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国有我,二十岁遇上二十大 !



巍巍学府 国运所系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

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交大学子们始终走在强国路上

砥砺奋进 守正创新

他们在科学研究中、在基层建设中、

在大国工程中、在携笔从戎的道路上......

担当使命 与时俱进

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

交大新媒体推出

“强国有我丨二十岁遇上二十大”故事征集

讲述学生成长成才、争做时代新人的生动故事

激发奋斗精神、凝聚交大力量

今天,跟随小微一起走进第一期故事展播





童心豪

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交通为强国,我愿争先行”


大家好,我是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要年份,在祖国繁荣发展的这些年中,我也有着自己的故事。


我成长在川南丘陵地区的一个小镇上,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过:“要想富、先修路”,在二十多年的人生中见证了偏远小镇的道路建设从无到有、从陡到平、从窄到畅的艰辛历程,仿佛是见证了我们国家正在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富强的时代变革进程。无巧不成书,在我见证了家门前道路十几年来的变迁史后,我又步入了一所以交通运输工程闻名遐迩的学府——西南交通大学。


作为万千学子中的一员,从硕士到博士,我都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高速铁路防灾减灾的研究,尤其致力于铁路沿线复杂边坡防护、高速铁路新型过渡段设计、车-轨-路系统结构地震动响应和铁路“走出去”风险研究,取得了些许成果,为铁路行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在2019年担任四川省苗子工程科研项目负责人时的经历,当时全校仅6名研究生获批该项目,大部分是博士研究生,作为一名硕士,我不禁诚惶诚恐。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在导师的带领下和师兄师弟们反复研讨,经常是一眨眼就到了深夜,一群人虽然疲惫但是却充满激情;为了分析试验结果,我常常晨曦朝露、披星戴月进出实验室,就是为了尽早得到最珍贵的数据,争取能够为高速铁路列车的安全运行建言献策。


2018年,大西高铁顺利通车,为了保障列车的顺利运行,我所在团队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野外条件下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实地考察,虽然寒风刺骨、肢体僵硬,但眼见着线路上一节节呼啸而过的列车,大家的心情和脚步是滚烫的。我相信,作为个体的我虽然渺小,但交大人不渺小,铁路人不渺小,无数个人加起来,一定能为我们国家的铁路建设保驾护航,助力“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宏伟目标!


强国有我,请祖国放心。


▲图为童心豪所在科研团队赴大西高铁沿线调研 

何芙馨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在基层实践中锤炼品德修为


我是何芙馨,是交运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也是一名兼职团干部、青年学生骨干、青年志愿者,更是积极投身铁路建设的追梦人。我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当我怀着憧憬和懵懂来到交大校园时,我是既期待老师们所描述的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又有害怕自己无法跟上同学们脚步的窘迫无促。所幸我遇到了很好的辅导员和朋辈导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在学校和学院所提供的平台下,我有幸担任交通运输詹天佑班的班长,并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依托学校平台,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为助力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我带领志愿者们在校组织新生“军训服捐赠”活动;为助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我带领支教小队前往宜宾市留宾乡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支教工作;为助力加强农村基层建设,我前往成都市郫都区东林村开展为期1个月的挂职锻炼;2020年2月,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我主动承担起党员的责任,奋斗在成都市防疫战斗的“一线”,成为了一名社区药店的志愿工作者,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在学生骨干中发挥了党员应有的带头作用,当好宣传员,主动配合学院总体做好科学防疫宣传工作。2020年至今,在西南交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时,我也从未缺席,始终坚守。


2017年至今,我累计志愿服务时长为540小时,获得了四川省“二星级志愿者”、西南交通大学“十佳志愿者暨最美志愿者”、“五星级志愿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始终坚持将实践活动开展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彰显属于交大学子的青春风采。强国有我,请祖国放心。

▲图为“军训服捐赠”活动现场 云南基诺族乡新司土村 

陈垠宇

电气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以青春之名,用青春之志为国奉献”


我是电气工程学院 2020 级博士研究生陈垠宇。2017 年夏天,我怀揣着对铁路事业的热爱,来到成都,初见交大。从硕士到博士的五年间,我有过科研探索中的迷茫,也经历过实验室里通宵达旦的时光,更享受研途的未知,带给我的挑战和成长。 


在记忆里比较深刻的有几件事:

在入学第二年,我承担了一项高速动车组故障分析任务。初春寒意阵阵,但是变电所每晚却是热闹非凡,在现场值守了半个月终于捕捉到了异常状态。但为什么是这个原因造成故障? 我带着疑惑回到学校后,又一头扎进了学术海洋,春去夏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在上亿个测量数据点中找出特征数据,研究成果为动车组迭代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还曾用两年时间走完了格尔木至库尔勒全长1240 公里的铁路全线,深入到每座牵引变电所,与其他科研人员一道合作攻克技术难题。 


今年,我有幸参与到川藏铁路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中,主攻极端薄弱电网下电气化铁路安全高效运行关键技术,为川藏铁路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对学术严谨细致,对自己严格要求,这是交大带给我的习惯。以青春之名,用青春之志,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强国有我,请祖国放心。




陈旋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我是信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陈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共产党员,我深知“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将个人所学专业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也是我在交大七年奋斗历程的初心。


2019年,华为开启了“科技史上最悲壮的长征”,用于设计芯片的EDA工具被断供。EDA工具近乎空白的困境,深深刺痛了我做为一个微电子专业学生的内心,我决心投身于我国集成电路最紧迫的需求中。


2019年10月,我参加了EDA领域国内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EDA精英挑战赛”,心中的“国产EDA之光”就此点亮。至今仍无法忘记决赛前最后冲刺的一周,深夜实验室唯有咖啡、键盘声、工作站狂转的风扇声相伴。我们与国内EDA领域顶尖科研团队同台竞技,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这次启蒙比赛,让我见证了EDA从业者的坚持,也坚定了我的决心。


紧接着,我进入了一年半的潜心研究中。在导师指导下,针对在14nm及以下先进节点中的可布线性预测问题,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算法优化与实验测试,效果却微乎其微,也因为急功近利陷入了很多误区。反复尝试,不断的失败重来,这一切都要依靠韧性和决心。最终,我们设计出了一种能快速迭代、泛化能力强的算法,首次引入图神经网络对EDA领域中的拥塞问题进行建模,在公开的测试集中获得了当前学术界最高的泛化性能,成果发表于电路与系统领域国际旗舰期刊IEEE TCAS-Ⅱ,得到了EDA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个成果的鼓励下,又陆续取得发表SCI二区论文1篇、研电赛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犹记得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诲,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不惧艰辛,将所学知识化为科技力量,实现科技强国梦。强国有我,请祖国放心。




    

黄恒伟

土木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


“一点点,一滴滴,助力国家事业开花结果”


我是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班党支部书记黄恒伟,研究方向为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


修路算是从小就埋在心中的一粒种子吧,父辈们那些“肩挑背扛”的事看得太多了,就希望修出好路,减轻他们和自己的生活压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本科到博士都坚持选择土木的原因,对泥土路带来的不方便真的体会太深了。


为了心中的交通梦,我常常穿梭于两个极端温度间工作,把白天和黑夜交织在一起。204.4摄氏度是改性沥青开始融化的温度,零下48摄氏度是莫喀高铁(莫斯科-喀山)常见的环境温度,我的工作便是牵头设计研发适用于严寒地区高速铁路的高性能全断面沥青混凝土强化基床,用来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莫喀高铁保驾护航。


每天我慢慢地将掺杂物按照改进后的比例倒入液化的沥青中。掺杂物与脸上的汗水一同,一点一点,一滴一滴,掉落到了属于它们该去的地方。日复一日,我在“期待——失望——烦躁——再期待——再失望——再期待”这个看不到尽头的循环里,学会坦然地面对一切。走没有人走过的路是很难,但想想,连最难修的“天路”墨脱公路都已经开始铺设柏油路,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坚持下去。


终于,我和团队历时2年,创新性地首次实现沥青路面层间界面无损分离技术,不仅为延长高速公路服役寿命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我国的交通建设领域贡献了又一关键技术。这一技术如今已经服务于国家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区——雄安新区的交通建设。


在我的心中,一个人的优秀不能代表什么,一个集体的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我们班级,作为为数不多的参评博士班级,站上了西南交通大学学生集体最高荣誉——“忠忱班集体”的答辩台,我们所在的支部及班级的同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及“交通强国”工程建设项目 80 余项,发表高水平SCI/EI 论文 160 余篇,申请国家专利 30 余项。在川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土耳其恰纳卡莱大桥、张皋过江通道、蒙华铁路等一系列享誉世界的超级工程中均有支部及班级成员参与,我们的研究成果正在祖国和世界各地的工程一线“开花结果”。


强国有我们,请祖国放心。




邓彩连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以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坚持,再坚持!”


我是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邓彩连,适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日子,我想和大家分享在祖国通信事业中与众多通信人共同奋进的青春故事,一同“献礼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2013年,我考入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2017年,经保研我继续在通信专业读研;2019年,带着对科研的热爱和激情,我成为了一名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下一代Wi-Fi通信技术和面向6G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技术研究。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提出了超过20个Wi-Fi设计方案,而每一个方案的诞生,都是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为了设计一个可行的Wi-Fi方案,需要调研大量Wi-Fi技术资料,确定技术方向,并提出新的解决思路,接着经过不断自我否定和反复修改,提出初步设计方案,最后将初步设计方案和导师、华为进行讨论。为了解决方案中的问题,我“泡”在了实验室。然而,当方案设计有问题或不被认可的时候,无助与苦恼铺天盖地般席卷而来,这意味着设计方案彻底失败,前期工作全部作废!也曾想过放弃,但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的寄语时,我对自己说“坚持!再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设计的6项Wi-Fi技术方案得到了华为认可,并申请了国际、国家发明专利。此外,我还以第一作者在影响因子为33.840的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关于下一代Wi-Fi关键技术研究的论文,该论文对于Wi-Fi的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目前,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通信行业发达的国家,以6G移动通信为契机,已悄然打响了一场通信领域的全球技术竞争。作为一名6G移动通信领域的青年研究人员,我深知中国要想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夺得行业话语权,基础理论创新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因此,我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了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项目,专注研究关于6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牢记通信人的使命,为我国建设世界通信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强国有我,请党放心!



 

龙俊霖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2021级本科生


“千辛万苦,不坠坚定信念”


我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龙俊霖,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要之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由贫到富,由弱到强的巨大转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现在繁荣昌盛、日益强大的中国。在二十大召开之际,我也有自己的故事。


我从小就怀揣理想,长大后一定要去部队完成自己的成人礼,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的青年。进入交大学习后,为了真正实现自己儿时的理想,进一步锻炼自我、提升自我,我毅然决然报名,顺利通过军检,踏上了运兵的火车。去往了心心念念的部队。


在部队,我心怀交大人的荣光,刻苦训练,勇于战斗,追求卓越,为祖国守好边防,经历了众多的人生第一次。从六十度的戈壁滩到零下四十度的雪山之巅、驻守神圣而光荣的边防一线、无数的三公里、五公里和百米冲刺、爬绳上楼满手磨起的血泡、大漠落日与高原星河…虽经历了太多的艰苦与磨练,但我时刻牢记交大人的光荣身份,无论多么困难,在途中遇到什么坎坷挫折,都不放弃,我坚信决定去做了就要做到最好的信念,坚决完成了各项任务,参军入伍期间荣获“优秀士兵”荣誉称号1次,受部队嘉奖2次。


退役复学后,部队的生活让我更加明白读书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自己作为一名退伍大学生士兵,更要起到榜样作用。于是我致力于提高学习能力,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志愿活动,继续发光发热,为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


强国有我,请祖国放心。



  

徐一夫

机械工程学院


“前路虽难,我亦迎难而上”


我是徐一夫,2014年入读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9月应征入伍,2019年9月退伍后返校就读于机械工程学院。在部队期间表现优异,荣获个人嘉奖、优秀义务兵等荣誉,所在班集体被授予“集体三等功”。


我的祖父曾是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小时候的耳濡目染,在心中埋下了参军的种子,终于在大三结束的暑假我得以圆梦,前往那个我向往的地方。回忆服役两年,最苦的时光莫过于在新兵连集训的日子,记得当时连长为了调整我们新兵的状态,让我们“武装五公里”,烈日当空,全连上下拼尽了全力,汗水浸湿了军装,连喘息都觉得困难,气管充满了血腥味。在终于冲过了终点,还没缓过来时,连长斩钉截铁的声音又在训练场回荡:“这五公里才刚刚热身,继续跑三公里!”训练虽然辛苦,但从未选择退缩,支撑着我的是祖父的教诲、父母的期盼,更是自己的一腔从军报国之心。作为新兵的日子悄然而逝,我进入了机关担任警卫。虽然警卫在平日的训练强度相比之前有所下降,但是想把这份工作做好却一点也不容易。在这段时间中,我特别感激自己的班长。我们班能一直作为部队的排面,班长的严格要求功不可没。直到快要离开部队,我才意识到:诸如叠被子这些细碎微小的事情本身的意义可能有限,但是在一次次的重复中,便会不断加深严格要求自己、以高标准完成任务的观念,这对军人来说才是最关键的。


回首望去,从某些角度看,其实部队的生活很慢,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自己的人生,考虑自己的未来。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经历过这些后,我发现自己身上已然拥有了更强的集体意识、更高的个人要求,并且想要努力去发掘自己的价值、实现更宏大的理想。返校后我协助成立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退役军人协会”并担任会长,多次协助学院开展疫情防控、征兵宣传等多项工作。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我看到了自己能为母校为同学们带来切实的帮助,我很开心也很荣幸能够真正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祖国繁荣发展的这些年中,很高兴我也有着自己的成长和担当。强国有我,请祖国放心。



征集令


强国有我丨二十岁遇上二十大 系列故事

正在火热征集中

欢迎各学院

继续推荐学生的精彩故事

展播会联合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省教育厅、交大官微联合发布展示


活动统筹策划:交大新媒体中心

素材投递:党委学生工作部(扬华研究生、扬华微语)

 土木工程学院 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等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郄景杨 吕晴 陈旭萱 卢春洋

  


与你“团”聚丨学生社团及校级学生组织招新等你来!
聚焦党的二十大,100道题等你答!

与你“团”聚丨学生社团及校级学生组织招新等你来!
9个数字!带你速读二十大报告

与你“团”聚丨学生社团及校级学生组织招新等你来!
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这些话,掷地有声!


©版权归西南交通大学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