投稿邮箱:shuailai@126.com
联系人:shuailai001
另外,回复[Z]试试,识得自然万物联盟在等着你。将自然教育融入生活美学将共建参与融入景观设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户外教室实验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