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定了!西南交大的抗战史,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

历经八年

行走上万公里

采访140多人

查阅大量资料

抢救性挖掘记录历史的六集纪录片

《一所大学的抗战》

将于2023年8月16日至18日

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21:30

《发现中国》栏目播出

每日两集

敬请收看



内容简介

创办于1896年的唐山交大,由于毗邻东北,更早也更深切地感受到日军侵略者的肆虐。“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们挺立前线,收留了大量东北流亡师生。当冀东22个县都沦于伪政权的统治之下时,唯有交大的校园里飘扬着一面中国国旗。“榆关事变”爆发,交大学生自发捐款捐物,到前线慰问将士。


▲在北京采访刘邦祥之子刘天亮


▲在成都理工大学采访李唐秘之子李钰

▲在成都理工大学拍摄李唐秘教授的资料物品


▲在成都拍摄梁锦唐老师收集的资料

“七七事变”仅10天,交大校园即被日军占领,师生星散。在教育部无暇顾及的情况下,师生们依靠校友的力量在湖南湘潭自主复校,并民选公推学长、桥梁专家茅以升为院长。“长沙大火”以后,师生再次踏上西迁之路,靠着双脚走到贵州平越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6年,培养了9位院士,两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1944年,日寇进攻贵州,师生们又一次徒步北上重庆,并在那里迎来了抗战胜利。


成都摄制组在校门前杀青合影

▲在承德采访罗孝倬之子罗奋前


▲在南京拍摄竺可桢故居偶遇他的儿媳及孙女

▲在湘潭拍摄当地文史专家何歌劲


在此期间,许多交大学生投笔从戎,担任盟军翻译。以茅以升、杜镇远、龚继成、赵祖康等为代表的交大毕业生,利用专业所学投身抗战战略工程建设,先后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滇缅铁路、滇缅公路、中印史迪威公路、中印输油管道和呈贡、云南驿、丹竹、绵阳等机场的修建,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工程打破了日寇的封锁,保证了国际援助大动脉的畅通,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拍摄贵州独山深河桥

▲在唐山采访林霞

▲在唐山采访徐家增的女儿徐华玉

▲在唐山拍摄北洋画报原件上的朱颖卓照片

本纪录片历时8年,通过抢救性采访,根据多位当事人的回忆,结合大量史料,再现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不仅仅是一所大学的抗战,也是中国教育界、工程界的抗战,更是中国知识分子以身报国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自强不息的赞歌。


▲在唐山拍摄李文辉毕业证

▲在云南拍摄了解当时情况的老村长

▲在云南腾冲史迪威公路博物馆拍摄惠通桥当年被炸的桥体


▲在重庆走访王德懿的儿子曹庞沛


分集简介


第一集 挺立前线


创建于1896年的中国第一所工科大学唐山交大,培养了茅以升、竺可桢、杨杏佛等学生,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高等学府。但是,由于她毗邻东北,更早也更深切地感受到日俄侵略者的肆虐,同时也更加强烈地激发起师生的爱国热情。“九一八事变”后,学校收留了大批东北流亡师生。校长孙鸿哲鼓励大家说:“我们不在前线挺着,谁应去挺!人家要我们倒下,我们偏要站起来!”;然而,“七七事变”仅10天,校园即被日军占领,孙校长病故,师生星散。


第二集 筚路蓝缕


全面抗战初期,由于交通部与教育部交接不畅,唐山交大实际上处在无人过问的境地。师生们自救图存,依靠校友的力量在湖南湘潭复校,民选公推桥梁专家茅以升为院长,弦歌不辍。师生们住在破庙里,新建的铁路站舍当作教室。没有经费,便发动校友捐款;没有老师,在铁路建设工地的校友们站上了讲台。


“长沙大火”之后,师生再次南迁,在桂林遭遇敌机轰炸,损失惨重。茅院长考虑到前往云南的高校太多,难以接待,便通过校友关系前往贵州平越(今福泉)。一路上徒步跋涉,风餐露宿,苦不堪言。


第三集 弦歌不辍


贵州平越是苗族、布衣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活十分艰苦。交大师生安之若素,刻苦精进,连续四年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业竞试中,多科成绩名列前茅。在当地乡坤的协助下,茅院长还创办了交大附中和平民夜校。交大师生给这块贫瘠的土地带来了知识和文明,也带来了抗日的火种。

多难兴邦,平越六年是交大历史上最为艰苦的六年,却也是成才率最高的六年。在这里培养了九位院士和两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第四集 投笔从戎


1940年,茅以升率领交大全体师生加入国际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在《国民抗敌誓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印上手戳。抗战后期,更有一百多名学生投笔从戎,担任盟军翻译。他们亲临前线,分布在云南、缅甸、印度等地,涵盖各个兵种,为反法西斯胜利的最后到来贡献力量。


早在1921年,就有唐山交大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更有一批学生奔赴延安,在硝烟烈火中成长,甚至有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第五集 交通报国(上)


当日军全面封锁沿海港口后,国际援助物资只剩下仅存的西南通道。这时候,正是唐山交大毕业生挺身而出,利用专业所投身抗战,成为中华民族抗日大军中一支独特的队伍。


茅以升抢建钱塘江大桥,挽救了百万战士和百姓的生命。大桥通车仅89天,为了阻挡日军,他又亲手将其炸掉;杜镇远组织30余万人修建滇缅铁路,基础工程完工后,因缅甸被日军占领,外洋材料无法输入而被迫停工,并炸掉路基。接着,他又转而指挥修建西祥公路,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告完工;李温平担任盟军联络官,抢修滇缅公路......


第六集 交通报国(下)


龚继成受命修建的呈贡机场,成为飞虎队、第十四航空队和驼峰航线的主要机场。接着,他又主持抢修滇缅公路,在怒江惠通桥与敌人展开生死之战。他还主持修建了史迪威公路和中印输油管道,两年多没有休息过一天,抗战胜利仅两个月便因劳累过度而去世。


参与抗战战略工程建设的交大学子还有很多,改造24道拐、设计制造中国第一架大型运输机、主持制造军用运输车辆、修建长江轮渡码头、率领浙江大学西迁......这不仅是一所大学的抗战,而是中国教育界、工程界的抗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抗战,是中华民族的抗战。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影片截图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前期回顾

《一所大学的抗战》进行首映


内容来源:《一所大学的抗战》制作团队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刘登进

头图尾签:侯孟廷 卢颖 刘玢



《汉语国际化的推广者!



《福地!大运会女排夺冠!




《以青春之名,赴大运会之约!


星标交大,关注交大每一天~

©版权归西南交通大学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