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逃过一劫,下次还会那么幸运吗?

宗疌平 医师报 2022-04-01


临床医学是一门科学,但有它的特殊性,临床医学能用科学方法来探索,但因为每一个人或每一病例的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决定了任何临床医疗标准、概括或总结是不可能完全包涵所有病例的实际情况,类似于气象学,是一种“非正确的科学”。

 

临床医学“非正确的科学”的特性,决定了偏差难以避免。但面对每一个生命,不容许诊断和处理上出现任何偏差,这就是医学科学特征之一。

 

下面用我院住院总医师培训会上一例病例来举例讨论。

 

接诊医师主持了讨论会,介绍了病例并提出问题。

 

接诊医师

这是我自己遇到的一个病例,让我逃过一劫,虽然已经过了二年多了,至今仍心有余悸,我觉得值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提出建议,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那天我值班,6月2日凌晨1点31分来了一位体形稍胖(BMI:25.58)的男性患者,年龄不大,才43岁。


患者是晚上九点多(四小时以前)出现胸痛,局限于胸骨后,自诉呈长条状疼痛,到了半夜,特别难受,就到当地医院,做了胸部CT与心电图,没有发现异常,就来我院就医。


到医院后,患者诉说,胸痛持续性刀割样,无肩背部放射痛,伴胸闷,伴出汗,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气促,无晕厥。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过敏及其他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75次/分,血压:126/74mmHg,神志清,口唇无紫绀,心率75次/分,律齐,未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没有听到啰音,腹部平软,无压痛。


给患者做了血常规白细胞稍高一点外,肝肾功能、D-二聚体、心电图、血淀粉酶等检查,均没有发现异常,上腹部B超发现胆囊壁毛粗。


当这些检查完成后,没想到患者自觉症状好转,结合检查的结果,检查结果(心电图及肌钙蛋白)没有提示有急性心肌梗塞,稍稍松了一口气。


这类病例,在急诊室是经常会遇到,我想拿来讨论,接下去大家都发个言,如果是你当班,面对这样的病情,分析一下什么原因引起的胸痛,你会如何处理,也可讨论一下我当时的处理有没有问题。”


以下我当时处理记录。




医师A


这是一个急诊常要遇到的问题。我先发个言。患者男性,43岁,胸痛四小时余来院。患者发病是在前半夜,到了半夜症状加重,疼痛部位在胸骨后,沿着胸骨后向下传导,患者到当地医院检查,心电图、胸部CT及肌钙蛋白都正常,因为疼痛症状没有好转,转来我院急诊,复查心电图及肌钙蛋白还是正常的,所以这个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暂不考虑,患者没有发热等其它表现,信息量比较少,我只能根据疼痛的部位考虑,我想有没有可能是食道疾病引起的,或反流性食道炎所致,但后者应在平卧后发作或加重,这一点不支持。同意主持人的处理,用点护胃制酸药,对这类疾病是合理的。

 

医师B


同意上述分析,作为胸痛起病的患者,从诊断思路来说,首先要考虑或最坏的可能——急性心肌梗塞。现在建立了胸痛中心,流程也规范了,从这个患者来说,前后四小时做过二次心电图及肌钙蛋白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加上患者只有四十多岁,所以再考虑急性心肌梗塞有点勉强。该患者因为其它信息量很少,从分析讨论角度或从患者的疼痛发生的部位来说,加上胸部CT没有发现问题,那除了食道问题外,相应部位肋软骨炎(常以胸痛为第一表现,部位以胸骨两旁为主)是不是也要除外一下,不知当时有没仔细做了体检,仔细体检是可以发现肋骨与肋软骨之间有明显的局部压痛,那肋软骨炎诊断可以明确。

 

医师C


我也同意以上二位医师的分析总结和概括。分析还得从疼痛的部位,性质和时间等因素考虑,患者胸痛CT、心电图及肌钙蛋白都是正常的,我想有一个疾病食道破裂,特别小的破裂,早期CT也不一定能发现。我市已经有多例食道破裂的病例,早期没有诊断出来,教训是深刻的。虽然发病率很低,结合患者的目前情况,还是要考虑的。

 

医师D


同意以上三位的分析,根据疼痛部位,要考虑以上三位医师所提的这些疾病,但总感到诊断理由欠足。我从急诊角度来考虑,从防范意外的思维方法要考虑,胸痛起病的,特别突然起病的,首先要除外急性心肌梗塞,但患者前后间隔四个多小时,二次肌钙蛋白都是阴性,结合心电图检查二次没有相应异常发现,所以还要考虑是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胸痛,是太勉强了。肌钙蛋白是诊断急诊心肌梗塞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三到四小时应该是阳性。但是我的直觉,还是不能100%除外急性心肌梗塞。

 

医师E


大家分析得很好,我也学到了不少,我只是提出有没有带状泡疹可能,以往不少病例,查了了半天,结果过二天出现了特征性的泡疹,诊断得以明确。

 

医师F


这个患者真的信息量太少,但主持人说,让他逃过一劫,我想这例疾病应该是很凶险的,根据这点,我想夹层动脉瘤不能除外,但患者的血D-二聚体是正常的,有点难解释,除非实验室结果出问题,当然我是马后炮,猜的。还有一点夹层动脉瘤出现的疼痛,应以背部为主。


……


大家讨论很热烈,也提到有膈疝、胰腺炎,胆囊炎等,这些疾病可以出现类似的胸痛。

 

针对当时的处理,大家也没有提出更多的异议。

 

当患者打完针后,患者自觉好得多了,不肯继续观察,就回家了,嘱咐患者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

 

虽然患者离开急诊时情况还好,但总是有点不放心。

 

作为一位医师,面对诊断不清,有可能存在风险的患者,心里往往有一种不安感,有一种牵挂。这种不安感,有时表现得很强烈,让人吃不好,甚至做梦时都会浮现,有的反应没那么明显,只是会留在心灵深处某个角落里,在那里潜伏着,隐隐约约感到还应该做点什么,还缺少点什么。我常说,作为一位医师要做到百事无避,面对生命,要脱离这种现实的存在,不去想它,那是很难的。因为医师也是人,然而这又是医师这个职业必须要承担的。

 

接下去的二天,在不安中渡过,不时想起这个病例。

 

没有想到二天后,在医院里远远见到了患者,突然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快步走上去,叫住了他,问他这二天有什么不舒服,患者就说有点乏力,没有其它不适,我希望他能再做一个心电图,化验一下血,特别是肌钙蛋白,患者开始不愿意,看我那么认识,才勉强同意做一个心电图,但肌钙蛋白还是不愿意做,因为前面已经做过二次,我说要做一些其它血化验,在没有经患者的同意情况下,偷偷加做了肌钙蛋白。

 

但检查的结果让我吓出一身冷汗,患者肌钙蛋白测定结果高了63倍,心电图是典型的下壁急性心肺梗塞。

 


这时我不敢多想,只有尽快做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

 

半小时后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治疗,终于解除了危险。



没有想到,当时已经考虑到急性心肌梗塞可能,该做的检查也做了二次,还是漏了。这种疾病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如果发生意外,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想想好可怕。

 

我虽然逃过了一劫,但我下次还会那么幸运吗?如何去防止这种事件的发生,是我们每一个医师需要认真思考的。

 

【临床医学诠释】


这个案例透露的信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作为一位突然出现胸痛的患者,首先要排除急性心肌梗塞,一定是正确的。正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塞三到四小时后一定会出现血中肌钙蛋白升高,因为心肌梗塞即有心肌细胞的坏死,后者造成血中肌钙蛋白的升高。本例患者前后近五小时二次肌钙蛋白正常,二次心电图正常,这就给临床医师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可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因而可排除危险。但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极有可能是:当时有冠状动脉痉挛或有粥样板块破裂,引起心肌缺血,所以出现了胸痛,但没有完全阻塞冠状动脉,所以没有导致心肌细胞坏死。这种情况下,病情后续发展有二种可能:一、病情稳定,向好的方向发展,最后没有出现心肌梗塞;二、往坏的方向发展,最后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后果是严重的。问题是,后续发展什么时候会发生,怎么去监测,怎么去预判,至今没有成熟的技术能做出明确的预测,给临床医师带来极大的挑战。


设想一下,如果本例的患者回家后二小时或更短时间内病情迅速恶化,极有可能在家中出现意外(类似案例在本市就发生过数例),当然,医师和患者家人谁也不愿意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如果发生了,家人提出疑问是可以理解的,接诊的临床医师会面临巨大的压力,现行法律和规范有可能让医师付出不小的代价。


怎么去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接诊医师应该如何处理,就成为问题的核心。或许最好的办法是让患者留院观察,要观察多久,则成为问题的关键。设想一下,如果再观察四小时,不管患者愿意不愿意,再复查心电图和肌钙蛋白,如果还是正常,让患者回家吗?如果起病后十小时病情加重出现意外,医师有没有责任?观察一天,如果还是正常,回家后还是出现意外,那怎么办?以此类推……。因为患者的唯一性,不同个体是不一样的,就成为一个难解的难题,指南和法律没有相应的规定,同样要做这样的规定是非常难的。但规范和指南制订者必须做出规定(本人建议观察8小时),才能有法可依。


本文讨论的病例,患者二天后来医院,幸亏被接诊医师遇见了,在没有经过患者的同意,做了血肌钙蛋白测定,得到了及时处理。所以接诊医师会由衷发出这样的感叹:“我逃过一劫,下次还会那么幸运吗?”


二、“我逃过一劫,下次还会那么幸运吗?”的感叹告诉我们临床医学偏差是难以避免的。认识偏差对临床医学的意义在于,因为每位患者的特殊性,医师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命运走向。只有理解了偏差的存在,才会在众声喧哗中,注意到沉默的螺旋无声的表达,才会在群情骚动中去寻找隐藏的真相和理性的答案。作为医者,必须不断纠错,谨慎前行。


(宁波一院住院总医师培训讨论会)



购《急诊医师值班日志》书请点以下二维码

 



作者:宁波市第一医院 宗建平

排版/编辑:裘佳

审核:贾薇薇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