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宝钗是那个时代的最高点,而黛玉则超越了她的时代

刘黎琼 黄云皓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2019-05-16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移步红楼,看到的是诗礼簪缨的贾府,是花柳繁华的大观园,是其中的楼阁台榭、珍玩器物,更是众女儿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黛玉的修竹掩映的潇湘馆之幽,探春的芭蕉梧桐衬映的秋爽斋之阔,宝钗的依山傍水怀抱假山的蘅芜苑之淡,宝玉的花团锦簇金碧辉煌的怡红院之艳——大观园几乎每一处,都映衬着主人的性情品格。建筑和园林,金针一般,密密穿起了一部锦绣红楼,又将这红楼渡向白苍苍的彼岸去,渡向一场大梦里去。


*文章节选自《移步红楼》(刘黎琼 黄云皓 著 三联书店2018-10)。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在文末留言联系



宝钗 蘅芷清芬苑在山


文 | 刘黎琼 黄云皓


过了“沁芳亭”“有凤来仪”“杏帘在望”三处,缘径循泉,一路来到萝岗石洞。此处并无舟楫可渡,只能攀藤援树,“从山上盘道上去”。宝钗的蘅芜苑赫然出现眼前。


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潇湘馆中水最丰富,黛玉正是一个看透世事、翩然世外的智者;而宝钗之居位于山上高处,苑中有玲珑大石头和各种石块,藤蔓披拂,则见曹雪芹将其定位于仁者的意图。智者多赖天然灵性,仁者则多系后天修习而成,且所重并不在学问才华,而在于情操与道德的完善。这与温良恭俭让诸德兼备的宝钗恰好符合。


蘅芜苑意象图


一路过来,“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纡。池边两行垂柳,杂以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落花愈多而水愈清,可见得这水的有容乃大,涵蓄实深;垂柳桃杏虽是寻常园林植物,却颇有妩媚姿态,饶多新鲜颜色。更为难得的,是其“遮天蔽日”却能“真无一些尘土”,洁净到如此,唯有仙品方能。


蘅芜苑周遭的环境折射着宝钗的博大气度和容量,暗示着她非同凡品的仙姿。其实宝钗刚来贾府未多久时,就因“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已“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第五回),日后与人为善,怀体恤之心,容纳各类人等,亦于文中处处见到。清人涂瀛虽是贬钗派,却不得不承认宝钗的气量宽广,谓“宝钗静慎安详,从容大雅,望之如春。以凤姐之黠,黛玉之慧,湘云之豪迈,袭人之柔奸,皆在所容。其所蓄未可量也”。正因为气量大,格局大,宝钗才能不为外在表象所惑,能将许多复杂关系调理清晰,繁琐事务处理妥当。


山石背后的风光


度过柳荫中露出的折带朱栏板桥,往前,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外表看去,建筑的形制和材质均无甚特奇之处,所以贾政毫不客气地批评说:“此处这一所房子,无味的很。”——此句只是曹公的写作技法,“先故顿此一笔,使后文愈觉生色,未扬先抑之法。”(脂砚斋批语)其实,蘅芜苑的外观是经典的款式与样貌,有其固有的深刻传统,绝非“无味”一语可抹煞的。清凉瓦舍、水磨砖墙、清瓦花堵,简洁,浑朴,不事雕饰,是为本真。又有山脉穿墙而过,墙体的一部分借了一脉山体,陡增峥嵘奇崛之气,经典的形态中增添了许多意想之外的新鲜和奇趣,这正是宝钗性情的很好说明。

 

宝钗出现在贾府时,已经是训练有素的大家闺秀,而且名副其实是闺秀中的翘楚。闺秀究竟应该如何,只要拿宝钗这个模范去衡量便是。中国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子,总要女子小心包藏起来,以表内敛涵养,却不肯她有丝毫的私密,哪怕挂起帐子,门总要大开的,以示清白情操。黛玉便是锋芒“太多太露”了,容易遭受逞才傲物之讥。宝钗正是温柔敦厚的,微婉委曲,从不张扬,只是自己却在这“模范”和“标准”之中消失了。

 

只是到了大观园中,日与姐妹们嬉戏,离母亲的管教和外界势力的束缚远了,一些天性中的风趣开始复苏,虽然偶尔也仕途经济地理论一番,但也会沉醉于春色自在扑蝶,也会因一时的气结而讥讽宝黛,会借螃蟹的诗题作出犀利的讽世诗,会展露自己写诗和管理的才华,而暂时忘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闺训。这些都加起来,才是立体的宝钗,很理性,但也有性情;素承贵族的教养,但也依旧女儿可爱。对于这一点,从对蘅芜苑的描述中,可窥见更深一步的说明和启示。

 

步入蘅芜苑大门,“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这是有意地挡住全部景象,不随意,不附庸——这是对宝钗性格直接的折射:她是惯于“藏愚”与“守拙”的,她展现给外人的,都是有意无意计划好的,是她要给别人看到的一面——而且,她确实也做到了。

 

若要真正探到她的真相,须从纸背上看,须绕到这玲珑山石后去。


玲珑山石的掩映


这道山石的遮挡,与宝钗判词“金簪雪里埋”的内涵是相通的。“金簪雪里埋”暗含了宝钗的名字和“冷美人”的个性,但何谓“埋”,意见却各不同。有人说这“埋”是暗指宝钗的深藏不露、在暗处觊觎宝二奶奶的位子,而结局只落得个孤凄。其实,作者对宝钗,始终是怀着怜爱与悲悼的心情,赞她有“停机之德”并“咏絮之才”,不仅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将宝钗与黛玉同画在一幅图里,而且通过曲子《终身误》直接称颂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态度相当明确。


如大石将房屋“悉皆遮住”一样,宝钗表面看去虽难免有凤姐所讥诮的“一问摇头三不知”,其实却是精神内敛、涵养极高的。她自幼受到正统教育,可以做到“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蜜之情形诸声色”,维持一种不疏不亲、无喜无悲、平和均衡的状态。宝钗深知,女性最要的是“静美”,静水方能流深,所以必须要砥砺自己的性情,将锋芒削平了,棱角磨圆了,与众人皆为良善。宝钗对黛玉、邢岫烟和香菱,都是怀着体恤和怜惜之心对待的。一直以来,她是真诚地相信外界给她的垂训和教诲,并真心地奉行它,虽然这些垂训和教诲遭到了后世的严厉鞭挞。同黛玉一样,宝钗也是个才女,但她认为诗词为小道末技,女子无才便是德,品质才是最要紧的。她有过一段自我表白,虽是劝告黛玉的,但字字都是成长的心得:“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字的倒好……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第四十二回)这些都是正统闺秀的规则,宝钗一直在恪守谨行。所以,她最多只参加集体活动,而从不主动发起,至于个人私密的写诗行为,更是从没有过的。黛玉有过大量的、纯个人的赋诗写作行为,结社赋诗也总是大展其才,锋芒毕露,舍我其谁的,她不压抑也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总要抒发干净才止。红楼中,宝钗总共作了九首诗,计有四百四十四字,黛玉是二十五首,一千六百五十九个字,在数量上就是压倒性的。宝钗多是律诗,这是一种格律谨严、形式规范的诗歌体式,情感是在轨道之内行走的,不会有泛滥的危险,而黛玉的《秋窗风雨夕》《葬花吟》《桃花行》都是长篇歌行,相对散漫自由,不拘一格,情感的流动赋予它最后的形体,都是熔铸着血泪真情的实在篇幅,绝非无聊应景之句。纵是题帕,她一写便是三首——情感强烈丰富,非三首表达不尽。

 

宝钗善于自我控制,有着清明透澈的理性,于此可见一斑。但她毕竟还不到十五岁,纵然有些城府,也说不上是阴谋,对未来有所设计和构想,也是完全可理解的,何况她并没有直接伤害到谁。层层将自己包裹起来的宝钗,是没有侵犯性和危害性的。她是一个温暖美好的存在,因为她用来包裹自己的东西,是礼仪和修养中比较成熟和友善的部分。


“香草”的真性情


其实,这块插天玲珑大石头也是宝钗的况喻,虽冷漠,无智无识,无知无觉,却依旧是玲珑的,势可插天。宝钗先天的性情依旧是金相玉质的,只是在周围的惯例中变得保守了,但这也并不影响她绝非凡花的人品。就如她满院与众不同的“异草”:


(院内)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连贾政也不禁要赞叹:“有趣!只是不大认识。” 脂批云:“前有‘无味’二字,及云‘有趣’二字,更觉生色,更觉重大。”这些异草皆是曹雪芹据《离骚》《文选》等赋体文借用或杜撰而来,可统归为“香草”类,形态并不一,却都有异样芬芳。


香气是植物的精髓,是魂魄一样的东西,凡花固然姹紫嫣红,却难有香草的钟灵毓秀、味芬气馥。何况这香草中,很多是不曾被凡间俗人亲眼见过的,至多只在《楚辞》等风流文章中打过照面。从“无味”到“有趣”的变化,正是绕过山石遮挡、发现其中实况的结果。非登堂入室,不能窥见堂奥,揭破规训的包裹,见到宝钗禀赋异草仙藤的芬芳,绝非寻常花朵所能望其项背。到第四十回,贾母带刘姥姥游园子,见到蘅芜苑清厦旷朗,便一行人“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苍翠色的奇草仙藤中,点映着珊瑚珠般鲜红圆润的籽实,是老练中的明媚,熟透了后居然又添来几分新鲜可爱。宝钗不喜花儿插戴,更不会浓妆艳抹,也没有妖娆纳罕的姿态,外貌是天然去雕饰的,仍保有几分赤子之心,却能深谙世俗规则、主动顺应,并且做得八面玲珑,风生水起,这对宝钗而言,是不容易的。


宝钗懂得礼法规矩,不逾雷池半步,做事总兼顾众人各方,因此贾府中主仆上下都喜欢她。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贾母出资为她做寿,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尊敬长辈,客随主便,是传统道德的精华,迄今依然被倡导。宝钗琢磨长辈心思,顺应长辈心思说话做事,是她聪慧和懂事的表现,这不能说成是奸诈和逢迎。宝钗愿意助人解难,也总站在别人立场想问题,宽厚能容,有仁仁之心,所以能“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第三十二回袭人请湘云帮忙做针线活,宝钗悄悄告诉袭人,说湘云在婶娘家“一点儿作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并主动接过活计来做。第三十六回湘云婶娘家来人接她回去,她舍不得走,“眼泪汪汪的,见有她家人在眼前,又不敢十分委曲”。宝钗很能替湘云想,深知湘云“家人若回去告诉了她婶娘们,待她家去又恐受气,因此倒催她走了”。而湘云再来时,宝钗主动邀请她同住蘅芜苑。第四十八回她主动要香菱到大观园和她一起住,因为早看出香菱羡慕园子里的生活,所以寻了个借口成全了香菱的心愿。而第五十七回,宝钗对贫寒的邢岫烟的怜惜和关照是细致入微的。宝钗为人是忠厚真诚的,但凡她自己认为是好的、对的,便希望他人也能遵循,希望大家能一起好,对黛玉说出的那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话,虽然现在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宝钗并无坏心。在她看来,黛玉这样做才是对的,她认为自己是为了黛玉好。宝钗就是这样一个在传统规训圈定的范围内举手投足的女子,她是属于她那个时代的,而且是那个时代的最高点。而黛玉,则超越了她的时代,不再归属于那个时代了。


宝钗扑蝶


在大观园的自由空气中,宝钗也渐渐逸出了规则的拘囿,像芳香从草茎上渐渐喷薄一样,真性情渐渐有所回归,自我的本真有了微弱的复苏。宝玉痛恨的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很少再被宝钗提起了。第三十八回时,宝钗竟在螃蟹宴上咏出了一首极具讽刺性和箴世意义的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众人都道好是好,却未免狠了些。这首诗里哪里还寻得见一丝藏愚守拙的影子,倒更像是个一肚皮不合时宜的高士说的话。第四十二回黛玉一再“捣乱”,又拿宝钗逗趣,宝钗一面说:“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一面走上来,“把黛玉按在炕上,便要拧他的脸”;第五十六回时,宝钗摸着平儿的脸,要她张开嘴,看看她的牙齿舌头是什么做的。这些活泼的肢体动作的增多,看得出宝钗不再那么拘谨于闺秀风范的要求,开始有所释放了。她虽劝说黛玉“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但诗社一成立,宝钗很快成了其中的积极分子和优秀成员,一再扬才露己,而且话也多了,说得也很有水平。在惜春画大观园的事情上,宝钗是这组人物中最活跃也最权威的,一通演讲下来,才学尽显无遗。第五十六回凤姐告病,探春等人接管大观园时,宝钗虽是在姨妈王夫人“亲口嘱托”了“三五回”后才决定参与大观园的管理的,却说“我免不得去小就大,讲不起众人嫌我”,已不再那般步步周全了。而且,很快就表现出优异的管理才能,协调好了各方的利益关系,为探春等人补台,也贡献了很好的“政策”建议。及至第七十回,贾政即将回京,而宝玉因一直懒于功课,为避贾政的惩罚,众钗纷纷效力摹写字帖,集体为宝玉作弊,宝钗也是其中最踊跃也最用心的之一——这与往日里要宝玉改弦更张,多学些“仕途经济”的学问的行动区别太大了。


骨子里的富贵气象


过了奇草仙藤,沿着两边的抄手游廊步入内庭,“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直见其富贵气象。真正的富贵绝非字面上的金玉锦绣,而是一种气象和格局。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载晏殊的一则妙语,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晏元献公(殊)喜评诗,尝云:‘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这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其实,曹雪芹对蘅芜苑的描写也是如此,字眼都很寻常,朴实,但力道很足。


从庭院本身来看,蘅芜苑的建筑规格相当高。进门迎面的插天大山石,这是山石中的珍品。卷棚,一种没有正脊的屋面,屋面两坡的连接处呈一弧形的转折,盖为弧形瓦,南方称为黄瓜瓦。“五间清厦连着卷棚”,为五间正房前另加卷棚。园内虽然没有一株花木,却有各样的香草,这些香草可比一般花木名贵得多。园内的油壁,是用精制的桐油反复涂刷过的木壁;这种木壁,需用优质木材制作,涂刷也很费工。而水磨砖墙,俗称干摆,是一种最讲究的墙体,对砖的平整度要求极高,每块砖的棱角要整齐。在砌筑前,要对所有的砖进行检查,不合规范的要现场加工。最后出来的墙体平直光洁,磨砖对缝精细密实,表面呈灰色,平整无花饰。这都是真正的“富贵气象”,不显山不露水,其实却相当苛刻,贵族气派尽在其中。


圆明园“西峰秀色”的卷棚屋顶样式。“西峰秀色”为圆明园十景之一,建于雍正年间,位于“鱼跃鸢飞”之南。此正殿为五间三卷勾连搭屋顶


宝钗出身于书香世家、四大家族中的薛家。第四回贾雨村看到的护官符上,描述薛家云:“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见得薛家好大的家业。脂评写道:“隐‘薛’字。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紫薇舍人”即中书舍人,专领拟撰诰敕之事,有文学资望者方有资格充任。“帑银”是指国库资财。这段评语点破了薛家的显贵荣耀。这样看来,宝钗的出身既富且贵,虽然她不喜首饰脂粉,也无古董玩物,但是,恰如她“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的容貌一般,她的贵族气质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气质随处可见,比如第八回中,宝玉去看宝钗,进屋之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轴软帘”,掀帘进去,“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宝钗的衣服以淡色为基调,蜜合色、葱黄色都属浅暖色调,不奢华,却也绝非是朴素,半新不旧——因为以新为俗,以巧为鄙,这是一种不动声色却极有自信的大家闺秀气象。王夫人房中半旧的坐褥和靠背,与此处是一个道理。富贵在骨子里的,散发的气质却温柔和平,这是真正贵族才有的素养和修为。


蘅芜苑亦如宝钗一般,一洗浮华,只觉清雅富贵气象,丝毫也无斧凿雕琢痕迹。至此,贾政对蘅芜苑表示了由衷的叹服:“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此造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脂砚斋则给出了更高调的评价:“沁芳亭”“有凤来仪”“杏帘在望”三处其实“皆还在人意之中,此一处则今古书中未见之工程也”。即便是遗世高蹈的潇湘馆,亦不如蘅芜苑匠心独运、妙合天成。


闺房如“雪洞一般”

 

建筑院落外,蘅芜苑的内部陈设也是与众不同,其风格令人惊叹。第四十回写贾母一行人进了蘅芜苑房中,只见“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寥寥数笔,蘅芜苑神采毕现于纸上。


蘅芜苑室内陈设


室内是大片雪白的墙,极素淡,愈显得山高路远,衬着房中分外空旷。只有一案、一床等有限的家具点缀其中,一切多余都被剔除。床帏上的花纹都是不被宝钗允许的,更不消说“玩器”之类丧志费神的东西。“玩器”应当是指那些超出实用价值的器物,比如观赏性的花瓶古董,游戏性质的玩具等等。宝钗是“玩物丧志”这一理念的信徒,从不让这些靡费淫侈的东西占据心神,扰乱性情,她要维护“本性”的端方与和正。


唯一的花瓶是个土定瓶。北宋定州所出定窑瓷器享盛名之后,各地仿制者有土定、粉定、新定、南定等。土定瓷器也是定窑瓷器的一种,特点是胎土白中发黄,比较粗松,胎体厚重,釉色白中闪黄或赤,但造型古朴浑厚中显出雅致。赵汝珍《古玩指南》说:“质粗而色稍黄者为低,俗称土定。”宝钗的案上就是这么一个乍看无甚精彩的土定瓶,上面供着数枝菊花,色香淡雅,这是这房间里唯一具有审美功能的东西,却是极朴素无华的。

 

案上也是空旷的,唯两部书和茶奁茶杯而已。“茶奁”是盛放茶具的小器,漆木制成或陶制,同茶杯一道,是生活必需的物品。宝钗既认为女子不认得字为好,所以书也不过是略置两本,绝不会像潇湘馆里那样两排架子都摆满了书,而且,想来这书也必定不会是诗词曲赋一类会“移人性情”的书,是《女诫》《列女传》也不一定。


从文中推测,房中摆着的床当是造型简单的架子床。床四角安立柱,床面的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上端装楣板,顶上有盖,俗谓“承尘”。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拼接成各式几何纹样。因床上有顶架,故名“架子床”。架子床有精工雕刻、装饰繁复的,也有一洗纤缛、简单明快、仅供睡卧之用的,宝钗的架子床当为后者。青布帐幔再挂上去,垂下来,是一大块透明的黑色面积,素净是毫无疑义的,但视觉上便显得压抑和沉重。将自己藏在中庸色之后,总是压抑后的结果。以一个芳华正茂的小女孩,要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实属苛刻;宝钗却全盘接受,并付诸实践。这样淡泊、冰冷的室内,映射出宝钗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也暗示着她日后孤单枯寂的结局。


宝钗案上的陈设

 

蘅芜苑室内就像一幅笔触极淡、墨色极浅的水墨图,大块大块的留白,中间只淡淡几笔线条,唯一一点亮色,是案上黄色菊花。是以贾母对着这样的布置陈设,先以为是薛家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感慨宝钗“这孩子太老实了”,便命鸳鸯去取些古董玩器以为修饰。后来得知是宝钗自己不要、将送了来的东西都退回去的事实后,恍悟这是宝钗的性子所致,便只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若很爱素净,少摆几样倒使得。”这番话里,先是考虑到大户人家的面子,这样简朴的布置,在亲戚面前便是“不象”——潜台词有两个,一来或许显得“寒碜”了些,二来薛家母女是客,亲戚见其居住朴素,也许会编排贾家的不是,主人之谊未免不周。然后考虑到闺房摆设应有的模样,可精致也可素净,但素净虽可,却不能“离了格儿”,不然也是“忌讳”,素净还依旧要大方得体才是。


于是,贾母命鸳鸯去取来几件珍藏的梯己:“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贾母在潇湘馆时,便将碧窗纱换为银红色的霞影纱,使得潇湘馆中过于密集的冷色调里亮出一抹暖色,增加了色彩的参差感,提升了配搭效果。贾母是素有审美眼光的,她说自己从前“最会收拾屋子的,如今老了,没有这些闲心了。……如今让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而贾母为宝钗增加的四样东西,并没有改变蘅芜苑素净简约的整体风格,不过是依循既有的格局和情调,加上几处点染。

 

一是“石头盆景”。盆景有“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萦绕的乐符”的美称,通常由树或石、景名、盆和盆架四部分组成,尤其重视构图的创意和意境的设计。石头盆景一般只选取一种石头,造型崇尚天然,稍露斧凿痕迹便成下品,且其精品貌虽小巧,却能引人起啸傲烟霞山石间的念想。这石头盆景也与蘅芜苑中的大石头及各式石块遥相呼应,是一种很自然的延伸。


再就是“纱桌屏”,这是摆在桌案上作为装饰的小座屏,一般由屏框、屏心、站牙、立柱、套环板和抱鼓墩组成,屏心是主体,分为正背两面,一般来说,正面多以木雕、石雕、牙雕镶嵌,内容多是山水、人物等,背面一般镶嵌诗句或素板。贾母送给宝钗的是纱制的屏心,清透利落,具体图样花纹作者没有描述,也就无从揣测,可以肯定的是,应也是素净颜色,旷远景象,如水墨山水图,与拿来置换床幔的这顶水墨字画的白绫帐子同属一种风格,在屋子里相映成趣,更有力地渲染了蘅芜苑的特质。

 

另外就是“墨烟冻石鼎”了。墨烟冻石是福建寿山石牛角冻石的一种,色如淡墨,间有水流纹状,或有墨点散布,浓淡交织,匀布全身,故有“墨烟”之称。“石之精者,……又或如米芾之淡描云烟一抹,又或如徐熙之墨笔丹粉兼施。”正是形容此种石头的妙处。这种石头做成鼎的形制,作为摆设,形似古代一种圆形三足两耳的炊器,又淡泊又庄重,别具一格。


蘅芜苑的清瓦花堵


宝钗在贾母询问和发表言论的过程中始终是沉默的,都是王夫人、凤姐和薛姨妈在替她回答,一来这自然是尊重长辈的意思——规矩上在长辈面前唯有她洗耳恭听的份儿,绝无还口的道理,何况贾母的擅作主张本也是出于疼爱和眷顾;二来宝钗显然并不以为意,她是无可无不可的,但凭老祖宗做主就是。因此,在蘅芜苑的整个游览过程中,宝钗竟像是缺了席的,一丝声息也无,一句言语不出的,倒似与自己无关了。


淡极始知花更艳

 

在海棠社上作诗时,宝钗的《咏白海棠》可谓其人自况: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因其蕴藉淡雅,李纨评此诗第一,因为“这诗有身份”,将其置于黛玉的风流别致之上。怎么说?“珍重芳姿昼掩门”,便是白日也要关紧房门,洁身自好,这是闺秀应有的做派。而且清洁,不要粉饰,还出本来,是冰、雪和露一样的品质,却并不伏低做小,“淡极始知花更艳”,“欲偿白帝宜清洁”,这是闺秀应有的矜持和自重。脂砚斋评宝钗此作“清洁自励”,“纤巧流荡之词,绮靡秾艳之语,一洗皆尽”,“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颜色是白海棠的“淡”,却得其“雅”和“洁”,而内在是牡丹花王的“艳”,她自有丰富充实的精神,虽与黛玉完全不同,却更能得到世俗的认同和尊严,最后正得了牡丹的“荣”和“名”。


只是,这诗却有些寒意逼人。宝钗修身养性,清心寡欲,有时难免显得有些苛酷,因对自己并不那么着意,对他人也就会有些冷漠。因此,宝钗虽也是“水做的骨肉”,这“水”却多为晶莹冷凝的“冰”“雪”“霜”“露”。“薛”谐“雪”,判词与曲辞俱直言“雪里埋”“晶莹雪”;调制冷香丸用的“四样水”分别是雨水日的“雨水”、白露日的“露水”、霜降日的“霜”和小雪日的“雪”;宝玉诗有“出浴太真冰作影”作喻,宝钗亦有“冰雪招来露砌魂”自比。是以宝钗绝非鲜活而多情的,而是一种情感冷藏自我深埋的状态。


宝钗又极喜白色——她不爱花儿粉儿,穿衣打扮都很清淡,蘅芜苑又雪洞一般,冷香丸也是“春天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所制成。过于追求洁净,往往会有不期然的回反,白色到了极致便更显得污点的触目。金钏儿跳井,她劝说王夫人的话是:“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也许为了安抚王夫人的情绪,减轻她的罪孽心理,宝钗故意拣择了这些话,但一来宝钗素不爱多管闲事,此处却特意来寻王夫人,如此热心令人费解,二来这番话是她“笑”着说出来的,于此情此境都有点怪异。这样说来,也许宝钗的那套价值观对金钏儿寻死的解释正是“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了。但凡一种观念,过于严正,便显苛酷;宝钗奉行它,不免要沾染到它的缺陷,只是这瑕,自是不掩瑜。


宝钗内外兼修,但精神更多用在处世上,是外在的,与黛玉更多关注自己,向内纵深处挖掘的取向正好是相反。只是她求仁未能得仁,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挂念“世外仙姝寂寞林”,与多情公子“恨无缘”,倒不如黛玉历尘世一劫,功德圆满了。



移步红楼

刘黎琼 黄云皓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10

ISBN:9787108063267 定价:45.00元


━━━━━


▲ 点击图片阅读  三联书讯 | 2018年10月



—END—

欢迎点赞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听课,了解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

▼想读《移步红楼》,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