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杨梅清作品赏析--游埠茶馆

2017-01-04 杨梅清 中国摄影网

        游埠镇位于浙江省兰溪市西南郊,距城区18公里,因其为龙游县下游商埠而得名。自唐宋以来,它就是重要的水陆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明清时期,当地人烟稠密,商业繁华,一跃成为浙西四大名镇之一。抗战时期,杭州、绍兴及兰溪县城沦陷,商民纷纷前来避难,开店设摊,街市为塞,工商业盛极一时。
置身于晨色中的游埠老街,过往行人,仿佛恍惚间闯进一部明清题材的黑白电影。街上的木板房、雕花窗、鱼鳞瓦、素墙雕梁、排门店铺……犹如一帧帧褪了色的照片,昭示着一个江南古镇在历史长河中曾经的显赫和生机。

       东方尚未露鱼肚白,游埠镇周边十里八乡的老人就准时奔赴茶馆。游埠的茶馆喝的是早茶,每日凌晨两三点,店家就开始填煤生火,准备着各式小吃。4点左右,茶客就如约而至,6点不到,狭小的古街就已经被茶客们挤得满满当当,好似一幅朝圣的场景。游埠大大小小的茶馆共有二三十家,分布老街各处,看似无序,茶馆“领地”却泾渭分明。喝茶、聊天成为老人一天中的开场白,也是老人一天中的重头戏。

        千百年来,喝早茶、泡茶馆,渐渐成为当地男人的嗜好。夏日的茶馆,大多数沿街而处,一张小方桌,几条长门板搁在竹凳上,甚至屋檐下的一排石墩上,老人都能淡然而坐侃侃而谈。店里的煤炉上,有四五只茶壶正在烧水,黑色的茶壶里很快冒出水汽,一位娇小的女人提着水壶熟练地穿梭着,不停地往茶杯里续茶。

       如今的老人也讲卫生,大多数喜欢自备茶杯,有的保温杯,有的塑料杯,一元的茶水费,让老人足足喝个够。他们叙谈农事,说说各自农田的收成;或聊聊新闻,议论议论国家大事;或传一些东家长李家短的八卦,等太阳升高了,再各自散去,回家干活。

        拍摄中,一位80多岁的老人告诉我,喝茶就像中了“魔咒”,一天也不能停歇。今年,他只缺席了两次,一次是感冒,一次是家中打菜油。比他小两岁的另一位老人说,他家里有六口人,他喝完茶还要上趟菜市场,把一天的菜带回家。

        茶客中,喝茶年月最长的,要数98岁高龄的陈老爷,他说38岁那年开始喝茶,至今已有整整60年。他弓着腰,走路稳健,只是耳力已大不如前,与人交谈时,要凑近他耳根大声说话。他告诉我,他曾经是国民党的军官,去过台湾,退伍后就回乡务农。他神情乐观,面带微笑,常常跟大家说起自己的往事。

        茶位是固定的,一年到头,很少有缺席的时候。喝茶能看出茶客的人生百态,也能直观地看出一个老人的健康状态,如果一个老人连续几天没来,店家老板娘就要“记挂”他了,大家也会胡乱猜测。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各式小吃已经深深融入早茶文化。每个茶馆供应的小吃各不相同,有的烧饼油条,有的葱烧饼鸡蛋饼,有的面条粉干,也有包子饺子。沿街转上一圈就会感叹,游埠古街上的小吃特别丰盛,而老人的早点,似乎也是早茶中必不可少的。在这里,喝茶,吃早点享受慢生活,就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说来也怪,游埠的茶馆门面不大,甚至很多没有店名,但陈旧的房子,黑乎乎的墙壁,却让人感受到岁月静好,店家烧水沏茶,小猫咪在灶台上睡着懒觉,浓浓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由于受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影响,年轻一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少茶馆已悄然关门。上世纪90年代,近百家茶馆的游埠镇,现只留下十来家。茶馆该何去何从?这批老人走了以后谁来喝茶?茶馆文化会不会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中消失殆尽?如果是这样,那么我现在的拍摄将是最后的茶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