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年来日本对中国的战场调查

乔良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2021-12-07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所谓“兵要”,即用兵之要,“地志”,即地方志、地理志,而“兵要地志”则特指用于作战的军事地理志,即部队拟定对敌作战计划时所需要的各方面战场资料,包括天气、地形地貌、道路、后勤补给等多种要素,并延伸到经济、政治、民族、宗教和人文风土等多个方面,实际上是全方位的战场调查,既是军事地形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军事情报学的一部分。《侵华日军兵要地志揭秘:100年来日本对中国的战场调查》梳理了日本百余年来日本对中国的战场调查,其细致和周密程度,令人昨舌。作者沈克尼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研究日本侵华战争“兵要地志”的军事地理学专家,35年来沉潜于日军兵要地志的搜集和研究。书中配有200多幅图片,包括日本军用地图、书影和部分老照片。这些图片绝大部分属国内首次公开发表,弥足珍贵。



*文章系《侵华日军兵要地志揭秘:100年来日本对中国的战场调查》(沈克尼 著 三联书店2021-3)“序”,作者乔良。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在文末留言
在长江上的军舰内日本海军陆战队研究侦查照片


沈克尼:奇人与奇书

文 | 乔良(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

人这一生会遇到无数人,有的人你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有些人朝夕相处,却形同陌路。人们喜欢说这是缘分,我不信,我只相信气味相投。
 
我与克尼兄,属于前一种。我们相识于整整二十年前。当时我刚刚写出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末日之门》,克尼兄甚为激赏,并为之写出了拙作所收获的第一篇评论。于是我们得以相识,然后是二十年的惺惺相惜。
 
我强烈喜欢这个一天兵没当过的人身上透出的那股子标准军人气质。说真的,我始终认为克尼兄比我们军队中的大多数军人更像军人。
 
这不仅表现在你任何时候见他都衣着整洁、皮鞋锃亮,站有站姿,坐有坐相,每次见面总是先向你致以标准的军礼——仅这一点,克尼兄已足以让不少所谓的军人汗颜,但这还不是我喜欢他的理由;我喜欢的是克尼兄身上浸透骨髓的那么一种军人情怀和军人眼光。他是一个透过瞄准具象问题、透过望远镜看世界的人。
 
克尼兄的不同凡响在于,他能从“海钓爱好者”和“登山爱好者”的专业书店里,一眼就发现“潮汐表”和“登山者专业地图”,发现它们的军事价值,而常年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却未必有这等眼光,只能在克尼兄的“发现”前自愧弗如。
 
他能以年近花甲之躯,仅凭一个指北针,就带领一众青年男女,以山地行军速度,徒步翻越贺兰山,从宁夏走到内蒙古,再寻另一条路,从内蒙古返回宁夏。他能走进军事博物馆,随便扫一圈,就指出哪件武器的标签写错了,哪把日本军刀是“曹刀”而非将佐刀;特别是,他会告诉你,那把格外引人注目的军刀,肯定不是冈村宁次本人的佩刀。
 
如果你还有机会到他家——那个我称之为“军需库”的地方——参观,你更会大开眼界,惊呼自己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军用望远镜。从 150 年前的单筒望远镜,到“二战”时日军的炮队镜;从古老的德国“蔡斯”和“葛尔茨”,到今天的国产“95 式”望远镜;从测距仪到瞄准镜,应有尽有:整个一座私人望远镜博物馆。据说其中有几件珍贵的藏品,让军博的人都羡慕不已,欲索不得而耿耿于怀。这样一个人,够不同凡响了吧?但这仍然不足以概括克尼兄的不同寻常。作为一个从未服过一天兵役,却能先后在装甲兵指挥学院、陆军参谋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大学进修,学习军事理论,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写出我军第一本具有中国特色的《野外生存》(至今被奉为我军该领域首选教材),荣膺1997 年度“全国十大爱国拥军模范”,并最终被特批为陆军预备役军官,由中校晋升上校、再由上校晋升为大校的人,这些经历也仍不足以说尽克尼兄之“奇”。
 
在我看来,他最令人称奇之处,是他乃当下中国首屈一指的研究日本侵华战争“兵要地志”的专家。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是“唯一”,没有“之一”。
 
关于这个听上去多少有些耸人听闻的结论,我不想与人争辩,只想让不服气的人,打开这本书,一翻便知。
 
打开这部积克尼兄数十年之心血的专著,你将看到的不仅是“百年来日本对我京畿的军事窥探”,“‘中村事件’与日军‘满蒙’兵要地志”,“‘五号作战计划’与日军川、陕兵要地志概说”,“侵华日军眼中的中国人——日军兵要地志中的国民性和统治资料”等这样一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标题和它的内容,更让我们洞悉,远在我全体军民奋身而起、浴血抗战十四年之前的半个世纪里,这个觊觎华夏大好河山已久的近邻,就已把其攫取的黑手,伸向了我们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份份地搜集情报,一张张地绘制地图,及至“九·一八”后侵占东北、“七七”后侵华战争全面打响时,日军对中国兵要地理的了解,常常在中国军队的战地指挥官之上。这是何等让人痛切的事实!这也可以说是中国军队在抗战初中期与日军大打小打、会战决战、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天,我捧起克尼兄这部沉甸甸的书稿时,我能感到的不光是书页的沉重,而是有一种掂量沉重历史的感觉。我相信克尼兄在过去几十年间从各种书刊的只言片语中搜集素材,到日本讲学时把自己身上仅有的钱都掏出来影印日本人手中的资料,以一次次攀爬和翻越西藏高海拔雪山和宁夏贺兰山的艰辛和毅力,呕心沥血写出这样一部看似只为专业人士写就的著作,这绝不仅仅是为了填补一项国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更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作为一个战史及“兵要地志”的痴迷者的心愿,而是意在用他睿智的目光,穿透战史的迷雾,用一部专业性和可读性都同样强的专著,给生逢盛世、自我感觉良好的国人敲一记警钟:抗战胜利已七十周年,但亡国之痛,绝不能忘,亡国之险,仍未解除。特别是在当下,国门外群狼环伺之际。
 
人们喜欢说,历史如镜。克尼的书,就是一面镜子。尽管书中无一字批评当时的国人和军队,甚至无一处进行中日比照,但却处处让作为后人的我们羞赧和惭愧,因为克尼兄把对手的作为变成一面镜子,竖在了我们面前,照出了我们与对手的落差,使我们知道了历史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只能会这样。一支连自己的“兵要地志”理论都没有,甚至连“兵要地志”为何物都不懂的军队,怎么可能不打败仗?而如果后人不能汲取前人用血写就的教训,那么,失败就还会在前面等我们。
 
作为军人,尤其是当代中国军人,除了牢记历史的沉痛,更应从书中汲取远比一个警示要多得多的东西:历史使命、军人职责、国家利益、进取精神,最后还有“专业水准”。这四个字放在最后,却并不意味着最不重要,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军人失去了专业水准,前面的任何一条,都将无法达标。
 
而什么是专业水准?看看克尼兄这部著作(他正是以这部专著中的内容折服了日本同行,并被两度邀请到日本外邦图研究会和早稻田等大学做专题讲学),看看书中他所叙述的我们的敌人和对手的专业水准,再想想八十多年前那些兵败如山倒的时刻和情形,我们就会懂。

今天,中国的周边乱云飞渡,东海、南海更是波涛汹涌。一百二十年前,我们在东海首次败给了那个扶桑之国;八十多年前,我们的国家再次被同一个敌人蹂躏。一败再败,中国人的精神并没有屈服,对此,我们一直引以为傲。但,一个伟大的民族能够立足于世界,仅有民族自豪感是不够的。惨痛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砖砌土筑的长城挡不住敌人,空泛的民族自豪感也同样挡不住敌人。能挡住敌人的,是同仇敌忾的意志、常备不懈的警惕、真金白银的实力,最后还要加上像克尼兄这样着眼于国运、执着于专业、沉浸于细节的有志之士的奉献和努力。当年,日本那些武士的后人和军国主义分子,正是凭借他们率先写出的《用兵的观察》《一读必胜》等兵要地理文章,拉开了日本侵华的序幕。回望历史,克尼兄告诉我们的,是过去,也是未来;是教训,也是启示。
 
谨以此文为克尼兄作序,并向这位中国军人尊敬的人致军礼!

2015 年 8 月 14 日于夕照寺


侵华日军兵要地志揭秘:100年来日本对中国的战场调查沈克尼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3
ISBN: 9787108066329 定价: 168.00元

━━━━━


▲ 点击图片阅读 三联书讯 | 2021年8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购买三联图书

复制以下淘口令,打开手机淘宝进入三联书店天猫旗舰店3fu置这个 a:/₤CEXmc9uWeYG¢回淘Ьáò



—END—

欢迎点“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听课,了解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三联图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