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视鉴|新新报戏精记者实录——致敬第十九个中国记者节

新新报 新新报NewTimes 2023-04-08


学生立场 时代潮流



“戏精”,指戏很多、很会演的人。在新新报的记者团队中,就藏着一大批戏精,他们表面与普通人一样正常上课、采访、哄骗新记者,背后却有如江水一般滔滔不绝的“洪荒之力”亟待抒发。就在这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即将来临之际,这群“戏精”们倾力制作了一期新新报采编实录,带大家走进报纸背后的故事,以此向记者们致敬。


【视频】






采访


“采访,很潇洒的,能够与诸多老师同学言笑晏晏、相谈甚欢,能够第一时间直击真相、挖掘各种内幕消息……”新新报的黄主编对着新部员们信誓旦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真相却是,记者们不是在联系采访对象,就是在悲伤联系不到采访对象。即使有幸得到面见采访的机会,也会面临多方掣肘。虽然绝大部分愿意接受采访的老师同学们都对记者们非常亲切,但出于种种原因记者们也可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写作


作为记者,是不是都能运笔如飞、挥毫墨水,以文写尽天下事,做时间和历史的见证人?就像黄主编说的,“文字被刊载上新新报、收藏进档案馆,成为深大历史的记录者”?


截图自视频


可惜,写稿不容易,但在为写稿而抓掉一大把头发后,面对的才是真正的历练。记者必须为自己的稿件负责,因此也就不容一点疏忽错漏。在极力追求文章内容的严谨真实之外,还要做到有趣生动、跌宕起伏,这也对记者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三分写,七分改,改稿是记者必修的功课。




排版


在新新报的历任记者编辑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经典名言:“没有在文科楼H6-202熬夜排过版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由此可见,202是怎样令人心颤不已、终身难忘的地方。就如新新报的某位编辑曾经发朋友圈言:“多年后早已忘记了曾经写过的新闻、排过的版,但会一直记得在202熬夜的时光。”


截图自视频


集体在202排版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仪式。在对版式、行距、字体、字号的吹毛求疵中能够得到的是真正的规范的训练。也是在一起熬过夜之后,才会更容易对自己的战友升起惺惺相惜之情——毕竟都是一起吃夜宵一起胖的革命友谊了。




铭记


然而,正是因为有着新新报这个平台,有着这么多独特的采编经历,这群戏精们才能找到组织,各展所长。也许,每个新新报记者都有关于新新报的独家记忆吧。


202的那台打印机从来卡墨,偶尔死机,但每次熬的夜变成文字,一行行从机子里热腾腾地跳出来的时候,我觉得他还是一台很好的机子。


                                                                              ——2015 李可程

我参与完成的第一份任务是特稿采写“开往深大的末班地铁”。第一次熬夜采访、第一次对深大站有了很深厚的感情、第一次主动采访无数陌生人,倾听他们的故事、第一次发现生活中本不该有那么多的习以为常……在采写的过程中感觉自己逐渐与深圳这座城市开始有了更深刻的联系,也让我在空谈的人文关怀和求是的实际观察中找到了一个现实的平衡点。而且最初看到自己写下的文字变成铅字真的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所有这些美好的初印象都是新新报带给我的。


                                                                              ——2016 齐惠奴



如果能以这篇推送铭记下新新报的记者和与新新报有关的记忆,那便再好不过。


图为新新报工作人员在2018新闻系毕设上的合影


总而言之,欢迎大家加入新新报大家庭(bu)!



往期精彩内容:

新声代|雪域江南察隅行

新声代|嘘!别告诉老师,我们悄悄谈水课

新闻传播界大咖云集深大

郭镇之、陈力丹教授有话对你说



演员|黄浩斌 李夏琳 赖宇 詹海滨

赵明慧 庄楠

拍摄|黄浩斌 赖宇 詹海滨 赵明慧

庄楠 王心怡 李夏琳

后期|黄浩斌 詹海滨 王心怡 赵明慧

编辑&文字|刘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