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门课20年常上常新,她是怎么做到的?

坚守讲坛的 中山大学 2024-03-07



前不久,中山大学药学院迎来20周年院庆。学院在院楼走廊精心布置了一面照片墙,里头满是药学院自建设以来的诸多荣誉和先进人物及事迹。一张张照片,如珍贵的贝壳,串出一条熠熠生辉的项链。


这其中,有一组照片颇为吸睛。那是药学院专业必修课程《生物化学》的结课合影。时光荏苒,从2003年到2023年,二十张照片见证了这门课程从完善到成熟到培育出无数优秀学子,照片上有一个人也慢慢从青葱年少到和蔼可亲,从未缺席。她就是黄志纾教授


在黄志纾教授办公室的书柜里,满满都是各类奖状


01

用20年,上好一堂课


“这是学院颁给我的20周年忠诚服务奖,我是2003年,药学院刚建设那会儿就过来了。”见我们对她办公室内书橱中摆放的奖状、证书感兴趣,黄志纾大方地一一给我们介绍。其中有一份,是她主讲的《生物化学》课程获评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的证书。


中山大学药学院颁给黄志纾教授的“20周年忠诚服务奖”


2003年,在美国完成药物化学博士后训练的黄志纾,回到中山大学药学院任教。“这门课之前主要是针对医学、生命科学等专业,学院知道我有化学学科背景,就安排我来上。”从那时起,黄志纾就开始探索,怎样在课上把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讲清楚,打造出具有药学学科特色的课程


中山大学药学院的《生物化学》课程来源于1989年古练权教授率先为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生物化学》课程。黄志纾接手后,结合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了课程体系从无到有、提高和完善的过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集教材、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琢磨如何上好一堂《生物化学》,黄志纾带领团队坚持了20年


2020年,《生物化学》课程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生物化学》课程获评第八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


在教材建设方面,2000年,古练权教授编写了第一部化学及相关专业用《生物化学》全国统编教材。在这个基础上,黄志纾仔细梳理知识脉络,结合药学的学习重点,作为主编之一,对第一版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市面上已有的教材不符合药学学科的学习特点,要把这门课上好,我觉得还是要有适合我们药学学生的教材。”


三版教材


经过8年的实践与积累,第二版教材于2011年出版,它更加适用于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2017年出版的第三版教材为“互联网+”新形态教材。教学团队主编的这三版教材,共计印刷25次,累计印数超过10万册。先后入选“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目前团队已完成第四版教材的修订校对工作,将于2024年初正式出版。


然而,课堂授课并不是站在讲台上拿着教材对着学生照本宣科。


黄志纾认为,学生来课堂上课必须要有所收获,应该学到课本外的知识,得和自学教材的收获不一样。



为保证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课程开始,她会先用关键词、流程图带大家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课程最后,组织随堂测试、给出探究题,推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研讨尽快掌握难点和重点。“我们通过抽签来决定哪个学生回答,所以要求每个人都要懂,抽选学生的表现就决定了这个小组的分数。”黄志纾说。


这是一门常上常新的课,黄老师不断创新课堂设计,以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全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实践、创新思维”的能力,对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和继续深造产生重要影响。教学团队曾指导近2000名本科生开展“生物化学专题论文”研究活动,形成370篇专题论文,培养的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种竞赛中屡获佳绩,发表科研论文超30篇


黄志纾(一排左五)参加药学院2017级本科生《生物化学》优秀专题论文报告会


药学院副教授陈硕斌曾是黄志纾的学生,从“学”《生物化学》这门课到“上”这门课,见证这门课从最开始的“讲通讲透”到“专题讨论”“推文分享”,再到后来的“翻转课堂辩论赛”,不断出新出彩。


学生都很有才华,关键是老师怎样去引导和激励他们。



黄志纾力求做到每年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总能学到新东西。比如探究题的设置,她总会将课堂知识融入当下热点,例如诺贝尔奖研究、疫苗冷链、鸡蛋生熟转换争论等热议话题,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做到“不仅要懂,还要会用”。


2015年,黄志纾(中间)带领陈硕斌(左一)和2012级博士研究生刘慧云(右一)参加在法国召开的学术会议


药学院2022级直博生林钰薇,在本科期间就曾上过这门课,现在是这门课的助教,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生物化学》在我眼里就是整个药学院最好的课程之一。黄老师亲自制作的课件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而且看起来很有条理很舒服,让你愿意主动去学。”



20年来,《生物化学》这门课,经过黄志纾多年的打磨,已成为了药学院口碑和质量最好的课程之一,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适用于药学、化学及相关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案、教学方法、试题库、拓展学习资料库等。


然而,无论有多少教学经验,多少教学成果和荣誉奖项,她都相信还能做到更好。2019年,教学团队开始尝试制作慕课;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课程迅速在中国大学MOOC、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上线,首次上线选课人数就超过5000人,获广东省线上一流课程、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目前,课程已先后在多个平台上线,惠及不同学生群体。


2003级《生物化学》课程师生合影

2021级《生物化学》课程师生合影


02

学生和老师的“双向奔赴”


一名好老师,心里总是装着学生。到今天,黄志纾在《生物化学》的讲台上已经20年了,但仍坚持每次课前都花至少半天认真备课,“每一届、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尽管是上同一门课,我也会考虑图片、案例是否需要更新,对这群学生来说有哪些是没有讲清楚的。”组建教学团队后,她更是假期都坚持开集体备课会,“开学季各种事情比较多,那我们就提早到暑假开备课会,一般是7月一次,8月一次。”备课中,会把一学期的探究题、阅读文献等材料,都提前讨论选定,开学就把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


从备课、教学到作业批改,黄志纾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每一处细节都严加把关。“学生交上来的报告,黄老师会要求我们任课老师认真看每一份并亲自打分,有疑问要一起讨论,最后取平均值。”陈硕斌说,黄志纾对学生要求严格,同时非常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希望能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学生送给黄志纾教授的礼物


“黄老师指导我们改论文的时候,同样非常细致,会逐字逐句修改,还会跟我们耐心解释为什么这样改。”林钰薇说,跟着黄老师总能收获很多。她大二时就因参与科研微项目来到黄志纾的课题组,因为勤学好问、积极上进给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大四保研阶段,她对未来规划拿不定主意时,接到了黄老师打来的电话。“她很有潜力,很合适做科研,我真心希望她能继续读博深造。”黄志纾的信任和期待大大鼓励了林钰薇,在她迷茫时为她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黄志纾与林钰薇的合影


林钰薇只是黄志纾开导的众多学生中的一位。在担任本科班主任期间,黄志纾每学年都抽空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在学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给出过来人的建议和帮助。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很有想法和追求,有自己的特点,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况才能真正帮到他们,做到因材施教。”



“即使现在多了一层‘同事’的关系,黄老师也永远是我的老师。”陈硕斌说,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自己有幸成为药学院第一位本科期间发表SCI论文的学生;如今他已是《生物化学》的任课老师之一,但他每次上课,黄老师只要有空就会过来旁听,并在课后给出专业的教学意见,帮助他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黄志纾的学生给她的教师节贺卡


“对老师有说不完的感谢”“黄老师真的是个对学生很公平公正、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在科研上治学严谨的很好很棒的老师”……黄志纾的学生对她好评如潮。私下里,不少学生喜欢称黄志纾为“黄奶奶”,因为黄老师总是耐心温柔,亦师亦友。学生真心感激她的付出,毕业后也会跟她保持密切的联系,节日的问候总是如约而至,还会和她分享人生的重要时刻。这是师生发自内心的“双向奔赴”。


03

数十年如一日热爱教学


“为什么做老师?我爸爸也是老师,小时候耳濡目染,有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吧。”黄志纾将自己走上讲台的原因归结于一种“原始的兴趣”,她回忆道,除了父亲的影响,小时候因为成绩好常常在班上领读、协管纪律,慢慢就产生了对教师的职业兴趣,“从小就想成为好老师”


在黄志纾的书柜里,有一本纪念册,是她的导师古练权教授退休时学生制作的,收录了古练权指导过的每位学生的信息。她指着照片上青涩的自己说,“当年,古老师在学业上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建议,对我后来走上科研和教学的道路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在导师的鼓励下,黄志纾在成为大学教师后,一直鞭策自己追求卓越。“黄老师培养的学生十分优秀,活跃在药学研究领域,其中许多同学已走出自己特色研究道路,成为优秀的青年学者。”陈硕斌说,还有不少像他一样追随黄老师的教导,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


药学院老师和毕业生合影(二排左一为欧田苗,左二安林坤,左三黄志纾,左四古练权,左六顾琼)


黄志纾能带出好学生,也能带出好老师。在她的栽培下,陈硕斌如今是药学院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也体会到了更多作为教师的不易。


“科研是讲给懂的人听的,教学是讲给不懂的人听的。教学并不比科研容易。我很幸运,能得到黄老师的引领与指导,能更早发现自身不足。相比之下,很多青年教师想改进、提升,往往很难找到方向。”



陈硕斌说,他取得的进步和成就都离不开黄志纾的关心和指导。


黄志纾获评“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躬耕数十载,桃李满天下。即使快到退休年龄,黄志纾对教学依然热情不减。“退休后打算参加‘银龄计划’,去偏远地区支教,发挥余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她笑着说,眼里的坚定闪闪发光。在她身上,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并非一句空话,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与坚持



黄志纾教授简介



黄志纾,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现为全国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药学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面上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通讯或第一论文110余篇。多项中国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参与编写《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 of Nucleic Acids》等教材和专著。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和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曾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中山大学不断加强卓越教师培养,引导教师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为表彰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学校组织了第十一届校级教学名师评选工作,10位老师获“中山大学第十一届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在今年教师节,学校举办表彰大会,旨在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营造热爱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我们特推出“教学名师”专题报道,通过讲述中大名师的故事,发挥名师的榜样力量,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弘扬教育家精神。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药学院

采访:方东妮 刘钧陶 饶羽洁 邱清萌

文案:方东妮 饶羽洁 刘钧陶 曹欣言 邱清萌

摄影:刘钧陶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排版:方东妮

一读:刘俊鹏

初审:邱清萌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门课20年常上常新,她是怎么做到的?

坚守讲坛的 中山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