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门“超级课程”


近日,我校体育工作部首批跨学科创新课程《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被普林斯顿大学《超级课程—未来的教与学》一书收录,被誉为具有重大突破的教学案例。



《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以运动体验为主线、将多学科知识融合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切入点,在任务驱动的团队动手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跨学科思维能力及跨学科素养,在提升学生创新创造力上效果显著。课程共有八期,由我校体育工作部宋爱玲、电气学院张血琴、力学学院朱志武、机械学院杜润及经管学院蒋玉石五位老师组成的跨学科教学团队授课。2020年该课程获得国家首批一流课程认定。

▲ 课程教学团队(从左往右):

杜润、宋爱玲、朱志武、张血琴、蒋玉石


《超级课程—未来的教与学》一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肯·贝恩教授的最新力作,全书共17章,收录了贝恩教授在美国、中国、新加坡各学校走访时收集到的具有重大突破的教学案例,其中包括美国哈佛大学、欧林工学院、西北大学及新加坡杜克国立大学等多个世界名校。我校《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的案例列在第十章,着重介绍课程跨学科的学习。



2015年和2018年,贝恩教授曾两次访问西南交通大学,在校期间为全校师生做了近20场报告,反响热烈,有力推动了我校“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他一直关注着我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并在书中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生动展示了我校近年来跨学科教学改革的成效。




更多课程相关内容



回想这门课程,在构建之初几位老师也是煞费苦心,作为一门面向未来多学科融合的创新课程,整体设计需要重点思考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将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与再建构,即建立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关联点,使得原来各学科相互独立、相对封闭的知识开始彼此开放和融合;

2、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3、哪些核心能力、素养是学生面向未来最需要的,如何来评价;

4、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主动进行自我探究。


基于以上思考,五位教师找到了运动这条主线,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运动相关联,并在真实的运动情景中利用多学科知识去发现问题,将多元认知折叠来解决复杂问题,而要解决的问题则通过团队动手作品创造的形式予以呈现,找到了多学科有效融合的破局点。


▲课程跨学科融合思路


接着共“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内容模块化处理中思考设计,如:体验板块,通过问卷星让学生来参与设计;动手实践环节涉及的软件工具、小组作品呈现形式,学生可自主选择;完整的Rubric分析型和整体型评价量规让学生有效参与到互评中……通过关键模块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让他们感受自我选择的权力,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真正让学生通过以自己为中心的方式去学习,而教师的角色则是学生身旁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关于运动项目的问卷调查统计


最后再通过PBL(基于项目的学习)+任务驱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让聚光灯照在调动学生对未知探究的热情上,激发内在动机,主动去自我学习。



同时在体验运动、完成任务清单、实现产品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将课程的“3+3”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三种思维:批判性思维、成长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三种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掌握可迁移的知识与技能能力、创新能力)融入其中,实现教学目标。



这样以运动为主线、多学科融合并将理念先导、实践引导、方法指导、评价主导的课程脉络清晰的架构而出。学生通过自己和团队利用跨学科视角和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在体验、思考、研讨、探究、设计、动手实践、汇报等各环节中自主探究,兴趣不断被激发;在发现问题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团队协作的动手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脑洞大开,全情投入,他们的思维正发生着改变,思维改变的同时能力在增长,而能力的增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函数关系,而是当学生站在能力提升的台阶上时,连自己都无法预料会创造出多么精彩的学习成果,他们创造着无限的可能!


▲乒乓球发球机解构、分析与改进——思维的拓展

 ▲学生主动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而学生创造的作品真的是让我们难以想象!有运动商业计划,有手机app,有针对不同身体部位设计的训练器械,也有机器人创意,形式多样,但都紧扣现实需求且富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情感!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缘起的创想——马拉松专业记录仪预防猝死;健康生活工作缘起的创想——颈部健康矫正器与户外多功能登山杖

帮助残疾人运动后捡拾运动器材、贫困山区场地受限缘起的创想——运动乐收机器人、多功能便携感应球杆等


只有将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有效的学习才会真正的发生,且并不会仅仅止步于课堂。所以,课程结课后组成SRTP自主探究 、主动参加各类创新挑战大赛并获奖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课后学生感悟,在这门课上经历着不断的探索与挑战,获得的成就感极大,无法想象原来我们自己的潜力与创造力是无限的!



第六期林其炜同学的心得这样写到:

最初选这门课,是出于对它的“误解”。一直希望能够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的我,一看到“运动”二字就两眼发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当第一堂课老师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这门课程,我才知道它涉猎之广,绝不仅限于运动的元素。这是一门跨学科课程,最重要的是从多个角度发散我们的思维,建立独特的倒金字塔学习方式。


课程前期,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外体验机会。我们体验了健身房,参观了攀岩馆,在做好安全措施的条件下挑战自己克服内心的恐惧爬上了顶峰。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格外刺激与兴奋。“术业有专攻”,在后面的开课过程中,五位不同专业的老师竭尽所长,运用不同的专业知识巧妙地与运动相结合,并分析了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启发我们要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大大拓展了我们的知识和思维视野。最后,我们接触到了梦寐以求的机器人,以小组的形式,动手动脑发明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作品。


在设计制作机器人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做什么?如何实现?怎样发挥它的功能?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我们小组的有效沟通与分工下,一个一个地被解决。作为本组的组长,我开始意思到自己领导能力尚有不足,于是我要求自己合理分配任务,积极与组员交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领导力。小组成员间也因经常性的探讨加深了友谊,大家齐心协力,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了最后的成品。


这门课绝对不是所谓的“水课”,虽然辛苦,但我们收获的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横向的知识延伸,纵向的学术钻研,运动原理、营销理念、传感技术、合作与动手能力……这些都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在一门课程中同时体验到了如此之多,酣畅淋漓之感油然而生,提高自身的强烈愿望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我想,幸亏当初误打误撞选了这门课,我才能领悟到这门神奇的课程所蕴含的无限魅力,对开启智慧人生充满了向往!



课程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挑战中,获得成就感,激发无限的潜力与创造力,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全面成长。这一过程中师生搭起了成长的学习共同体,面向未来一同教与学!



《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是面向全校学生的跨学科通识选修课程,2017年曾获得西浦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020年获得首批国家一流课程认定;2021年课程案例被美国教育家Ken Bain收录在他的《super courses》一书中,是国内唯一教学案例。该书由普林斯顿出版社出版。


文章来源:教务处 体育工作部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牟昭旭 刘畅

头图尾签设计:交大新媒体中心 姜日琪  蒋硕匀



优秀原创

看!交大花海!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丨丹心映日月,听西南交大讲述茅以升的故事

今天,为她点赞!
三教遇到智慧教室


交大新闻

全球引才!划时代的新学院来了!

全国两会上的交大声音!
西南交大6项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西南交通大学海外招聘-暨海外优青项目特别推荐全球宣讲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