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年,我们在何家山的日与夜!”

益微青年 2019-07-27

事实上,我想这件事永远不会结束,这种缘分总会在某种时光回转之时,提醒我们,那些年,我们在何家山的日与夜!

作者 |  刘晓晨

2004年西部阳光行动志愿者

一个自由的培训师


此刻,我在长沙的酒店里撸串,然后发呆。

 

有小伙伴约稿,说分享一下当年支教的事情,其实对于这件事我是挺慎重的,之前在中国发展简报期刊上写了一篇公益十年的稿子,讲的是自己做公益服务这10年的感悟和反思,更多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一个旁观者,看着周围鲜活的面孔、时代的变迁,还有审视着自己内心的小波澜。

 

 14年前 

 

说起2004年的那次支教,当时是我们学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西部之窗协会和西部阳光行动合作,在母校20、30个学生之间挑选一个,和北京市其他几所高校的另外几个同学一起去甘肃。


印象很深的是,协会会长广兆兄(现为益微青年理事)是个很认真的人,组织了笔试、面试和心理测评。在激烈的竞争中,从来没有中过彩票的我居然被选上了,成为全校唯一一个去西部支教的大学生。

 

其实说到中国的志愿服务,真正让公众能够形成概念的,还是2008年奥运会,京志愿者的微笑这张名片,让大家觉得做公益服务不是件小众的事情,在那之前,你和别人讲做好事但是不给钱,别人肯定会表面夸你真了不起,心理却是呵呵哒。


当年,在我们学校的食堂里,有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我的一个同学的女朋友和他讲,学校里有个傻瓜,大寒假,不在家休息,要去农村支教。刚好,当时我就坐在他们对面,气氛有点诡异,不过后来我也没太放在心上,估计那个姑娘也早就忘记了这件事。

 

今天,你说自己要去做志愿服务,至少大家都不会陌生,也不会觉得你是傻子,所以从这件事上来看,公众的意识提升还是蛮明显的嘛!哈哈。

 

 我的队友们 

 

其实,我是一个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的人,差到什么地步呢,就是上了初中,我还没有学会系鞋带,我的同学有很多都是很有爱的小朋友,他们有时候看到我的鞋带开了,担心我摔倒,居然会帮助我系鞋带


而且我那时候喝奶、喝饮料基本都会撒在身上,所以身上总会有一股奶味。


但是,那次甘肃支教,我却被选成了队长,这事现在想来,我觉得我们主办方真是心大,也不怕我整个团队拐丢了。


幸好我们团队里有经验非常丰富的志愿者老朱,他在那次之前都去过几次项目点了。我记得当时在绿皮火车上,我们赶上春运,一直站着,等到陆续有人下车才回到座位,但是因为年轻人们聚在一起,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好开心。

 


请允许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可爱的队友:

 

董文蔷,相信很多西部阳光的志愿者都认识她,之前来自陕西小程队,内蒙人,性格很豪爽,她和她先生属于典型的阳光爱情,因为晓东也是咱们西部阳光的志愿者,他们现在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定居在北京,文蔷现在空闲时间,写写绘本,是一个有梦想的全职妈妈。

 

张惠雯,是文蔷和老朱在传媒大学的同学,典型的女汉子,学习强悍,性格强悍,想法强悍,毕业后在北京待了几年,后来回福州,当银行行长去了。

 

老朱,是何家山队的老志愿者,而且他学摄像的,在团队里贡献比较明显,当年的老朱是个小鲜肉,长的眉清目秀的,现在吧,就比较威武雄壮了。当年他在绿皮火车上和我们说,他要把热血就洒在西部那片土地上了,让我佩服了好久好久。

 

王兔子,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当年去何家山的时候医术还不够精湛,估计连包扎都没学明白呢。后来在医院当了实习生后,功力大增,现在已经是骨干大夫了。我这几年身体不舒服,找不着靠谱大夫的时候,都直接咨询她。

 

小杨、小赵、健华还有李峰,是团队里年龄相对比较小的伙伴,分别来自民族大学和农大,大家性格各异,那次支教后,偶有联系,后来就很少接触了,但是生命里那段印记,任谁都不会抹去,李峰当年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就是他拿了块肉,和书记说  书记请收下,这是我们的心。当时他说完后,全场真的足足安静了三分钟。因为是蜜汁尴尬啊。

 

 几个片段 


| 交通 |


说到何家山村,海拔有点高,其实离兰州并不远,但是即使不算遥远的距离,仍然让这个村庄与城市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当年我们从何家山村往兰州走的时候,只有村里经营的那种小巴车,而且每天固定的点才会开,一天也没有几班。


有一次,我们去兰州,车子里摇摇晃晃的塞满了人,这些志愿者当时在车里以各种身形扭动着,基本上都快成折叠形状的了,等到站,有志愿者因为太难受,忍不住,哭了。



每到冬天,大雪纷飞之后,村子的交通状况就更糟了,长时间的大雪封山,使得路面打滑,在绵延几百米的山路上,错身过车都是很危险的,有时候一个弯道没拐好,就是致命的,因为这不是国道,山上的路两边是没有围栏的,我估计志愿者都没敢告诉自己的父母这些事情,不然肯定担心的够呛。

 

| 春节夜晚 |


春节来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洋溢着过节的氛围,我们这些远在异乡的志愿者经过这些天的相处,此刻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兄弟姐妹,大家坐在办公室里,围着火炉,烤火,吃花生,喝酒,好多年没说的秘密,这时候大家都会托盘说出,然后心,就更近了。


其实在当下,不管之后的人生路有何迷茫,此情此景,小伙伴们都是深情相依的,这种情分,很难言明,它会在很多年后的某个夜晚对你一击即中。

 

就好似,那时候,我们晚上看夜空,甘肃夜晚的星星那么明朗,所有轮廓清晰可见,而后很多年,都未再见那样好的星空了。

 

| 休闲娱乐与美食 |


村子里的青年们也会想办法给自己找乐子,在村子里搭建了文化中心,会放音乐,跳迪斯科,大家随着韵律舞动,虽然并不专业,但是也跳的很开心。要么就是打打牌,消遣下时光。


甘肃其实是有名的美食之地,这个何家山村,我在去之前,脑子里还想的是希望工程的画面,会觉得异常艰辛,但是其实真的去到那里,总体感觉还好,村民们家里一般都是1-2个孩子,没有人生太多,而且也很重视孩子的教育

 

当然,村子的贫富差距是有的,个别村民家里的确是非常艰难。美食,是我们那次的惊喜,比如烤洋芋,西北地区的特产,考出来外焦里嫩,好吃的紧,那时候白天讲完课,就盼着回屋子里要点烤洋芋吃。


而且这里的辣子也很香,村民们会琢磨美食的做法,比如把兔子抓回来,配上类似麻辣烫的底料,煮着吃,无比鲜美。


真的,其实这个世界上的美食,大部分时候都是不经意的时候遇到的,充满惊喜与感动,而且可遇而不可求。我们透过他们对美食的分享,其实能够看到这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那种热爱与物质无关,与贫富无关。

 

 孩子与老人 


如果这个世界上,给你一副画面,你觉得什么最能打动你?一千人眼中应该有一千种答案。而我却认为是老人和孩子的眼神,孩子的眼神,清澈无邪,仿佛透到你心底,而老人的眼神浑浊有泪,风烛残年,饱经风霜,却透着对生命智慧的解读。而在何家山的那30天里,我们经常看到那些孩子,那些老人。



我们到达何家山村的那天,全村的人们都来接我们了,对于我们这些从没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讲,有些受宠若惊,同时也觉得自己何德何能,唯有在这里好好表现才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所以我们一路走着,一路鞠躬,心里早就被震撼了。


在我的印象中,有很多很多可爱的孩子,你对他们好,他们就加倍报答你,小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我每次去到学校,小朋友都会扑过来和你打招呼。


有个小姑娘,特别有志气的样子,我和她说,你以后可以考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呢。她点了点头,而且特别笃定,仿佛我说的话给了她很大的力量。


后来我和其他志愿者朋友聊天,他们都保持着和村子里孩子写信的习惯,肯定大家都有和小朋友们之间温暖的小故事。

 

在我们离开何家山那天,全村又去送我们了。有个老人,70、80岁的样子,一直和我们说:孩子,回来。其实这件事现在想想还是会流眼泪,果然14年了,我们没有组团回去,但是其实心里一刻也没有忘记过我们的生命曾经和这个叫做何家山的地方发生过联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们团队里的文蔷和老公于去年十一期间对支教点进行了回访,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种回归,是对我们这个时代心灵的一种回归。

| 回访纪录片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603ofjux6&width=500&height=375&auto=0


前几年,有个当年何家山的小朋友考上了兰州的一所大学。一直资助她的就是我们队里的老朱,当年老朱自己还是学生,但是他一直坚持资助孩子们。


后来,这位小朋友来到北京,想感谢老朱,但是老朱没有露面,他说不希望孩子这辈子忘不掉这件事,不希望她心里留负担。


其实我们队伍里的人真的都超级有爱,你看老朱这么一米八几的汉子,但是心思这么细腻的为人着想,就是很让人感动。我当年还拐跑了他一件羽绒服。

 

不过我也做了件靠谱的事情,就是代表老朱陪着小朋友在簋街吃了顿饭。聊了聊何家山,聊了聊那些熟悉的名字,那么熟悉的面孔和他们的故事。

 

事实上,我想这件事永远不会结束,这种缘分总会在某种时光回转之时,提醒我们,那些年,我们在何家山的日与夜!



本文转自作者个人公号

刘小农和赵大福


//西部阳光V行动15周年系列故事//

“EV让我回到了十年前那个青春激情的岁月。”

“我带给孩子们欢乐,孩子们带给我澄澈的心。”

蓦然回首,距离第一次支教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


//更多故事//

那天刚好是我的21岁生日,这简直是最棒的生日礼物

那些有故事的大学生,清明假期都去哪了

正义:那是我可以吹一辈子牛的事

晓雯:全职公益第四年,差点跨不过去的坎。


图 | 西部阳光V行动历届团队

编辑 | 渊亭

责任编辑 | 哈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