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任教 | 黄灿:包容、多元、创新,是我记忆犹新的光华

本研 北大光华本科研究生 2023-11-16

  //  

挑灯夜战、大开脑洞、充实快乐,

是她记忆犹新的大学记忆。

不用他人的眼光评判自己,

她在不断尝试中找到真正的热爱。

聪慧,坚持原则,关心学生,

她以前辈为榜样勇闯学术圈。

当未来充满未知无人指引,

她始终坚持独立思考,做有趣的研究。


2023年,光华管理学院2013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黄灿,将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博士学位,并加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Gies商学院担任金融助理教授,从事创业融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等方向的科学研究。


在光华读书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完成自我的探索?在伯克利大学的读博生涯是怎样的?科研道路需要怎样的素质与能力?对于未来有怎样的规划和畅想……本期访谈,黄灿校友将与我们详细分享。


+ + + + + + + + + + + 

个人简介



黄灿,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3级金融学本科生,现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房地产与金融博士项目,即将加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Gies商学院担任金融助理教授。她主要从事创业融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等方面的研究。她的求职论文“Networks in Venture Capital Markets”研究了校友网络对风险投资人投资决策的影响,并发现风险投资人通过校友网络获得更多信息的同时,也产生对校友的偏好,导致了资源错配。



+ + + + + 


1

光华岁月


1、 高考时,是什么原因决定报考光华?


高考完其实对各个专业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向学长学姐咨询了他们就读的体验与经验,感觉光华资源更加丰富,未来的职业选择也非常多元,就选择了光华。

 

2、 在光华读书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


四年过得非常快乐,有在光华楼讨论室为了做case study熬夜到凌晨三点,也有为了赶deadline挑灯夜战,也有为了大开脑洞的课程报告cosplay,也有每周末必去的社团活动,还有时不时去中关村觅食看电影。很幸运自己在本科过得非常充实,并认识了一辈子的朋友。

 

3、 谈谈大学中的自我探索吧。


一开始因为peer pressure,觉得自己也应该去实习去找工作,但没想明白为什么要实习。经过几次尝试以后,觉得实习和工作并不太适合我,我擅长的技能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大二暑假的时候,我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和挑战杯,现在回头看当时写的论文还是很幼稚哈哈。但那时候和队友们讨论模型、写代码、做研究的经历非常快乐,也获得了校一等奖,渐渐让我萌生了做学术的想法。大三在伯克利交换时,我跟着一位伯克利教授做助研,之后自然而然就决定要申请博士做学术。

 

4、 回顾大学岁月,你最大的感悟、收获或成长是什么?


最大的感悟是要勇于尝试,不要给自己设定所谓成功的框架。并不是大一就要找到big name的实习才可以,并不是找到一个高薪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出路,并不是到了多少岁就该完成什么人生成就。我们不需要用他人的眼光来评判自己的价值,大学期间的我们如此年轻,就应该去不断尝试,寻找自己真正的热爱在哪里。每个人成器的时间都不同,不要被周围人的压力和焦虑裹挟去做决定。

 

5、 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或事?谈谈他们对你的影响。


本科期间获得很多人的帮助。翁翕老师是我的本科论文导师,虽然我并不是金融经济方向的学生,但翁老师给予了很多帮助。翁老师非常聪明,但又没有咄咄逼人的锋芒。他回邮件非常及时,并且能够很快地明白我想说什么,我的问题在哪里,一针见血,醍醐灌顶。另外宋晓军老师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在是否做学术、如何做学术、如何申请等琐事上给予了很多指导。他说话非常温和,在我申请焦虑的时候和他聊一聊就会放松很多,重整旗鼓。

 

6、 你认为光华对本科生的培养举措有哪些使你最为受益?


英语的培养比我想象的还要有用。一年的商务英语课任务很重,每周都有presentation,听力测试,但在这一年,我的英语表达和presentation的能力突飞猛进。在博士期间,导师也经常夸我的presentation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这和本科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另外大三交换项目也让我受益匪浅。不只是在学术上体验了国外学校是如何教学的,并有机会和国外的教授做助研,同时也体验了其他地区的人的观念、生活和文化,这对一个人经历的丰富也有不可衡量的助益。

 

7、 三个关键词概括光华给你的印象。


包容,多元,创新。



2

博士生涯



1、 是什么原因决定考取Berkeley博士?那时对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Berkeley的学术实力非常强,几乎所有教授都在各自的领域有重要贡献。而且Berkeley教授们的研究方向相对多元,所以如果在博士期间对任何领域感兴趣,几乎都可以找到该领域的导师。同时,商学院的博士项目相比经济系师生比更高,资金也更充足,所以也没有太多犹豫就决定去了Berkeley Haas。

 

2、 用三句话描述下博士生涯是如何度过的吧。


前两年无忧无虑,主要就是上课考试,不需要太多独立研究。


中间两年略有迷茫,因为赶上新冠所有交流都在网上进行,导师的指导也变少了,主要靠自己一个人探索想要做什么研究。


最后两年焦虑和收获,因为找工作和论文的压力,每天都需要高强度工作,甚至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忙来保持心态平和。但同时也是最高产的时期,在seminar上收获鼓励和认可就很有成就感。

 

3、 Berkeley的读博生涯带给你什么?与国内读书有怎样不同的感悟?


我很感谢自己能有机会在Berkeley读博,并找到现在的导师们。首先,他们启蒙了我的学术生涯,让我真正明白了要怎么做学术,怎么做好的学术。他们要求每一个学期都有student seminar,因此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有机会做论文汇报。其次,他们给我树立了榜样,要在竞争激烈的学术圈做一个聪明又有原则的人,在系里做一个关心学生的导师。我的导师Nancy Wallace会主动安排会面,随时了解我的学术进度,当天回复邮件,并且非常关心我的心理健康和work life balance,并鼓励我作为女性要在男性主导的学术圈发出自己的声音。她在七十多岁战胜了疾病,依然活跃在学术的前沿,研究重要的问题,我希望未来能成为像她一样的人。


我觉得相比国内,国外的教育更注重实践和思辨critical thinking。比如在论文讨论课上,相比由教授们来讲这些论文做了什么,教授们更希望我们来思考这些论文结论是否可信,哪里可以challenge,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4、 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或瞬间?


我在上job market前,在另一个系MORS也做了job talk,没想到别的系从前没有什么交集的教授也愿意花时间给我非常有用的建议。一位教授主动约我见面,聊了新的可以合作的方向,另一位教授一页一页帮我调整汇报的形式和细节,还有一位学术大牛给了论文修改的建议和肯定。那一次汇报给了我很大的心理支持。

 

5、 在你看来,博士生活与本科生活最大的不同或改变是什么?


学术上需要独立思考,需要自己去探索要做什么,不会有一个课程大纲告诉你你要一步一步做什么,这是最难的。生活上也需要更加独立,没有宿舍食堂,需要自己租房、做饭、生活,也要自己出去社交认识朋友。



3

职业规划


1、 面临诸多选择,为什么选择了从教?又为什么选择去海外从教?


我对很多事情带有好奇心,想要去发现人的规律。教职在时间上更加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工作和生活。选择海外从教主要是希望离我做的领域的学术中心更近一些。

 

2、 应聘UIUC的过程是怎样的?


和其他学校的过程一样,经历了提交申请、面试、flyout。学校主要还是看研究方向是否和学校匹配,job market paper的质量以及job talk的质量。在UIUC的flyout确实是我发挥最好的一次,教授们的反馈都很好,对我的研究很感兴趣,过程中一直在提有趣的问题。

 

3、 为了实现海外任教的梦想,在校期间需要做哪些准备?或者说要重点培养自己哪些素质和能力?


最重要的还是学术能力。要多读文献,培养自己的taste,能够感觉出什么样的问题是重要的,什么样的研究是好的。要不断学习新的方法和技能,比如机器学习,新的计量统计方法,它们都会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甚至是研究课题。要经常和导师交流,保证自己在正确的轨道上。要敢于和各种人讨论自己的研究,不要害怕收到不好的反馈。同时要训练做presentation的能力,培养能够简洁清晰地表达复杂观点的能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4、 对于未来的工作,有什么规划和想法?


在接下来的六到七年,希望能继续研究企业家融资的问题。目前领域里主要都用reduced form analysis,希望能引入structural analysis来解决更多的问题。同时也想要探索一些银行和household finance的话题。UIUC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同事,也能希望和他们合作研究有意思的话题。

 

5、 有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话对于您的学术之路有重要影响?


我的导师Nancy,Amir,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知道如何做一个好导师、好学者。同时我的博士同学们也都非常聪明且友善,和他们交流总能学到新的知识。在我第五年因为一个课题做不下去想要放弃做学术的时候(回头看当时也太脆弱了哈哈哈),Nancy却在会面的时候对我说“Can, you are smart, you can do it.”于是我破釜沉舟,重新开了一个课题并最后成了我的job market paper。导师们和朋友们的鼓励是我学术路上最大的动力。

 

6、 对于想要从事学术的同学,有哪些建议?


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我曾经觉得自己心理如此健康,一定能毫发无伤地走出博士六年,然而现在预约心理医生已经非常熟练了。但当你调整好心态,放低预期,这会是非常精彩而丰富的旅程。带着功利心很难做出好的学术,但带着好奇心,你能做出自己喜欢的学术。



4

生活与未来


1、 是如何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的?有哪些爱好?


加州出名的气候好,所以平时我会和朋友hiking。不想出门的时候就和朋友们打桌游。在博士期间还学习了很多新技能,比如日语、跳舞、架子鼓、贝斯,还和朋友们短暂地玩了乐队。

 

2、 关于未来生活,有哪些期望和畅想?


希望能做自己满意的学术,在香槟和芝加哥生活开心。

 

3、 一句话,送给学弟学妹。


Change is the law of life,不用执着于人生的“最优解”。

 


推荐阅读


海外任教 | 王丹烨:光华岁月,两人行必有我师

海外任教 | 巴萃敏:我与光华这所“学术型”商学院

海外任教 | 何昕迪:永葆一颗少年的心,用国际化视角讲好中国故事

学术启航预告丨本科校友彭程:海外留学及教职申请经验分享

暂别燕园四季,走向国际讲台 | 光华博士生马思佳任教荷兰蒂尔堡大学

刘海洋:90后光华学子执教伦敦政经

从光华求学到浙大任教,她是学术隧道里的追光者

我院博士生姚晶晶获法国里尔科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职

李燃:有意义的“燃烧”

我院博士生邹韬获澳洲国立大学教职!

媒体看光华 | 本土经管博士缘何屡获海外教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