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其实你并不孤独

Juice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2023-10-28


你是否在某一刻情绪奔涌

但是却找不到人诉说内心?


你是否因此而感到孤独?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是把你带出孤独困境的人生建议,也是心理咨询师洛莉·戈特利布的写给每一个人的故事。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豆瓣评分9.0。初识这本书是在一家书店里,读起来像是一本故事集。乍一看书名,会以为是一本倡导我们多跟他人聊天的书——与人交谈会让我们快乐,即使我们知道,却也总有些时候做不到。


后来发现,这是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回忆录。书中讲述了4个来访者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往往会展现出最真实的、最脆弱的一面


四十多岁的约翰是一位好莱坞制片人,他总是把别人看成是傻瓜、蠢货,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但其实他只是在包裹自己的内心。


朱莉的生活事业一帆风顺但突然查出得了癌症,而且反复被病魔纠缠,她想要借助心理医生的帮助,来度过抗癌的时光。


老太太瑞塔已经69岁,结过三次婚,曾经默许丈夫的家暴行为,结果导致儿女都有心理问题,跟她老死不相往来,老太太正在寻找新的亲密关系。


酗酒的夏洛特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她找到洛莉,希望通过她来从她糟糕的恋爱史中解脱出来,做出改变。


而书中还有第五位神秘的来访者,是谁呢?待会儿揭晓答案。



#1

“所有人都是蠢货”


下面,我通过第一个主人公约翰的故事,给你讲讲书中的部分内容——真正的心理咨询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心理医生怎么和来访者相处,怎么帮助他们改变?


约翰是本书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他是好莱坞的编剧,但他可不是个讨喜的来访者——他觉得除了他自己之外,其他人都是蠢货,跟妻子的关系也很别扭。


他总是把外卖带到诊室来吃,还喜欢在咨询时看手机,他工作很忙,有一次直接让洛莉在他的电视剧拍摄场地给他做视频咨询。


从约翰和洛莉的对话之中,仿佛看到一个疯疯癫癫的人物跃然纸上。



洛莉第一次面对他的时候,其实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只好在心中默念:要心怀慈悲、要心怀慈悲、要心怀慈悲……


这好像不是我们心中的咨询师的模样。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师充满幻想,觉得心理咨询师张张嘴,问题就能好转,他们说的话语充满了禅意,也非常的高深,毕竟是带着某种“魔力”。当我们对这个职业充满理想化的憧憬的时候,我们也会有很多的疑问:


“心理咨询师吸收了那么多的负能量,

如何化解?”


“咨询师遇到特别不喜欢的来访者

怎么办?”


“咨询师有没有想不开的事情?”


这种疑问某种意义上是个悖论——

假如不痛苦,

你就不曾体味过真实的人生;

假如你也深陷痛苦,

你凭什么帮助别人?


作者用书中的故事,

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接待约翰的来访的前一天,洛莉就遭遇到了人生的痛苦——作为单身的职场妈妈,洛莉在四十多岁的时候遭遇失恋,而且是没有任何征兆的提出分手,她几乎崩溃了。而文章开始说到的那位神秘的来访者,其实就是咨询师洛莉本人。


洛莉朋友的一句“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让作者切换了自己的身份,尝试从咨询师身份转变为来访者,解决自己的悲伤与痛苦。


所以,这本书其实向我们展示了作者作为治疗师和来访者双重视角下的心理咨询的真实模样——他们也是普通人借此,作者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现实:


人类所面对的烦恼都是相通的——爱与被爱、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不论你以什么样的身份。



洛莉没有放弃,在和约翰的谈话中,了解到他有两个女儿和一条狗,因为只顾着忙事业,妻子对他有很多抱怨。但他始终不愿意谈及他童年,因为他的母亲意外在他小时候去世了。


虽然约翰在诊室吃东西的行为实在令人讨厌,但是洛莉还是选择了接受他。因为她认为心理咨询师绝对不是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人,在必要的情况下,也需要灵活变通,不能完全没有边界,但也需要走进来访者的心——洛莉想通过食物拉近与约翰的距离。


但故事并没有像洛莉想象中的那样发展,约翰始终在重复着他对周围的人的抱怨,直到有一次,约翰的一句口误,推动了咨询的进程


约翰

让我感到崩溃的原因是家里的雌激素太多,每个人都在对我提要求,露比明年才上小学,但已经跟她姐姐一样了。盖比总是在闹情绪,没人能让我安静。


盖比?谁是盖比?

洛莉


洛莉知道约翰两个女儿的名字,也知道家里那条狗的名字,但“盖比”是个从来都没听说过的陌生名字。到底谁是盖比?洛莉追问道。


当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约翰展现出了他从未有过的样子,不是愤怒也不是嘲讽。一开始他否认了自己说过这个名字,而后来他很快承认了:


约翰

盖比是我儿子,这个情节大反转怎么样,神探小姐?


说完,他就拿起手机走出了房间。接下来的两次咨询,约翰都没有再过来,而是电话告知洛莉,说自己觉得不再需要进行心理治疗了,自己的问题就是失眠,吃点安眠药就会好好起来了。


这段故事的描述也在这里戛然而止了,断掉的线索反而让洛莉夜不能寐……也让读者好奇故事的后续发展。



#2

动人的细节


和约翰的对话中,

作者描述了很多的细节,

比如——


约翰想要开口说些什么,却又停下了。他的目光又回到他的拖鞋上,他拿起一张纸巾,假装要擦掉嘴边的面包屑。但实际情况我看见了,他迅速而巧妙地把纸巾往上挪了挪,擦了擦眼角。


作者能够通过文字,把我们带入到她的诊室中,仿佛也把我们代入到了约翰的内心。这也是我想要把这本书推荐给你的原因之一——不被人发现的细节中藏着我们的内心



不仅是故事中的细节,作者还会穿插一些像是不经意,但对故事中的心理治疗又有所解释的细节,比如这段关于父母的描述:


在心理咨询中,询问关于别人父母的事,目的不是为了和他们一起埋怨、评判或指责他们的父母……第二,无论最后结果是“优-”还是“差+”,大多数的父母在抚养子女上都已经尽了全力,只有极少数家长打心底里不希望孩子能过上好日子。


当我回想起曾经作为来访者的身份进入诊室时,也有过同样的感受,习惯性地通过把原因归结在他人和外界,来保护好自己,同时还希望咨询师能够理解自己,最好和我一起这样做,因为这会增强我的价值感,让我永远不要面对现实


一处处的细节,打动着我的内心,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也看到了自己。



#3

约翰的故事未完待续


终于,在几十页之后,约翰又回来,他向洛莉倾诉,儿子盖比当年遭遇了车祸去世。


为什么约翰突然又愿意向洛莉倾诉了呢?因为他有一天深夜做了一个梦,他一直无法摆脱。


他梦到了他儿子长到了16岁(盖比死的时候六岁),要考驾照了。考试的那一天,约翰陪儿子去驾校,儿子把车开走了,但二十分钟过去了,四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迟迟没有把车开回来。


后来,考官向约翰宣布噩耗,盖比撞车了。约翰意识到,自己是肇事司机,是自己杀了儿子。诉说梦境的时候,他崩溃大哭——这是约翰故事的高潮部分。



儿子的意外去世,让约翰把自己的内心包裹起来,在往后的生活中,约翰夫妻两人表面上停止了互相责怪,而且又生了一个女儿,但是内心深处都无法释怀。对他人的刻薄,其实是约翰自己的防御机制。而现在,他终于可以正视内心这个问题了。


#4

许多人的故事


洛莉说,来访者来做咨询,每个人都会讲述自己不同的故事,我们讲故事的方式可能影响了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


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就是向来访者们“举起一面镜子”,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并用其他人的视角看到自己。而作为治疗师,洛莉有时候也需要给自己竖立一面镜子。


当她找到自己的心理治疗师温德尔的时候,她也同样表现出了她的来访者们会出现的样子,尽管在她面对自己的来访者时,一般都能看出对方思考的问题在哪里,但到了自己身上,好像也自己给自己系了个死结。



#5

看见自己


一旦我们理解了自己的情绪,我们就可以作出抉择,如何处置这些情绪。如果我们在情绪出现的那一刻就把它们推到一边,通常最终还是会转入错误的方向,让我们再一次迷失在混乱的思绪中。


读这本书的时候,往往能够看到自己真实的模样,因为读到某一章节的时候,就好像有人帮你说出了你的心声,好像他就是世界上另外一个我。


这种感觉,不像是在与别人的对话中被别人拆穿,而是在“书本”这样一个隐秘的空间里,看着别人说出了一些话,自己悄悄地看清了自己的模样,而不是别人指指点点的。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有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觉得只有自己才有这个问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会觉得孤独,可未曾想过,世界上的某一个地方,也有一个人正在和自己遭受着同样的经历,有着同样的感知。


只不过,现在,他说出来了,并且让你听见了,不管这些话是他自己说的,还是被别人转述的。这就仿佛是对方在和你聊天,在讲述他的心路历程,而你恰好有同样的体验。


心理咨询的过程,也是一个慢慢发现你情绪的过程,让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你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他们能够面对面地帮你感受你自己,更重要地是,帮你看清你自己



洛莉说:


心理咨询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因为改变的责任不在心理医生身上,而是在来访者身上。因为能够改变的,以及决定是否改变的,终究是和我们自己。


心理医生会理解你的看法,但未必会赞同。他会剥开你的内心,拿着一面镜子,要求你袒露自己脆弱的一面,用你平时逃避的角度来观察自己


我们没办法要求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现实是,一次的咨询时间,咨询师还没能够开始了解你,你就被扔回了现实世界——一切的改变都取决于你自己。



#6

我们都还有时间


这是作者做完最后一次心理咨询过后,

走出诊室的场景:


一走到大楼外面,我就加快了步伐,往停车场的方向走去。我还要回到诊所去接待来访者,像我一样的人们,我们都在竭尽全力不让自己成为自己的绊脚石。街角的信号灯就要变红了,我快跑了两步想要赶上绿灯过街,但就在这时,我突然留意到了皮肤上的温度,于是在路边停下了脚步,侧过脸,迎着太阳,让自己沉浸在阳光里,抬起眼注视着世界。我意识到,其实我还有大把的时间。


我们都还有时间,别急着赶路,试着与世界产生更多的连接,试着好好感受生活,感受自己!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这些故事,显示出我们共通的人性:


没有人能够幸免于心理上的战斗,我们都在挣扎,我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无法逃避痛苦,只能承认它。但假如你愿意和人聊聊,去承认、面对痛苦,就是改变的开始。


心理咨询的过程,其实是不断看清楚自我的过程;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就像一面镜子,让来访者看清楚自己的内心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


来访者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孤独,这是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治愈孤独的良药。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如果你有需要,

我们一直都在!


点击此处

查看华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最新预约方式


-End-


编辑 | Juice

排版 | Blakey

审核 | 张奕华  林玛  宋姣姣 

图片 | 网络


参考文献:

[1]《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美] 洛莉·戈特利布著,张含笑译.果麦文化.2021.


▼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树洞,我知道你「在看」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