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卫星:和平统一台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我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政策回顾(四)

统一之声 2023-12-23

欢迎收听

您可以点击本页面右上角三个小点的图标,从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左下第二个功能——听全文收听本文。


和平统一台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

——我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政策回顾(四)

关于两岸商谈问题

第23条缓和两岸局势,“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两岸间的敌对状态,是历史造成的。早日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是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了实现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庄严承诺,70多年来,不管台湾地区执政权怎么变更,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始终追求通过协商谈判实现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多次重申政治商谈主张,为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创造条件。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大陆方面认识到两岸一时还不可能直接举行和平统一谈判的情况下,率先提出通过商谈,正式结束台湾海峡的军事对峙状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中写道:“如果我们还不尽快地结束这种分裂局面,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我们何以告慰于列祖列宗?何以自解于子孙后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炎黄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1991年6月,中共中央台办负责人受权谈话,首次正式向台湾方面倡议先举行“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谈判,并建议以此带动其他方面的谈判,消除相互敌对和相互伤害,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为此,我们尝试过进行民间性的两岸事务性商谈。之后,我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反复说明:“进行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谈判并达成协议,两岸共同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只要台湾不搞分裂、外国势力不干涉中国的统一,就不存在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的愿望就能得到充分满足,两岸关系就能大步向前发展。”

几十年来,大陆方面竭尽全力,不断为早日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创造条件。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委托曹聚仁等向蒋介石转达的六项和谈内容方案,提出将福建厦门与金门可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之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1979年元旦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陆续在沿海建立了台湾渔船停泊点和渔民接待站,为台湾渔民探亲、渔船避风、加油、补给提供方便。

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陆单方面停止向台湾本岛和金门、马祖诸岛空飘、海漂宣传品;撤销了福州军区,把福建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并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成为对台经贸合作的重要基地。“我们如果对台湾有敌意,有动武意向,那么福建地区绝不会只保留有限兵力,将会有两个、三个,甚至十个军的兵力部署”。以后,还专门铺设了由福建同安接引汀溪水库为金门供应淡水的输水管道,于2018年8月5日正式向金门供水,使得“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从愿景变成现实。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再次呼吁:“为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作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会见洪秀柱时再次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也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国共两党可以就此进行探讨。”

第24条“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调整了原来提出的中央与地方谈判的方式,提出“中国政府同台湾地方的负责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倡议第三次国共合作”。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在会见外宾谈到两岸谈判问题时就指出,“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提出“中国政府愿意同台湾地方的负责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

20世纪90年代初,江泽民提出“就两岸正式谈判的方式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讨论。”1995年1月,根据台湾地区内部形势变化,江泽民正式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用两岸谈判对谈判主体作了定位。2000年台湾地区政党轮替后,大陆再次强调,愿意和一切反对“台独”、支持统一的党派和人士举行谈判。台湾不管谁当权,只要他坚持一个中国,我们都欢迎他到大陆来,我们也可以到台湾去,实现双方高层对话与谈判。近年来,习近平多次指出:“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

这充分表明在两岸谈判方式上,大陆方面会充分考虑到台湾的政治现实,照顾到台湾当局、各党派的利益和关于平等谈判地位的要求,在谈判主体的资格认定上,始终采取务实的平等谈判方式,共议统一。只要台湾当局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不以“国与国关系”来定位两岸关系,祖国大陆在两岸的政治定位上会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也有可议的空间。大陆重申两岸对话与谈判,不提中央对地方谈判,没有谁被谁“矮化”“边缘化”“地方化”的问题,也不存在大陆“吞并台湾”“消灭台湾”的问题。

第25条“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参加”。这是我党历代领导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的一贯态度。尽快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并吸收各界人士参加,也是我党的一贯政治主张。关于这点,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的讲话和官方的文件中到处可见。

特别是自1987年底长达30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接触与商谈形势出现新的情况,江泽民提出:“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在两党商谈之前,同各个党派、团体切磋议案,共商国是;在商谈之中,及时通报情况,交换意见;甚至在参加会谈的代表中,也可以吸收其他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

之后,我党反复重申:“对于台湾省的任何团体和个人,只要是真正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三通’和交流,我们都愿意与之接触,进行讨论”。“谈起来不一定就谈统一,可以谈各种方案,大家来讨论。台湾各民众组织、党派都可以参加讨论。至于台湾其他党派、组织,我们都可征求意见,欢迎他们来,我们也可以去,集思广益各方面的意见,大家来比较,看看哪种方案可行”。

特别是在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际,习近平提出了两岸民主协商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等主张,让两岸民间力量得以更广泛地参与到协商谈判之中。

这表明我党在处理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问题上,始终发扬民主,和各界代表人士进行广泛接触,交换意见,尤其是吸纳台湾地区各党派、团体和代表人士、台湾民众一切合理可行的要求和建议,共同推动两岸和平统一进程。大陆真诚地欢迎台湾同胞、各界人士、民众团体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是。

第26条“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海峡两岸和外部形势变化,中国共产党将国共谈判发展为包容性更广、现实性更强的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提出了分步骤谈判的设想。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在著名的八项主张中重申举行“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谈判,并提议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2008年8月3日,贾庆林提出两会商谈“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精神,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务实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推动两岸协商谈判不断取得进展”。

1991年12月,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先后与台湾地区的海基会成功地举行了2次“汪辜会谈”和数次经济性、事务性商谈与对话。两会代表于1992年11月在香港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所谓“九二共识”。2008年到2016年,两岸相互信任初步建立,“两会”制度协商取得切实成果。9次国共论坛达成140项共同建议,11次两会协商达成23项协议和多项共识,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

之后,国台办《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中重申:“两岸协商谈判可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方式可灵活多样。我们愿意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解决两岸政治分歧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我们也愿意继续推动由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的代表性人士开展民主协商,共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大计。”

两岸先谈起来,总比不谈好。两岸中国人的谈判,始终有着广阔的空间和余地。只要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谈起来,谈判的日期是开放的,谈判的地位是平等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到双方均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这充分表明了大陆方面向台湾方面展现的善意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27条“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就提出了这一重要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不管什么话题、什么要求、什么方式,都可以开诚布公地谈。“可以谈国家统一问题,也可以谈两岸关系中的重要问题,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问题。”有问题不怕,只要能提出来,大家共同商量,多沟通,多讨论,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之后,我党多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无论什么人在台湾当权,只要他们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摒弃‘台独’主张,停止‘台独’活动,两岸关系即可展现和平稳定发展的光明前景”,包括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平等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共同构造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碍。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

为此,大陆方面持续推动两岸不同形式的协商谈判,从最早的事务性商谈、两岸事务主管部门交往磋商,发展到正在积极推动尚未实现的两岸政治谈判、两岸民主协商。每次商谈都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如1986年举行的两航谈判,开启了两岸公开接触与商谈的序幕;1992年两岸两会在香港会谈并形成的制度化平台,对解决两岸关系中的实务问题和扩大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提供了有效保障;2014年的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会面商谈,开创了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联系沟通的新模式;2015年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第四次商谈,促成了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为两岸关系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无数事实证明,接触总比不接触强,谈总比不谈好。

这充分说明,我党对进行两岸对话与谈判始终抱有很大的诚意,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分百的努力。我党的主张,一无逼人之志,二想台湾人民所想,三采务实可行之做法,四对台湾人民表示充分的尊重。唯有博大的胸怀,才能广纳群言,博采众长,能够担负起完成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

第28条“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共同维护台海和平与安全。”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已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严重障碍。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思想文化交流的日益紧密,1995年1月,江泽民重申,举行“正式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的谈判。2004年5月17日,中央台办、国台办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提出:“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平等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共同构造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2004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提出:“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共同维护台海和平与安全,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再次呼吁:“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与马英九会见时提出:“设立两岸热线有助于双方及时沟通,避免误判,处理紧急问题。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可以先建立起来。”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为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展开政治谈判创造有利条件,形成两岸新型军事关系,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逐步化解对立,促进和谐,共谋中华民族发展大业,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奠定坚实基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第29条“要让也让给咱中国人”,“中国人要帮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70多年来,海峡两岸就像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引用《长恨歌》中“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所形容的那样,是割舍不断的。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都是中国人,共同利益多于外国人,自家人的“家务事”总比“外事”好商量。1978年5月,邓小平会见客人时说:“对自己国家统一的问题,我们怎么能够不关心,不急于解决呢?我们很希望能早日解决这个问题。”2003年3月,胡锦涛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与台湾代表团语重心长地讲道:“中国是两岸同胞的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两岸合则两利、通则双赢、分则两害”。

习近平多次指出:“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只要台湾当局将眼光放远,不为自己的私利所想,不被现时的分歧迷惑,两岸关系就能超越困局,开辟出一条宽广的和平统一之路。只要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双方都有“合”的诚意,大陆方面还可释放更多的善意,一定能找到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让“两岸一家离”变成“两岸一家亲”,彻底终结非打即骂“两岸一家仇”的敌对状况。

和平统一之后,台湾地区将永保太平,民众将安居乐业。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制度更加完善,台湾经济将以大陆市场为广阔腹地,发展空间更大,竞争力更强,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稳定通畅,创新活力更加生机勃勃。

关于两岸领导人交往问题

第30条“欢迎台湾当局领导人以适当身份来大陆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中国的统一这件事,要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决定。两岸的领导人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做这件好事情,这在历史上是要大书特书的。正因如此,1981年10月9日,时任总书记胡耀邦提出:“邀请蒋经国先生、谢东闵先生、孙运璇先生、高魁元先生、蒋纬国先生、林洋港先生,邀请宋美龄女士、严家淦先生、陈立夫先生、黄杰先生、张学良先生,以及其他各位先生,邀请台湾各界人士,亲自来大陆和故乡看一看,愿意谈谈心当然好,暂时不想谈也一样热烈欢迎。”

20世纪90年代初,杨尚昆在会见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时表示:“如果李登辉先生下决心请我去,我就去。蒋经国在世时,我就捎过这样的话。因为我同他是同学。只有沟通,才能达成共识,建立互信。”江泽民代表中共中央也多次发出邀请:“欢迎台湾当局领导人以适当身份来大陆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先来看一看,也可以来交换意见。我们都热情欢迎,以礼相待。”

这表明双方领导人完全可以适当身份见面。海峡咫尺,殷殷相望,总要有来有往,不能“老死不相往来”。

在两岸政治家的不断推动下,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5月5日至5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到大陆进行历史性访问。国共两党领导人发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成为两党共同政策纲领,建立了政党定期沟通平台。这是自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60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首次历史性会谈,翻开了两党交往新的一页,奠定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一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向国际社会显示了中国人民有智慧、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共同谋划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

在此基础上,自2008年以来,两岸政党交流对话常态化发展,国共两党定期举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会商谈制度化推进,2008年至2012年,共举行8次领导人会谈签署18项协议。两岸城市交流全面展开,大陆各省区市主要党政领导赴台交流参访,台湾地区的县市长也登陆来访。民间政治对话开展,大陆派出高级别学术代表团赴台参加学术研讨会,首次在岛内就包括政治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进行综合性研讨等。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习近平指出:“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他们的握手被称为“世纪之握”。这次会晤将两岸政治互动推向一个新高度,为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确定了方向,为未来两岸高层交往树立了典范。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为两岸同胞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基础、路径和目标,对两岸关系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王卫星,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来源:《台海研究》2023年第3期
编辑:王博
审校:许波、骆凡


END



往期推荐

王卫星:和平统一台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我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政策回顾(一)

【关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十届一次理事大会召开 王沪宁出席

【足迹】回望8年来时路,反“独”促统不停步!

地震无情 大爱无疆——中国侨胞为摩洛哥抗震救灾积极贡献力量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统一之声


喜欢就“”和“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